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茄幼胚离体培养影响因素的筛选
1
作者 王凯彬 王晓敏 +5 位作者 王林 赵雯 程国新 郭猛 高艳明 李建设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1,共9页
【目的】筛选番茄幼胚离体培养中各因素的最佳处理,建立番茄幼胚离体培养体系。【方法】以自交系大果红色番茄的幼胚为材料,依次设置不同胚龄、预处理方式、诱导培养基类型及激素配比、生根培养基,对比不同处理下番茄组培苗的萌发率、... 【目的】筛选番茄幼胚离体培养中各因素的最佳处理,建立番茄幼胚离体培养体系。【方法】以自交系大果红色番茄的幼胚为材料,依次设置不同胚龄、预处理方式、诱导培养基类型及激素配比、生根培养基,对比不同处理下番茄组培苗的萌发率、污染率、株高、茎粗、根总长、根总体积、根总表面积、根平均直径、炼苗移栽后的成活率,并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各处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番茄幼胚胚龄为15 d和20 d时,幼胚萌发率均为72.70%,15 d污染率最小为8.13%,显著优于其他处理,15 d和20 d胚龄的幼胚离体培养生长综合评价排名分别为第1(0.57)和第2(0.54);最适宜的幼胚预处理方式为培养皿中加10 mL无菌水37℃处理2 d,萌发率为68.20%,污染率为10.51%,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幼胚生长综合评价排名为第1(0.52);最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为MS,萌发率为60.00%、茎粗为1.89 mm,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生长综合评价排名为第1(0.60);最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上激素配比为0.3 mg/L NAA+1.0 mg/L 6-BA+0.2 mg/L IAA,萌发率为68.00%、株高为11.85 mm、茎粗为2.00 mm,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生长综合评价排名为第1(0.64);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0.3 mg/L NAA+1.0 g/L活性炭,其株高(20.06 mm)、根总长(99.21 mm)、根总体积(3.03 mm^(3))、根总表面积(42.78 mm^(2))、根平均直径(1.15 mm)和炼苗移栽后的成活率(83.30%)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生长综合评价排名为第1(0.84)。【结论】番茄幼胚离体培养最适体系:15 d胚龄的幼胚,置于培养皿中加10 mL的无菌水于37℃预处理2 d,经MS+0.3 mg/L NAA+1.0 mg/L 6-BA+0.2 mg/L IAA的培养基诱导发芽,再经MS+0.3 mg/L NAA+1.0 g/L活性炭的培养基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幼胚 离体培养 激素配比 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3份番茄种质资源精简化栽培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2
作者 刘宜洋 周鹏 +5 位作者 刘晶晶 王晓敏 胡新华 付金军 高艳明 李建设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334,共11页
【目的】分析与评价精简化栽培下不同番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筛选适合于精简化栽培番茄的种质资源、培育适应该栽培方式的番茄新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103份有限生长型番茄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露地精简化栽培管理,测定13项质量... 【目的】分析与评价精简化栽培下不同番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筛选适合于精简化栽培番茄的种质资源、培育适应该栽培方式的番茄新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103份有限生长型番茄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露地精简化栽培管理,测定13项质量性状和11项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聚类、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综合评价。【结果】24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12%~185.25%;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132~2.062;在276对性状相关性中,显著相关(P<0.05)和极显著相关(P<0.01)的性状各有28对;103份番茄种质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Ⅲ类材料株型较为直立,果实整齐度和单株产量高,可作为适于精简化栽培杂交组合的亲本材料。13个性状归纳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65.969%;D值排序排名前5的材料依次是21CL2597、21CL2577、21CL2571、21CL2631和21CL2654。【结论】103份种质材料精简化栽培下遗传多样性丰富,21CL2597、21CL2577、21CL2571、21CL2631和21CL2654适于精简化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种质资源 精简化栽培 遗传多样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西瓜、甜瓜白粉病病原菌鉴定及抗性种质资源筛选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晓敏 王禄星 +5 位作者 宋建宇 刘艳 高艳明 李建设 张海英 许勇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5期83-91,共9页
