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rDNA ITS序列的18份宁夏枸杞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2
1
作者 石志刚 安巍 +2 位作者 焦恩宁 赵建华 王亚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0379-10380,共2页
[目的]利用nrDNA ITS序列,探讨18份宁夏枸杞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改进CTAB法提取枸杞叶片基因组DNA,利用合成的特异引物对其DNA中nrDNA ITS区进行扩增、克隆,对目的片段测序分析并对测序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测序首... [目的]利用nrDNA ITS序列,探讨18份宁夏枸杞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改进CTAB法提取枸杞叶片基因组DNA,利用合成的特异引物对其DNA中nrDNA ITS区进行扩增、克隆,对目的片段测序分析并对测序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测序首次获得了18种宁夏枸杞nrDNA ITS区碱基序列,整个ITS序列长度变异范围为559~634bp,平均为612bp,整个转录间隔区(ITS1+ITS2)对位排列后总长度为480bp,包括194个变异住点,占40.4%;286个保守位点,占59.6%。聚类结果表明了18份宁夏枸杞的亲缘关系与差异,并将其分为3个大类。[结论]基于nrDNA ITS区序列分析在研究枸杞种质遗传多样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属 ITS序列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花药离体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9
2
作者 段丽君 曹有龙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60,共3页
以宁杞1号为试验材料,探讨枸杞花药离体培养中不同激素组合、不同活性炭及蔗糖浓度、低温预处理或热激处理、不同光照培养条件对花药培养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激素组合为2,4-D 1.0 mg/L+6-BA2.0 mg/L,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达11.7... 以宁杞1号为试验材料,探讨枸杞花药离体培养中不同激素组合、不同活性炭及蔗糖浓度、低温预处理或热激处理、不同光照培养条件对花药培养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激素组合为2,4-D 1.0 mg/L+6-BA2.0 mg/L,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达11.7%;4℃低温预处理5 d和32℃高温预培养2 d,均可显著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添加活性炭能提高胚状体的诱导率;培养基中适宜的蔗糖浓度为3%;暗培养优于光照培养和弱光培养。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MS+6-BA 0.5 mg/L+NAA 0.1 mg/L)分化出大量绿色小芽,分化芽转入生根培养基(MS+NAA0.1 mg/L)中,20 d后得到完整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花药 离体培养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野生枸杞(Lycium barbarum L.)苦味性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袁海静 袁汉民 +7 位作者 刘飞 赵兴增 武小阳 董立国 刘兰英 张维军 何进尚 王晓亮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91-1000,共10页
采用植物学分类、常规杂交、PCR-SSR分子标记检测、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PLC-MS(HRMS)]等方法,围绕宁夏野生苦味枸杞的苦味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苦味枸杞花丝、花柱的长度、种子大小和颜色等方面与其他中国枸杞种质资... 采用植物学分类、常规杂交、PCR-SSR分子标记检测、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PLC-MS(HRMS)]等方法,围绕宁夏野生苦味枸杞的苦味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苦味枸杞花丝、花柱的长度、种子大小和颜色等方面与其他中国枸杞种质资源存在较大差异,其花蕾中的雄蕊花丝、雌蕊花柱呈弓曲状,多数情况下其浆果簇状着生。PCR-SSR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宁夏野生苦味枸杞DNA扩增出了栽培枸杞品种宁杞1、2、3、4、5、7号等所没有的条带;在111~147 bp之间,扩增出了略高于中国枸杞其他种质资源的条带,其分子量高于中国枸杞其他种质资源相应的DNA的分子量,遗传差异明显。以宁杞7号作母本与宁夏野生苦味枸杞杂交,所得到的F_1成熟浆果出现苦味、甜味分离个数比例接近1∶1。宁杞7号作母本与野生半苦味枸杞杂交的F_1浆果苦、甜味的分离个数比例为1∶4。其反交F_1浆果均为苦味。野生苦味枸杞苦味基因可能是杂合的。苦味性状可能受多个显性加性基因控制,并与细胞核、质遗传物质互作有关。而甜味性状可能受隐性基因控制。初步判定,苦味物质是具有二氢槲皮素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状浆果 杂交亲和性 苦味物质 二氢槲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陕西野生苦味枸杞调查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袁海静 袁汉民 +10 位作者 彭健 印敏 陈雨 赵兴增 刘兰英 何进尚 董立国 张维军 王相云 王毅 刘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00-1413,共14页
