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向下丘脑orexin神经元的纤维投射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怀钦 张博闻 +5 位作者 顾金海 赵奇 和祯泉 任双来 何仲义 牛建国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1-327,共7页
目的:明确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神经元调节下丘脑orexin神经元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首先采用逆行示踪技术,将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作为逆行示踪剂注射到下丘脑orexin神经元胞体分布的区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观察PAG内CTb逆行标记... 目的:明确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神经元调节下丘脑orexin神经元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首先采用逆行示踪技术,将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作为逆行示踪剂注射到下丘脑orexin神经元胞体分布的区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观察PAG内CTb逆行标记细胞的分布特点;接着采用顺行示踪技术和免疫组化相结合的方法,将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DA)作为顺行示踪剂注射到PAG,观察下丘脑内BDA标记的神经纤维与orexin神经元的重叠分布特点;最后运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BDA标记轴突终末与orexin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结果:CTb注射到单侧下丘脑orexin神经元区域后,在PAG观察到大量CTb标记神经元,注射点同侧标记细胞数明显占优,其中PAG外侧区(lPAG)和腹外侧区(vlPAG)可见大量CTb逆标神经元,背外侧区(dlPAG)和背内侧区(dm PAG)可见少量标记神经元;注射点对侧lPAG及vlPAG区域也观察到少量CTb标记神经元。BDA注射到单侧lPAG后,下丘脑内双侧均可观察到BDA标记的神经纤维,但注射点同侧标记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占优。BDA标记纤维与orexin神经元胞体在穹窿背侧接近不定带(ZI)的区域(本文中将此区域称作"穹窿上区")形成显著的重叠分布。透射电镜下观察到BDA标记的轴突终末与orexin神经元之间形成突触联系,且多为非对称性类型。结论:lPAG投射到下丘脑的神经纤维在穹窿上区与orexin神经元形成优势重叠分布、并与orexin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以非对称性为主的突触联系,提示orexin神经元可能在lPAG的直接支配下发挥其调节觉醒状态、摄食行为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XIN 中脑水管周围灰质 下丘脑 突触联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GABAa受体对精神分裂症小鼠认知能力和胼胝体髓鞘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尚彤 刘娟 +4 位作者 陈小江 郭丽 邵钰 马全瑞 孙金萍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2-726,共5页
目的:探究GABAa受体阻断剂荷包牡丹碱(BIC)对精神分裂症(SP)模型小鼠认知能力和胼胝体髓鞘超微结构的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21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P组和BIC处理组。连续腹腔注射MK-80114d制备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选取成功制备的小鼠... 目的:探究GABAa受体阻断剂荷包牡丹碱(BIC)对精神分裂症(SP)模型小鼠认知能力和胼胝体髓鞘超微结构的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21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P组和BIC处理组。连续腹腔注射MK-80114d制备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选取成功制备的小鼠模型并腹腔注射BIC(1mg/kg/d)或者等量的生理盐水7d。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认知能力变化,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其胼胝体内髓鞘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小鼠腹腔注射MK-80114d后,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SP组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P<0.01),游泳总路程明显增加(P<0.01)。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SP组小鼠经过平台所在位置的次数明显减少(P<0.05)。精神分裂症模型小鼠腹腔注射BIC或生理盐水7d后,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与SP组相比较,各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SP组比较,BIC处理组在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减少(P<0.05)。电镜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胼胝体髓鞘结构致密、完整、规则,SP组胼胝体髓鞘呈现不同程度的松散、板层分离、崩解等病理改变;与SP组相比较,BIC处理组内髓鞘厚度不均匀、髓鞘轴索分离现象明显增多。结论:腹腔注射MK-801可诱导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阻断GABAa受体有增加精神分裂症小鼠记忆力损伤和胼胝体髓鞘超微结构损伤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AA受体 精神分裂症 荷包牡丹碱 髓鞘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期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细胞增殖的改变 被引量:6
3
