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5
1
作者 曾玲双 王学斌 +3 位作者 李忠田 高军 陈桂英 杨力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22-223,共2页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全身麻醉下腰椎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组(Ⅰ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负荷量分别为1μg/kg和1mg/kg,雷米芬太尼以0.5μg·...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全身麻醉下腰椎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组(Ⅰ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负荷量分别为1μg/kg和1mg/kg,雷米芬太尼以0.5μg·kg-1·min-1速率输注。麻醉中通过增减雷米芬太尼0.1μg·kg-1·min-1输注速率调整麻醉深度。丙泊酚按5∶4∶3方案输注,即5mg·kg-1·h-1输注10min,4mg·kg-1·h-1输注10min,20min后3mg·kg-1·h-1恒速输注。观察两组气管插管反应、麻醉效果、苏醒质量。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同,均可抑制气管插管反应(P<0.01),且Ⅰ组较Ⅱ组明显(P<0.05)。Ⅰ组苏醒质量较Ⅱ组好(P<0.01),不良反应较Ⅱ组高(P<0.01),术中无知晓。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两个注射泵静脉麻醉,采用负荷量加两种以上速率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丙泊酚 静脉麻醉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原因调查分析 被引量:58
2
作者 倪新莉 涂继善 廖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0-100,共1页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苏醒期 躁动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异氟醚在实施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的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冬梅 常业恬 +2 位作者 雷庆红 闵红星 渠川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986-988,共3页
目的比较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丙泊酚复合异氟醚用于不停跳心脏手术患者麻醉的应激激素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2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RP组)和芬太尼复合异氟醚(FI组)两组。分别记录不同时点HR、MAP和血糖(G... 目的比较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丙泊酚复合异氟醚用于不停跳心脏手术患者麻醉的应激激素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2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RP组)和芬太尼复合异氟醚(FI组)两组。分别记录不同时点HR、MAP和血糖(Glu)数值,同时观察相应时点血浆皮质醇(Cor)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各观察点血流动力学及应激激素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浆Cor、ACTH、Glu在心肺转流(CPB)后15min、停CPB后10min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P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早于FI组(P<0.01),但ICU留观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RP组术后疼痛发生率高于FI组(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实施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麻醉,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停药后清醒快,符合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要求,但应加强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反应 快通道心脏麻醉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 芬太尼复合异氟醚 心脏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终芬太尼对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黄卫 柴云飞 +1 位作者 俞润英 王建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8-601,610,共5页
【目的】探讨术终静脉注射芬太尼1.5μg/kg对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苏醒过程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在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负荷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术终瑞芬太尼停... 