为了探索宁夏及陕西省野生枸杞种质资源的系统发育、遗传进化、成熟鲜果苦味、甜味演变规律,以及野生苦味枸杞苦味物质,系统调查、SLAF测序技术、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联用仪、紫外线波长鉴定法等方法被应用于本项... 为了探索宁夏及陕西省野生枸杞种质资源的系统发育、遗传进化、成熟鲜果苦味、甜味演变规律,以及野生苦味枸杞苦味物质,系统调查、SLAF测序技术、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联用仪、紫外线波长鉴定法等方法被应用于本项研究。结果发现,从陕西省岐山县、扶风县到宁夏南部山区、引黄灌区、贺兰山东麓,野生枸杞成熟鲜果出现了由全苦、半苦、甜后苦(或甜后麻苦)、甜、甜后稍苦、全苦的大致变化趋势。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及陕西40份野生枸杞资源可以划分为5大类,类群Ⅰ、类群Ⅱ、类群Ⅲ、类群Ⅳ均为野生苦味枸杞在分子水平的不同类型,类群Ⅴ为众多的从苦味到甜味的过渡类型野生种质,显示出了野生苦味枸杞的遗传多样性;栽培甜枸杞宁杞7号、宁夏海原县野生苦枸杞、宁夏西吉县野生苦枸杞、陕西省岐山县野生苦枸杞4种枸杞成熟鲜果样品在液质总离子流图的30~50min区域中,宁杞7号缺少3种野生苦味枸杞共同具有的波谱区段,经化学成分解析,其主要为甾体生物碱类,即澳洲茄碱和5,6-二氢澳洲茄碱。据此,野生苦味枸杞的苦味成分可能与甾体生物碱类成分如澳洲茄碱、5,6-二氢澳洲茄碱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利用野生苦味枸杞种质资源,培育医药专用枸杞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苦味枸杞 化学成分 UPLC-Q/TOF-MS 遗传进化树 澳洲茄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枸杞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钟鉎元 秦垦 +1 位作者 洪凤英 闫亚美 《宁夏农林科技》 2008年第3期35-36,共2页
对枸杞进行了枝长等8个农艺性状与果实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枝长、单叶面积、果节长、每节结果数、第1着果节位5个性状与产量呈负相关;枝数、单果重、冠径3个性状与产量呈正相关。8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都不显著。通... 对枸杞进行了枝长等8个农艺性状与果实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枝长、单叶面积、果节长、每节结果数、第1着果节位5个性状与产量呈负相关;枝数、单果重、冠径3个性状与产量呈正相关。8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都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可以直接用于选择丰产性的性状有枝数、枝长、单果重和果节长,其他4个性状不能用于直接选择丰产性。在可直接选择丰产性的4个农艺性状中,对提高产量作用最大的是枝数,其次是单果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枸杞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性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野生苦味枸杞化学成分检测 被引量:3
6
作者 袁海静 袁汉民 +8 位作者 刘飞 赵兴增 武小阳 张艳 董立国 刘兰英 张维军 何进尚 王晓亮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0期258-258,262,共2页
为了挖掘、开发我国枸杞种质资源,本项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UPLC-MS(HRMS)]、滴定分析法、比色法等方法,对宁夏“生苦味枸杞的主要化学成分、苦味物质进行了观察和检测。结果表明院宁夏“生苦味枸杞的多糖、甜菜碱含... 为了挖掘、开发我国枸杞种质资源,本项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UPLC-MS(HRMS)]、滴定分析法、比色法等方法,对宁夏“生苦味枸杞的主要化学成分、苦味物质进行了观察和检测。结果表明院宁夏“生苦味枸杞的多糖、甜菜碱含量分别比栽培枸杞宁杞7号高54.5%~74.2%、26.7%~30.0%。初步判定,苦味物质的主要来源可能为具有二氢槲皮素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物质的分子量为304.26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味枸杞 枸杞多糖 甜菜碱 黄酮 二氢槲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臭氧浓度对枸杞果实贮藏效果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葛玉萍 赵燕 +3 位作者 何军 李晓莺 张波 曹有龙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6-10,17,共6页
研究探索了枸杞鲜果在不同臭氧处理情况下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在三种不同浓度臭氧处理下,通入臭氧5 min,VC、可溶性糖等营养成分保持较好;通入臭氧5 min处理下,腐烂率较10 min和15 min的要低,延长了果实的贮藏期,从可溶性固形物和含... 研究探索了枸杞鲜果在不同臭氧处理情况下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在三种不同浓度臭氧处理下,通入臭氧5 min,VC、可溶性糖等营养成分保持较好;通入臭氧5 min处理下,腐烂率较10 min和15 min的要低,延长了果实的贮藏期,从可溶性固形物和含酸量的变化情况来看,5 min处理的保持较好,最佳贮存时间为10 d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鲜果 保鲜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胚乳离体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8
