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9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谢华安院士一行来宁夏农林科学院开展学术交流
1
作者 《宁夏农林科技》 2023年第8期72-72,共1页
8月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华安,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建福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谢华安院士围绕粮食安全、粮食生产现状作了“科技创新与粮食安全”专题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水稻育种和水稻杂交育种... 8月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华安,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建福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谢华安院士围绕粮食安全、粮食生产现状作了“科技创新与粮食安全”专题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水稻育种和水稻杂交育种发展史等,并提出新的育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谢华安 粮食生产现状 中国科学院院士 宁夏农林科学院 专题学术报告 学术交流 水稻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后复种糜子轻简化栽培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曾宝安 马朝 +6 位作者 李红霞 樊明 张双喜 刘旺清 李前荣 马新忠 沈强云 《中国种业》 2025年第1期156-159,共4页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种植春小麦“一季有余,两季不足”,麦后复种作物生育期短、种植成本高等问题,为提高春小麦生产综合经济效益,促进春小麦产业增产增收,开展了麦后复种糜子一年两熟轻简栽培技术示范。春小麦在7月初至中旬收获后,采用无...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种植春小麦“一季有余,两季不足”,麦后复种作物生育期短、种植成本高等问题,为提高春小麦生产综合经济效益,促进春小麦产业增产增收,开展了麦后复种糜子一年两熟轻简栽培技术示范。春小麦在7月初至中旬收获后,采用无人机撒肥、播种早熟糜子,及时旋耕、镇压保墒,确保了糜子播种均匀、出苗整齐,简化了麦后复种糜子种植技术模式。通过2年的试验示范,麦后复种糜子每hm^(2)平均产量2390.4kg,最高产量3157.5kg。该技术模式具有播种效率高、种植成本低、抢时抢墒、易于规模化种植等特点,节本提质增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后复种 糜子 无人机播种 宁夏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种方式和播深对宁夏引黄灌区滴灌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樊明 沈强云 +4 位作者 魏亦勤 马广福 李红霞 曾宝安 张双喜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48-54,共7页
为了提高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干播湿出技术的播种质量和产量,以春小麦品种宁春58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干播湿出种植条件下条播播深3 cm(CK)、条播播深6 cm(TS)、匀播播深3 cm(YQ)、匀播播深6 cm(YS)4个处理的小麦生育期、茎秆特征、产... 为了提高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干播湿出技术的播种质量和产量,以春小麦品种宁春58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干播湿出种植条件下条播播深3 cm(CK)、条播播深6 cm(TS)、匀播播深3 cm(YQ)、匀播播深6 cm(YS)4个处理的小麦生育期、茎秆特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以期探讨该地区小麦干播湿出种植技术的最佳播种方式。结果表明,春小麦出苗期匀播早于条播,但成熟期条播早于匀播,收获穗数匀播比条播平均增加38万穗/hm^(2);植株第2节间茎秆粗、茎秆强度表现为匀播高于条播,且匀播比条播平均穗粒数增加1粒,千粒质量增加0.6 g,产量增加341.25 kg/hm^(2)。同一播种方式下,播深6 cm比3 cm出苗时间延迟,第2节间茎秆平均长度增加0.96 cm,收获穗数减少105万穗/hm^(2),每穗粒数减少4粒,产量减少1664.25 kg/hm^(2)。匀播播深3 cm处理的收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为最高,其产量较其他处理高7.6%~19.8%。综上,在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干播湿出技术的最佳播种方式为匀播播深3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干播湿出 条播 匀播 产量 宁夏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爆裂玉米新品种产量潜力及综合特性鉴定评价
4
作者 张文杰 马晓民 +5 位作者 向峰 蔡启明 赵如浪 赵健 李渊浩 王永宏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2期5-8,28,共5页
通过鉴定评价8个爆裂玉米新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抗逆性(抗病、抗倒性)和品质性状等,筛选适宜宁夏种植的优质高产爆裂玉米新品种。结果表明:自主培育的银爆888、银爆889、银爆891丰产性好(9026.7~9911.4 kg·hm^(-2)),较国家爆裂... 通过鉴定评价8个爆裂玉米新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抗逆性(抗病、抗倒性)和品质性状等,筛选适宜宁夏种植的优质高产爆裂玉米新品种。结果表明:自主培育的银爆888、银爆889、银爆891丰产性好(9026.7~9911.4 kg·hm^(-2)),较国家爆裂玉米区试对照沈爆3号增产13.12%~24.20%;银爆888平均每公顷产量为9026.7 kg,较沈爆3号(CK)增产13.12%,爆花率为95.67%。该品种丰产性好、品质优、抗病、抗倒伏,较生产推广品种和对照品种优势明显,建议加大生产示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爆裂玉米 农艺性状 产量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草稻的起源、发生发展、综合防控和科学利用
