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单碱基基因编辑技术创制OsALS抗除草剂水稻种质资源
1
作者 陈晓军 惠建 +4 位作者 马洪文 白海波 钟楠 李稼润 樊云芳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4,共9页
【目的】以宁夏耐盐品种宁粳56为实验材料,定点编辑乙酰乳酸合酶ALS基因,创制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耐盐水稻新种质资源。【方法】以ALS基因171和190两个位点为靶位点,利用胞嘧啶碱基编辑器BE3,构建单碱基编辑载体OsALS171-SpG-eBE3和OsALS... 【目的】以宁夏耐盐品种宁粳56为实验材料,定点编辑乙酰乳酸合酶ALS基因,创制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耐盐水稻新种质资源。【方法】以ALS基因171和190两个位点为靶位点,利用胞嘧啶碱基编辑器BE3,构建单碱基编辑载体OsALS171-SpG-eBE3和OsALS190-SpG-eBE3,通过农杆菌介导进行受体材料的基因转化获得基因编辑植株,采用靶位点测序的方法进行基因型鉴定;建立了除草剂耐受系统并对其除草剂的耐受程度进行了快速鉴定。【结果】经T1代靶位点测序验证,获得ALSP171F 2个突变纯合株系;ALS^(E187K R190H)、ALS^(E187K)、ALS^(V188I)、ALS^(R190H)、ALS^(D201N)5种突变类型纯合株系各1株。相对野生型受体材料,ALSP171F 2个突变纯合株系对双草醚有较强的耐受力,而ALS^(E187K R190H)、ALS^(E187K)、ALS^(V188I)、ALS^(R190H)、ALS^(D201N)5种突变纯合植株虽然对双草醚有一定的耐受,但耐受程度不显著。【结论】利用SpG胞嘧啶碱基编辑器BE3获得具有抗草剂特性的基因编辑材料,且能够稳定遗传,ALSP171F位点突变对双草醚除草剂表现较强抗性,是培育抗除草剂水稻的优先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单碱基基因编辑 抗除草剂 乙酰乳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郭生虎 张源沛 +2 位作者 朱金霞 郑国宝 孔德杰 《长江蔬菜》 2011年第13期38-40,共3页
设施蔬菜是我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成功典范,是科技和经济的结合点,是当前我区农业生产中最有活力的产业之一,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实施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设施蔬菜 综合防治技术 蔬菜病虫害 发生特点 农业新技术革命 农业可持续发展 宁夏 高产优质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中部干旱带玉米高产、高光效生产存在问题、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3
作者 关雅静 张茜 +1 位作者 李新 孔德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2-31,共10页
玉米作为宁夏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和饲料作物,高产稳产高效对促进农民增收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宁夏中部干旱带不同年度降雨、温度等气候资源禀赋状况,评估降雨、温度、光照等资源对玉米生态适应、光能利用... 玉米作为宁夏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和饲料作物,高产稳产高效对促进农民增收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宁夏中部干旱带不同年度降雨、温度等气候资源禀赋状况,评估降雨、温度、光照等资源对玉米生态适应、光能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关于该地区玉米育种、栽培文献的整理分析,探讨玉米品种、栽培措施、水肥管理对该地区玉米光合特性、产量的影响及对水肥光热资源高效利用的机制,指出气候干旱少雨、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玉米品种少、种植管理方式粗放是宁夏中部干旱带玉米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影响因素。总结了合理密植和高光效栽培是高产玉米的生理基础和目前育种、栽培研究的热点,阐明了玉米品种、种植模式、水肥管理对玉米光合效率及产量的协同作用机制。并指出鉴选和培育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的高抗耐旱耐密玉米新品种、研发集成配套水肥一体化、有机无机相结合培肥地力、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提高水、肥、光、热资源协同利用效率是该地区玉米高产稳产、产量潜力突破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密植 高产 高光效 耕作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WOX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在离体再生和非生物胁迫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玉 石磊 +7 位作者 巩檑 聂峰杰 杨江伟 刘璇 杨文静 张国辉 颉瑞霞 张丽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80,共11页
【目的】WUSCHE-相关同源盒(WUSCHEL-related homeobox,WOX)基因家族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干细胞分化调控、逆境胁迫响应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开展马铃薯WOX基因家族鉴定与功能研究,将为马铃薯遗传改良提供优良... 