【目的】探讨术终静脉注射芬太尼1.5μg/kg对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苏醒过程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在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负荷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术终瑞芬太尼停药时,负荷剂量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5μg/kg后续以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后开始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病人麻醉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麻醉苏醒、术后疼痛、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麻醉苏醒过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观察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0min和拔管后30min时VAS评分≥2分的病例数:对照组分别为22例(65%)和30例(75%)、负荷剂量组分别为8例(20%)和6例(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呼之睁眼到拔管后30min各时点的动脉收缩压和心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负荷剂量组(P<0.05)。【结论】术终静脉注射芬太尼(1.5μg/kg)不影响瑞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的苏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瑞芬太尼 异丙酚 麻醉苏醒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冬梅 马红英 +1 位作者 朱虹 王海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0期2418-2420,共3页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对患者气管插管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拔管条件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全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R)组和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C)组,每...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对患者气管插管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拔管条件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全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R)组和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C)组,每组30例。观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及术后恢复过程的血压、心率。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病人拔管后即刻、离开手术间及术后3和24h疼痛评分(VRS)。观察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结果: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1~5min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R组明显小于C组(P<0.05);术后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R组早于C组(P<0.05),并且恶心、呕吐发生率低;术后VRS评分R组高于C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气管插管和麻醉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条件优,并发症少,但应注意尽早实施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静脉 麻醉 吸入 二异丙酚 异氟醚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手术中失血量评估及限制输血的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红 叶青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216-217,共2页
近几年来,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中失血和输血日益受到麻醉和外科医生的关注。严格把握术中输血的指征是麻醉医生术中管理的内容之一。我们选择40例上消化道肿瘤手术,就术中失血量评估及限制输血的方法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 近几年来,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中失血和输血日益受到麻醉和外科医生的关注。严格把握术中输血的指征是麻醉医生术中管理的内容之一。我们选择40例上消化道肿瘤手术,就术中失血量评估及限制输血的方法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期上消化道肿瘤手术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失血量 评估 输血 限制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硬麻醉下高龄老年患者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体会 被引量:3
7
作者 高改莉 闵红星 高玉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1347-1348,共2页
目的:探讨脊硬麻醉用于高龄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方法:对48例65~80岁实施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脊硬联合麻醉,并辅以呼吸循环功能维护、加强围麻醉期监护等监测和管理措施。结果:(1)穿刺置管一次成功42例;(2)48例... 目的:探讨脊硬麻醉用于高龄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方法:对48例65~80岁实施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脊硬联合麻醉,并辅以呼吸循环功能维护、加强围麻醉期监护等监测和管理措施。结果:(1)穿刺置管一次成功42例;(2)48例麻醉效果均达Ⅰ级,呼吸循环稳定,肌松良好。