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茬时期与留茬高度对宁夏荒漠草原柠条营养成分和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周静静 马红彬 +4 位作者 蔡育蓉 朱旭 谭松伟 段强 王占军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7-293,共7页
以宁夏荒漠草原的人工柠条林带为对象,研究不同月份平茬和留茬高度为0、5、10和15cm对柠条营养成分及再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生育期内,柠条蛋白质、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粗灰分质量分数呈现波动变化,其中粗蛋白... 以宁夏荒漠草原的人工柠条林带为对象,研究不同月份平茬和留茬高度为0、5、10和15cm对柠条营养成分及再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生育期内,柠条蛋白质、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粗灰分质量分数呈现波动变化,其中粗蛋白质量分数变幅为11.19%~15.38%,6月最高。留茬高度对柠条当年再生速度、分枝数、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影响;留茬0cm植株地径的日增量和冠幅最高,留茬15cm最低;返青率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而降低。5、6月平茬柠条的再生速度、冠幅增量、地径增量和萌枝长增量显著好于其他月份平茬,返青率以5-7月平茬柠条较高。研究认为,从饲用营养成分和柠条再生考虑,宁夏荒漠草原柠条最佳平茬时期为6月,高度为齐地平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柠条 留茬高度 平茬时期 再生性能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R、CVOR指数在宁夏干旱风沙区荒漠草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以盐池县为例 被引量:24
2
作者 俞鸿千 蒋齐 +2 位作者 王占军 何建龙 何晨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84-590,共7页
本研究运用VOR和CVOR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结合Patrick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丰富度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对宁夏干旱风沙区荒漠草原的生态系统恢复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盐池县荒漠草原各监测点Patric... 本研究运用VOR和CVOR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结合Patrick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丰富度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对宁夏干旱风沙区荒漠草原的生态系统恢复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盐池县荒漠草原各监测点Patrick多样性指数均高于20,盐池县南部高于中部和北部。各监测点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丰富度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恢复力(R)与VOR指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草地基况(C)、组织力(O)和恢复力(R)与CVOR指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VOR指数和CVOR指数对盐池县中部和南部草地健康状况评价结果一致,为"健康"状态,VOR指数评价北部草地处于"不健康"状态,CVOR指数评价为"警戒"状态,盐池县北部草地恢复工作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VOR指数 CVOR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封育年限宁夏荒漠草原土壤种子库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华 蒋齐 +1 位作者 王占军 潘占兵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6-98,103,共4页
针对宁夏天然草原实施禁牧封育的现状,采用种子萌发法对不同封育年限的荒漠草原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萌发主要集中在0-5cm土层中,6-10cm土层种子萌发较少,0-5cm土层中,随封育年限的增加,一年生草本植物逐渐减少,多年生... 针对宁夏天然草原实施禁牧封育的现状,采用种子萌发法对不同封育年限的荒漠草原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萌发主要集中在0-5cm土层中,6-10cm土层种子萌发较少,0-5cm土层中,随封育年限的增加,一年生草本植物逐渐减少,多年生草本植物增加,半灌木或灌木逐渐增加;在垂直分布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单位面积的种子数量减少;土壤种子库的密度随封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0-5cm土层中,封育使土壤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明显增加;在0-5cm土层和6-10cm土层中,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相似性都较低,在0-5cm土层,随封育年限的增加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程度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封育年限 土壤种子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耕补播措施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季波 何建龙 +6 位作者 王占军 刘凤凤 田波 吴旭东 俞鸿千 任小玢 蒋齐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8,共9页
以3种翻耕补播方式(深翻耕补播、浅翻耕补播和免耕补播,播量30kg/hm^(2))及深翻补播不同播量(7.5kg/hm^(2)、15kg/hm^(2)和22.5kg/hm^(2))为研究对象,以封育未补播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翻耕补播措施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结... 以3种翻耕补播方式(深翻耕补播、浅翻耕补播和免耕补播,播量30kg/hm^(2))及深翻补播不同播量(7.5kg/hm^(2)、15kg/hm^(2)和22.5kg/hm^(2))为研究对象,以封育未补播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翻耕补播措施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封育未补播处理可提高0~1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深翻耕补播可显著提高1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深翻耕补播和深翻-播量15.0kg/hm^(2)可分别提高土壤1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深翻耕补播、深翻-播量15.0kg/hm^(2)、7.5kg/hm^(2)和封育未补播措施均可提高浅层(0~10cm)土壤碳氮比;浅翻耕补播和深翻-播量7.5kg/hm^(2)可提高10~20cm土层土壤碳氮比。深翻耕且播量为30.0kg/hm^(2)的人工补播措施较其他措施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固存,但从操作性和成本的角度考虑,短期内,封育未补播措施也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固存。为此,为兼顾当地草地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应加强长期监测,选择适宜的退化草地人工恢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耕补播措施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土壤碳氮比 有机碳储量 全氮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生长及生物量分配对放牧干扰的响应 被引量:11
