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P-M13-SSR技术在枸杞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樊云芳 尹跃 +4 位作者 安巍 赵建华 李彦龙 王亚军 曹有龙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0-896,共7页
利用在SSR扩增产物检测过程中的一种基于荧光测序技术的高通量低成本分析技术体系TP-M13-SSR对29份枸杞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13对引物共检测到7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6个等位基因。群体平均的主等位基因频率(MAF)、有效等位... 利用在SSR扩增产物检测过程中的一种基于荧光测序技术的高通量低成本分析技术体系TP-M13-SSR对29份枸杞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13对引物共检测到7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6个等位基因。群体平均的主等位基因频率(MAF)、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Shannon’s信息指数(I)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25、2.684、0.401、0.514、1.103和0.487。聚类分析表明:29份枸杞种质间相似系数为0.66~0.97,平均相似系数为0.81;供试材料可分为5大类7亚类。研究表明,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性较高,遗传多样性较低。TP-M13-SSR方法具有经济、灵敏、高效等优点,在枸杞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应用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TP-M13-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野生枸杞(Lycium barbarum L.)苦味性状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袁海静 袁汉民 +7 位作者 刘飞 赵兴增 武小阳 董立国 刘兰英 张维军 何进尚 王晓亮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91-1000,共10页
采用植物学分类、常规杂交、PCR-SSR分子标记检测、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PLC-MS(HRMS)]等方法,围绕宁夏野生苦味枸杞的苦味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苦味枸杞花丝、花柱的长度、种子大小和颜色等方面与其他中国枸杞种质资... 采用植物学分类、常规杂交、PCR-SSR分子标记检测、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PLC-MS(HRMS)]等方法,围绕宁夏野生苦味枸杞的苦味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苦味枸杞花丝、花柱的长度、种子大小和颜色等方面与其他中国枸杞种质资源存在较大差异,其花蕾中的雄蕊花丝、雌蕊花柱呈弓曲状,多数情况下其浆果簇状着生。PCR-SSR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宁夏野生苦味枸杞DNA扩增出了栽培枸杞品种宁杞1、2、3、4、5、7号等所没有的条带;在111~147 bp之间,扩增出了略高于中国枸杞其他种质资源的条带,其分子量高于中国枸杞其他种质资源相应的DNA的分子量,遗传差异明显。以宁杞7号作母本与宁夏野生苦味枸杞杂交,所得到的F_1成熟浆果出现苦味、甜味分离个数比例接近1∶1。宁杞7号作母本与野生半苦味枸杞杂交的F_1浆果苦、甜味的分离个数比例为1∶4。其反交F_1浆果均为苦味。野生苦味枸杞苦味基因可能是杂合的。苦味性状可能受多个显性加性基因控制,并与细胞核、质遗传物质互作有关。而甜味性状可能受隐性基因控制。初步判定,苦味物质是具有二氢槲皮素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状浆果 杂交亲和性 苦味物质 二氢槲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陕西野生苦味枸杞调查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袁海静 袁汉民 +10 位作者 彭健 印敏 陈雨 赵兴增 刘兰英 何进尚 董立国 张维军 王相云 王毅 刘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00-1413,共14页
为了探索宁夏及陕西省野生枸杞种质资源的系统发育、遗传进化、成熟鲜果苦味、甜味演变规律,以及野生苦味枸杞苦味物质,系统调查、SLAF测序技术、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联用仪、紫外线波长鉴定法等方法被应用于本项... 为了探索宁夏及陕西省野生枸杞种质资源的系统发育、遗传进化、成熟鲜果苦味、甜味演变规律,以及野生苦味枸杞苦味物质,系统调查、SLAF测序技术、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联用仪、紫外线波长鉴定法等方法被应用于本项研究。结果发现,从陕西省岐山县、扶风县到宁夏南部山区、引黄灌区、贺兰山东麓,野生枸杞成熟鲜果出现了由全苦、半苦、甜后苦(或甜后麻苦)、甜、甜后稍苦、全苦的大致变化趋势。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及陕西40份野生枸杞资源可以划分为5大类,类群Ⅰ、类群Ⅱ、类群Ⅲ、类群Ⅳ均为野生苦味枸杞在分子水平的不同类型,类群Ⅴ为众多的从苦味到甜味的过渡类型野生种质,显示出了野生苦味枸杞的遗传多样性;栽培甜枸杞宁杞7号、宁夏海原县野生苦枸杞、宁夏西吉县野生苦枸杞、陕西省岐山县野生苦枸杞4种枸杞成熟鲜果样品在液质总离子流图的30~50min区域中,宁杞7号缺少3种野生苦味枸杞共同具有的波谱区段,经化学成分解析,其主要为甾体生物碱类,即澳洲茄碱和5,6-二氢澳洲茄碱。据此,野生苦味枸杞的苦味成分可能与甾体生物碱类成分如澳洲茄碱、5,6-二氢澳洲茄碱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利用野生苦味枸杞种质资源,培育医药专用枸杞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苦味枸杞 化学成分 UPLC-Q/TOF-MS 遗传进化树 澳洲茄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野生苦味枸杞化学成分检测 被引量:3