【目的】WUSCHE-相关同源盒(WUSCHEL-related homeobox,WOX)基因家族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干细胞分化调控、逆境胁迫响应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开展马铃薯WOX基因家族鉴定与功能研究,将为马铃薯遗传改良提供优良基因资源与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拟南芥、番茄、烟草和水稻WOX蛋白序列,利用HMMER 3.0和BLASTP鉴定马铃薯WOX基因家族成员,使用MCScanX软件分析WOX基因家族成员在马铃薯种内及种间的共线性,并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利用ExPASy、GSDS等软件分析马铃薯WOX基因家族成员理化性质、基因结构、蛋白motif、启动子区域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基于PGSC数据库中马铃薯转录组数据,分析StWOXs在不同组织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以可能参与离体再生过程的StWOX5作为候选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具有不同离体再生能力的4个马铃薯品种(系)再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鉴定得到11个马铃薯WOX基因家族成员,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分为WUS、中间和古老共3个进化分支,不同分支中StWOXs基因结构、蛋白motif组成、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类型和数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马铃薯WOX基因家族成员参与离体再生和非生物胁迫响应,StWOX4/5/11/13在愈伤组织中特异表达,StWUS、StWOX1/3c/4/5/13在甘露醇处理下上调表达,StWOX3a/11在NaCl处理下上调表达,StWOX4/5/13在热胁迫中上调表达,且StWOX5相对表达量与愈伤组织分化率呈正相关。【结论】不同马铃薯WOX基因具有潜在的功能多样性,StWOX5具有促进马铃薯离体再生分化的作用,参与了非生物胁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WOX基因家族 愈伤组织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马铃薯Y病毒(PVY)外壳蛋白基因分子变异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晓军 樊云芳 +3 位作者 王敬东 张丽 石磊 宋玉霞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5558-5561,共4页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是危害我国马铃薯的主要病毒之一。利用马铃薯Y病毒通用ELISA试剂盒确定所携带Y病毒的试验材料,设计了特异性引物通过反转录PCR获得PVY CP基因序列,通过克隆PVY衣壳蛋白基因(Coat pr...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是危害我国马铃薯的主要病毒之一。利用马铃薯Y病毒通用ELISA试剂盒确定所携带Y病毒的试验材料,设计了特异性引物通过反转录PCR获得PVY CP基因序列,通过克隆PVY衣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CP)序列分析其进化与变异类型。结果表明,分离得到11株病毒,依据其CP序列特性分为4类;宁夏地区主要流行的病毒类型为PVYO进化分枝,同时也可能出现了具有高致病性的PVYNTN新株系,占到被检出病毒分离株的9.1%。结果揭示了宁夏地区PVY的进化与变异类型,有助于针对性地防控PV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马铃薯Y病毒 分子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PLRV病毒宁夏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CP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6
作者 陈晓军 郭成瑾 +1 位作者 王喜刚 沈瑞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1期96-99,共4页
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离得到了PLRV宁夏分离物,并采用RT-PCR技术分离得到了宁夏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CP的核苷酸序列,PLRV CP基因共624 bp,推测编码208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大小为23234.2,等电点11.85。通过同源性分析,其与2013... 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离得到了PLRV宁夏分离物,并采用RT-PCR技术分离得到了宁夏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CP的核苷酸序列,PLRV CP基因共624 bp,推测编码208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大小为23234.2,等电点11.85。通过同源性分析,其与2013年内蒙古分离物(KC456052)最为接近,同源性达99.8%;进化树分析发现其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性,为单独分支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卷叶病病毒 反转录 宁夏PLRV分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竹TCP家族的基因鉴定与盐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璇 陈虞超 +3 位作者 郭生虎 钟楠 石磊 甘晓燕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16-2329,共14页
芦竹(Arundo donax)生长周期短,纤维素及粗蛋白含量高,是一种新型的经济能源饲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TCP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该基因家族在芦竹中的分布以及生物学功能未见报道。本... 芦竹(Arundo donax)生长周期短,纤维素及粗蛋白含量高,是一种新型的经济能源饲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TCP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该基因家族在芦竹中的分布以及生物学功能未见报道。