5
作者 安钰 安慧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3-378,共6页
于2011年植物生长旺季(8月)在围封禁牧(NG)、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区分别随机选取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和牛心朴子(Cynanchum komarovii)各15株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生长特征、各植物构件... 于2011年植物生长旺季(8月)在围封禁牧(NG)、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区分别随机选取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和牛心朴子(Cynanchum komarovii)各15株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生长特征、各植物构件生物量及生物量资源分配差异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机制,为退化草原的恢复演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甘草株高和地径、牛心朴子株高均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且均在轻度放牧条件下最高,重度放牧时则显著降低。(2)甘草和牛心朴子的总生物量、茎生物量和叶生物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不同放牧强度间差异显著;甘草和牛心朴子根系生物量随放牧强度的加强变化趋势不同。(3)甘草和牛心朴子生物量分配的总体格局为:根>叶>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甘草根生物量比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茎生物量比呈下降的趋势,叶生物量比呈上升趋势,而牛心朴子根生物量比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茎生物量和叶生物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研究认为,不同放牧强度下两种植物形态可塑性和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差异反映出植物生态适应策略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生物量分配 放牧强度 甘草 牛心朴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干旱风沙区农林牧生态系统优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温学飞 刘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2-213,217,共3页
根据干旱沙区农林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以盐池县北部干旱风沙区集中的乡镇现行农业生产状况为基础,以农林牧总体经济纯效益最高为目标,在土地面积、社会需求等约束之下,进行了种养结合的优化设计。系统优化后生产能力增强,粮食总产量将达... 根据干旱沙区农林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以盐池县北部干旱风沙区集中的乡镇现行农业生产状况为基础,以农林牧总体经济纯效益最高为目标,在土地面积、社会需求等约束之下,进行了种养结合的优化设计。系统优化后生产能力增强,粮食总产量将达到3.47万t,比基期的3.08万t多增加了0.39万t;人工牧草由基期的1.31万t增加到优化后的1.65万t;作物秸秆由3.54万t增加到4.16万t,有利的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优化结构可获得总净产值1.47亿元,比优化前1.33亿元增加了1 400万元;人均净产值2 344元比优化前1 701元多增加643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农林牧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防沙治沙应关注的几个科学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蒋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83-84,共2页
宁夏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域的交汇地带,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为寒冷气流南下之要冲,夏季为东南季风西行的末梢,形成较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西、北。
关键词 防沙治沙 干旱风沙区 宁夏 有机结合 生态建设 西北干旱区 生态环境建设 青藏高原 荒漠草原 植被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封育年限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种子库萌发特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华 王占军 《宁夏农林科技》 2016年第6期1-2,14,共3页
采用种子萌发法对不同封育时间(封育1年、封育3年、封育6年)样地的土壤种子库萌发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5 cm土层不同封育年限土壤种子库的萌发基本趋势为,在第3天开始萌发,先增大后减小,在萌发的3~13 d为快速萌发期,萌发的最... 采用种子萌发法对不同封育时间(封育1年、封育3年、封育6年)样地的土壤种子库萌发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5 cm土层不同封育年限土壤种子库的萌发基本趋势为,在第3天开始萌发,先增大后减小,在萌发的3~13 d为快速萌发期,萌发的最大值出现在第11天至第13天,在萌发的30 d后萌发的种子数较少;与0~5 cm土层相比,6~10 cm土层土壤种子库萌发较少,萌发曲线波动较小。说明土壤中可萌发种子数量不是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育 荒漠草原 土壤种子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荒漠草原种子雨研究
9
作者 刘华 蒋齐 +1 位作者 王占军 何建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4-286,共3页