结论:成功的穿刺、合适的麻醉平面调控、呼吸循环功能的监测和维护是保证脊硬联合麻醉成功用于此类手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人工 麻醉 硬膜外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后血中异氟醚洗出时程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小霖 张文胜 +4 位作者 刘进 杨宗斌 马汉祥 刘爱杰 罗南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给予8%乳化异氟醚后对犬异氟醚血/气分配系数的影响,以及动、静脉血中异氟醚的洗出时程。方法将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随机均分成静脉麻醉组(Giv组)和吸入麻醉组(Ginh组)。Giv组给予8%乳化异氟醚(液态容积比)麻醉,Ginh组面罩... 目的探讨静脉给予8%乳化异氟醚后对犬异氟醚血/气分配系数的影响,以及动、静脉血中异氟醚的洗出时程。方法将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随机均分成静脉麻醉组(Giv组)和吸入麻醉组(Ginh组)。Giv组给予8%乳化异氟醚(液态容积比)麻醉,Ginh组面罩吸入异氟醚蒸气麻醉,以夹尾刺激阴性为停药指标。分别于停药至呼末气异氟醚浓度下降为零之间的不同时点同时采取动、静脉血测其浓度及血/气分配系数。结果Giv组脂肪乳输入量与异氟醚血/气分配系数的增加呈直线正相关(r2=0.90)。停药后,两组内及两组间异氟醚分别从动脉和静脉血中洗出50%、95%和99%的时间(t0.5、t0.95和t0.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时,其输入量对异氟醚血/气分配系数有重要影响。但与吸入异氟醚麻醉相比,异氟醚从血中的洗出时程并未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脂肪乳剂 血/气分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静脉全麻及其复合硬膜外麻醉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学新 陈进华 +1 位作者 涂继善 施伟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0期1045-1046,共2页
目的 :对异丙酚混合芬太尼静脉全麻与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 ,开腹行胆囊切除或并胆总管探查术 40例 ,随机分为Ⅰ、Ⅱ两组各 2 0例 ,Ⅰ组硬膜外 +全麻 ,Ⅱ组单纯全麻 ,两组诱导相同 ,Ⅰ组泵... 目的 :对异丙酚混合芬太尼静脉全麻与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 ,开腹行胆囊切除或并胆总管探查术 40例 ,随机分为Ⅰ、Ⅱ两组各 2 0例 ,Ⅰ组硬膜外 +全麻 ,Ⅱ组单纯全麻 ,两组诱导相同 ,Ⅰ组泵注异丙酚 ,间隔 1h予 0 2 5 %罗哌卡因 10ml维持 ,Ⅱ组维持用泵注异丙酚 2 0 0mg +芬太尼 0 1mg混合液。两组均应用HXD Ⅰ型多功能定量脑电图监测仪进行连续监测T1至T8生命体征及心率变异指标 ,并由计算机存储分析。清醒标准判定 :睁眼、正确回答年龄、床号、住址 ,工作单位。记录清醒至伤口疼痛出现的时间。全麻深度意识程度的控制 :使BIS维持在 40~ 6 0之间 ,低于 40减慢泵注速度 ,高于 6 0加快泵注速度。结果 :两组SBP、DBP、HR维持平稳 ,LF、HF、LF/HF、HRV均提示Ⅰ组较Ⅱ组迷走张力高 ,交感受抑。Ⅰ组所用阿托品的比例明显高于Ⅱ组。异丙酚泵注速度Ⅱ组明显高于Ⅰ组 ,清醒至疼痛出现的时间Ⅱ组明显缩于Ⅰ组。结论 :泵注异丙酚和芬太尼合剂与泵注异丙酚复合硬膜外两种方法均可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用心率变异指标反映两组迷走、交感张力方面 ,Ⅰ组较Ⅱ组迷走张力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静脉全麻 硬膜外麻醉 对比研究 芬太尼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醚控制性低血压麻醉于脑血管手术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尽海 周德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57-258,共2页
脑血管手术要求麻醉平稳,颅内压不受影响,适当控制血压,以防止瘤体(血管)破裂、出血、利于手术操作。为此,我们应用异氟醚行控制性低血压麻醉于脑血管择期手术21例,效果满意。一般资料本组择期手术21例,其中颅内动脉瘤12例,脑内动静脉畸... 脑血管手术要求麻醉平稳,颅内压不受影响,适当控制血压,以防止瘤体(血管)破裂、出血、利于手术操作。为此,我们应用异氟醚行控制性低血压麻醉于脑血管择期手术21例,效果满意。一般资料本组择期手术21例,其中颅内动脉瘤12例,脑内动静脉畸形9例。男性1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外科手术 异氟醚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胆道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铭盘 周德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84-285,共2页
为掌握老年胆道手术麻醉的规律,本文结合老年人病理生理特点,对麻醉的有关问题予以讨论。一般资料本组106例均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最大为86岁,其中男44例,女62例。术前并发高血压(20/14.7kPa即150/110mmHg以上)及冠心病19例,心电图显... 为掌握老年胆道手术麻醉的规律,本文结合老年人病理生理特点,对麻醉的有关问题予以讨论。一般资料本组106例均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最大为86岁,其中男44例,女62例。术前并发高血压(20/14.7kPa即150/110mmHg以上)及冠心病19例,心电图显示异型波形者44例(表1),老慢支、肺气肿30例,糖尿病4例,肝功能明显损害者15例,休克3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胆道疾病 麻醉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术后躁动225例分析 被引量:292
12