本研究以芦竹为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AdTCP基因家族的基本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基因间的共线性关系、基因结构、蛋白的保守基序、多序列比对以及与其他物种的亲缘进化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了盐胁迫下7个AdTC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芦竹含有37个AdTCP基因,分布在不同染色体上,其蛋白理化性质各不相同,且均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多数定位在细胞核中。AdTCP家族基因结构中均只含有外显子,无内含子,共线性分析鉴定出22个片段复制基因对;其家族蛋白包含15个不同的保守基序,序列相似性为30.52%。通过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Oryza sativa)TCP基因进行亲缘关系比较,结果发现82个TCPs可以分为TCP-P和TCP-C两大亚家族,其中TCP-P仅包含PCF分支,而TCP-C包含CYC与CIN两个分支。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升高,7个AdTCP基因的表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AdTCP参与盐胁迫响应过程。本研究为解析芦竹基因功能及创制芦竹新种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竹 TCP转录因子 基因家族鉴定 盐胁迫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梭NAC转录因子HaNAC1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巩檑 甘晓燕 +4 位作者 石磊 陈虞超 张丽 聂峰杰 宋玉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8-174,共7页
以梭梭幼苗为材料,根据GenBank中已公布的NAC基因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同源基因克隆法克隆到1个NAC转录因子编码基因,命名为HaNAC1。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区长1 543bp,编码298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质量为33.93ku,等电点为6.33。与其... 以梭梭幼苗为材料,根据GenBank中已公布的NAC基因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同源基因克隆法克隆到1个NAC转录因子编码基因,命名为HaNAC1。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区长1 543bp,编码298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质量为33.93ku,等电点为6.33。与其他植物NAC基因序列进行多重比对并建立系统进化树,推测HaNAC1属于ATAF亚家族成员。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HaNAC1表达量随盐胁迫浓度升高而升高,推测其在梭梭盐胁迫和干旱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简并引物 同源克隆 HaNAC1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高效遗传转化受体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9
作者 程永芳 张丽 宋玉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50-1357,共8页
以4个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栽培种为材料,对其叶片、茎段和试管薯3种外植体再生体系进行研究,筛选与优化马铃薯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和条件,建立马铃薯高效遗传转化受体体系。结果表明:茎段较叶片愈伤组织形成速度更快、诱导率更... 以4个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栽培种为材料,对其叶片、茎段和试管薯3种外植体再生体系进行研究,筛选与优化马铃薯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和条件,建立马铃薯高效遗传转化受体体系。结果表明:茎段较叶片愈伤组织形成速度更快、诱导率更高。其中,‘陇薯3号’愈伤组织分化效果最佳,分化率和出苗率分别达100%和175.0%。在添加1.0mg·L^(-1)ZT+1.0mg·L^(-1) IAA+0.5mg·L^(-1)6-BA+0.2mg·L^(-1) GA的MS培养基中,4个品种的试管薯均可通过直接分化再生系统分化成苗。其中,以‘青薯168’试管薯薯片出苗率最高(110.0%)。验证了试管薯作为转化受体,受基因型的影响小,转化周期短,是马铃薯遗传转化的最佳材料,进一步建立试管薯繁育及再生体系,为马铃薯遗传转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茎段 试管薯 离体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培养对羊肚菌母种菌丝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金霞 冯锐 任怡莲 《食药用菌》 2022年第6期451-455,共5页
为探究羊肚菌母种富硒培养过程中不同纳米硒添加量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菌株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在不同纳米硒添加量母种培养基(PDA改良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纳米硒不同添加量对羊肚菌菌丝生长... 为探究羊肚菌母种富硒培养过程中不同纳米硒添加量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菌株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在不同纳米硒添加量母种培养基(PDA改良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纳米硒不同添加量对羊肚菌菌丝生长具有显著影响,菌落直径随培养基纳米硒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纳米硒添加量为0.104 mg/L(T2)时,菌丝生长最快,菌落直径最大;纳米硒添加量≥0.832 mg/L时,菌丝生长受到显著抑制(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富硒培养 纳米硒 有机硒 菌丝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