作者 米佳丽 曹有龙 王俊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57,共4页
以宁杞1号为试验材料,探讨枸杞胚乳离体培养中不同果期、不同激素组合、低温预处理、不同蔗糖浓度、接种密度、不同光照培养方式及胚因子对胚乳培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果期为色变期果;4℃下低温预处理3—4d可明显提高愈... 以宁杞1号为试验材料,探讨枸杞胚乳离体培养中不同果期、不同激素组合、低温预处理、不同蔗糖浓度、接种密度、不同光照培养方式及胚因子对胚乳培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果期为色变期果;4℃下低温预处理3—4d可明显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激素组合1.0mg/L2,4-D+0.5mg/LKT诱导率最高,达63.3%,0.5mg/L2,4-D+0.5mg/LKT激素组合中诱导率较高,达58.3%,且愈伤组织质地较好;培养基中蔗糖适宜浓度为5%;接种密度在6~8块/瓶时,诱导率较高;光培养优于暗培养,胚存在可明显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在G如代替胚的培养下,愈伤组织诱导率也较高。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MS+0.2mg/L5-BA+0.01mg/LNAA)中分化出绿色小芽,转入生根培养基(1/2MS+0.01mg/L6-BA+0.1mg/LNAA)中诱导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胚乳 离体培养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振国 安巍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3期46-46,48,共2页
综述了枸杞栽培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代枸杞栽培的主要技术及其研究成果,提出了枸杞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枸杞 栽培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1
10
作者 王亚军 安巍 +1 位作者 石志刚 赵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3213-13214,13218,共3页
综述了传统医学对枸杞药用价值的评价及现代医学对枸杞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以探讨枸杞的药用价值,并为枸杞药用研究探寻研究思路。
关键词 枸杞 药用价值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涂膜对枸杞鲜果常温保鲜的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李晓莺 何军 +1 位作者 葛玉萍 曹有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6597-6598,共2页
[目的]研究壳聚糖涂膜对枸杞鲜果保鲜的作用。[方法]以"宁杞1号"枸杞鲜果为试验材料,在常温下,用不同浓度壳聚糖对枸杞鲜果进行涂膜,探讨其对枸杞鲜果失重率、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的影响。[结果]浓度为1.25%的壳聚... [目的]研究壳聚糖涂膜对枸杞鲜果保鲜的作用。[方法]以"宁杞1号"枸杞鲜果为试验材料,在常温下,用不同浓度壳聚糖对枸杞鲜果进行涂膜,探讨其对枸杞鲜果失重率、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的影响。[结果]浓度为1.25%的壳聚糖涂膜枸杞鲜果的腐烂指数和失重率在所有处理中最低,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所有处理中最高,保鲜效果最好。[结论]壳聚糖涂膜液处理有利于枸杞鲜果保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枸杞鲜果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条件对枸杞组培苗玻璃化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罗青 张曦燕 +1 位作者 李晓莺 曹有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9400-9401,952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条件对枸杞组培苗玻璃化的影响。[方法]以"宁杞3号"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6-BA浓度、蔗糖浓度、琼脂浓度、培养温度、光照时间对枸杞组培苗玻璃化现象的影响。[结果]当6-BA浓度为0.2 m...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条件对枸杞组培苗玻璃化的影响。[方法]以"宁杞3号"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6-BA浓度、蔗糖浓度、琼脂浓度、培养温度、光照时间对枸杞组培苗玻璃化现象的影响。[结果]当6-BA浓度为0.2 mg/L、蔗糖浓度为3%、琼脂浓度为6.5 g/L、培养温度25℃、光照时间12 h/d(日光灯,光照强度2000 lx)时,枸杞组培苗繁殖系数最高,玻璃化率较低。[结论]综合调控枸杞组织培养条件,可以减少玻璃化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组织培养 玻璃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剂对枸杞组织培养中真菌污染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晓莺 罗青 +2 位作者 张曦燕 何军 曹有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15804-15804,15841,共2页
