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8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草种植利用对宁夏灌区盐渍化土壤古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1
作者 李凤霞 王长军 +6 位作者 王占军 杜建民 郭永忠 沈婧丽 孙娇 母养秀 张永宏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72-1181,共10页
为了探究饲草种植利用对盐渍化土壤古菌的影响,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宁夏银北灌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甜高粱(Sorghum bicolor)、玉米(Zea mays)、湖南稷子(Echinochloa crusgalli)4种饲草地0-20 cm盐渍化土壤的古菌群落结... 为了探究饲草种植利用对盐渍化土壤古菌的影响,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宁夏银北灌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甜高粱(Sorghum bicolor)、玉米(Zea mays)、湖南稷子(Echinochloa crusgalli)4种饲草地0-20 cm盐渍化土壤的古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饲草地共检测到古菌物种297个OTUs,隶属于7个门7个纲15个目18个科75个属。4种饲草地土壤古菌总物种数和特有物种数表现为甜高粱>紫花苜蓿>玉米>湖南稷子。4种饲草地土壤古菌Simpson指数、Chao1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Ace指数变化趋势均表现为湖南稷子>甜高粱>玉米>紫花苜蓿,Simpson指数、Chao1和Ace指数在紫花苜蓿与湖南稷子之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主要优势菌门有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51.50%)、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19.85%)和Thaumarchaeota(17.10%);优势菌属有硝酸候选菌属(Candidatus_Nitrosocosmicus)(5.50%)、盐碱球菌属(Halalkalicoccus)(4.78%)、硝基水杨酸菌属(Nitrosarchaeum)(6.73%)等。湖南稷子种植增加了硝酸候选菌属(7.77%)、硝基水杨酸菌属(17.26%)和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7.91%)的相对丰度。高粱种植增加了土壤盐碱球菌属(15.47%)相对丰度,玉米种植增加了盐碱球菌属(3.28%)相对丰度。土壤全盐(TS)、有机质(OM)、全氮(TN)、速效氮(AN)、全磷(TP)是影响土壤古菌群落相对丰度主要的环境因子。因此,饲草种植利用对于促进盐渍化土壤质量提升、区域种植结构优化和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菌 群落结构 多样性 饲草 盐渍土 宁夏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枸杞果实品质及微域气候对行间生草种类的响应
2
作者 赵燕 葛玉萍 李磊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8-708,共11页
为探究行间生草种类对园区微域气候及枸杞(Lyciumbarbarum)果实品质的影响,本文以清耕为对照,开展枸杞行间自然生草、人工种植黑麦草(Loliumperenne)及人工种植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3种不同生草种类田间比较试验,分析不同处理下土... 为探究行间生草种类对园区微域气候及枸杞(Lyciumbarbarum)果实品质的影响,本文以清耕为对照,开展枸杞行间自然生草、人工种植黑麦草(Loliumperenne)及人工种植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3种不同生草种类田间比较试验,分析不同处理下土壤水、热、气环境因子及枸杞品质形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清耕处理相比,人工种植黑麦草处理可增加冠层空气相对湿度,同时,该处理相比自然生草处理可提高枸杞花期0-20 cm土层含水量12.75%。另外,人工种植黑麦草处理下0-10cm土层内日均温度相比清耕处理降幅最大,为0.86℃;CO_(2)平均排放速率在人工种植黑麦草及人工种植红三叶处理下显著降低(P<0.05),分别比清耕处理降低了19.61%、19.12%。枸杞品质分析得出,相比清耕处理,人工种植黑麦草可增加夏果多糖31.31%,而人工种植红三叶可分别增加夏、秋果实总糖6.91%、9.26%。此外,人工种植黑麦草与人工种植红三叶处理均能增加夏、秋果实维生素C含量,且显著提高秋果实甜菜碱含量。冗余分析认为,冠层相对湿度是影响夏果、秋果枸杞品质形成的最大环境因子,其次为CO_(2)排放速率。因此,行间种植牧草可作为宁夏枸杞园管理模式之一,且以人工种植黑麦草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自然生草 黑麦草 红三叶 冠层相对湿度 CO_(2)排放速率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3
作者 王英 刘汝亮 +2 位作者 王芳 洪瑜 冒辛平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133,共7页