4
作者 袁海静 袁汉民 +8 位作者 刘飞 赵兴增 武小阳 张艳 董立国 刘兰英 张维军 何进尚 王晓亮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0期258-258,262,共2页
为了挖掘、开发我国枸杞种质资源,本项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UPLC-MS(HRMS)]、滴定分析法、比色法等方法,对宁夏“生苦味枸杞的主要化学成分、苦味物质进行了观察和检测。结果表明院宁夏“生苦味枸杞的多糖、甜菜碱含... 为了挖掘、开发我国枸杞种质资源,本项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UPLC-MS(HRMS)]、滴定分析法、比色法等方法,对宁夏“生苦味枸杞的主要化学成分、苦味物质进行了观察和检测。结果表明院宁夏“生苦味枸杞的多糖、甜菜碱含量分别比栽培枸杞宁杞7号高54.5%~74.2%、26.7%~30.0%。初步判定,苦味物质的主要来源可能为具有二氢槲皮素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物质的分子量为304.26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味枸杞 枸杞多糖 甜菜碱 黄酮 二氢槲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宁夏枸杞幼苗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浩霞 杜建民 +1 位作者 郭永忠 赵建华 《宁夏农林科技》 2016年第8期5-8,共4页
本研究以"宁杞1号"为试材,通过盆栽控水法,设定正常灌水(CK)、轻度干旱(LD)、中度干早(MD)和重度干旱(SD)4个处理,分别于干旱处理后15 d(胁迫初期)、30 d(胁迫中期)和60 d(胁迫末期)进行复水,研究干旱胁迫及复水对枸杞幼苗生... 本研究以"宁杞1号"为试材,通过盆栽控水法,设定正常灌水(CK)、轻度干旱(LD)、中度干早(MD)和重度干旱(SD)4个处理,分别于干旱处理后15 d(胁迫初期)、30 d(胁迫中期)和60 d(胁迫末期)进行复水,研究干旱胁迫及复水对枸杞幼苗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胁迫初期,随着胁迫的加重,各干旱处理枸杞幼苗的株高、地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a+b含量缓慢降低,且干旱处理及复水后枸杞幼苗的5个指标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胁迫中期和后期,各干旱处理随着胁迫的加剧,枸杞幼苗的5个指标显著下降;其中,轻度和中度干旱处理及复水能恢复到对照水平,但是重度干旱后复水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初步认为,枸杞在干旱胁迫早期及时进行复水,植株能很快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且具有一定程度的补偿效应。该研究有助于挖掘枸杞的抗旱性,为制定枸杞节水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及复水 宁夏枸杞 株高 地径 叶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LbaHY5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
6
作者 赵安琪 尹跃 +3 位作者 何军 安巍 秦小雅 胡体旭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83,共8页
为研究枸杞LbaHY5基因的性质及功能,探明LbaHY5在枸杞果实发育中的作用,以宁夏枸杞宁杞1号为试材,采用生物信息学、亚细胞定位及qRT-PCR等方法对LbaHY5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LbaHY5开放阅读框全长为483 bp,编码160个氨基酸... 为研究枸杞LbaHY5基因的性质及功能,探明LbaHY5在枸杞果实发育中的作用,以宁夏枸杞宁杞1号为试材,采用生物信息学、亚细胞定位及qRT-PCR等方法对LbaHY5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LbaHY5开放阅读框全长为483 bp,编码160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17.52 ku,等电点为9.69,属于亲水性蛋白。保守结构和多序列比对分析显示,LbaHY5蛋白含有bZIP结构域,属于bZIP家族成员。进化树分析表明,枸杞LbaHY5蛋白与茄科植物如番茄、马铃薯等的HY5蛋白高度同源。此外,启动子分析表明,该基因启动子区域富含多种功能元件,这些元件分别与光信号、激素信号以及非生物胁迫应答等过程相关。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LbaHY5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上。qRT-PCR检测发现,LbaHY5基因在花中表达量最高,茎中最低,且在果实发育时期表达量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研究表明LbaHY5可能参与枸杞花器官和果实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LbaHY5基因 基因克隆 亚细胞定位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果枸杞转录组SSR信息分析及分子标记开发 被引量:21
7
作者 尹跃 安巍 +3 位作者 赵建华 王亚军 樊云芳 曹有龙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22-428,共7页
