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钛种植体与口腔内非牙龈粘膜组织间的界面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小娟 林李嵩 陈乃俊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观察钛种植体与口腔内非牙龈黏膜软组织-牙槽黏膜形成的界面情况;方法:在狗的下颌磨牙区相应牙槽骨上以唇舌侧方向穿过牙槽黏膜植入一阶段式钛种植体7枚。分别观察1、2、4、6周后切取标本。用扫描电镜和光镜观察不同时间软组织和... 目的:观察钛种植体与口腔内非牙龈黏膜软组织-牙槽黏膜形成的界面情况;方法:在狗的下颌磨牙区相应牙槽骨上以唇舌侧方向穿过牙槽黏膜植入一阶段式钛种植体7枚。分别观察1、2、4、6周后切取标本。用扫描电镜和光镜观察不同时间软组织和种植体界面情况。结果:实验期间种植体均稳定。种植体周围黏膜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炎症表现。4周和6周时,光镜观察结果显示软组织和种植体间有较紧密接触。电镜下也显示黏膜在种植体表面均有纤维结缔组织附着。结论:口腔环境下,牙槽黏膜有纤维结缔组织在种植体表面附着,缺乏“上皮袖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种植体 生物封闭性界面 牙槽粘膜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人群IRF6基因V274I位点SNP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马坚 黄永清 +6 位作者 马敏 伍俊 朱露颖 高军 张雷 李亚娣 石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7-421,共5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V274I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儿332例,患者父亲243例,患者母亲289例,核心家庭224个,对照组正常新生儿174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V274I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儿332例,患者父亲243例,患者母亲289例,核心家庭224个,对照组正常新生儿174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IRF6基因V274I多态位点基因型,进行病例对照和传递不平衡(TDT)研究。结果:在中国西部人群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唇裂和唇腭裂组V274I位点SNP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的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而在单纯腭裂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699)。运用传递不平衡研究发现IRF6基因V274I多态性突变的G等位基因在唇裂和唇腭裂患者中存在过传递(P=0.000)。结论:在中国西部人群中IRF6基因V274ISNP位点G等位基因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存在强的相关性,而与单纯腭裂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干扰素调节因子6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屏前直线切口直视下行髁突骨折坚固内固定及其疗效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亚娣 黄永清 +1 位作者 乔光伟 马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7-549,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突骨折内固定术新入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7例(9侧)髁突骨折患者行患侧耳屏前直线切口,顺颞浅静脉表面向下分离,寻找面神经颞面干和颈面干,并对其加以保护后,切开下颌支骨膜,在直视下对骨断端行复位内固定。结果...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突骨折内固定术新入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7例(9侧)髁突骨折患者行患侧耳屏前直线切口,顺颞浅静脉表面向下分离,寻找面神经颞面干和颈面干,并对其加以保护后,切开下颌支骨膜,在直视下对骨断端行复位内固定。结果:此手术入路暴露充分,视野较好,直视下即可操作进行手术,术后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部分病例面神经轻瘫,经治疗术后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结论:此方法是进行髁突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突骨折 坚固内固定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