[目的]为解决枸杞组织培养中的真菌污染问题。[方法]在枸杞继代培养物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农用杀菌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经灭菌后,在光照12 h/d、光强2 000 lx、温度23℃的条件下,培养... [目的]为解决枸杞组织培养中的真菌污染问题。[方法]在枸杞继代培养物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农用杀菌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经灭菌后,在光照12 h/d、光强2 000 lx、温度23℃的条件下,培养并观察材料的受污染与生长情况。[结果]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枸杞组织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真菌污染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污染率仅10%,且枸杞培养物的生长情况良好。[结论]找到了一种在枸杞组培快繁中既能有效防止真菌污染,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组培苗生长发育的杀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组织培养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系枸杞果实中氨基酸含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亚军 安巍 +2 位作者 袁立勇 赵建华 石志刚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24-125,共2页
分析比较了YX-04-001、04-03-32、06-02、06-16、06-03 5个枸杞新品系与对照枸杞(宁杞1号)果实中的氨基酸总量及药用氨基酸、增香剂型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06-02品系每100 g的总氨基酸含量为10.980 g,药用氨基... 分析比较了YX-04-001、04-03-32、06-02、06-16、06-03 5个枸杞新品系与对照枸杞(宁杞1号)果实中的氨基酸总量及药用氨基酸、增香剂型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06-02品系每100 g的总氨基酸含量为10.980 g,药用氨基酸含量为6.514 g,增香剂型氨基酸含量为2.563 g,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520 g,是供试材料中氨基酸含量最高的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果实 氨基酸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枸杞植物花药培养单倍体的诱导 被引量:11
15
作者 段丽君 周军 +4 位作者 曹有龙 秦垦 罗青 戴国礼 钱春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31-532,共2页
[目的]获得6种枸杞花粉植物。[方法]以6种枸杞花药为材料,在含不同激素的9种MS培养基上分别进行光照和黑暗离体培养。[结果]6种材料都诱导出了愈伤组织,最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20%,愈伤组织转入培养基(MS+6-BA 0.5 mg/L+NAA 0.1mg/L)分... [目的]获得6种枸杞花粉植物。[方法]以6种枸杞花药为材料,在含不同激素的9种MS培养基上分别进行光照和黑暗离体培养。[结果]6种材料都诱导出了愈伤组织,最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20%,愈伤组织转入培养基(MS+6-BA 0.5 mg/L+NAA 0.1mg/L)分化出大量绿色小芽,转入生根培养基(MS+NAA 0.1 mg/L)中,20 d后得到完整植株。[结论]材料不同,在同一培养基上的诱导率不同,在光照培养下愈伤组织诱导率比暗培养条件下的诱导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花药培养 愈伤组织 单倍体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不同种质材料枝条硬度评价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亚军 安巍 +1 位作者 石志刚 赵建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122,144,共3页
基于枸杞修剪和育种工作的需要,本文采用枝条不同部位挂重的方法对26份枸杞种质材料枝条的硬度进行调查和分类。本文依据归类结果制订枸杞枝条硬度的量化评价标准。结果表明,调查的枸杞种质材料可以分为软条型、半软条型和硬条型。本研... 基于枸杞修剪和育种工作的需要,本文采用枝条不同部位挂重的方法对26份枸杞种质材料枝条的硬度进行调查和分类。本文依据归类结果制订枸杞枝条硬度的量化评价标准。结果表明,调查的枸杞种质材料可以分为软条型、半软条型和硬条型。本研究采用的枝条硬度测定方法新颖、科学,将为枸杞和其他植物种质资源评价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种质资源 枝条硬度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花药培养若干影响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钱春艳 曹有龙 +1 位作者 段安安 周军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78,共3页
