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REV3基因启动子区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对MNNG的反应
1
作者 朱峰 杨军 +1 位作者 徐方 余应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93-397,共5页
目的 :了解人 REV3基因对化学致癌物 N-甲基 - N’-硝基 - N-亚硝基胍 (MNNG)诱发转录上调的机制。方法 :根据 BL AST序列比对、启动子和转录因子结合部位预测软件 ,对人 REV3基因促进子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用巢式PCR技术克隆了人 R... 目的 :了解人 REV3基因对化学致癌物 N-甲基 - N’-硝基 - N-亚硝基胍 (MNNG)诱发转录上调的机制。方法 :根据 BL AST序列比对、启动子和转录因子结合部位预测软件 ,对人 REV3基因促进子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用巢式PCR技术克隆了人 REV3基因启动子区 ;用瞬时转染二重荧光素酶报道基因系统检测人 REV3启动子对化学致癌物MNNG的反应。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 ,人 REV3基因启动子区位于 6号染色体 PAC克隆 RP3- 415 N12 ,假设的启动子区有启动子序列、富含 Cp G岛和包括 AP- 1/ c- Jun/ c- Fos、AP- 2、STAT、CREBP和 NF- κB等的转录因子识别部位。将启动子区 2 5 82 bp的片段插入荧光素酶报道基因载体 p GL3- Basic中 ,构建了重组体质粒 p GL3- 2 5 82。瞬时转染检测显示 ,该假设的启动子区确有启动子功能 ,对 MNNG发生反应。结论 :成功地克隆了人 REV3基因启动子区 ,并证明其对 MNNG发生反应。提示当细胞处于基因毒应激状态下可在转录水平调节 REV3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3/遗传学基因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良孕产夫妇着丝粒-动粒复合体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焦海燕 墙克信 +3 位作者 陈银涛 彭亮 于黎明 张翠霞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4-346,共3页
为研究不良孕产夫妇染色体着丝粒 -动粒复合体 (centromerekinetochorecomplex ,CKC)变异与不良孕产的相关性 ,探索不良孕产中非整倍体形成的细胞遗传学基础 ,应用改良的着丝粒点 -核仁组织区 (Cd NOR)同步银染技术 ,分别对 5 3对不明... 为研究不良孕产夫妇染色体着丝粒 -动粒复合体 (centromerekinetochorecomplex ,CKC)变异与不良孕产的相关性 ,探索不良孕产中非整倍体形成的细胞遗传学基础 ,应用改良的着丝粒点 -核仁组织区 (Cd NOR)同步银染技术 ,分别对 5 3对不明原因的不良孕产夫妇和 5 7对已生育正常儿的正常夫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CKC变异类型及频率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发现 ,不良孕产夫妇其小Cd、Cd消失、Cd迟滞和Cd NOR融合频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CKC变异频率增高可能是导致不良孕产非整倍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孕产 着丝粒-动粒复合体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2.6kDa重组抗原的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赵巍 苏川 +4 位作者 吴海玮 沈蕾 王荣芝 陈淑贞 张兆松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27,共4页
用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2.6kDa重组抗原(rSj22.6)免疫一批昆明小鼠,获得特异性免疫血清,其与22.6kDa重组抗原和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作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结果显示可特异地识别重组抗原和成虫抗原中22.6kDa分子... 用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2.6kDa重组抗原(rSj22.6)免疫一批昆明小鼠,获得特异性免疫血清,其与22.6kDa重组抗原和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作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结果显示可特异地识别重组抗原和成虫抗原中22.6kDa分子,而正常鼠血清则不能识别。实验中,血清经去除抗大肠杆菌抗体的处理后,其与大肠杆菌的非特异性反应条带被去除,特异性反应的条带则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重组抗原 单特异免疫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重组抗原对小鼠免疫保护性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赵巍 苏川 +7 位作者 吴海玮 胡雪梅 沈蕾 季敏君 王荣芝 马磊 陈淑贞 张兆松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44,73,共4页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脂肪酸结合蛋白 (Sj FABPc)重组抗原作为血吸虫病疫苗候选分子的潜能 ,并探讨Sj FABPc/Sj2 6GST融合蛋白作为复合疫苗的可能性。 