近年来,有关土壤种子库研究的报道较多,但种子雨的研究较少,因此以宁夏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法,以培养皿为种子雨收集器,对种子雨的散布特点及种子雨与地上植被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雨的植物种类为8种,多年生草本植... 近年来,有关土壤种子库研究的报道较多,但种子雨的研究较少,因此以宁夏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法,以培养皿为种子雨收集器,对种子雨的散布特点及种子雨与地上植被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雨的植物种类为8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占比例较大为62.5%;种子雨的散布8—10月份为逐渐递增的趋势,10月份为种子雨散布的高峰期,8—10月份种子雨的密度分别为(73.60±12.24)个/m2,(77.85±11.81)个/m2,(240.62±41.08)个/m2;种子雨植物密度和地上植物密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种子雨植物种和地上植物种的相似性为0.457,相似性较低。研究结果可以为种子雨、种子库、地上植被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种子雨 散布特点 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补播配置模式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季波 何建龙 +5 位作者 杜建明 王占军 谢应忠 吴旭东 俞鸿千 蒋齐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66,共7页
以不同人工补播配置模式(禾本科牧草混播、豆科牧草混播、禾本科+豆科牧草混播、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小灌木混播及封育未补播)为研究对象,研究补播不同牧草配置模式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cm和10~2... 以不同人工补播配置模式(禾本科牧草混播、豆科牧草混播、禾本科+豆科牧草混播、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小灌木混播及封育未补播)为研究对象,研究补播不同牧草配置模式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cm和10~20cm土层间,禾本科牧草混播模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最高;在20~40cm土层,封育未补播处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最高(P<0.05)。在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为:禾本科牧草混播>禾本科+豆科混播>封育未补播>豆科牧草混播>禾本科+豆科+小灌木混播。土壤全氮储量表现为:封育未补播>禾本科+豆科混播>禾本科牧草混播>禾本科+豆科+小灌木混播>豆科牧草混播;短期内0~20cm土层是4种补播配置模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主要蓄积层,20~40cm土层是封育未补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主要蓄积层。因此,应加强长期监测,并在兼顾生态恢复和产业发展的同时,选择适宜的人工恢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补播模式 封育 土壤有机碳 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色列荒漠化防治的成功经验及其对宁夏生态治理的启示
11
作者 王占军 平学智 +8 位作者 马继凯 余峰 郭永恒 尤万学 王自新 李怀珠 仇智虎 陈建宁 杨新国 《宁夏农林科技》 2014年第5期20-22,共3页
通过在以色列学习考察,了解了以色列荒漠化治理的概况,介绍了以色列沙漠农业的先进技术和荒漠治理的成功经验,结合宁夏生态建设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就以色列荒漠化治理的经验及在宁夏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以色列 荒漠化治理 生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农牧交错带燕麦品种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定鑫 孙丽婷 +5 位作者 武育芳 吕晓丽 彭文栋 季波 马锋茂 胡高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68,80,共8页
【目的】为农牧交错带地区(以宁夏盐池县为例)燕麦品种的引进与筛选提供指导。【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8个不同燕麦品种的株高、茎粗、干鲜比、叶绿素含量、叶面积、鲜干草产量、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 【目的】为农牧交错带地区(以宁夏盐池县为例)燕麦品种的引进与筛选提供指导。【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8个不同燕麦品种的株高、茎粗、干鲜比、叶绿素含量、叶面积、鲜干草产量、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等进行分析,综合评价比较不同品种生产性能。【结果】株高、茎粗、叶宽、叶绿素含量、叶面积、鲜干草产量、CP、粗灰分、NDF、ADF在各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甜燕1号和牧乐思的干草产量较高,分别达到8 670 kg/hm^(2)、7 877.5 kg/hm^(2),较本地燕麦增产分别达到49.4%、42.3%;茎粗分别为4.74 mm和4.53 mm,粗蛋白达到7.83%和7.80%,品质较好。【结论】牧乐思和甜燕1号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该研究结果可为宁夏盐池地区乃至农牧交错带地区燕麦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燕麦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环香山地区压砂地土壤肥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44
13
作者 王占军 蒋齐 +2 位作者 何建龙 马琨 胡景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1-204,共4页
以宁夏环香山地区农田压砂地为研究对象,对压砂不同种植年限(CK,1a,3a,5a,15a,25a)下的土壤肥力及其相关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压砂后能显著提高土壤贮水量,压砂不同种植年限下的土壤贮水量分别比农田CK提高了68.5%,50.12%,40.4... 以宁夏环香山地区农田压砂地为研究对象,对压砂不同种植年限(CK,1a,3a,5a,15a,25a)下的土壤肥力及其相关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压砂后能显著提高土壤贮水量,压砂不同种植年限下的土壤贮水量分别比农田CK提高了68.5%,50.12%,40.42%,60.03%,44.39%。受季节降雨的影响,压砂不同种植年限土壤贮水量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农田压砂种植初期(1~5a)显著降低了pH值,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PH值含量基本呈增加趋势。农田压砂后明显降低了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碱解氮、速磷、速钾的含量,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西瓜产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农田压砂种植5~8a,10a,15a,20a分别比压砂种植1~3a产量下降了33.33%,38.89%,55.56%,7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砂田 土壤贮水量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不同盐化程度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李凤霞 王学琴 +1 位作者 郭永忠 许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5,共5页