作者 邓立琴 丁风兰 刘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分析225例全麻患者术后躁动的原因,提出合适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000例全麻气管插管患者连续监测术中血压、心电图、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CO2;观察拔管前后各种不良刺激,不同性别、麻醉方法、手术类型发生术后躁动的比例;观察催... 目的:分析225例全麻患者术后躁动的原因,提出合适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000例全麻气管插管患者连续监测术中血压、心电图、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CO2;观察拔管前后各种不良刺激,不同性别、麻醉方法、手术类型发生术后躁动的比例;观察催醒药、术后镇痛的应用与术后躁动的关系。结果:225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术后躁动,发生率22.50%。各种不良刺激所致术后躁动的发生比例,疼痛占92.44%、气管导管的刺激占65.77%、尿管刺激占11.11%、心理应激占15.55%、制动不当占4.44%。术后躁动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静吸复合全麻比全凭静脉麻醉发生率高;五官科手术发生率最高;术毕使用催醒药易发生术后躁动;术后镇痛可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结论:导致术后躁动的因素较多,疼痛刺激是最主要的原因。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应用充分的术后镇痛,把握合适的拔管时机及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等,可明显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术后躁动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判断全麻深度几项参数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学新 涂继善 +3 位作者 杨汝 施伟忠 张建荣 杨宝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 观察术中血液动力学与数量化脑电图、心率变异指标、部分应激激素等参数变化是否具有一致性。方法 选择ASAⅠ级 ,剖腹行胆囊切除或并胆总管探查术患者 2 1例 ,用芬太尼、氟哌利多、维库溴铵、丙泊酚诱导 ,吸入安氟醚及调整丙泊... 目的 观察术中血液动力学与数量化脑电图、心率变异指标、部分应激激素等参数变化是否具有一致性。方法 选择ASAⅠ级 ,剖腹行胆囊切除或并胆总管探查术患者 2 1例 ,用芬太尼、氟哌利多、维库溴铵、丙泊酚诱导 ,吸入安氟醚及调整丙泊酚的泵注速度 ,观察八个时间点各参数的变化。监测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双频谱指数 (BIS)、95 %边缘频率 (95 %SEF)、低频 (LF)、高频 (HF)、低高比值 (LF/HF)、心率变异指数 (HRV) ;测血皮质醇 (Cor)、醛固酮 (Ald)、血管紧张素Ⅱ (AⅡ )、胰岛素 (INS)。结果 SBP和DBP相关系数为 0 92 4 ;HR与LF/HF、Cor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 97,0 6 2 3;BIS和 95 %SEF相关系数为 0 84 8;LF/HF与HRV相关系数为 0 6 5 8;LF与HRV、HF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5 7,0 5 31;HF与LF、LF/HF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 0 2 ,- 0 5 5 5 ;HRV与LF/HF、LF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5 9,0 6 5 8;Cor与BIS、95 %SEF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 6 7,0 5 6 8;ALD与AⅡ相关系数为 0 5 4 9;INS与BIS、95 %SEF、Cor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2 8,0 5 11,0 5 0 1。结论 BP、HR、脑电参数、心率变异参数、应激反应指标间无明显的一致性 ;HR和LF/HF、Cor、BIS和 95 %SEF有明显的一致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深度 脑电图 心率变异性 应激反应 一致性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硬联合阻滞穿刺中无脑脊液流出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忠田 王学斌 杨学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68-268,共1页
关键词 腰-硬联合阻滞 无脑脊液流出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罗库溴铵在颅脑手术中的肌松效应 被引量:3
15
作者 倪新莉 孟尽海 +1 位作者 王保国 陈新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451-453,共3页
目的比较罗库溴铵不同剂量配伍在颅脑手术麻醉诱导和维持中的肌松效应.方法择期颅脑手术患者45例,年龄20~60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诱导时分别接受罗库溴铵0.6mg/kg(Ⅰ组)、0.75 mg/kg(Ⅱ组)和0.9 mg/kg(Ⅲ组).记录拇指肌诱发颤搐... 目的比较罗库溴铵不同剂量配伍在颅脑手术麻醉诱导和维持中的肌松效应.方法择期颅脑手术患者45例,年龄20~60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诱导时分别接受罗库溴铵0.6mg/kg(Ⅰ组)、0.75 mg/kg(Ⅱ组)和0.9 mg/kg(Ⅲ组).记录拇指肌诱发颤搐反应的抑制过程和恢复过程,在肌松作用消退25%时,三组分别追加罗库溴铵0.6、0.45和0.3 mg/kg.评价给药前后血液动力学的波动及肌松起效时间、提供插管条件、肌松维持时间、恢复时间、总时效等效能指标.结果Ⅲ组拇指肌颤搐抑制5%的时间明显短于Ⅰ组和Ⅱ组(P<0.05),但达到最大抑制时间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插管条件Ⅲ组优秀率明显较Ⅰ、Ⅱ组高(P<0.05,P<0.01);诱导量恢复5%及25%的时间Ⅲ组明显延长(P<0.01).三组维持量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诱导量加维持量总时效无显著性差异;给药前后三组血液动力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库溴铵在颅脑手术麻醉中建议使用0.9 mg/kg诱导,0.3 mg/kg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 罗库溴铵 颅脑手术 肌松效应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与异丙酚在全麻诱导插管时心率变异性和血糖的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学新 蔡萍 +1 位作者 涂继善 施伟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58-259,共2页