分析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转录组中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信息,开发SSR分子标记。采用MISA软件在黑果枸杞转录组中共检测到73 896个SSR位点,分布于56 170条单基因簇(unigenes)中,出现频率为26.36%,平均分布距离为3.55 kb。优势重... 分析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转录组中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信息,开发SSR分子标记。采用MISA软件在黑果枸杞转录组中共检测到73 896个SSR位点,分布于56 170条单基因簇(unigenes)中,出现频率为26.36%,平均分布距离为3.55 kb。优势重复基序为单核苷酸、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分别占总SSR位点的74.33%, 13.30%和11.81%;共发现84种重复基序,重复次数为5~33次,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基序为A/T, AG/CT, AT/AT, C/G和AAC/GTT。针对SSR位点设计了12 674对引物,随机挑选128对引物进行多态性验证,其中74对(57.8%)得到清晰的扩增产物;用其中的28对高多态性引物对24份枸杞种质进行扩增,共检测到等位基因256个,平均为9.1个。平均主效等位基因频率、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量分别为0.432, 0.439, 0.712和0.678。以上结果表明:基于黑果枸杞转录组测序得到的Unigene信息可作为开发SSR标记的有效来源,获得的大批量SSR标记可为枸杞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遗传图谱构建提供可靠的标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育种学 黑果枸杞 转录组 简单重复序列(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品种SSR荧光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关系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尹跃 安巍 +3 位作者 赵建华 李彦龙 樊云芳 曹有龙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7-141,共5页
以12个枸杞栽培品种为材料,利用SSR荧光标记进行DNA指纹图谱的构建和遗传关系分析。11对SSR引物在12品种共检测到34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为3.1个,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变异数(Ne)、观测杂合度(Ho)、Shannon’s信息指数(I)和多态信息含量(... 以12个枸杞栽培品种为材料,利用SSR荧光标记进行DNA指纹图谱的构建和遗传关系分析。11对SSR引物在12品种共检测到34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为3.1个,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变异数(Ne)、观测杂合度(Ho)、Shannon’s信息指数(I)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2.025、0.439、0.776和0.391。其中4对引物SF1、SF30、SF63和SF92可区分所有供试品种,为品种鉴别提供依据。NTSYS-pc2.10软件聚类表明,12个枸杞品种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是0.57~0.91,平均为0.68,表明枸杞品种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SR荧光标记技术可以有效地用于枸杞品种资源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关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SSR DNA指纹图谱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SR标记构建枸杞品种分子身份证 被引量:16
9
作者 尹跃 赵建华 +3 位作者 安巍 李彦龙 何军 曹有龙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5-201,共7页
以16个枸杞品种为材料,利用SSR标记构建枸杞分子身份证,为枸杞品种鉴定和保护提供参考。从6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高、稳定性好、均匀分布在枸杞12条染色体上的24对引物,对16个枸杞品种进行扩增,共检测到等位基因155个,每对引物检... 以16个枸杞品种为材料,利用SSR标记构建枸杞分子身份证,为枸杞品种鉴定和保护提供参考。从6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高、稳定性好、均匀分布在枸杞12条染色体上的24对引物,对16个枸杞品种进行扩增,共检测到等位基因155个,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数在3-10,平均为6.5个;共检测到基因型208个,每对引物检测到基因型在3-14个,平均为8.7个;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幅在0.461-0.848,平均为0.682;Shannon’s信息指数变幅在0.939-2.055,平均为1.487。基于最少引物鉴定最多种质的原则,筛选出等位基因数、基因型数和PIC值均大于平均值,且Shannon’s信息指数> 1.7引物,最终确定出引物LBSSR0052和LBSSR0423组合可区分全部供试品种。根据这两对引物对所有品种扩增获得等位基因按照由小到大排序,然后将每个品种在这两个SSR位点的赋值依次组合,构建16个枸杞品种的分子身份证。结果表明SSR标记技术可以作为枸杞品种鉴定和分子身份证构建的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品种 SSR 分子身份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根栽培对枸杞根域温度、生物量积累及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何昕孺 戴国礼 +2 位作者 焦恩宁 张波 黄婷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1-286,共6页
