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典型黄土丘陵区低效生态林改造技术初探
1
作者 韩新生 董立国 +1 位作者 许浩 翟红霞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6期39-45,共7页
低效林一般指林分生物量和林地综合效益低于相同立地和林分类型平均水平的林地。在综述低效林的内涵、辨识、分类、成因及其改造原则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宁夏典型黄土丘陵区低效林的现状,初步探讨并提出了改造过稀化、过密化、限制化和... 低效林一般指林分生物量和林地综合效益低于相同立地和林分类型平均水平的林地。在综述低效林的内涵、辨识、分类、成因及其改造原则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宁夏典型黄土丘陵区低效林的现状,初步探讨并提出了改造过稀化、过密化、限制化和老龄化低效林的具体技术方案,以期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低效林改造技术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低效林改造 人工生态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分结构对森林生态功能影响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会平 韩新生 +7 位作者 许浩 王登魁 王力红 张伟正 杨彦军 张世杰 杨伟 贾生舜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11期79-83,共5页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用于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林分结构决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反作用于林分结构,林分结构合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以林分密度、冠层...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用于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林分结构决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反作用于林分结构,林分结构合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以林分密度、冠层郁闭度、冠层叶面积指数等主要林冠层的结构特征为基本指标,分析其对森林固碳增汇、林分蓄积与木材生产、林下植物多样性保护、森林产水与涵养水源等主要生态功能的影响,并提出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与需要长期探讨及研究的难点课题,以期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及林分结构的合理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结构 林分密度 郁闭度 叶面积指数 森林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研究评述
3
作者 邓树剑 王力红 +7 位作者 韩明哲 贾生舜 王登魁 赵玉海 李院兵 张伟正 董立国 韩新生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11期69-73,共5页
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通常指较长时间段内土壤水分补给量能够承载的最大数量限度,指标包括林分密度、生物量或产量、叶面积指数等,具有明显时空差异、承载力大小受雨水资源利用程度限制、维持土壤水分良性循环和所能承载植被最大数量等内... 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通常指较长时间段内土壤水分补给量能够承载的最大数量限度,指标包括林分密度、生物量或产量、叶面积指数等,具有明显时空差异、承载力大小受雨水资源利用程度限制、维持土壤水分良性循环和所能承载植被最大数量等内涵。综述黄土高原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研究进展,阐述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核心内容是水量平衡,探讨土壤水分与植被生长的关系,最后提出群落尺度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承载力 土壤水分 水量平衡 植被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面土壤水分研究综述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会平 韩新生 +1 位作者 徐秀琴 胡永强 《宁夏农林科技》 2023年第8期42-45,共4页
坡面是生态水文过程研究、植被结构优化调整、陆表过程深入理解的基本空间单位,其土壤水分变化格局和动态特征明显。笔者阐述了土壤水分坡面变化的规律,即由坡顶到坡底,土壤水分基本表现为逐渐升高、持续降低、先升高后降低、先减少后... 坡面是生态水文过程研究、植被结构优化调整、陆表过程深入理解的基本空间单位,其土壤水分变化格局和动态特征明显。笔者阐述了土壤水分坡面变化的规律,即由坡顶到坡底,土壤水分基本表现为逐渐升高、持续降低、先升高后降低、先减少后增加、波浪状等变化规律。分析了导致土壤水分坡面变化或坡位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土壤因子、地形特征、人为活动、土地利用、气候变化、植被要素等,且土壤水分坡面变化规律在不同水文年份、不同季节、不同土层存在差异。并论述了相关研究的不足,以期为此类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坡面变化 坡位差异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材料对红梅杏园土壤温度日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永忠 许浩 +3 位作者 韩新生 安钰 董立国 万海霞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6期29-35,共7页