为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吸氮量、土壤肥力情况的影响,以水稻品种富源4号为试材,在2021—2023年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引黄灌区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耕层肥力的影响。施氮360 kg/hm^(2)处理较其他处理产量有显著增加,平均产量... 为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吸氮量、土壤肥力情况的影响,以水稻品种富源4号为试材,在2021—2023年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引黄灌区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耕层肥力的影响。施氮360 kg/hm^(2)处理较其他处理产量有显著增加,平均产量9.4 t/hm^(2),较不施氮处理增加182.94%,较施氮210,240 kg/hm^(2)产量增加40.72%,26.34%。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产量增加主要是穗粒数及有效穗数增加,过量施氮会造成千粒质量降低。对3 a结果进行平均,氮肥利用率以施氮240 kg/hm^(2)处理最高达26.93%,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各处理有机质以施氮210 kg/hm^(2)处理平均值最高为18.60 g/kg。各施氮处理较不施氮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增加7.61%~15.67%,随着试验年份增加,施氮360 kg/hm^(2)处理土壤全氮含量降低。施氮360 kg/hm^(2)处理土壤全磷含量逐渐降低,其他施氮处理维持在0.85 g/kg左右。施氮处理随着施氮量增加,全钾含量逐渐降低,施氮360 kg/hm^(2)处理较施氮120,210,240 kg/hm^(2)处理分别降低23.74%,22.16%,8.85%。土壤速效磷随试验年限呈上升趋势,各处理间随时间变化幅度增加,随着施氮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施氮240 kg/hm^(2)处理在2023年较其他处理土壤速效磷显著增加。各处理土壤速效钾随试验年限变化不明显。综合考虑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肥力,施氮240 kg/hm^(2)可平衡环境和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引黄灌区 施氮量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干旱区退砂地西瓜产量和品质对滴灌量的响应
4
作者 马英 刘晓彤 +2 位作者 罗健航 张学军 赵营 《农技服务》 2025年第8期34-38,共5页
探明不同滴灌量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宁夏干旱地区退砂地西瓜合理灌溉提供理论参考。设置1350 m^(3)/hm^(2)、1800 m^(3)/hm^(2)、2250 m^(3)/hm^(2)和2700 m^(3)/hm^(2)(当地灌水配额)4种不同滴灌量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西瓜... 探明不同滴灌量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宁夏干旱地区退砂地西瓜合理灌溉提供理论参考。设置1350 m^(3)/hm^(2)、1800 m^(3)/hm^(2)、2250 m^(3)/hm^(2)和2700 m^(3)/hm^(2)(当地灌水配额)4种不同滴灌量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西瓜经济产量与滴灌量呈显著正相关R2=0.7005,当灌溉量为2700 m^(3)/hm^(2)时获得最高产量,为49.1 t/hm^(2),二次曲线拟合显示理论最高产量需水量达6145 m^(3)/hm^(2),远超当地供水配额2700 m^(3)/hm^(2)。品质分析表明,增加灌水量显著提升总糖含量,维生素C和总酸含量也呈上升趋势。土壤水分动态显示,不同处理间相同剖面深度含水率随滴灌量增加而提高(90 cm除外),同一处理中50~90 cm深度的含水率随深度增加而升高。综上,在现有供水配额2700 m^(3)/hm^(2)条件下可实现较高产量,但需通过优化灌溉制度、改良品种等途径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砂地西瓜 产量 品质 土壤水分 滴灌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典型田块-沟渠水中氮素浓度的响应特征
5
作者 刘晓彤 孙源 +6 位作者 赵营 罗健航 马英 张天鹏 刘欢 张学军 雷秋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43-1352,共10页
针对灌区农田灌排与不同类型沟渠水质响应机理、各级沟渠水体氮素迁移以及不同类型农田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响应机制不明晰的问题,本研究以宁夏引黄灌区青铜峡灌区中的典型水田和旱地为例,采用实地监测法,结合农业管理措施调研,分析不同... 针对灌区农田灌排与不同类型沟渠水质响应机理、各级沟渠水体氮素迁移以及不同类型农田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响应机制不明晰的问题,本研究以宁夏引黄灌区青铜峡灌区中的典型水田和旱地为例,采用实地监测法,结合农业管理措施调研,分析不同类型农田与不同层级沟渠氮素浓度的响应关系,明确灌区不同类型农田氮素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水田和旱地不同层级沟渠总氮与施肥和灌溉时间响应较为明显,一般在施肥后的7~9 d总氮浓度可达到高峰;在空间尺度上,不同层级沟渠总氮浓度表现为田面水>旱地农沟>斗沟>水田农沟>挡浸沟,水田农沟、旱地农沟以及斗沟的不同断面氮素浓度均呈现上游>中游>下游的特点。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总氮浓度降低,并表现为上游>中游>下游;浅层地下水总氮浓度与地表水总氮浓度的响应关系表现为滞后2~5 d。农田氮素输移与不同层级沟渠呈正相关性,浅层地下水、灌溉水、田面水、农沟、挡浸沟和斗沟之间存在明显的响应关系。通过合理控制水肥投入、控制地下水水位、减少农业源氮素输出,同时在不影响农田排水的情况下,将沟渠水保存有利于发挥排水沟的湿地生态效应,从而削减氮素浓度,使养分最大限度在农田系统内循环,可有效控制因农田退水引起的氮素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 氮素 水田 旱地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枸杞园土壤养分资源与枸杞根系形态调查 被引量:22
6
作者 赵营 罗建航 +1 位作者 陈晓群 张学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50,57,共5页