【目的】针对宁夏特色优势作物西瓜、甜瓜白粉病发生日趋严重的问题.【方法】采用镜检法、ITS序列分子鉴定和国际通用的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鉴别寄主与标准鉴定体系,对宁夏地区不同地点、不同栽培方式的西瓜、甜瓜上采集的11份病菌样本... 【目的】针对宁夏特色优势作物西瓜、甜瓜白粉病发生日趋严重的问题.【方法】采用镜检法、ITS序列分子鉴定和国际通用的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鉴别寄主与标准鉴定体系,对宁夏地区不同地点、不同栽培方式的西瓜、甜瓜上采集的11份病菌样本进行白粉病病原菌及生理小种鉴定,并采用离体叶片鉴定方法对23份甜瓜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11份病菌样本的分生孢子形态符合单囊壳白粉菌的形态特征,有纤维状体,病菌样本的rDNA-ITS序列与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的ITS序列聚为一类,病菌样本对鉴别寄主的抗感反应与瓜单囊壳白粉菌生理小种1表现一致.【结论】引起宁夏地区西瓜、甜瓜白粉病的病原菌为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且其生理小种为小种1,未发现其他生理小种.筛选出对白粉病免疫的材料有1489(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为0),高抗材料有1464、Sweet和抗病F-3800共3份(发病率低且病情指数均在1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甜瓜 白粉病 生理小种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杂交F_2代抗病性及分子标记鉴定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掌军 刘妍 +5 位作者 张双喜 刘凤楼 李清峰 张晓岗 刘生祥 贾彪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7-687,共11页
为给宁夏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优异资源,以宁春4号、河东乌麦及其杂交F_2代331个单株为材料,进行了群体抗病性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宁春4号中感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河东乌麦中抗至高抗白粉病、中抗条锈病和叶锈病。在F_2代分别鉴定... 为给宁夏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优异资源,以宁春4号、河东乌麦及其杂交F_2代331个单株为材料,进行了群体抗病性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宁春4号中感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河东乌麦中抗至高抗白粉病、中抗条锈病和叶锈病。在F_2代分别鉴定出68、54、52个单株抗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比例依次为20.54%、16.32%、15.71%,其中,50个单株同时抗白粉病和条锈病,44个抗白粉病和叶锈病,32个抗条锈病和叶锈病,29个抗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在F_2代群体中检测到239个单株携带Pm16基因,22.59%携带该基因的单株表现田间抗白粉病;202个携带Yr2基因,16.83%携带该基因的单株抗条锈病;246个携带Lr24,17.07%携带该基因的单株抗条锈病;148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Pm16和Yr2,185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Pm16和Lr24,155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Yr2和Lr24,119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Pm16、Yr2和Lr24。新开发的6个SSR标记共检测到10个抗病性数量性状基因座(QTL),涉及2A、5A、3B、5D等4条染色体,加性效应为-0.15~0.08,对表型贡献率为2%~4%,连锁系数(LOD值)最大为10.40,其中,5A、3B和5D染色体存在抗病的QTL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杂交后代 抗病性 分子标记 数量性状基因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的宁夏番茄种质资源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21
5
作者 郑福顺 王晓敏 +10 位作者 李国花 李洪磊 周鹏泽 王林 白圣懿 刘珮君 张雪艳 胡新华 付金军 高艳明 李建设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1-181,共11页
为解决宁夏地区番茄种质资源数量多、保存难度高、更新负担大、优良品种选育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对480份番茄种质资源的20个表型性状进行田间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欧氏距离和不加权类... 为解决宁夏地区番茄种质资源数量多、保存难度高、更新负担大、优良品种选育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对480份番茄种质资源的20个表型性状进行田间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欧氏距离和不加权类平均法,分别选用随机取样法、优先取样法和偏离度取样法,按10%取样比例分别构建核心种质,并对其进行代表性评价。结果表明:该480份番茄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欧式距离为1.25时,分为6大类群;成功构建出3组核心种质R1、P1和D1,其中,分别通过随机取样法和偏离度取样法构建的R1和D1符合核心种质的构建原则;3组核心种质均具有良好的异质性,且通过优先取样法构建的P1获得了更大的遗传变异。本研究构建的宁夏地区番茄核心种质,可为该地区番茄种质资源的保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方法,也可为该种质资源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番茄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番茄种质资源核心种质构建策略 被引量:8