为了掌握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盐化土壤退化程度对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采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比色法及滴定法对宁夏引黄灌区不同程度盐化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化程度的... 为了掌握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盐化土壤退化程度对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采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比色法及滴定法对宁夏引黄灌区不同程度盐化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化程度的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土壤转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逐渐降低;土壤各种酶活性的季节变化不完全相同,而且在土壤不同层次上波动很大。转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0—20cm土层表现为9月>8月>6月,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20—40cm土层表现为6月>8月>9月。不同盐化程度与土壤转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达之间达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转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之间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不同盐化程度、土壤脲酶活性之间达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盐渍化关系密切,土壤转化酶、碱性磷酸酶及微生物多样性可作为盐碱地土壤退化程度及土壤肥力评价的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化土壤 微生物多样性 土壤酶 引黄灌区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干旱风沙区林药间作生态恢复措施与土壤环境效应响应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占军 蒋齐 +2 位作者 刘华 潘占兵 许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0-93,共4页
以干旱风沙区林药间作恢复措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通过不同密度柠条林内种植甘草的生态恢复措施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8 m,6 m柠条带间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自然恢复地,3 m带间土壤含水量低于自然恢复地;土壤容重以6 m带距和8 m带... 以干旱风沙区林药间作恢复措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通过不同密度柠条林内种植甘草的生态恢复措施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8 m,6 m柠条带间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自然恢复地,3 m带间土壤含水量低于自然恢复地;土壤容重以6 m带距和8 m带距的较低,自然恢复地最高;总孔隙度以6 m带距内的最高,其他处理措施差异性不显著;土壤速效氮、速效磷表现出以自然恢复地较高;物种多样性为8 m带距内的人工甘草恢复区>6m带距内的人工甘草恢复区>野生甘草自然恢复区>3 m带距内的人工甘草恢复区;适宜的林药间作恢复措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种数和植被的盖度,但是人工柠条林的密度过大,反而引起植被盖度的下降及单个植物优势度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风沙区 林药间作 生态恢复 土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黄土丘陵区苜蓿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特征 被引量:19
16
作者 蔡进军 张源润 +7 位作者 潘占兵 董立国 许浩 王月玲 季波 马璠 韩新生 李生宝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79,85,共6页
土壤水分是影响半干旱区植被生长和生态修复的限制性生态因子,开展土壤水分变化研究对脆弱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产实践活动的指导都具有重要作用和实际意义。对半干旱黄土丘陵区苜蓿在时空尺度上土壤水分状况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 土壤水分是影响半干旱区植被生长和生态修复的限制性生态因子,开展土壤水分变化研究对脆弱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产实践活动的指导都具有重要作用和实际意义。对半干旱黄土丘陵区苜蓿在时空尺度上土壤水分状况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类型苜蓿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年际变化规律大致相同,生长季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土壤水分消耗期(3—5月)、土壤水分相对稳定期(6—7月)和土壤水分积累期(8—10月);(2)以不同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变异系数为标准,可将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划分为三个层次:0—20cm土壤水分速变层、20—80cm土壤水分活跃层和80—180cm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层;(3)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坡向变化规律为西坡>北坡>南坡>东坡,不同年份规律大致相同,但有小范围的波动,坡位变化规律为坡上<坡中<坡下,不同年份间的变化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土壤体积含水量 时空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平原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29
17