2005年4月,在宁夏中宁和园林场以不同树龄的宁杞1号构杞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定点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的方法,对构杞园土壤养分资源及构杞根系形态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宁构杞园土壤养分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基本农田,速... 2005年4月,在宁夏中宁和园林场以不同树龄的宁杞1号构杞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定点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的方法,对构杞园土壤养分资源及构杞根系形态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宁构杞园土壤养分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基本农田,速效养分平均含量是基本农田的1.6~2.0倍;园林场或中宁,不同树龄构杞树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养分都主要集中在0~30cm的土体范围内;园林场构杞树根系随着其树龄增加,主、须根长及根冠直径都呈增加趋势,中宁树龄3年的构杞树的主、须根数小于树龄6年以上构杞树;不同树龄的构杞树根系都主要分布在0~35cm的土体范围内,与土壤养分的主要分布范围一致。说明构杞园农民施肥方法不合理,造成根系分布的不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杞园 土壤养分 根系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主要枸杞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云翔 柯英 +2 位作者 罗健航 陈晓群 张学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6,共6页
为了摸清宁夏主要枸杞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2013年分别在宁夏中宁(n=48)和惠农(n=18)对≤5年、6~10年和≥10年不同树龄枸杞地0~30 cm耕层土壤环境和浅层地下水进行监测,分析评价了枸杞地土壤肥力、土壤重金属含量和浅层地下水水质... 为了摸清宁夏主要枸杞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2013年分别在宁夏中宁(n=48)和惠农(n=18)对≤5年、6~10年和≥10年不同树龄枸杞地0~30 cm耕层土壤环境和浅层地下水进行监测,分析评价了枸杞地土壤肥力、土壤重金属含量和浅层地下水水质现状。结果表明,宁夏中宁和惠农不同树龄枸杞地0~3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幅分别为14.2~16.8 g/kg、0.94~1.16 g/kg、79.1~305.0 mg/kg和183.3~292.3 mg/kg,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着树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两枸杞产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二级和三级水平,土壤全氮含量处于一级和二级水平,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达到一级标准。不同树龄枸杞0~30 cm耕层土壤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铁含量分别为0.91~2.55、6.58~7.42、1.32~2.99和16.40~53.90 mg/kg,两枸杞产地土壤有效锌和有效锰已经出现潜在缺乏现象。不同树龄枸杞地0~30 cm土壤铅、镉和砷含量分别在20.6~22.9、0.177~0.304和9.6~12.2 mg/kg之间,均处于安全等级。中宁枸杞地冬灌后浅层地下水(n=9)矿化度、p H值、总氮和总磷平均分别为1.54 g/L、7.59、15.81 mg/L和0.13 mg/L,总氮、总磷含量分别达到地表水劣Ⅴ类和Ⅲ类水标准。因此,两枸杞产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锰、锌含量与树龄大小有关,而土壤铅、镉、砷含量与基础环境背景值相关。总体来说,目前宁夏中宁和惠农枸杞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尚安全,但浅层地下水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氮、磷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枸杞 土壤养分 土壤重金属 浅层地下水 现状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冬灌对温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洪瑜 王芳 +3 位作者 刘汝亮 李友宏 陈晨 赵天成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939-3941,共3页
宁夏引黄灌区冬灌容易使设施农业产生土壤盐渍化现象,通过研究冬灌对宁夏引黄灌区设施农田地下水位、水质、土壤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分析冬灌对温室环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冬灌后温室地下水位上升,冬灌对地下水质的影响较大,降... 宁夏引黄灌区冬灌容易使设施农业产生土壤盐渍化现象,通过研究冬灌对宁夏引黄灌区设施农田地下水位、水质、土壤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分析冬灌对温室环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冬灌后温室地下水位上升,冬灌对地下水质的影响较大,降低了土壤pH、增加了土壤全盐含量,对温室的温度和湿度影响均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灌 温室环境 土壤盐渍化 宁夏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黄土区稀疏带状山杏人工林土壤湿度动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韩新生 许浩 +5 位作者 蔡进军 董立国 郭永忠 王月玲 万海霞 安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90,共12页