目的 :旨在观察依托咪酯与异丙酚在全麻诱导插管时心率变异性和血糖的变化。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 ,开腹行胆囊切除或并胆总管探查术患者 40例 ,均无糖尿病病史 ,分为两组 ,E组 :依托咪酯 0 3mg/kg ,P组 :异丙酚 2mg/kg。应用HXD Ⅰ... 目的 :旨在观察依托咪酯与异丙酚在全麻诱导插管时心率变异性和血糖的变化。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 ,开腹行胆囊切除或并胆总管探查术患者 40例 ,均无糖尿病病史 ,分为两组 ,E组 :依托咪酯 0 3mg/kg ,P组 :异丙酚 2mg/kg。应用HXD Ⅰ型多功能监测仪记录各参数。用血糖仪监测血糖。结果 :插管前两组SBP、DBP、HR均显著降低 (E组P <0 0 5 ,P组P <0 0 1) ,两组HF、LF/HF ,P组LF显著降低 (P <0 0 5 ) ,两组血糖较诱导前基础值T1(T0 )降低有显著意义 (P <0 0 1) ,插管后两组SBP、DBP、HR、HF、LF/HF均显著升高 (P <0 0 1) ,P组LF显著升高 (P <0 0 5 )。组间比较插管前SBP、DBP、HR、LF、HF、LF/HF降低P组较E组明显 (P <0 0 1)。结论 :依托咪酯在麻醉诱导后降低血压和抑制自主神经功能的作用明显弱于异丙酚 ,但抑制气管插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应激时血糖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依托咪酯 血糖 心率 全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小霖 张文胜 +4 位作者 马汉祥 杨宗斌 刘爱杰 罗南富 刘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测定犬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静脉),并与吸入异氟醚麻醉时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吸入)进行比较。方法将40只杂种犬平均分成静脉和吸入麻醉两组。应用序贯法和自身交叉法同时测定犬的MAC值。结果静脉组序贯法所... 目的测定犬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静脉),并与吸入异氟醚麻醉时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吸入)进行比较。方法将40只杂种犬平均分成静脉和吸入麻醉两组。应用序贯法和自身交叉法同时测定犬的MAC值。结果静脉组序贯法所测得的MAC静脉(0.94±0.10)%,与自身交叉法所测得的前6个交叉点的MAC静脉(0.89±0.14)%或全部交叉点的MAC静脉(0.93±0.13)%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吸入组序贯法所测得的MAC吸入(1.29±0.10)%,与自身交叉法所测得的前6个交叉点的MAC吸入(1.24±0.06)%或全部交叉点的MAC吸入(1.33±0.09)%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MAC静脉均小于MAC吸入,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时的MAC静脉明显小于吸入异氟醚麻醉时的MAC吸入,序贯法和自身交叉法对MAC的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乳化异氟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输注方式在颅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倪新莉 孟尽海 +1 位作者 王保国 朱立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输注方式 有效性 安全性 丙泊酚 颅脑手术 肿瘤切除手术 全静脉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冬梅 王妙基 +2 位作者 黄念慈 刘红 施伟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27-729,共3页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脉搭桥围术期血浆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 择期冠脉搭桥患者 4 6例 ,随机均分成不停跳非体外循环组 (Ⅰ组 )和体外循环组 (Ⅱ组 ) ,于麻醉诱导前 (T1)、术毕返ICU即刻 (T2 )、返ICU后 6h(T3 )...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脉搭桥围术期血浆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 择期冠脉搭桥患者 4 6例 ,随机均分成不停跳非体外循环组 (Ⅰ组 )和体外循环组 (Ⅱ组 ) ,于麻醉诱导前 (T1)、术毕返ICU即刻 (T2 )、返ICU后 6h(T3 )、2 4h(T4)抽取中心静脉血样 5ml,用于测定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蛋白质量 (CK MBmass)、肌钙蛋白T(cTnT)和肌红蛋白 (Myo) ;术前 1d及术毕返ICU后 1h ,术后第 1及第 2天晨做标准 12导联ECG ,以评价早期临床效果。结果麻醉诱导前所测各种心肌标志物中位数皆在正常范围内 ,术后均显著升高。CK MBmass、cTnT及Myo在返ICU后 6h达峰值 ,CK则在返ICU后 2 4h达峰值。其中Ⅱ组CK、CK MBmass及cTnT较Ⅰ组升高明显 ,并且其高于正常上限的比例也明显高于Ⅰ组 ,CK MBmass及cTnT在术毕返ICU即刻至 6h组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CK和Myo无论升高程度或高于正常上限比例两组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Ⅱ组有 1例心肌梗死 (PMI)在术后第 1天CK MBmass>30 μg /L ,cTnT最高 2 8μg/L。ECG缺血性改变在Ⅰ组 2例 ,同时都有CK MBmass>30 μg/L ,1例cTnT >1 0 μg/L ;Ⅱ组 7例ECG有缺血性改变 ,1例有CK MBmass>30 μg/L ,其余只有cTnT升高 >1 0 μg/L。两组患者手术时间 ,术后清醒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 围术期 心肌损伤 肌酸激酶 肌钙蛋白T 肌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比卡因硬膜外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中通气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立琴 张勤 +1 位作者 雷庆红 涂继善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564-565,共2页
关键词 罗比卡因 硬膜外阻滞 乳腺癌 根治术 通气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