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在胃肠外营养安全用药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晨 李晓玲 +1 位作者 王建国 马全武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8-300,共3页
目的:论述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在胃肠外营养(PN)临床安全用药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在PN实施过程中,从设备环境及专业优势方面阐述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的作用。结果: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从设备环境与配置、药师审方、药学质量监控、... 目的:论述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在胃肠外营养(PN)临床安全用药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在PN实施过程中,从设备环境及专业优势方面阐述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的作用。结果: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从设备环境与配置、药师审方、药学质量监控、药学咨询及药品管理等多环节的支持上,体现出在PN安全用药实践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结论: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的多重支持为病人安全、高质量的PN提供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 胃肠外营养 全胃肠外营养液 安全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外科91例个体化全肠外营养支持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晨 王银林 +1 位作者 范玉涵 马学礼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6-608,共3页
目的调查与分析小儿外科患儿个体化全肠外营养支持(TPN)的情况,为其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小儿外科使用TPN支持患儿91例,其中新生儿组22例,婴儿组29例,幼儿组23例,儿童组17例。对患儿的一般情况、营养支持处方情况、给药时机、给药途... 目的调查与分析小儿外科患儿个体化全肠外营养支持(TPN)的情况,为其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小儿外科使用TPN支持患儿91例,其中新生儿组22例,婴儿组29例,幼儿组23例,儿童组17例。对患儿的一般情况、营养支持处方情况、给药时机、给药途径、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所有TPN处方组成完整;84.6%能量供给量<334.7 kJ·kg-1·d-1;49.4%脂肪乳用量>3.0 g·kg-1·d-1,47.3%糖脂比<1;93.4%氨基酸供给量<2.0 g·kg-1·d-1,45.1%热氮比>200∶1;营养支持均在围手术期禁食后24 h内开始;经TPN支持后,治愈87例,好转4例;使用TPN后无发热、黄疸病例;部分病例血浆总蛋白、清蛋白低于正常范围;三酰甘油一过性升高6例,血糖一过性升高3例,注射部位肿胀、渗漏7例,经处理后好转。结论全部患儿营养支持给药时机适当,短期应用给药途径正确;无严重的并发症出现;治疗效果安全、有效;部分处方应适当减少脂肪乳供给量,增加氨基酸的供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乳 氨基酸 营养 全肠外 外科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貂食管的形态学及其分子标记物的表达谱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博 王磊 +1 位作者 赵伟 范玉涵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8-435,共8页
目的分析雪貂食管形态学及分子表达,探讨其作为人食管疾病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取生长期为6~8月成年雪貂食管和出生1 d、3 d、5 d、1周和2周幼年雪貂食管各5只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病理科制成冷冻切片、包埋石蜡组织。通过苏木精-伊... 目的分析雪貂食管形态学及分子表达,探讨其作为人食管疾病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取生长期为6~8月成年雪貂食管和出生1 d、3 d、5 d、1周和2周幼年雪貂食管各5只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病理科制成冷冻切片、包埋石蜡组织。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过碘酸雪夫染色(PAS)对成年雪貂食管粘膜下腺体(SMG)进行形态学分析;Mucin染色检测MUC5B和MUC5AC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角蛋白(CK):CK4、CK5、CK7、CK8、CK14、CK17、CK18、CK19、CK20等相关蛋白在成年雪貂食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LEF1在雪貂食管上皮和食管粘膜下腺中表达情况。结果HE、PAS结果显示,成年雪貂食管粘膜下腺体为食管粘膜肌层下方结缔组织,具有分泌含有粘蛋白粘液的功能;细胞角蛋白在成年雪貂食管不同类型的细胞中呈差异性表达,粘液细胞主要表达CK4,导管细胞表达CK8,上皮细胞表达CK20,其中粘液细胞中细胞角蛋白类型表达最多;Mucin染色结果显示MUC5B、MUC5AC在成年雪貂食管腺体的粘液细胞胞质及腺体管腔内呈阳性表达;粘膜细胞中特异性结合双花扁豆凝集素(DBA)、鸡冠珊瑚树凝集素(ECL)、非偶联西非单叶豆凝集素Ⅰ(GSL Ⅰ)、非偶联西非单叶豆凝集素Ⅱ(GSL Ⅱ)、大豆凝集素(SBA)、他卡林生物化合物凝集素、荆豆凝集素(ULEX)、麦胚凝集素(WGA);导管细胞细胞膜上特异性结合凝集素GSL Ⅰ、GSL Ⅱ,上皮细胞细胞膜凝集素ECL、花生凝集素(PNA)和WGA呈阳性表达;凝集素伴刀豆凝集素(ConA)、红腰果E型凝集素(PHA-E)和红腰果L型凝集素(PHA-L)在浆液细胞胞膜呈阳性表达。免疫荧光结果提示,随着腺体的发育,在雪貂出生后3 d至1周可见到发育腺体中LEF1的表达,当腺体分化成熟时LEF1表达消失。将第1天至第7天龄雪貂食管腺体中LEF1表达强度与两周龄的雪貂食管腺体中荧光强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雪貂食管与人类食管组织具有相似的结构和部分共同标记物,尤其是与人类相似的食管粘膜下腺体,未来可将雪貂作为人食管疾病动物模型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雪貂 粘膜下腺体 形态学分析 分子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对消炎润麻胶浆透皮吸收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玉娜 高婷 陈晶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8期828-831,共4页