【目的】以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带状山杏人工林为例,揭示林带内与带间的不同深度处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及其关键环境影响因素,为半干旱区林草植被科学管理及雨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2020—2022年,在宁夏彭阳县山杏人工林带内... 【目的】以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带状山杏人工林为例,揭示林带内与带间的不同深度处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及其关键环境影响因素,为半干旱区林草植被科学管理及雨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2020—2022年,在宁夏彭阳县山杏人工林带内和带间各布设1套200 cm测深的智墒传感器,分层逐时监测土壤体积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变化,同时布设1台气象站连续监测近地面降水、气温、空气湿度等气象条件,采用相关分析探究土壤湿度对前1日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和气象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2020年和2021年为平水年,降水量分别为467.4和440.8 mm;2022年为枯水年,降水量为354.8 mm;土壤体积含水量平均值为平水年(2021年,17.0%)显著高于枯水年(2022年,14.3%)。土壤体积含水量随土层加深呈近线性增加,其斜率表现为林带间高于林带内,平水年高于枯水年。在0~12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为林带内(15.3%)高于林带间(14.0%),但在120~200 cm土层为林带间(17.6%)高于林带内(16.8%)。在0~6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异系数为林带间(42.9%)高于林带内(37.8%),但在60~200 cm土层为林带内(23.2%)高于林带间(19.1%)。土壤湿度变化的季节格局为:相对稳定期(3—4月)、耗损期(5—8月)、恢复期(9—11月)和衰退期(12月—次年2月),最大值多出现在4月,最小值出现在8月(平水年)和12月(枯水年);土壤湿度变化的垂直空间格局为:速变层(0~50 cm)、活跃层(50~90 cm)、次活跃层(90~170 cm)、相对稳定层(170~200 cm)。相关分析发现,土壤湿度日变化相关性最强的环境因子为正相关的前1日土壤湿度和负相关的土壤温度,月变化相关性最强的环境因子为负相关的土壤温度。【结论】宁夏黄土区稀疏带状山杏人工林林带内和林带间土壤湿度在季节和剖面上均表现出较大波动,枯水年比平水年波动的层次更深。综合分析发现前1日土壤湿度、土壤温度、气象因子均是影响枯水年和平水年日及月尺度各剖面层次土壤湿度变化的要素。其中,前1日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为主要影响因子;在0~120 cm土层内的土壤湿度为林带内高于林带间。本研究结果对宁夏半干旱黄土区水平沟整地后退化植被科学恢复及土壤水分高效利用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杏人工林 土壤湿度 土壤温度 气象因子 水平沟整地 半干旱黄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银北灌区水资源利用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永宏 班乃荣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年第3期83-85,共3页
宁夏银北土壤水资源是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水要求的重要来源,土壤水资源利用随灌溉水量的增加而减少,因此要充分利用降水与土壤水资源,就要因降水量、因地势、因作物种类进行灌溉。合理利用水资源,对宁夏银北农业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银北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不同生态类型区土壤养分状况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百云 许泽华 +1 位作者 郭鑫年 周涛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434-440,共7页
为了解宁夏土壤地力养分状况,对宁夏三个生态区主要土壤类型进行典型区域采样,测定了0~40 cm土层土壤pH、有机碳(组分)、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阳离子交换量(CEC)以及交换性钾、钠、钙、镁和颗粒组成、矿物组成等理化性状。结果表... 为了解宁夏土壤地力养分状况,对宁夏三个生态区主要土壤类型进行典型区域采样,测定了0~40 cm土层土壤pH、有机碳(组分)、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阳离子交换量(CEC)以及交换性钾、钠、钙、镁和颗粒组成、矿物组成等理化性状。结果表明,中部干旱带土壤养分含量最低,其次为宁南山区,引黄灌区营养状况总体最好。pH和盐基饱和度均是引黄灌区(银北)最高,宁南山区最低,矿质离子含量中部干旱带最低。土壤颗粒组成中,宁南山区土壤组成最好,中间粗细颗粒占主要成分。宁南山区黑垆土和灰褐土的土壤氮含量较高,分别是0.83 g/kg和1.51 g/kg,其余土壤均低于0.60 g/kg,土壤氮素匮乏。引黄灌区盐碱土和灌淤土速效磷含量分别为19.62 mg/kg和18.28 mg/kg,是该生态区灰漠土和灰钙土的速效磷3~4倍。中部干旱带黄绵土速效磷含量为15.82 mg/kg,而宁南山区黄绵土速效磷含量仅为3.13 mg/kg,不足1/5。引黄灌区(银北)的灰漠土和宁南山区灰褐土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9.09 g/kg和17.43 g/kg,明显高于其他生态区土壤,其他土壤均低于10.00 g/kg,在全国土壤养分分级中处于第四级及以下,表明宁夏土壤总体有机质含量偏低。引黄灌区和中部干旱带有机质中的胡敏素含量较高,而宁南山区黑垆土和灰褐土中腐殖酸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生态类型区 土壤类型 比较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不同农业生态区环境保护与建设