6
作者 郑福顺 王晓敏 +4 位作者 李国花 李洪磊 刘珮君 胡新华 付金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77-1888,共12页
为筛选出较优的核心种质构建策略,基于前期调查的480份番茄种质资源的20个表型性状数据,依次对8个系统聚类法和5个不同的抽样比例分别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2个遗传距离、排名前二的抽样比例、3个抽样方法和排名前二的系统聚类法进行组... 为筛选出较优的核心种质构建策略,基于前期调查的480份番茄种质资源的20个表型性状数据,依次对8个系统聚类法和5个不同的抽样比例分别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2个遗传距离、排名前二的抽样比例、3个抽样方法和排名前二的系统聚类法进行组合试验,并对所构建的24个核心种质进行代表性评价。结果表明,系统聚类法的排序为离差平方和法>可变法>最长距离法>可变类平均法>中间距离法>最短距离法>类平均法;抽样比例排序为15%>30%>25%>20%>10%;组合试验最佳的构建方法是:遗传距离为马氏距离,抽样比例为15%,抽样方法为偏离度取样法,系统聚类法为离差平方和法。研究结果为构建核心种质提供了最优构建策略,为宁夏地区番茄种质资源的核心种质构建与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番茄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构建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病性鉴定方法的筛选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小红 王晓敏 +3 位作者 邓文霞 王凯彬 郭猛 程国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9-357,共9页
为明确引起宁夏地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以宁夏中卫市和吴忠市感染细菌性斑点病的番茄病叶为材料,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菌株,对其形态学、分子生物学、致病性进行鉴定,并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L9(34)]筛选室内苗期抗病... 为明确引起宁夏地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以宁夏中卫市和吴忠市感染细菌性斑点病的番茄病叶为材料,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菌株,对其形态学、分子生物学、致病性进行鉴定,并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L9(34)]筛选室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结果表明:菌株1(分离自宁夏中卫市的病原菌)、菌株2(分离自宁夏吴忠市的病原菌)的菌落形态均呈乳白色,全缘,不透明,表面光滑,产生绿色荧光,菌体杆状,革兰氏染色呈阴性;菌株1、菌株2的16S rDNA序列与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KT783475.1的相似度为99.93%;回接后叶片产生褐色病斑,伴有黄色晕圈,与自然发病植株的症状一致。因此,确定引起宁夏地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是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在接种苗期为四叶期、菌悬液浓度为1.00×107 CFU/mL、接种方法为茎秆接种法、保湿时间为96 h的条件下,病情指数为72.2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是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室内苗期抗病性鉴定的最佳方法。本研究为宁夏地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细菌性斑点病 形态学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
8
作者 王凯彬 王晓敏 +7 位作者 熊文汶 付龙 寇存莲 申晓雨 程国新 郭猛 高艳明 李建设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70,共10页
【目的】明确番茄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为番茄花药培养和小孢子培养提供理论和实际依据。【方法】以大粉果安纳西和大红果SV4224TH 2个番茄品种为材料,对不同发育时期花器各部分的颜色与大小进行测定与计算,采用改良苯酚... 【目的】明确番茄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为番茄花药培养和小孢子培养提供理论和实际依据。【方法】以大粉果安纳西和大红果SV4224TH 2个番茄品种为材料,对不同发育时期花器各部分的颜色与大小进行测定与计算,采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法进行小孢子细胞学观察。【结果】2个番茄品种小孢子发育均经历了单核早中期、单核靠边期、双核期和成熟花粉粒时期,且各发育时期细胞学特征明显;小孢子各发育时期与花器外观形态密切相关,当番茄花蕾较小(安纳西纵径为5.54~8.83 mm、横径为2.33~3.35 mm;SV4224TH纵径为5.44~9.19 mm、横径为2.38~3.56 mm),花萼略微裂开呈绿色,花冠呈浅绿色且花药呈浅黄色时,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当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时,2个品种的单核靠边期小孢子占比与花蕾纵径、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03、0.879和0.879、0.710,而与花蕾的纵横经比,花药的纵径、横径、纵横径比无极显著相关性;花蕾纵径在7.00~7.99 mm时,安纳西和SV4224TH单核靠边期小孢子占比最高,分别为98.50%和94.50%;花蕾横径在2.00~2.99 mm时,二者最高值分别为68.15%和61.55%。【结论】安纳西和SV4224TH的小孢子培养的最佳选蕾标准为花蕾纵径在7.00~7.99 mm,花萼略微裂开呈绿色,花冠呈浅绿色且花药呈浅黄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小孢子 花器形态 发育时期 单核靠边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照强度对西瓜生长及开花时间的影响