目的考察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对消炎润麻胶浆体外透皮吸收作用的影响。筛选有效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提高消炎润麻胶浆的透皮吸收速率。方法分别制备含不同透皮促进剂的消炎润麻胶浆,采用智能透皮实验仪,以0.9%氯化钠溶液为接收介质,离体小... 目的考察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对消炎润麻胶浆体外透皮吸收作用的影响。筛选有效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提高消炎润麻胶浆的透皮吸收速率。方法分别制备含不同透皮促进剂的消炎润麻胶浆,采用智能透皮实验仪,以0.9%氯化钠溶液为接收介质,离体小白鼠皮肤为透皮屏障,进行消炎润麻胶浆的体外透皮吸收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收液中主药盐酸利多卡因的含量,并计算12 h内的累积透过量(Q)和经皮渗透速率(J),同时与无促进剂的消炎润麻胶浆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浓度、种类及联合透皮吸收促进剂对消炎润麻胶浆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以Q值为指标,不同促进剂对消炎润麻胶浆都有不同程度的促渗作用,促渗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4%氮酮[(222.75±3.4)μg·(cm^2)^(-1)]>2%氮酮[(207.42±5.1)μg·(cm^2)^(-1)]>3%薄荷脑[(183.38±4.9)μg·(cm^2)^(-1)]>5%薄荷脑[(160.82±5.4)μg·(cm^2)^(-1)]>2%氮酮+3%薄荷脑[(151.25±5.5)μg·(cm^2)^(-1)]>2%氮酮+5%肉豆蔻异丙酯[(127.26±7.1)μg·(cm^2)^(-1)]>2%油酸[(125.16±6.5)μg·(cm^2)^(-1)]>无促进剂胶浆[(109.82±8.2)μg·(cm^2)^(-1)]。其中,以4%氮酮促渗作用最优,Q值为[(222.75±3.4)μg·(cm^2)^(-1)],J为19.896μg·(cm^2)^(-1)·h^(-1),是无促进剂胶浆的2.08倍。结论 4%的氮酮作为消炎润麻胶浆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效果良好,本实验可为消炎润麻胶浆透皮吸收制剂处方的优化提供依据,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炎润麻胶浆 透皮促进剂 透皮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羧酸类稀土配合物对藤黄微球菌抑制作用的微量热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岑培培 何艳萍 +3 位作者 李菲菲 曹良 陈小燕 宋伟明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2-589,共8页
合成了4例二苯羧酸类稀土配合物:[Re_2(oba)_3(H_2O)_5]·H_2O[Re=La(1)、Ce(2)、Sm(3)、Er(4)](oba=4,4'-二羧基二苯基醚),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等技术手段对其结构及组成进行了表征,热重分析表明,4例配合物... 合成了4例二苯羧酸类稀土配合物:[Re_2(oba)_3(H_2O)_5]·H_2O[Re=La(1)、Ce(2)、Sm(3)、Er(4)](oba=4,4'-二羧基二苯基醚),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等技术手段对其结构及组成进行了表征,热重分析表明,4例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采用微量热法,实时跟踪监测4种目标配合物对藤黄微球菌的抑制作用,得到了热谱曲线。依据热动力学模型对热谱曲线进行解析,计算了生长和抑制过程的热动力学函数,在不同浓度配合物存在时,获得了细菌生长速率常数(k)、最大产热功率(P_(max))、传代时间(t_G)以及抑制率(I)等参数。结果表明,4种配合物对藤黄微球菌均具有抑制作用,抑菌效果依次为:[Er_2(oba)_3(H_2O)_5]·H_2O(4)>[Sm_2(oba)_3(H_2O)_5]·H_2O(3)>[Ce_2(oba)_3(H_2O)_5]·H_2O(2)>[La_2(oba)_3(H_2O)_5]·H_2O(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羧酸配合物 微量热学 藤黄微球菌 热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紫草阴道用微乳-原位凝胶的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赵玉娜 刘青 +2 位作者 何艳萍 高婷 陈晶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60-1665,共6页
目的制备复方紫草阴道用微乳-原位凝胶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以肉豆蔻异丙酯(IPM)为油相,分别以聚氧乙烯-35-蓖麻油(EL-35)和丙三醇为乳化剂和助乳化剂,以泊洛沙姆407(P407)和泊洛沙姆188(P188)为温敏凝胶基质,制备复方紫草微乳-原位凝胶... 目的制备复方紫草阴道用微乳-原位凝胶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以肉豆蔻异丙酯(IPM)为油相,分别以聚氧乙烯-35-蓖麻油(EL-35)和丙三醇为乳化剂和助乳化剂,以泊洛沙姆407(P407)和泊洛沙姆188(P188)为温敏凝胶基质,制备复方紫草微乳-原位凝胶,并对微乳及凝胶的性状、粒径、流变学性质、体外释放特性等进行考察。结果最佳微乳-原位凝胶处方中凝胶基质组成为P407100 mg·mL^(-1),P18820 mg·mL^(-1),凝胶平均粒径(23.23±0.29)nm。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复方紫草微乳-原位凝胶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特性,药物释放由凝胶溶蚀决定。结论复方紫草阴道用微乳-原位凝胶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凝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及体外释放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紫草 微乳-原位凝胶 体外释放 零级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