5
作者 冯伟东 张益民 +5 位作者 陈淑娟 杨武频 付平春 张文银 贺奇 王昕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5期6-10,共5页
杂草稻与稻田杂草一样具有很强的危害性,同时具有适应性、抗逆性强的优势。对杂草稻的起源、发生发展和防控技术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在宁夏发现的非落粒性杂草稻具有耐盐碱等优良特性的利用价值和前景,以期为耐盐碱水稻品种筛选研究提供... 杂草稻与稻田杂草一样具有很强的危害性,同时具有适应性、抗逆性强的优势。对杂草稻的起源、发生发展和防控技术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在宁夏发现的非落粒性杂草稻具有耐盐碱等优良特性的利用价值和前景,以期为耐盐碱水稻品种筛选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稻 防控 利用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灌区春小麦新优品系产量比较及综合性状评价
6
作者 葛玉萍 刘静 +2 位作者 李红霞 张双喜 樊明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6期12-16,共5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宁夏灌区种植的早熟、高产、优质、高抗春小麦新品种,以近年来选育的春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采用比较试验,对新选育材料的熟期、抗逆性、丰产性等性状指标进行调查对比研究,并对不同材料的产量和综合性状进行评价。结果... 为了筛选出适宜宁夏灌区种植的早熟、高产、优质、高抗春小麦新品种,以近年来选育的春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采用比较试验,对新选育材料的熟期、抗逆性、丰产性等性状指标进行调查对比研究,并对不同材料的产量和综合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5MJ424、永085具有早熟和高产特性,NY2014Y60、15MJ8887具有高产潜力,以上4份材料较对照宁春4号增产均在5%以上,且抗逆性较好,综合性状优良,建议参加宁夏灌区区域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灌区 春小麦 新品系 产量 性状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观赏向日葵品种关键制种技术
7
作者 刘继霞 王平 王兆川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2期144-145,共2页
通过多年对观赏向日葵品种制种技术的研究,本文从制种地的选择、播种、田间管理、授粉、收获等方面总结出适合宁夏观赏向日葵品种的关键制种技术。
关键词 宁夏 观赏向日葵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直播对宁夏地区不同水稻品种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少华 康建宏 +4 位作者 杨生龙 王星强 黄玉峰 田维玉 朱志明 《农技服务》 2025年第2期10-17,共8页
为宁夏水稻品质的提高提供参考,以富源四号、宁粳28号、宁粳43号、宁粳50号、宁粳53号、宁粳57号为试验材料,设保墒旱直播、旱播后上水、插秧移栽3种种植方式,研究旱直播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吴忠地区各水稻品种旱直播后上水的... 为宁夏水稻品质的提高提供参考,以富源四号、宁粳28号、宁粳43号、宁粳50号、宁粳53号、宁粳57号为试验材料,设保墒旱直播、旱播后上水、插秧移栽3种种植方式,研究旱直播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吴忠地区各水稻品种旱直播后上水的稻米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平均值分别为80.09%、73.30%、60.82%,分别较传统插秧稻高2.14百分点、1.91百分点、2.37百分点。贺兰地区各水稻品种保墒旱直播的稻米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平均值分别为71.45%、62.98%、53.30%,分别较传统插秧稻高0.48百分点、0.27百分点、0.28百分点。吴忠地区各水稻品种保墒旱直播的稻米垩白度、垩白粒率平均值分别为6.98%、19.33%,分别较传统插秧稻高1.15百分点、1.50百分点。贺兰地区各水稻品种旱直播后上水的稻米垩白度、垩白粒平均值分别为7.60%、21.00%,分别较传统插秧稻高1.03百分点、2.83百分点。吴忠地区各水稻品种旱直播方式下的稻米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平均值分别为83.50~88.17 mm、19.80%~20.18%,均高于传统插秧稻。贺兰地区各水稻品种保墒旱直播的稻米胶稠度平均值为97.45mm,旱直播方式下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平均值为20.78%~21.00%,高于传统插秧稻。吴忠地区各水稻品种旱直播方式下的稻米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6.27%~6.43%,贺兰地区各水稻品种旱直播方式下的稻米蛋白质含量平均值均为6.08%,均较传统插秧稻有一定程度降低。旱直播方式与插秧稻相比稻米加工品质提高,外观品质下降,蒸煮食味品质提升但营养品质降低。在直播稻品种选择上,吴忠地区建议选择宁粳43号,贺兰地区建议选择宁粳57号,以获得较高品质的稻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旱直播 插秧 稻米品质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黄土区平茬对退化沙棘林土壤水分的影响
9
作者 李振明 董立国 +9 位作者 安钰 万海霞 韩新生 何钰 王月玲 郭永忠 韩懂懂 许浩 郑纪勇 蔡进军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8-214,224,共8页