方法 用亲和层析法制备Sj FABPc重组抗原和Sj FABPc/Sj2 6GST融合蛋...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脂肪酸结合蛋白 (Sj FABPc)重组抗原作为血吸虫病疫苗候选分子的潜能 ,并探讨Sj FABPc/Sj2 6GST融合蛋白作为复合疫苗的可能性。 方法 用亲和层析法制备Sj FABPc重组抗原和Sj FABPc/Sj2 6GST融合蛋白。将两种蛋白分别免疫BALB/c小鼠后进行攻击感染试验。结果 Sj FABPc及Sj FABPc/Sj2 6GST分别诱导小鼠产生了 2 3 6 0 % (P <0 0 5 )和 2 1 72 % (P >0 0 5 )的成虫减虫率 ,5 9 36 % (P <0 0 0 1)和 4 9 6 8% (P <0 0 0 1)的总减卵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脂肪酸结合蛋白 重组抗原 融合表达 免疫保护 血吸虫病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2.6kDa重组抗原对小鼠免疫保护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苏川 沈蕾 +4 位作者 赵巍 吴海玮 陈淑贞 张兆松 吴观陵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14,共4页
目的:为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2.6kDa抗原的免疫保护性。方法:将其编码cDNA经PCR扩增后亚克隆入载体质粒PGEX—1λt进行表达,并用重组抗原免疫了一批昆明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组抗原免疫小鼠获得了38.93%的减虫率... 目的:为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2.6kDa抗原的免疫保护性。方法:将其编码cDNA经PCR扩增后亚克隆入载体质粒PGEX—1λt进行表达,并用重组抗原免疫了一批昆明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组抗原免疫小鼠获得了38.93%的减虫率。结论:证明重组的日本血吸虫22.6kDa抗原可诱导宿主抗血吸虫感染的部分保护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22.6kDa抗原 重组抗原 免疫保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反义hREV3基因片段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5
6
作者 徐方 余应年 胡文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703-706,共4页
目的:构建真核细胞表达重组体,为今后利用反义核酸阻断技术研究hREV3 基因功能及其与细胞遗传不稳定性的关系提供物质材料。方法:用内切酶Bam HI及Bam HI+ Hind Ⅲ分别对pBS- hREV3 进行单酶切和双酶... 目的:构建真核细胞表达重组体,为今后利用反义核酸阻断技术研究hREV3 基因功能及其与细胞遗传不稳定性的关系提供物质材料。方法:用内切酶Bam HI及Bam HI+ Hind Ⅲ分别对pBS- hREV3 进行单酶切和双酶切,从而得到含hREV3 cDNA 特异性保守序列的两种长度(742bp 和357bp) 片段,分别将两者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BK-RSV( 持续表达载体) 和pMAMneo amp - ( 表达需经地塞米松诱导) 。结果:经酶切图谱分析,筛选出含正向和反向插入片段真核细胞表达重组体5 种。结论:为深入研究hREV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 hREV3基因 真核细胞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FABPc重组抗原高效融合表达、纯化及免疫学活性鉴定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巍 苏川 +4 位作者 吴海玮 胡雪梅 沈蕾 陈淑贞 张兆松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3-45,共3页
目的 构建Sj-FABPc表达克隆 ,获得大量纯化rSj-FABPc重组 (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 )抗原 ,了解其作为候选疫苗抗原的潜能。方法 以PCR法从Sj-cDNA库中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后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 - 6P - 1进行融合表达 ,经Glutathio... 目的 构建Sj-FABPc表达克隆 ,获得大量纯化rSj-FABPc重组 (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 )抗原 ,了解其作为候选疫苗抗原的潜能。方法 以PCR法从Sj-cDNA库中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后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 - 6P - 1进行融合表达 ,经GlutathioneSepharoseTM4B亲和层析柱和PreScissionTMProtease酶切后纯化出rSj-FABPc ,Westernblot鉴定其抗原性 ,以rSj-FABPc免疫小鼠 ,制备特异性抗血清 ,并用ELISA法检测重组抗原的免疫活性。结果 纯化的rSj-FABPc能被血吸虫成虫免疫兔血清和急、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所识别 ,并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抗体滴度为 1∶12 80 0。结论 rSj-FABPc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重组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重组脂肪酸结合蛋白(Sj-FABPc)的特性和抗原表位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巍 吴海玮 +4 位作者 苏川 胡雪梅 沈蕾 陈淑贞 张兆松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8,共3页