作者 卜晓燕 米文宝 +3 位作者 许浩 张学艺 米楠 宋永永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为了阐明宁夏平原不同类型湿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3S"技术,即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和典... 为了阐明宁夏平原不同类型湿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3S"技术,即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和典型样地采样及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平原河流、湖泊、沼泽3类不同类型典型湿地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和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SOC、TN含量在垂直剖面上呈"表聚性"分布;TP含量在垂直剖面上变化较小。9个典型湿地从南向北,土壤SOC、TN、TP含量整体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即中部低,南北高;C/N比和C/P比空间变化趋势一致,整体上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即中部高南北低;N/P整体上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即中部低南北高。2)从湿地类型来看,土壤TN、TP含量和N/P比湖泊湿地最高,SOC含量、C/N比和C/P比沼泽湿地最高,河流湿地SOC、TN、TP含量与C/P比和N/P比均最低。河流湿地土壤SOC、TN、TP含量在水平空间上的差异性最大。3)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受湿地成因、植被、土壤理化性质等环境因子,和旅游、城市建设、工农业污染等人类活动因子的多重影响。土壤C和P含量是决定C/N比和C/P比差异的关键因子,同时土壤C/P比和N/P比受含水量和盐度的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全氮 全磷 宁夏平原湿地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不同类型盐渍化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多样性 被引量:50
18
作者 李凤霞 王学琴 +3 位作者 郭永忠 许兴 杨建国 季艳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7-111,共5页
为了查明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类型盐碱地土壤质量的反应,采用平板稀释法和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对宁夏银川平原盐化、碱化2种类型盐渍化土壤微生物区系、季节变化、结构组成及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碱化程度的加重,土壤细... 为了查明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类型盐碱地土壤质量的反应,采用平板稀释法和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对宁夏银川平原盐化、碱化2种类型盐渍化土壤微生物区系、季节变化、结构组成及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碱化程度的加重,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数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不同季节上表现为6月>8月>9月;土壤种群数量占微生物总数的比例大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盐化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间的相关关系较碱化土壤密切。随着盐化和碱化土壤程度的加强,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的能力及微生物多样性、均匀性指数都逐渐降低,说明微生物的活性逐渐降低,而且相同程度盐化土壤利用碳源的能力高于碱化土壤。因此,土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多样性可以作为盐渍化土壤质量恢复及评价的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区系 微生物多样性 盐碱地 银川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毛乌素沙地退化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变化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占军 蒋齐 +2 位作者 潘占兵 陈云云 郭永忠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8,共4页
对宁夏毛乌素沙地退化草原种植不同林龄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后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结构及草地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柠条林对退化草地的植被恢复有积极的作用,植物群落的多样性随柠条林龄的增加而增加,而且随林龄年份的增... 对宁夏毛乌素沙地退化草原种植不同林龄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后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结构及草地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柠条林对退化草地的植被恢复有积极的作用,植物群落的多样性随柠条林龄的增加而增加,而且随林龄年份的增加,群落结构更趋于稳定。草地生产力由于土壤储水量相对较高,表现为随林龄的增加,草产量受季节降水量变化的影响较小,相对稳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原 恢复演替 植物多样性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毛乌素沙地不同密度柠条林对土壤结构及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2
20
作者 王占军 蒋齐 +2 位作者 潘占兵 王顺霞 张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1-32,35,共3页
通过对种植不同密度的柠条对退化草原恢复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柠条带间距的增加,土壤的物理性质得到极大的改善,容重逐渐减小,土壤的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透气性、排水能力、则呈增加的趋势,其中10 m带距的增幅最大。植被恢复后... 通过对种植不同密度的柠条对退化草原恢复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柠条带间距的增加,土壤的物理性质得到极大的改善,容重逐渐减小,土壤的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透气性、排水能力、则呈增加的趋势,其中10 m带距的增幅最大。植被恢复后柠条带间土壤水分呈现10 m>7 m>对照>4 m的趋势。建立柠条林后随着植物种类的增加,个体重要值相对下降,各项生态指数不断升高。说明随着带间距的增加,群落结构在逐渐发生变化,使原来的荒漠化群落结构变得相对复杂并逐渐向稳定阶段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柠条 土壤特性 群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