[目的]为解决退化沙棘林平茬与土壤水分关系不清的问题,系统研究平茬对退化沙棘林土壤水分的影响,以期为宁夏黄土区沙棘林平茬复壮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撑。[方法]设置平茬(高度≤30 cm)、不平茬2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采用随机区组... [目的]为解决退化沙棘林平茬与土壤水分关系不清的问题,系统研究平茬对退化沙棘林土壤水分的影响,以期为宁夏黄土区沙棘林平茬复壮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撑。[方法]设置平茬(高度≤30 cm)、不平茬2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排列。[结果]1)平茬处理表层(0~20 cm)土壤水分体积分数较未平茬处理显著增加4.10%~70.01%;平茬处理浅层(20~80 cm)土壤水分体积分数较未平茬处理显著增加8.99%~11.12%;平茬处理中层(80~180 cm)土壤水分体积分数较未平茬处理显著增加14.36%~28.97%;平茬处理深层(180~280 cm)土壤水分体积分数较未平茬处理显著增加5.48%~29.21%。2)平茬处理0~28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较未平茬处理显著增加7.11%~22.90%,土壤水分亏缺指数较未平茬处理显著增加98.16%~300.00%。3)平茬处理表层(0~20 cm)土壤总孔隙度较未平茬处理显著减少1.90%,非毛管孔隙度较未平茬处理显著减少44.84%,毛管孔隙度较未平茬处理显著增加1.18%。[结论]退化沙棘林平茬显著增加土壤水分体积分数、储水量及毛管孔隙度,减少土壤水分亏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黄土区 沙棘 平茬 土壤水分 持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芝麻品种在宁夏引黄灌区引种适应性鉴定
10
作者 来幸樑 王平 +2 位作者 刘继霞 山军建 王兆川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3期33-37,44,共6页
为增加宁夏引黄灌区油料作物种类,并优选适宜在该地区种植的高产芝麻品种,从山西、河北和辽宁等地引进8个芝麻品种,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引进的8个芝麻品种生育期为124~130 d,农艺性状的... 为增加宁夏引黄灌区油料作物种类,并优选适宜在该地区种植的高产芝麻品种,从山西、河北和辽宁等地引进8个芝麻品种,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引进的8个芝麻品种生育期为124~130 d,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2.64%~14.69%。辽芝8号的产量为2793.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芝麻品种,辽芝9号和临芝01-12次之,对照品种冀航芝1号的产量最低。产量相关性状中,单株蒴数和每蒴粒数与其呈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其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辽芝8号和辽芝9号综合表现最优,适应性强,非常适合在宁夏引黄灌区大面积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引种 产量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的构建设想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新玲 王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16070-16071,共2页
结合国内外种质资源数据库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建设种质资源数据库的意义,由此提出宁夏种质资源数据库的构建设想并预计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农作物 种质资源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稻田常用除草剂的应用及残留特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洪文 贺奇 +1 位作者 马金国 冒海军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9期20-25,共6页
介绍了宁夏稻田除草剂的应用历史,稻田常用除草剂品种的作用机理和防治对象,简述了稻田常用除草剂的残留特性,在宁夏稻谷中未检测出除草剂的残留成分。按照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要求,应做到科学合理使用除草剂... 介绍了宁夏稻田除草剂的应用历史,稻田常用除草剂品种的作用机理和防治对象,简述了稻田常用除草剂的残留特性,在宁夏稻谷中未检测出除草剂的残留成分。按照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要求,应做到科学合理使用除草剂,以减少除草剂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稻田 除草剂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学学科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东升 董艳 +3 位作者 张维军 何进尚 亢玲 王小亮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5期30-34,60,共6页
作物学作为一门较为系统的学科,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形成并逐渐发展完善。作物学是农业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由作物种质资源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和耕作学组成。作物学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农产品供给、现代农业... 作物学作为一门较为系统的学科,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形成并逐渐发展完善。作物学是农业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由作物种质资源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和耕作学组成。作物学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农产品供给、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了我国及宁夏作物学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学 种质资源 生物育种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水稻生产和育种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炜 陈永伟 王坚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5期8-15,共8页