以‘宁杞7号’为试材,研究限根栽培对枸杞苗根域温度、生物量积累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埋盆下,限根组的根域温度均低于非限根;在根系活力上,限根组根系活力在展叶期高于非限根组,在现蕾期后低于非限根组;在生物量积累上,... 以‘宁杞7号’为试材,研究限根栽培对枸杞苗根域温度、生物量积累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埋盆下,限根组的根域温度均低于非限根;在根系活力上,限根组根系活力在展叶期高于非限根组,在现蕾期后低于非限根组;在生物量积累上,限根组在生育前期地上部鲜干质量、地下部鲜干质量、整株鲜干质量、根冠比均高于非限根组,生育后期根域空间越小,地上部物质积累越少,根冠比越大;在营养元素吸收上,限根栽培与非限根相比,限根栽培对氮吸收影响不明显,对磷的吸收在生育后期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根栽培 枸杞 根系 生物量积累 营养元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种间杂交F1群体的SSR鉴定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尹跃 赵建华 +4 位作者 何昕孺 梁晓婕 安巍 秦小雅 曹有龙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27-2034,共8页
以黄果枸杞(Lyciumbararumvar.auranticarpum,用P1表示)为父本,北方枸杞(L.chinensevar.potaninii,用P2表示)为母本,杂交获得F1群体91个单株。从6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具有双亲互补型杂合位点6对引物,对91个F1单株进行杂种鉴定和遗传变异... 以黄果枸杞(Lyciumbararumvar.auranticarpum,用P1表示)为父本,北方枸杞(L.chinensevar.potaninii,用P2表示)为母本,杂交获得F1群体91个单株。从6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具有双亲互补型杂合位点6对引物,对91个F1单株进行杂种鉴定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6对引物在91个单株进行扩增检测结果中有83个单株在6个SSR位点上表现为双亲互补型杂合位点,可被认定为真杂种,杂种率为91.2%,另外8个单株出现异常SSR基因型,需要结合细胞学进一步验证。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为0.712处,83个F1单株被划分为2大类,第Ⅰ大类包括38个F1单株,占45.8%,第二大类包括45个F1单株,占54.2%。杂交后代遗传变异大,遗传多样性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F1群体 杂种鉴定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抗炭疽病菌毒素愈伤组织变异体的离体筛选及其防御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曲玲 焦恩宁 +5 位作者 李彦龙 戴国礼 石志刚 安巍 刘兰英 曹有龙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1-88,共8页
以枸杞炭疽病菌粗毒素液作为选择剂,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辐射诱变相结合,对宁夏枸杞主栽品种"宁杞1号"的叶片胚性愈伤组织进行辐射诱变和筛选,以期获得稳定的抗炭疽病细胞变异系。结果表明,以半致死剂量的60Coγ对枸杞叶片... 以枸杞炭疽病菌粗毒素液作为选择剂,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辐射诱变相结合,对宁夏枸杞主栽品种"宁杞1号"的叶片胚性愈伤组织进行辐射诱变和筛选,以期获得稳定的抗炭疽病细胞变异系。结果表明,以半致死剂量的60Coγ对枸杞叶片诱导出的胚型愈伤组织进行辐照处理,将其恢复增殖后,采用多步正选择法结合加压与去压交替的筛选方法,筛选到了抗性愈伤组织变异体,其在不同粗毒素浓度胁迫下,其鲜重增长均高于对照组,而且在离开选择因子继代培养4代后,仍保持获得的抗性。分析抗性系与抗病相关的防御酶的活性表明,无论有无粗毒素胁迫,抗性愈伤组织变异体的PAL、POD和PPO酶活性均高于对照愈伤组织;在粗毒素胁迫下,随着粗毒素浓度的增大,3种酶活性基本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抗性变异系3种酶活性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要大,而PAL和POD活性的下降速度较对照亲本系小,说明抗性变异系通过增强与抗病性相关酶的活性,来加强同植物防卫有关的物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炭疽病 粗毒素 离体筛选 愈伤组织变异体 诱变 防御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果色枸杞果实糖积累特征及其与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建华 李浩霞 +2 位作者 尹跃 安巍 王华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06-714,共9页
以‘宁杞1号’(红色)、‘宁夏黄果’(黄色)和‘黑果’(黑色)3份不同果色枸杞为试材,测定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含量与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变化,并分析糖含量与蔗糖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以探讨不同果色枸杞糖积累差异的生理基础,为进一步阐明... 以‘宁杞1号’(红色)、‘宁夏黄果’(黄色)和‘黑果’(黑色)3份不同果色枸杞为试材,测定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含量与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变化,并分析糖含量与蔗糖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以探讨不同果色枸杞糖积累差异的生理基础,为进一步阐明枸杞品质形成及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气相色谱(GC)法检测结果为‘宁杞1号’果实含8种糖,‘宁夏黄果’含7种糖,‘黑果’仅检测到4种糖;且成熟期枸杞果实均以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为主。(2)在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各材料果实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呈现逐渐升高趋势,果实发育的后期升高幅度高于初期;而各材料蔗糖和赤藓糖含量却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不同发育时期材料间差异各异。