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小麦品种资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3
1
作者 袁汉民 张富国 +2 位作者 钱晓曦 范金萍 杨生龙 《作物品种资源》 1995年第4期11-13,共3页
宁夏40余年的小麦品种资源研究成绩表明:国内外的小麦资源引进、研究和利用,对宁夏的小麦品种更新换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还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 小麦 品种资源 引进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种优势的利用及今后在宁夏小麦上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旺清 魏亦勤 +3 位作者 李红霞 裘敏 张双喜 王平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年第1期45-46,共2页
杂种优势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水稻、玉米等作物上已有广泛利用并获得巨大成功,但是作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的小麦尚少有利用,文章针对宁夏小麦的杂种优势利用作简要探讨。
关键词 小麦 杂种优势利用 利用 粮食作物 玉米 水稻 应用 宁夏 成功 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稻DNA导入水稻后代的SSR检测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树华 杨庆文 +1 位作者 何军 韩国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72-676,共5页
以宁夏地区水稻主栽品种‘宁粳16号’、‘宁粳23号’为受体,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2n=2x=24, AA)为供体,利用花粉管通道导人法与茎注射法相结合的导入方法,将普通野生稻DNA导入宁夏水稻栽培品种, 对筛选出的21份形态、农艺性状典... 以宁夏地区水稻主栽品种‘宁粳16号’、‘宁粳23号’为受体,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2n=2x=24, AA)为供体,利用花粉管通道导人法与茎注射法相结合的导入方法,将普通野生稻DNA导入宁夏水稻栽培品种, 对筛选出的21份形态、农艺性状典型变异的D2代材料及其对照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有 17份变异材料扩增出野生稻特有的DNA片段,而2个对照均不能扩增出野生稻特异的DNA片段,证明这些材料就是野生稻DNA片段导入的后代。另外有些材料出现受体DNA条带的减少,可能是由于野生稻DNA片段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该引物结合位点或附近,原有的结合位点破坏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DNA导入 SSR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价水稻新品种 被引量:9
4
作者 顾才东 李华 武绍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1期98-98,102,共2页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2000~2001年宁夏6个水稻品种(系)进行了多性状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宁粳24号品种综合性状最好(r=0.9275),吉T39品系综合性状次之(r=0.9271),宁粳12号综合性状最差,宁粳16号综合性状次差,综合评判结...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2000~2001年宁夏6个水稻品种(系)进行了多性状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宁粳24号品种综合性状最好(r=0.9275),吉T39品系综合性状次之(r=0.9271),宁粳12号综合性状最差,宁粳16号综合性状次差,综合评判结果与生产实际中的表现基本一致。认为灰色系统理论对作物新品种的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灰色关联度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稻DNA导入栽培品种获得变异后代的抗病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华 李树华 +1 位作者 韩国敏 马静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5-98,共4页
利用花粉管通道导入技术将普通野生稻(AA染色体组)DNA导入宁夏水稻栽培品种宁粳23号、宁粳16号中,获得163个变异后代,变异性状极其广泛,对其中22份材料在全生育期经苗期、成株期抗病性鉴定,表现广谱抗性材料有4份,其中2005D3-136,2005D3... 利用花粉管通道导入技术将普通野生稻(AA染色体组)DNA导入宁夏水稻栽培品种宁粳23号、宁粳16号中,获得163个变异后代,变异性状极其广泛,对其中22份材料在全生育期经苗期、成株期抗病性鉴定,表现广谱抗性材料有4份,其中2005D3-136,2005D3-60无论在农艺性状还是在抗病性上变异都优于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DNA 花粉管通道导入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节胺(DPC)在棉花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刘春芳 王志利 +1 位作者 罗湘宁 刘旺清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81-83,共3页
以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L.)新陆早1号为材料,研究了缩节胺(DPC)在宁夏灌区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DPC在喷施后7~30d内可提高棉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改善群体结构,提早开花结铃,增加早... 以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L.)新陆早1号为材料,研究了缩节胺(DPC)在宁夏灌区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DPC在喷施后7~30d内可提高棉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改善群体结构,提早开花结铃,增加早期铃数、提高霜前花率和皮棉产量。以蕾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产量 纤维品质 缩节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5个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裘敏 魏亦勤 +2 位作者 刘旺清 张双喜 李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0-390,共1页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小麦9个组合的5个主要数量性状与籽粒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的产量与各产量性状关联度的大小顺序为穗数>生育期>穗粒数>株高>千粒重。
关键词 小麦 产量性状 产量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问题探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世荣 桂林国 +1 位作者 蒋永前 罗代雄 《中国蚕业》 2003年第3期84-86,共3页
桑蚕产业是宁夏红寺堡扶贫扬黄灌区产业化项目之一,笔者从该地区种桑养蚕现状、市场、优势及存在问题出发,及种桑养蚕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地位,提出种桑养蚕产业化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蚕桑生产 产业化发展 宁夏 红寺堡扶贫扬黄灌区 现状 市场需求 桑园管理 规模化经营 技术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产技术与中国未来粮食安全 被引量:12
9
作者 裘敏 刘旺清 +2 位作者 魏亦勤 李红霞 张双喜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年第1期15-17,共3页
尽管2004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但专家们仍然警告说,中国的粮食安全既有“近虑”,更有“远忧”,粮食供求趋紧很可能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的常态。文章分析了有关粮食安全方面的一些研究资料,认为中国粮食安全不容乐观,同... 尽管2004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但专家们仍然警告说,中国的粮食安全既有“近虑”,更有“远忧”,粮食供求趋紧很可能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的常态。文章分析了有关粮食安全方面的一些研究资料,认为中国粮食安全不容乐观,同时认为超高产技术是保障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的技术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技术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