9
作者 金枝 马丽 +2 位作者 王新胜 欧思颖 郭猛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9期21-25,共5页
以西瓜品种华玲为供试材料,在人工光植物工厂特定红蓝光配比(8∶2)下,以光照强度240μmol·m^(-2)·s^(-1)为对照,另设4个光照强度梯度(260、280、300、320μmol·m^(-2)·s^(-1)),以此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西瓜生长及开... 以西瓜品种华玲为供试材料,在人工光植物工厂特定红蓝光配比(8∶2)下,以光照强度240μmol·m^(-2)·s^(-1)为对照,另设4个光照强度梯度(260、280、300、320μmol·m^(-2)·s^(-1)),以此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西瓜生长及开花时间的影响,筛选出植物工厂中适宜西瓜生长、促进植株提前开花的人工光环境。结果表明:光照强度为300μmol·m^(-2)·s^(-1)时西瓜植株生长速度快、主蔓粗壮、叶片长势好,植株光合色素含量高,可诱导植株提前开花,促进植株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300μmol·m^(-2)·s^(-1)为植株工厂中西瓜栽培的适宜光照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生长 植物工厂 光照强度 开花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普钠添加对碱胁迫下萌发期水稻碳氮代谢的影响
10
作者 闵炜芳 方晶莹 +4 位作者 石亚飞 摆小蓉 舍杨梦斐 田浩天 罗成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4-947,共14页
【目的】施加外源硝普纳(sodium nitroprusside,SNP)可有效缓解水稻碱胁迫伤害。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碱敏感性水稻品种萌发及碳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差异,探讨碱胁迫下外源SNP添加对萌发期水稻碳氮代谢的影响,为盐碱地水稻种植提供参考。【... 【目的】施加外源硝普纳(sodium nitroprusside,SNP)可有效缓解水稻碱胁迫伤害。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碱敏感性水稻品种萌发及碳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差异,探讨碱胁迫下外源SNP添加对萌发期水稻碳氮代谢的影响,为盐碱地水稻种植提供参考。【方法】以碱敏感品种中花11(ZH11)和耐碱品种宁粳52(NG52)为试验材料,在混合碱胁迫[alkali stress(AS),即20 mmol/L CO_(3)^(2-)和HCO_(3)^(-)等比例混合液,pH 10.50]下,设置不同SNP浓度(0、10、30、50、70、100μmol/L)浸种处理,通过测定萌发期关键生长指标,以筛选SNP最适浓度。结果显示碱胁迫下不同浓度外源SNP影响了水稻萌发,其中,30μmol/L SNP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的发芽指数,促进了水稻萌发。进一步设置CK(control)、SNP(30μmol/L)、AS(20 mmol/L)、AS+SNP(20 mmol/L AS+30μmol/L SNP)4个处理,分析它们对萌发期碱敏感差异水稻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1)在碳代谢方面,与AS处理相比,AS+SNP处理下ZH11和NG52中蔗糖含量显著降低。其中,NG52中蔗糖含量显著低于ZH11,而其蔗糖合成基因(OsNIN1)和葡萄糖合成基因(OsSPS1、OsSPS1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ZH11。2)在氮代谢方面,与AS处理相比,AS+SNP处理显著增加了2个品种中苹果酸、柠檬酸、一氧化氮含量,硝酸还原酶、S-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以及OsNR2、OsGSNOR1基因表达,降低了NO3-和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提高了脯氨酸水平。其中,NG52中苹果酸、柠檬酸、一氧化氮、脯氨酸、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S-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以及OsNR1.2、OsGSNOR1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ZH11。3)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葡萄糖和蔗糖合成酶基因(OsNIN1)分别与苹果酸、柠檬酸、脯氨酸和一氧化氮呈显著正相关,葡萄糖、果糖、一氧化氮、亚硝基谷胱甘肽和氧化型谷胱甘肽可能是影响碳氮代谢相互协调的关键指标。【结论】施加30μmol/L SNP可促进碱胁迫下水稻体内蔗糖分解和有机酸的积累,增强硝酸还原酶和S-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提高有机氮含量,促进碳代谢向氮代谢转化,维持碱胁迫下萌发期水稻碳氮代谢的正常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萌发期 碱胁迫 硝普纳 碳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十三个番茄自交系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晓敏 赵宇飞 +6 位作者 袁东升 刘珮君 郑福顺 胡新华 付金军 高艳明 李建设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25-2035,共11页