12
作者 王芳 洪瑜 +4 位作者 李友宏 赵天成 陈晨 刘汝亮 张艳铃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8年第6期9-12,共4页
宁夏不同区域内生态环境问题严重而复杂。本文在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宁夏整体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不同农业生态区突出的环境问题,并阐述了宁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政策、措施、方法。
关键词 宁夏 不同农业生态区 环境保护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耕地质量提升科技创新浅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蔡进军 郭鑫年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5期50-55,共6页
粮食安全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质量提升是落实粮食安全的基础。通过分析宁夏耕地质量现状,梳理了耕地质量提升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从加快耕地质量和产能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实施科技项目、打... 粮食安全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质量提升是落实粮食安全的基础。通过分析宁夏耕地质量现状,梳理了耕地质量提升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从加快耕地质量和产能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实施科技项目、打造示范工程、创新农技服务模式、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等多个角度,提出宁夏耕地质量提升科技创新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退化耕地 退化类型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农田土壤有机碳特征及提升机理研究
14
作者 周涛 郭鑫年 +2 位作者 李百云 许泽华 邢润东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5期44-49,55,共7页
有机碳是土壤质量与肥力的核心,直接影响着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变化过程,提升土壤有机碳是维持农田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径。基于相关调查研究,分析了宁夏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腐殖质碳组分的含量特征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阐述了... 有机碳是土壤质量与肥力的核心,直接影响着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变化过程,提升土壤有机碳是维持农田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径。基于相关调查研究,分析了宁夏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腐殖质碳组分的含量特征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阐述了宁夏农田有机碳提升研究需要揭示的机制问题,提出农田土壤有机碳提升机理的研究方向,旨在为宁夏农田土壤有机碳提升技术的不断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腐殖质碳 提升机制 宁夏农田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扬黄灌区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洋 赵如浪 +2 位作者 张文杰 邢润东 郭鑫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9期189-194,199,共7页
[目的]分析膜下滴灌施肥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阐明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的技术优势,解决宁夏扬黄灌区玉米水肥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方法]在相同施肥水平条件下,以常规大水漫灌(6 000 m^(3)/hm^(2))为对照,在滴灌定额为3 750m^(3... [目的]分析膜下滴灌施肥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阐明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的技术优势,解决宁夏扬黄灌区玉米水肥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方法]在相同施肥水平条件下,以常规大水漫灌(6 000 m^(3)/hm^(2))为对照,在滴灌定额为3 750m^(3)/hm^(2)的基础上设置不覆膜滴灌和膜下滴灌2个处理,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玉米光合特性、产量、水肥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玉米抽雄期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比漫灌处理分别提高1.5%、11.0%,比不覆膜滴灌处理分别提高6.1%、3.2%。