目的 了解重组的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脂肪酸结合蛋白 (r Sj- FABPc)的特性及预测其抗原表位。方法 以PCR方法从 Sj- c DNA文库中扩增 Sj- FABPc基因片段 ,并亚克隆于载体 p GEM- T,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以 GOL DKEY○R软件和 Swi... 目的 了解重组的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脂肪酸结合蛋白 (r Sj- FABPc)的特性及预测其抗原表位。方法 以PCR方法从 Sj- c DNA文库中扩增 Sj- FABPc基因片段 ,并亚克隆于载体 p GEM- T,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以 GOL DKEY○R软件和 Swiss- Model数据库分析 Sj- FABPc的核苷酸序列和其编码的蛋白质特性 ,预测重组抗原的表位。结果 核酸序列分析证明 ,克隆基因确为 Sj- FABPc,并由此推导出 Sj- FABPc理论氨基酸顺序 ,以该序列的分析表明 ,重组 Sj- FABPc抗原具有 3个抗原表位区和三个可能的脂肪酸结合表位。结论  Sj- FABPc抗原表位可能与脂肪酸结合表位的主要片段为同一肽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序列分析 抗原表位 Sj-FAB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接蛋白基因突变与疾病
9
作者 霍正浩 樊景禹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1-244,共4页
连接蛋白是构成缝隙连接的结构分子 ,由多基因家族编码。目前在啮齿类中已发现至少有 1 3种连接蛋白。由于缝隙连接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连接蛋白基因突变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迄今为止 ,已... 连接蛋白是构成缝隙连接的结构分子 ,由多基因家族编码。目前在啮齿类中已发现至少有 1 3种连接蛋白。由于缝隙连接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连接蛋白基因突变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迄今为止 ,已在三种人类疾病中发现有连接蛋白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蛋白 基因突变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致癌物暴露后哺乳动物细胞内及培养上清中核型dUTP焦磷酸酶的表达分析
10
作者 锁慧萍 沈静 +2 位作者 吴美萍 徐方 余应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62-965,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化学致癌物暴露后核型dUTP焦磷酸酶(DUT-N)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及培养上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用N-亚硝胺类烷化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和多环芳烃类致癌物苯并[a]芘在体内的终致癌物7,8-二羟-9,10-环氧苯并... 目的:研究不同化学致癌物暴露后核型dUTP焦磷酸酶(DUT-N)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及培养上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用N-亚硝胺类烷化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和多环芳烃类致癌物苯并[a]芘在体内的终致癌物7,8-二羟-9,10-环氧苯并[a]芘(BPDE)处理人羊膜上皮FL细胞、人肝癌HepG2细胞和人宫颈癌HeLa细胞。采用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DUT-N蛋白的分泌及细胞内该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低浓度MNNG(0.25μmol/L)和BPDE(5nmol/L)暴露后都可引起DUT-N出现在FL细胞的培养上清中,而对HeLa细胞均无此影响;两者对HepG2细胞的影响不同,前者使DUT-N在细胞外出现,而后者却没有改变。同时,尽管MNNG与BPDE都可引起FL细胞胞外DUT-N的出现,但MNNG暴露后胞内DUT-N的表达dUTP下调,而BPDE暴露后却dUTP上调。结论:化学致癌物暴露后核型dUTP焦磷酸酶在细胞培养上清中出现的现象不具有化合物的特异性,但对特定细胞系(如FL细胞)可能存在化学致癌剂或DNA损伤剂的共性。同时,不同致癌物引起DUT-N出现的细胞反应可能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TP焦磷酸酶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 苯并芘 HeLa细胞 HepG2细胞 FL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