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基化神经酰胺合成酶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佐正 罗永云 +1 位作者 宋建军 赵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糖基化神经酰胺合成酶(GCS)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CS、MRP在10例正常胰腺和胰腺炎及30例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GCS在胰... 目的探讨糖基化神经酰胺合成酶(GCS)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CS、MRP在10例正常胰腺和胰腺炎及30例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GCS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在正常胰腺及胰腺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胰腺癌GCS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胰腺和胰腺炎组织中的表达(P<0.05);MRP在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3.33%,在正常胰腺和胰腺炎中阳性表达率为10%,MRP在胰腺癌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在正常胰腺和胰腺炎组织中的表达(P<0.05)。GCS、MRP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原发肿瘤的位置、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是否有侵袭性、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的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S、MRP在胰腺癌的多药耐药性中可能占有重要地位。其介导的耐药机制各不相同,临床检测GCS、MRP对胰腺癌化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多药耐药 糖基化神经酰胺合成酶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化疗 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4c-5p过表达抑制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媛 李冰 +2 位作者 陶月佳 黄允宁 徐远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30-1835,共6页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34c-5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调控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机制。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人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中miR-34c-5p mRNA表达;在人胃癌细胞中构建miR-34c-5p过表达模型,倒置荧光显微...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34c-5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调控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机制。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人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中miR-34c-5p mRNA表达;在人胃癌细胞中构建miR-34c-5p过表达模型,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慢病毒转染情况,RT-qPCR验证转染效率。利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miR-34c-5p对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胃癌细胞中MAP2K1、E-钙黏蛋白(E-cadher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AP2K1是否是miR-34c-5p的靶基因。结果miR-34c-5p mRNA在10例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miR-34c-5p mRNA在胃癌HGC-27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GES-1细胞(P<0.01);与空白对照组、miR-34c-5p-NC组比较,miR-34c-5p-mimics组miR-34c-5p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miR-34c-5p明显抑制了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过表达miR-34c-5p后胃癌HGC-27细胞中MAP2K1、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此外,与mimic-NC+miR-34c-5p-mimics组相比,转染pmiR-MAP2K1-WT质粒细胞的萤光素酶活性降低(P<0.01),而转染pmiR-MAP2K1-Mut质粒的萤光素酶活性无改变。结论miR-34c-5p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中低表达,可能通过靶向调控MAP2K1表达抑制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微小RNA-34c-5p MAP2K1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E-CADHERIN VIMEN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嘉欣 徐远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6-310,共5页
胃癌是全球发病率第五、病死率第三的癌症。在中国,胃癌患者就诊时多为晚期且预后较差。癌症进展不仅取决于癌细胞自身,还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即肿瘤微环境的生理状态与构成改变,其中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作为肿瘤微环境中重要的细胞类型,在... 胃癌是全球发病率第五、病死率第三的癌症。在中国,胃癌患者就诊时多为晚期且预后较差。癌症进展不仅取决于癌细胞自身,还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即肿瘤微环境的生理状态与构成改变,其中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作为肿瘤微环境中重要的细胞类型,在癌症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阐述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来源和分型,以及对胃癌侵袭转移、生长、血管生成、基质重塑、免疫调节及抑癌等方面作用的研究进展,总结靶向胃癌中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相关抗肿瘤策略,以期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应用于胃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肿瘤微环境 靶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通过影响线粒体膜电位参与小鼠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性损伤 被引量:11
4
作者 岳萌 孙世辉 +2 位作者 张紫晶 高伟俊 马轶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参与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性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联合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法建立小鼠高血糖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后5、24 h收集脑组织,通过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评价高血糖对脑缺血...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参与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性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联合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法建立小鼠高血糖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后5、24 h收集脑组织,通过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评价高血糖对脑缺血性损伤的影响,用ROS荧光探针-二氢乙啶(DHE)、JC-1分析活性氧和线粒体膜电位(△ψ)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血糖脑缺血组相比,高血糖脑缺血组神经行为学评分与脑梗塞体积明显增加,活性氧产量于再灌注5和24 h明显增加,线粒体膜电位于再灌注24 h明显去极化。结论:高血糖可加重脑缺血性损伤,且活性氧可能通过影响线粒体膜电位参与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活性氧 线粒体膜电位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线粒体内膜肽酶2(IMMP2L)基因突变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加重小鼠脑缺血性损伤 被引量:2
5
作者 程钲益 米晓娟 +1 位作者 张紫晶 马轶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16-622,共7页
目的探讨类线粒体内膜肽酶2(IMMP2L)基因突变对脑缺血性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野生型(WT)小鼠及IMMP2L基因突变(IMMP2L^(+/-))小鼠,通过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建立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于再灌注0、1、5、24 h收集皮质区脑组... 目的探讨类线粒体内膜肽酶2(IMMP2L)基因突变对脑缺血性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野生型(WT)小鼠及IMMP2L基因突变(IMMP2L^(+/-))小鼠,通过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建立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于再灌注0、1、5、24 h收集皮质区脑组织。通过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LSCI)监测脑血流(CBF)变化、Longa行为学评分评价神经功能、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评估脑梗死范围、HE染色观察神经元损伤;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染色分析神经元凋亡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裂解型胱天蛋白酶3(c-caspase-3)及凋亡诱导因子(AIF)的蛋白表达。结果与WT脑缺血组相比,IMMP2L^(+/-)脑缺血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增加;再灌注5、24 h,梗死灶体积扩大、变性神经元数量增多、脑水肿程度加重;再灌注0、1、5、24 h,凋亡细胞增加;c-caspase-3和AIF的蛋白水平在I/R 5、24 h出现上调。结论IMMP2L突变加重脑缺血性损伤,并可能通过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加重脑缺血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血流量 细胞凋亡 胱天蛋白酶3(caspase-3) 凋亡诱导因子(AIF) 类线粒体内膜肽酶2(IMMP2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柴亚婷 武艳玮 +1 位作者 姜星原 李叶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295-297,共3页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至中等级别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具有潜在转移能力,易误诊为癌[1]。该病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多见于软组织、脏器,而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ulmonary epithelioid hem...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至中等级别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具有潜在转移能力,易误诊为癌[1]。该病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多见于软组织、脏器,而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ulmonary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PEH)十分罕见。现报道2例经病理证实的PEH的影像学表现,结合PEH临床及影像诊断的文献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瘤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