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提高玉米收获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从而提高玉米产量,比漫灌处理增产8.6%,比不覆膜滴灌处理增产8.2%。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降低玉米耗水量,比漫灌处理降低28.4%,灌水利用效率提高73.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2.0%;同时提高了玉米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比漫灌处理分别提高8.5%、8.6%、8.5%。与漫灌处理相比,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成本投入增加26.9%的基础上获得了最高的经济效益,比漫灌处理增加808.4元/hm^(2),收入提高8.1%,比滴灌不覆膜处理增收787.5元/hm^(2),收入提高7.8%。[结论]在滴灌定额为3 750m^(3)/hm^(2)基础上采用膜下滴灌施肥可在节水37.5%的基础上实现增产和增收,该技术在宁夏扬黄灌区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可以应用于该地区的玉米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扬黄灌区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 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P-IES作物同化模型的宁夏玉米产量模拟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赛驹 金建新 +3 位作者 丁一民 孙伯颜 孙振源 朱磊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54,共8页
作物长势和田间水分预测对于农业精准管理至关重要。为准确模拟宁夏玉米产量,利用2019-2020年田间观测数据,整合SWAP(soil-water-atmosphere-plant)模型和迭代集成平滑算法(iterative ensemble smoother,IES)构建了适用于宁夏干旱地区... 作物长势和田间水分预测对于农业精准管理至关重要。为准确模拟宁夏玉米产量,利用2019-2020年田间观测数据,整合SWAP(soil-water-atmosphere-plant)模型和迭代集成平滑算法(iterative ensemble smoother,IES)构建了适用于宁夏干旱地区玉米的SWAP-IES作物同化模型。比较了同化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土壤含水率(soil water content,SW)及其组合对宁夏干旱地区玉米种植区土壤含水率模拟和产量估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同时同化LAI和SW数据时,土壤含水率模拟的决定系数(R2)显著提升,从初始时的-0.07增加到0.71。这表明,将LAI和SW数据同时纳入模型显著增强了模型预测土壤含水率的准确性。而同时同化LAI和SW相比仅同化LAI或SW能更好的模拟土壤含水率,这表明2个观测变量之间并不是孤立的,二者的耦合能更好地提升模型的模拟精度。同时同化LAI和SW时估产精度最高,RMSE降低到914.113 kg/hm^(2),显著低于其他情景。说明所构建的SWAP-IES玉米同化模型,在同时同化LAI和SW的情况下,可以准确模拟土壤含水率变化过程和玉米产量,为干旱地区农田灌溉优化和玉米估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P-IES作物同化模型 玉米 生长模拟 产量估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山区杏树开花与环境因子相关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怡彤 李维倩 +3 位作者 陈刚 白阳阳 吴艳 蔡进军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12期43-47,共5页
杏树是宁夏南部山区开展生态建设的重要树种。近年来,由于当地区域性小气候的影响,花期冻害已成为宁南山区红梅杏生产中主要的气象灾害,这导致杏树减产甚至绝产。本文通过调查宁南山区8个不同杏树品种花期、育性及抗冻性,并对不同地形... 杏树是宁夏南部山区开展生态建设的重要树种。近年来,由于当地区域性小气候的影响,花期冻害已成为宁南山区红梅杏生产中主要的气象灾害,这导致杏树减产甚至绝产。本文通过调查宁南山区8个不同杏树品种花期、育性及抗冻性,并对不同地形下杏树开花规律的影响进行研究,初步明确了不同海拔、坡向、坡位环境因子变化对杏树开花节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宁南山区8个杏树品种中本地乡土树种“山杏”初花期最早,“围选1号”初花期最晚;“一窝蜂”有效花比例最高(48.8%),“山杏”最低(37.0%);“龙王帽”坐果率最高(19.9%),“山杏”最低(11.4%);“金太阳”冻害指数最高(74.25%),“山杏”最低(61.88%)。宁南山区杏树花期随着纬度南低北高的趋势,呈现南早北晚的规律性;海拔成为限制杏树开花坐果的首要因子。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宁南山区杏树防冻措施探索及筛选抗冻晚花品种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杏树花期 杏树育性 抗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用量有机肥和生物菌肥配施对设施番茄土壤性能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泽华 马军 +3 位作者 李百云 郭鑫年 邢润东 周涛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37,共7页