(3)不同果色枸杞蔗糖代谢酶活性在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差异较大,其中酸性转化酶(AI)在果实发育的初期活性较低,材料间差别小,但在果实发育的后期活性高,材料间差异较大;从枸杞果实发育色变期到成熟期,供试材料AI和蔗糖合成酶(SS)活性高于中性转化酶(NI)和磷酸蔗糖合成酶(SPS);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黑果’保持着较低果糖含量和蔗糖代谢酶活性。(4)3种果色枸杞果糖含量均与AI活性达到显著相关关系,红色与黑色枸杞己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与NI达到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不同果色枸杞果实中的糖种类与含量、蔗糖代谢酶活性差异较大,AI活性升高有利于枸杞果糖的积累,转化酶在枸杞果实己糖积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果色 果实发育 糖积累 蔗糖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PBS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尹跃 安巍 +4 位作者 赵建华 王亚军 何军 戴国礼 曹有龙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2-617,共6页
采用引物结合位点扩增(iPBS)分子标记技术对34份枸杞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83条iPBS引物中筛选出11条引物分别对34份枸杞种质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检测到91条清晰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9条,多态性比率为97.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 采用引物结合位点扩增(iPBS)分子标记技术对34份枸杞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83条iPBS引物中筛选出11条引物分别对34份枸杞种质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检测到91条清晰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9条,多态性比率为97.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6.采用POPGENE软件计算34份种质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70,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27,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489,表明34份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NTSYS-pc软件计算得到34份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6~0.93,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遗传相似系数为0.65时,可将34份种质分成5大类群,反映出栽培品种与野生种质遗传差异大,亲缘关系较远.iPBS分子标记可有效用于枸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iPBS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枸杞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越鲲 周旋 +2 位作者 刘兰英 闫亚美 曹有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9期14174-14175,14239,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分子量枸杞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膜分离技术对枸杞多糖(LBP)进行分离,以得到分子量<1万(LBP1)、1万~3万(LBP2)、3万~5万(LBP3)、>5万(LBP4)的多糖,并对LBP及这4种小分子枸杞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 [目的]研究不同分子量枸杞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膜分离技术对枸杞多糖(LBP)进行分离,以得到分子量<1万(LBP1)、1万~3万(LBP2)、3万~5万(LBP3)、>5万(LBP4)的多糖,并对LBP及这4种小分子枸杞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不同分子量的小分子多糖抗氧化活性均高于粗多糖,其中LBP2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作用、清除羟自由基活性、总抗氧化能力最强,显著高于LBP。[结论]为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枸杞多糖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相对分子量 自由基 体外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积累与蔗糖代谢酶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建华 李浩霞 +2 位作者 尹跃 安巍 王华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25-1032,共8页