水稻是宁夏重要的粮食作物,对粮食安全、盐碱地改良利用、地下水位保持及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助力宁夏水稻产业发展,梳理分析宁夏水稻生产情况,包括水稻种植面积、产量、主栽品种、栽培技术、种植效益、新品种... 水稻是宁夏重要的粮食作物,对粮食安全、盐碱地改良利用、地下水位保持及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助力宁夏水稻产业发展,梳理分析宁夏水稻生产情况,包括水稻种植面积、产量、主栽品种、栽培技术、种植效益、新品种选育及盐碱地水稻种植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展望,重点包括控制水稻种植规模,改革耕作制度;推广高效栽培新技术;加大节水、耐盐碱新品种选育;发展一定规模的优质稻、有机水稻等,以期助力宁夏大米品牌建设和优质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面积 产量 品种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小麦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发展建议
15
作者 张维军 何进尚 +3 位作者 王小亮 亢玲 董艳 陈东升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5期16-24,43,共10页
作物种质资源作为品种培育、种业创新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芯片”,对品种培育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基于此,阐述了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国内小麦种质资源研究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作物种质资源作为品种培育、种业创新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芯片”,对品种培育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基于此,阐述了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国内小麦种质资源研究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旨在为加强小麦种质资源研究、促进小麦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质资源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灌区春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6
作者 张双喜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11期F0003-F0003,共1页
整地及基肥:冬前灌好冬水,最佳时期为11月10—20日,冬季适时打耱保墒,精细整地,提高整地质量。增施有机肥,合理施肥,每667 m^(2)底施磷酸二铵20 kg、尿素20 kg、硫酸钾(氧化钾含量50%) 6 kg。幼苗及幼苗期:出苗后及时查苗,适时破除板结... 整地及基肥:冬前灌好冬水,最佳时期为11月10—20日,冬季适时打耱保墒,精细整地,提高整地质量。增施有机肥,合理施肥,每667 m^(2)底施磷酸二铵20 kg、尿素20 kg、硫酸钾(氧化钾含量50%) 6 kg。幼苗及幼苗期:出苗后及时查苗,适时破除板结,确保全苗和苗匀;4叶期至5叶期用2,4-D异辛酯+苯磺隆等麦田除草剂除草,确保苗壮,促蘗成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地质量 施磷酸二铵 合理施肥 宁夏灌区 叶期 苯磺隆 冬水 成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一步提升宁夏玉米生产竞争力的技术途径
17
作者 王永宏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5期25-29,共5页
针对宁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系统分析了“卡脖子”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大玉米抗逆专用种质创制与品种培育力度,推进智能化、全程机械化高质量生产,加快基于改土培肥、提升灌溉质量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广“... 针对宁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系统分析了“卡脖子”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大玉米抗逆专用种质创制与品种培育力度,推进智能化、全程机械化高质量生产,加快基于改土培肥、提升灌溉质量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广“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全膜双垄沟播+膜下滴灌技术”“基于‘双30%’青贮玉米高产挖潜技术”等进一步提升宁夏玉米生产竞争力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生产 竞争力提升 种质创制 品种培育 改土培肥 节水灌溉 机械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扬黄灌区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洋 赵如浪 +2 位作者 张文杰 邢润东 郭鑫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9期189-194,199,共7页
[目的]分析膜下滴灌施肥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阐明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的技术优势,解决宁夏扬黄灌区玉米水肥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方法]在相同施肥水平条件下,以常规大水漫灌(6 000 m^(3)/hm^(2))为对照,在滴灌定额为3 750m^(3... [目的]分析膜下滴灌施肥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阐明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的技术优势,解决宁夏扬黄灌区玉米水肥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方法]在相同施肥水平条件下,以常规大水漫灌(6 000 m^(3)/hm^(2))为对照,在滴灌定额为3 750m^(3)/hm^(2)的基础上设置不覆膜滴灌和膜下滴灌2个处理,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玉米光合特性、产量、水肥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玉米抽雄期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比漫灌处理分别提高1.5%、11.0%,比不覆膜滴灌处理分别提高6.1%、3.2%。