作者 郑艳宇 张义伟 +2 位作者 马江波 李云鸿 刘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青春期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选择健康4周龄雄性SD大鼠,应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药物点燃造模,造模成功后根据取脑组织时间分为24 h组、2周组、4周组,并设相应的对照组。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 目的:探讨青春期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选择健康4周龄雄性SD大鼠,应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药物点燃造模,造模成功后根据取脑组织时间分为24 h组、2周组、4周组,并设相应的对照组。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后免疫荧光染色,用激光共聚焦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DG)颗粒细胞层BrdU阳性细胞。结果:24 h和2周实验组BrdU阳性细胞显著增多,分别较对照组增加55.1%和39.6%,2周实验组比24 h实验组降低15.5%(P<0.05);4周实验组BrdU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青春期大鼠癫痫发作可引起海马齿状回颗粒层神经细胞增殖的升高,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有下降的趋势,至4周左右神经细胞的增殖趋于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大鼠 癫痫 增殖 海马齿状回 BRD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GPER1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洋 张贤 +5 位作者 王峰 牛建国 严青 刘昆梅 强媛媛 张莲香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9-635,共7页
目的:观察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ER1)在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中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分成对照组(control)和癫痫组(epilepsy),利用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方法制备癫痫模型,分别在1、2、3、7、14 d和28 d,利用Morris水迷宫... 目的:观察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ER1)在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中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分成对照组(control)和癫痫组(epilepsy),利用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方法制备癫痫模型,分别在1、2、3、7、14 d和28 d,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利用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利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GPER1在海马的表达。结果:水迷宫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造模14 d的大鼠逃逸潜伏时间明显延长(P <0. 05),穿越目标象限区域的次数较Control组显著降低(P <0. 05)。尼氏染色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造模1 d和2 d的大鼠CA1及CA3区锥体细胞层细胞及DG区颗粒细胞层细胞体积缩小,细胞间距增加,尼氏染色减弱;造模3和7 d的大鼠细胞体积明显缩小,细胞间隙明显增大,尼氏染色加深,CA1及CA3细胞数量明显减少;造模14 d和28 d的大鼠神经元体积逐渐向正常恢复,但仍较Control组小。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PER1免疫阳性细胞以海马锥体细胞和齿状回颗粒细胞为主,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与Control组相比,造模2 d和3 d的大鼠海马CA1及CA3区GPER1表达增加(P <0. 05),7 d后增加最明显(P <0. 01),14、28 d后表达下降;在DG区,造模3 d及7 d的大鼠GPER1表达增加(P <0. 05),14 d后表达下降(P <0. 05),28 d大鼠无显著差异。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造模2 d和3 d的大鼠GPER1相对表达量开始增高,7 d后明显增高(P <0. 05),14 d及28 d的大鼠表达降低。结论:GPER1在海马神经元的表达随着神经元损伤的加重而增高,随着神经元损伤的恢复逐渐降低,提示其表达变化与神经元的损伤与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 海马 氯化锂-匹罗卡品 癫痫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shRNA对小鼠海马神经干细胞中Olig2基因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李晨 贺育青 +4 位作者 吕昊文 邵钰 郭丽 马全瑞 刘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目的:构建RNA干扰(RNAi)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2)基因的小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体系,用于离体水平研究Olig2对精神分裂症模型海马神经发生的调控作用。方法:海马NSCs原代培养及鉴定;通过荧光显微镜分别观察24、48、72 h后NSCs感... 目的:构建RNA干扰(RNAi)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2)基因的小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体系,用于离体水平研究Olig2对精神分裂症模型海马神经发生的调控作用。方法:海马NSCs原代培养及鉴定;通过荧光显微镜分别观察24、48、72 h后NSCs感染情况,确定慢病毒感染的最佳时间;通过Western Blot筛选有效干扰Olig2的shRNA序列;在NSCs体系中加入浓度为200μmol/L的MK-801 24 h后,加入有效干扰Olig2的shRNA,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慢病毒感染后的Olig2蛋白表达。结果:慢病毒感染72 h后,海马神经干细胞球荧光表达最强,可达9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Olig2 shRNA3干扰组Olig2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0. 05);干扰组可明显降低MK-801处理后的NSCs中Olig2蛋白表达(P <0. 05)。结论:成功构建RNA干扰Olig2基因的海马NSCs体系,为进一步研究Olig2对精神分裂症后海马神经发生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神经干细胞 RNA干扰 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2)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