以宁杞1号、大麻叶、0207、蒙杞1号4种枸杞花药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枸杞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胚状体发生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枸杞花药培养对基因型有很大的依赖性,宁杞1号是较容易培养的基因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基本... 以宁杞1号、大麻叶、0207、蒙杞1号4种枸杞花药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枸杞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胚状体发生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枸杞花药培养对基因型有很大的依赖性,宁杞1号是较容易培养的基因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基本培养基对枸杞花药培养的影响很大,1.0 mg/L 6-BA与0.1 mg/L NAA组合有利于胚状体的产生,1.0 mg/L 6-BA与0.5 mg/L 2,4-D组合适合于愈伤组织的诱导,MS培养基比B5培养基更适合枸杞花药培养;花药经过0.3%甘露醇预处理能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培养基中添加1.0 g/L活性炭、花药32℃热激处理24 h有利于枸杞胚状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花药培养 愈伤组织 胚状体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与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段丽君 曹有龙 周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3-138,145,共7页
【目的】探索枸杞遗传变异与亲缘关系分析的新方法,为枸杞的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杂交育种提供了初步理论依据。【方法】以枸杞为试材,对ISSR-PCR反应中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优化筛选,确立枸杞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并利用该优化体系,... 【目的】探索枸杞遗传变异与亲缘关系分析的新方法,为枸杞的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杂交育种提供了初步理论依据。【方法】以枸杞为试材,对ISSR-PCR反应中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优化筛选,确立枸杞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并利用该优化体系,对枸杞的8个品种(系)和5个花药培养再生植株进行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枸杞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每25μL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 2.5μL,40 ng模板DNA,2.0 mmol/LMg2+,0.1 mmol/L dNTPs,0.6μmol/L引物,1 UTaqDNA聚合酶;15个引物在13份枸杞种质中共扩增出80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61条,多态位点比率为76.3%;13份供试材料可分为2类:一类群含有宁杞1号及其花培植株、宁杞2号及其花培植株、小麻叶、宁杞3号及其花培植株、06-16及其花培植株;另一类群含有04-03-32及其花培植株、04-03-29、北方。从聚类结果来看,宁杞2号、宁杞3号、04-03-32经花药培养所得到的再生植株与母株相比,在DNA水平上发生了一定程度变异。【结论】建立的ISSR-PCR优化反应体系可用于枸杞遗传多样性和基因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ISSR 体系优化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花药培养体系优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钱春艳 曹有龙 +1 位作者 段安安 周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79-1081,共3页
[目的]提高枸杞花药培养的诱导率。[方法]以宁杞1号、大麻叶、0207、蒙杞1号为材料,以B5为基本培养基对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考察不同激素组合、活性炭、甘露醇预处理对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宁杞1号是比较容易诱导的基因型,0207是... [目的]提高枸杞花药培养的诱导率。[方法]以宁杞1号、大麻叶、0207、蒙杞1号为材料,以B5为基本培养基对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考察不同激素组合、活性炭、甘露醇预处理对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宁杞1号是比较容易诱导的基因型,0207是较难诱导的基因型;2,4-D对愈伤组织诱导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培养基中NAA为0.1 mg/L、6-BA为1.0 mg/L时,胚状体诱导率达3.5%;添加活性炭可明显提高胚状体的诱导率,培养基中活性炭为0.1 mg/L、NAA为0.1 mg/L、6-BA为1.0 mg/L时,胚状体诱导率可提高6倍;一定浓度的甘露醇预处理可提高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结论]材料基因型和培养基激素配比是影响枸杞花药培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花药培养 愈伤组织 诱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蓟马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晓莺 何军 曹有龙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3-104,共2页
枸杞蓟马成虫、若虫均对枸杞构成危害,严重时虫体密布叶片背面,吸食汁液,被害叶片略呈纵向反卷,造成早期落叶、果形萎缩甚至落果。枸杞蓟马可以采用农业、物理、化学的方法进行防治。
关键词 枸杞蓟马 发生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