为了探讨枸杞Lycium果实糖积累差异及其品质形成的生理机制,以4种枸杞为试材,在枸杞果实发育期间,测定果实糖质量分数与蔗糖代谢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果实中检测到10种糖,云南枸杞L.yunnanense和中国枸杞L.chin... 为了探讨枸杞Lycium果实糖积累差异及其品质形成的生理机制,以4种枸杞为试材,在枸杞果实发育期间,测定果实糖质量分数与蔗糖代谢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果实中检测到10种糖,云南枸杞L.yunnanense和中国枸杞L.chinense果实中检测到7种糖,北方枸杞L.chinense var.potaninii果实中检测到6种糖;成熟期枸杞果实以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为主。在果实发育过程中4种枸杞果糖和葡萄糖质量分数整体呈现出逐渐升高趋势,果实发育的后期升高幅度高于初期;而蔗糖质量分数呈现出2种变化趋势,不同发育时期种间有差异。4种枸杞蔗糖代谢酶活性在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差异较大,其中,酸性转化酶(AI)在果实发育的初期活性较低,种间差别小,但在果实发育的后期活性高,种间差别大。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供试种蔗糖合成酶(SS)活性始终高于磷酸蔗糖合成酶(SPS);云南枸杞维持着较低果糖和葡萄糖质量分数。3种枸杞果实中果糖质量分数与AI活性显著正相关(P<0.05),转化酶在枸杞果实糖积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枸杞 果实 糖积累 蔗糖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主要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越鲲 尹跃 +2 位作者 周旋 安巍 曹有龙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6期4220-4223,4229,共5页
利用SPSS 19.0软件对枸杞(Lycium L.)果实的VC、棕桐酸、油酸含量等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将10个品质性状综合成4个主成分因子,可代表枸杞品质81.85%的原始数据信息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份枸杞... 利用SPSS 19.0软件对枸杞(Lycium L.)果实的VC、棕桐酸、油酸含量等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将10个品质性状综合成4个主成分因子,可代表枸杞品质81.85%的原始数据信息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份枸杞种质资源可划分为4大类,各类别品质间的遗传距离较大。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枸杞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可为枸杞亲本利用和品质育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Lycium L.) 品质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枸杞品种授粉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晓莺 张曦燕 +2 位作者 焦恩宁 戴国礼 何军 《宁夏农林科技》 2014年第8期12-13,共2页
以宁夏生产上常用的6个枸杞品种为材料,进行了自交和正反交授粉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宁杞3号自交不亲和,自交坐果率仅为1.33%;宁杞2号自交亲和性较差,坐果率为31.74%;其他品种的坐果率在50%以上。6个品种的杂交组合大都表现出良好的亲和... 以宁夏生产上常用的6个枸杞品种为材料,进行了自交和正反交授粉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宁杞3号自交不亲和,自交坐果率仅为1.33%;宁杞2号自交亲和性较差,坐果率为31.74%;其他品种的坐果率在50%以上。6个品种的杂交组合大都表现出良好的亲和性,尤其是宁杞3号,配置合适的授粉树可以有效提高坐果率和单果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授粉 坐果率 亲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叶黄素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越鲲 刘兰英 +1 位作者 周旋 曹有龙 《宁夏农林科技》 2013年第10期36-37,56,共3页
用皂化与重结晶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得到枸杞叶黄素,并就保护剂、光照、温度、氧气对枸杞叶黄素稳定性的影响做了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保护剂、温度、光照、氧气对叶黄素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枸杞叶黄素在添加维生素C、避光、-20℃、真空... 用皂化与重结晶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得到枸杞叶黄素,并就保护剂、光照、温度、氧气对枸杞叶黄素稳定性的影响做了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保护剂、温度、光照、氧气对叶黄素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枸杞叶黄素在添加维生素C、避光、-20℃、真空密封的条件下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枸杞叶黄素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枸杞采摘机对枸杞树的要求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军 《山西果树》 2012年第4期58-58,共1页
用便携式枸杞采摘机采摘枸杞时,枸杞树下要放置枸杞果实接收装置,同时人要站在行间操作采摘机.因此行距至少应为2.0m。机械采摘对枸杞树形没有特殊要求,但相比之下,“圆柱形”树形的枸杞树立体结构好,更适宜于机械采摘,而且树... 用便携式枸杞采摘机采摘枸杞时,枸杞树下要放置枸杞果实接收装置,同时人要站在行间操作采摘机.因此行距至少应为2.0m。机械采摘对枸杞树形没有特殊要求,但相比之下,“圆柱形”树形的枸杞树立体结构好,更适宜于机械采摘,而且树体应尽量多留长果枝,至少在20C121以上,少短截,内部枝条不宜过多、过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 枸杞 摘机 机械采摘 接收装置 立体结构 圆柱形 长果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