为了探明不同材料覆盖对红梅杏园土壤温度时空变化的特征,设置覆盖锯末、麦草、白膜和黑膜四个覆盖处理,以常规栽培为对照,探析红梅杏园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温度日变化、空气温度日变化、太阳辐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形式... 为了探明不同材料覆盖对红梅杏园土壤温度时空变化的特征,设置覆盖锯末、麦草、白膜和黑膜四个覆盖处理,以常规栽培为对照,探析红梅杏园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温度日变化、空气温度日变化、太阳辐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形式变化,都随太阳高度角增大而增大,随太阳高度角减小而减小,只是到达高峰时间不同,到达高峰时间由早到晚依次为太阳辐射、土壤温度、空气温度;土壤不同深度土层温度曲线变化规律相同,也呈单峰型变化,但变化幅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土壤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延后;覆盖地膜对提升土壤温度作用明显,提升效果达到13%~74%,尤其是覆盖白膜,各层土壤温度较对照高5.4~13.5℃。覆盖麦草和锯末土壤平均温度较对照低0.2~12℃,土壤温度达到一日内最低温时,浅层土壤温度较对照高0.3~3.1℃。说明覆盖地膜有利于土壤热量的积累,高温时覆盖锯末和麦草能缓冲地温剧烈变化,低温时能起到保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梅杏 覆盖材料 土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水分条件下华北落叶松林的林下日蒸散量变化差异 被引量:1
6
作者 韩新生 王晓 +1 位作者 王彦辉 李振华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9-958,共10页
【目的】探讨土壤湿度对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林下日蒸散变化的影响,为理解林地蒸散适应气候变化的机制及制定林水协调管理方案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宁夏六盘山半干旱区叠叠沟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设置了... 【目的】探讨土壤湿度对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林下日蒸散变化的影响,为理解林地蒸散适应气候变化的机制及制定林水协调管理方案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宁夏六盘山半干旱区叠叠沟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设置了遮断降水输入(防水处理)和自然降水输入2种处理,人为加大土壤湿度梯度,分析2种土壤湿度条件下气温、太阳辐射、降水量等因子对林下日蒸散量的影响。【结果】在8、9、10月,自然降水的林下日蒸散量分别为67.06、36.32、29.49 mm·d^(-1),防水处理分别为54.22、20.07、11.35 mm·d^(-1),各月自然降水下的日蒸散量均大于防水处理。2种水分条件的林下日蒸散量随时间进程总体呈逐渐减小趋势,且自然降水下波动大于防水处理。8—10月,2种水分条件的林下日蒸散量差值总体呈先升后降的波浪状变化,比值总体呈逐渐升高的波浪状变化;在8、9、10月,各日自然降水日蒸散量与防水处理日蒸散量之差的均值依次为0.41、0.54、0.59 mm·d^(-1),比值依次为1.29、1.91、2.74。随潜在蒸散增大,2种水分条件的林下日蒸散量差与土壤体积含水量差的比值逐渐增加。土壤湿度对林下蒸散的影响在日潜在蒸散量小于3 mm·d^(-1)时较小,在大于3 mm·d^(-1)时增大,在大于5 mm·d^(-1)时增大极为明显。【结论】2种水分条件的林下蒸散影响因子大致相同,区别为自然降水的林下日蒸散量更多受降水影响,而防水处理则更多受土壤湿度影响。未来应增加多个土壤湿度梯度对林下蒸散差异的影响研究。图7表1参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条件 林下蒸散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尺度山杏树干液流密度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4
7
作者 韩新生 许浩 +5 位作者 刘广全 安钰 王月玲 董立国 郭永忠 万海霞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39,共9页
确定不同时间尺度树干液流的主要影响因子,对理解液流密度响应环境的驱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以宁夏黄土丘陵区的山杏为对象,在生长季同步监测树干液流密度、气象要素、土壤环境等指标,分析时、日和月尺度树干液流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 确定不同时间尺度树干液流的主要影响因子,对理解液流密度响应环境的驱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以宁夏黄土丘陵区的山杏为对象,在生长季同步监测树干液流密度、气象要素、土壤环境等指标,分析时、日和月尺度树干液流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日尺度上,树干液流与太阳辐射(R_(s))、饱和水汽压差(V_(PD))、气温(T_(a))、相对湿度(R_(H))、风速(W_(a))、降雨量(P_(re))、土壤水分(V_(SM))、土壤温度(T_(s))8个环境因子相关性极显著;时尺度上,树干液流与除W_(a)外的其他7个环境因子呈极显著相关;月尺度上,树干液流仅与V_(SM)、T_(a)呈极显著相关。2)从时尺度到日尺度,树干液流对V_(PD)和T_(s)的响应程度逐渐增强;从日尺度到月尺度,树干液流对R_(s)、V_(PD)、T_(s)的响应程度逐渐减弱,而对V_(SM)的响应程度逐渐增强;在3个时间尺度,树干液流对R_(s)、T_(a)、T_(s)、V_(PD)呈正响应,对R_(H)、W_(a)、V_(SM)呈负响应。3)建立了3个时间尺度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式,在较小的时尺度,入选的因子包括R_(s)和T_(a)等7个;在较大的月尺度,入选的因子仅为V_(SM);处于中间的日尺度,入选的因子包括V_(SM)、R_(s)等4个;随尺度从时、日到月转变,树干液流的解释率依次为61.5%、76.6%、80.5%;时和日尺度树干液流的首要影响因子均为R_(s),而月尺度为V_(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 环境因子 时间尺度 山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