开展不同施用量牛粪、蚯蚓粪、尾菜土壤施肥处理对设施番茄土壤改良试验,同时探究最优施用量有机肥与生物菌肥配施优化方案,筛选设施番茄生长效果好的试验处理。以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番茄品质为评价指标,进行不同用量有机肥包... 开展不同施用量牛粪、蚯蚓粪、尾菜土壤施肥处理对设施番茄土壤改良试验,同时探究最优施用量有机肥与生物菌肥配施优化方案,筛选设施番茄生长效果好的试验处理。以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番茄品质为评价指标,进行不同用量有机肥包括和生物菌肥与适量有机肥混合及CK(不施肥)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和果实品质均有显著提升作用。施用有机肥后,番茄品质和土壤改良施用量效果最佳的主要集中于中量或高量,其中牛粪中量改良效果最优;进一步通过最优的筛选牛粪中量与生物菌肥(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酶菌、解淀粉芽孢杆菌)配施结果表明,哈茨木酶菌消解牛粪的能力最强,显著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其中哈茨木酶菌与牛粪(中量)的混合施用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并显著提升设施番茄品质。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用量有机肥和生物菌肥配施土壤养分与番茄品质存在显著和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有机肥 生物菌剂 土壤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下玉米适宜栽培密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营 马英 +3 位作者 刘晓彤 罗健航 张学军 雷金银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8期23-26,共4页
为筛选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大豆2∶3行比配置)模式下玉米的适宜栽培密度,设置8.25万、7.50万、6.75万株/hm^(2)3个玉米栽培密度,对比分析作物产量、农学性状、养分吸收利用和光合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低玉米栽培密度,... 为筛选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大豆2∶3行比配置)模式下玉米的适宜栽培密度,设置8.25万、7.50万、6.75万株/hm^(2)3个玉米栽培密度,对比分析作物产量、农学性状、养分吸收利用和光合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低玉米栽培密度,其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呈显著增加趋势,同时可显著提高大豆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玉米栽培密度7.50万株/hm^(2)可改善玉米农学性状和产量构成,6.75万株/hm^(2)可显著改善大豆农学性状和产量构成;玉米和大豆肥料偏生产力分别以玉米栽培密度7.50万、6.75万株/hm^(2)时最高。综合考虑,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的适宜栽培密度在6.75万~7.50万株/hm^(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栽培密度 产量 肥料偏生产力 农学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与间作对设施黄瓜、芹菜品质的调控机制
20
作者 尹志荣 马兰 +2 位作者 金建新 何进勤 雷金银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314,共12页
[目的]为明确水肥管理和设施间作等措施对蔬菜土壤微生态及黄瓜、芹菜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连续3 a的田间试验,采用连续水肥(CF,continuous fertilization in irrigation)和隔水一肥(AF,alternating fertilization in irrigation)2种... [目的]为明确水肥管理和设施间作等措施对蔬菜土壤微生态及黄瓜、芹菜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连续3 a的田间试验,采用连续水肥(CF,continuous fertilization in irrigation)和隔水一肥(AF,alternating fertilization in irrigation)2种水肥模式,结合黄瓜单作(CU,cucumber monoculture)、芹菜单作(CE,celery monoculture)、黄瓜与芹菜间作(CC,cucumber and celery intercropping)3种种植模式,系统评估不同处理对作物品质、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CCCF处理显著提升黄瓜和芹菜的维生素C含量(提升16.6%~200%),而CUCF处理则在可溶性糖积累方面表现出优势。XGB模型分析揭示,速效钾和pH分别是调控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关键因子。微生物组分析显示,间作处理富集特异性ASVs(7371~7526个),显著提高Steroidobacter、Flavobacterium等促生菌的丰度,同时抑制病原真菌的生长。功能预测表明,水肥管理主要影响氮循环功能,间作则增强甲烷营养功能。微生物网络分析进一步揭示,CF形成紧密的细菌互作网络,AF提高网络模块性,而CC则在保持高连接性的同时维持适度模块性。[结论]不同水肥和种植管理措施通过调控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生态网络,对作物品质产生差异化影响。其中,CCCF和CUCF分别适合提升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为设施农业精准调控作物品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管理 间作 设施土壤 微生物组 微生物网络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