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提高玉米收获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从而提高玉米产量,比漫灌处理增产8.6%,比不覆膜滴灌处理增产8.2%。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降低玉米耗水量,比漫灌处理降低28.4%,灌水利用效率提高73.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2.0%;同时提高了玉米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比漫灌处理分别提高8.5%、8.6%、8.5%。与漫灌处理相比,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成本投入增加26.9%的基础上获得了最高的经济效益,比漫灌处理增加808.4元/hm^(2),收入提高8.1%,比滴灌不覆膜处理增收787.5元/hm^(2),收入提高7.8%。[结论]在滴灌定额为3 750m^(3)/hm^(2)基础上采用膜下滴灌施肥可在节水37.5%的基础上实现增产和增收,该技术在宁夏扬黄灌区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可以应用于该地区的玉米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扬黄灌区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 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宁夏引黄灌区不同品种青贮玉米光能利用及生物产量的影响
19
作者 罗海强 李珩 +4 位作者 张楠海 何进尚 贾志宽 张维军 张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08,共12页
为探究播期对宁夏引黄灌区麦收后复种不同品种青贮玉米光能利用和生物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选择早熟‘科沃028’(Z)和中晚熟‘利合629’(W)2个青贮玉米品种为主区,设置麦收后3(S1,6月28日)、6(S2,7月1日)、9 d(S3,7月4日)3个播... 为探究播期对宁夏引黄灌区麦收后复种不同品种青贮玉米光能利用和生物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选择早熟‘科沃028’(Z)和中晚熟‘利合629’(W)2个青贮玉米品种为主区,设置麦收后3(S1,6月28日)、6(S2,7月1日)、9 d(S3,7月4日)3个播期为副区,共计6个处理,研究不同播期对不同品种青贮玉米光能利用、干物质积累及生物产量的影响,并拟合推测不同品种青贮玉米的最适播期及收获期。结果表明:Z较W处理整体上有更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光能利用率(LUE)、光合生产潜力开发度(r)、干物质积累量(DM)和生物产量(BY)。Z处理整个生育时期LAI大小顺序均为ZS1>ZS2>ZS3。在生育后期(麦收后95 d),ZS3处理的植株底部透光率(BLT)和LUE较ZS1和ZS2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3.81%、5.40%和15.02%、23.49%(P<0.05);麦收后107 d,ZS1和ZS2处理的BY与麦收后100 d相比分别显著下降22.47%和17.37%(P<0.05)。各处理在其最适收获期收获,产量大小顺序为ZS1>ZS2>ZS3>WS2>WS1>WS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LUE均与其BY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而与r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1)。主成分分析发现ZS2处理综合评价最优。综上所述,建议宁夏引黄灌区早熟品种生长85 d后(麦收后6~8 d播种)收获,而中晚熟品种生长86 d后(麦收后5~6 d播种)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播期 光能利用率 生物产量 宁夏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对宁夏灌区玉米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20
作者 李振明 向峰 +6 位作者 金鑫 金龙 哈东兴 朱志明 马晓民 赵如浪 王永宏 《农学学报》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本研究探讨了位于宁夏灌区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玉米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试验涉及4种在当地示范种植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大豆玉米S3:M2、S4:M2、S3:M4、S4:M4,对照为单作玉米(M)。玉米供试品种为‘先玉1225’,大豆供试品种... 本研究探讨了位于宁夏灌区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玉米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试验涉及4种在当地示范种植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大豆玉米S3:M2、S4:M2、S3:M4、S4:M4,对照为单作玉米(M)。玉米供试品种为‘先玉1225’,大豆供试品种为‘中黄30’,玉米种植密度8.25万株/hm2,大豆种植密度15万株/hm2。结果显示,相较于单作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成熟期单株干物质减少了7.9%~30.4%,S3:M4影响最小,S4:M2影响最大;成熟期干物质总量减少了4.3%~42.7%。成熟期雌穗干物质分配减少0.5%~40.5%,S3:M4影响最小,S4:M2影响最大。玉米产量减产25.1%~41.4%,收获有效穗数减少4.2%~14.9%,千粒重减少0.5%~3.6%,单穗粒数减少5.2%~10.8%。综上所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相较于单种玉米,雌穗的干物质减少,在吐丝期雌穗干物质积累开始减少,产量降低。这些发现对于优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 物质生产 物质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