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播对旱作区不同熟期糜子生长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李凯 程炳文 +5 位作者 罗世武 王湛 杨军学 王勇 张尚沛 张晓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02-109,共8页
为了明确冬播对旱作区不同熟期糜子生长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品质的影响,以宁糜9号(中熟品种)和陇糜15号(晚熟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冬播覆膜种植(WH1)、冬播露地种植(WH2)、春播覆膜种植(CK)3种不同栽培方式。结果表明,冬播条件下,糜子... 为了明确冬播对旱作区不同熟期糜子生长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品质的影响,以宁糜9号(中熟品种)和陇糜15号(晚熟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冬播覆膜种植(WH1)、冬播露地种植(WH2)、春播覆膜种植(CK)3种不同栽培方式。结果表明,冬播条件下,糜子抽穗后主茎总干物质和籽粒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增加,WH1处理在成熟期表现最高,其他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表现先增加后降低;冬播糜子增熵效应苗期最明显,WH1、WH2处理0~100cm土层平均含水量宁糜9号分别提高22.14%、1.2%,陇糜15号分别提高11.23%、9.62%;相比其他处理,宁糜9号和陇糜15号WH1处理产量显著增加,分别较CK增产13.11%、12.32%,WH2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相比CK,WH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宁糜9号显著提高9.61%,陇糜15号提高2.02%,但WH2处理优势并不明显;宁糜9号和陇糜15号各处理籽粒蛋白质含量高于CK 0.35%~11.58%,其中宁糜9号WH1处理与CK处理间差异显著,籽粒脂肪和淀粉含量WH1处理和CK处理显著高于WH2,WH1与CK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上结果,冬播栽培模式对不同熟期糜子干物质量积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品质有一定提升作用,尤其是覆膜冬播模式下糜子中熟品种(宁糜9号)的抗旱增产效应表现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冬播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覆盖对旱区谷子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凯 罗世武 +5 位作者 王湛 程炳文 杨军学 张尚沛 王勇 张晓娟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共8页
[目的]研究地膜覆盖对旱作区谷子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渗水地膜覆盖(F1)、生物降解地膜覆盖(F2)、黑色普通地膜覆盖(F3)、白色普通地膜覆盖(F4)4种处理,以露地(CK)为对照,分析地膜覆盖对谷子各生育时期(拔节期、... [目的]研究地膜覆盖对旱作区谷子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渗水地膜覆盖(F1)、生物降解地膜覆盖(F2)、黑色普通地膜覆盖(F3)、白色普通地膜覆盖(F4)4种处理,以露地(CK)为对照,分析地膜覆盖对谷子各生育时期(拔节期、开花期、成熟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碳、生物量氮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F1、F2、F3和F4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生物量碳和生物量氮在各个生育时期均较CK增加,而真菌数量均较CK减少;拔节期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最高,F1、F2、F3和F4处理较CK增幅51.64%、51.64%、46.81%、36.17%;开花期的土壤微生物细菌数量最高,F1、F2、F3和F4处理较CK增幅25.52%、8.87%、26.22%、9.78%;成熟期各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放线菌数量和生物量碳含量最高,分别较CK增幅14.59%~93.24%、58.14%~118.6%。4种地膜覆盖处理下谷子产量较CK提高24.52%~48.84%,其中F1处理产量增幅最高,并在减少土壤微生物真菌数量的表现最好,减轻了土壤病害的发生。[结论]在干旱区谷子田间生产中,地膜覆盖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和提高产量,而渗水地膜的效果表现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谷子 土壤微生物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方式与密度互作对糜子群体冠层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军学 罗世武 +5 位作者 程炳文 张尚沛 张晓娟 李凯 王湛 王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65-73,共9页
为明确糜子群体在条播和穴播播种方式和不同种植密度互作的冠层结构特征及增产效应,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播种方式为主区(条播和穴播,分别记作T和X),以3种种植密度为副区(45万、90万、135万株/hm^(2),分别记作D1、D2、D3),在大田... 为明确糜子群体在条播和穴播播种方式和不同种植密度互作的冠层结构特征及增产效应,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播种方式为主区(条播和穴播,分别记作T和X),以3种种植密度为副区(45万、90万、135万株/hm^(2),分别记作D1、D2、D3),在大田环境下测定糜子群体的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冠层有效辐射截获量、冠层透光率、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试验结果显示:穴播较传统条播能够形成更加优质的冠层结构进而提高产量,搭配低密度播种有助于叶片干物质积累和穗部干物质的积累。在成熟期,条播处理糜子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递增,D1处理较D2、D3处理分别增加6.12%和1.46%,穴播则先增后减,D2处理较D1和D3分别增加9.47%和9.74%。主效应和交互效应显示,播种方式和密度互作对糜子穗长、主穗质量和主穗粒质量影响极显著,对糜子抽穗后前期叶面积指数、冠层的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透光率影响显著;播种方式对穗长和产量影响极显著,种植密度对主穗质量影响极显著,对产量影响显著。主成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糜子穴播搭配密度45万~90万株/hm^(2)时糜子群体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光资源,合成更多干物质量,从而有利于获得较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播种方式 播种密度 叶面积指数 群体冠层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获时期和方式对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李凯 王湛 +4 位作者 王勇 罗世武 杨军学 张尚沛 张晓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3期36-38,58,共4页
针对宁夏南部山区谷子收获技术水平低等问题,以峰红谷为研究对象,在谷子蜡熟期、成熟期和完熟期,分别采用割倒谷子植株晾干后脱粒、切掉谷穗晾干后脱粒、切掉谷穗直接脱粒晾干3种方式进行收获,研究不同收获方式和收获时期对谷子产量和... 针对宁夏南部山区谷子收获技术水平低等问题,以峰红谷为研究对象,在谷子蜡熟期、成熟期和完熟期,分别采用割倒谷子植株晾干后脱粒、切掉谷穗晾干后脱粒、切掉谷穗直接脱粒晾干3种方式进行收获,研究不同收获方式和收获时期对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宁南山区谷子收获水平和机械化程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割倒谷子植株晾干后脱粒收获,在蜡熟期谷子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分别为4055.25 kg/hm^(2)、12.1%;切掉谷穗晾干后脱粒和切掉谷穗直接脱粒晾干收获,在成熟期谷子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分别为4026.15 kg/hm^(2)、12.5%和3936.00 kg/hm^(2)、12.2%,籽粒粗脂肪含量2种收获方式在成熟期和完熟期均显著高于蜡熟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获方式 收获时期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