为评价番茄自交系的配合力和遗传力,本研究以33个番茄自交系为材料,按照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成116个组合,分析单花序果数、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柄大小、果梗洼大小、木栓化大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为评价番茄自交系的配合力和遗传力,本研究以33个番茄自交系为材料,按照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成116个组合,分析单花序果数、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柄大小、果梗洼大小、木栓化大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肉厚共11个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果梗洼大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单花序果数、单果质量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可稳定遗传给后代;果肉厚、木栓化大小、硬度、果柄大小、果形指数主要受基因的非加性效应控制,应该通过优势育种来利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遗传力较高,可稳定遗传给后代。单花序果数、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柄大小、果梗洼大小、木栓化大小、硬度、果肉厚的广义遗传力较高,而狭义遗传力偏低,适于杂交优势利用;果实纵径和果形指数遗传力均较小,选择效果较差。60126、60229、60270、60529、60974和61227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较高;60229×60478、60480×60429、60974×60478、60977×60497、60270×61011、60645×60478的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较高。试验结果为宁夏番茄育种亲本的选择和优势杂交组合的配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数量性状 遗传力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0份番茄种质资源对3种主要叶部病害的田间抗病性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国花 王晓敏 +4 位作者 赵宇飞 胡新华 付金军 高艳明 李建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1-755,共15页
【目的】在日光温室内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鉴定180份番茄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筛选多抗材料,为宁夏番茄多抗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对180份番茄种质资源采用5点式取样法,根据病害症状确定病害的类别,调查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研究其对... 【目的】在日光温室内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鉴定180份番茄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筛选多抗材料,为宁夏番茄多抗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对180份番茄种质资源采用5点式取样法,根据病害症状确定病害的类别,调查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研究其对晚疫病、叶霉病、早疫病3种主要叶部病害的抗病性等级,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种质材料抗病性。【结果】179份番茄材料全部发生晚疫病、叶霉病、早疫病,仅1份材料只发生晚疫病和叶霉病,未发生早疫病。晚疫病发病最严重,其次为叶霉病,早疫病发病最轻。对晚疫病、叶霉病和早疫病达到抗病等级以上的材料分别有5、25和50份,占供试材料的2.78%、13.89%和27.22%。筛选出16份材料对3种叶部病害均达到中抗等级以上。材料63049和63054综合抗性排名位列前2,隶属函数平均值分别为0.98和0.93。【结论】63049和63054这2份材料对这3种病害均达到抗病等级以上且综合抗性好,可作为多抗番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种质资源 叶部病害 抗病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vCB模型的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光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文静 麻冬梅 +4 位作者 蔡进军 黄婷 马巧利 赵丽娟 张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0-548,共9页
探讨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可为改善紫花苜蓿生长,修复生态环境,推动牧草产业快速发展奠定基础。本研究以‘阿迪娜’为试验材料,设0 mmol·L^(-1)(CK)、40 mmol·L^(-1)、80 mmol·L^(-1)、120 mmol·L... 探讨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可为改善紫花苜蓿生长,修复生态环境,推动牧草产业快速发展奠定基础。本研究以‘阿迪娜’为试验材料,设0 mmol·L^(-1)(CK)、40 mmol·L^(-1)、80 mmol·L^(-1)、120 mmol·L^(-1)和160 mmol·L^(-1)共5个NaCl水平,使用Li-6400XT光合仪测定不同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光响应-CO2曲线,利用FvCB模型分析盐胁迫对紫花苜蓿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NaCl胁迫下叶片净光合速率(Pn)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与CK相比,4个NaCl胁迫下分别降低1.44%、3.85%、7.21%和7.90%,均达显著性水平(P<0.05);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均呈迅速上升趋势,CK的Pn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与CK相比,40 mmol·L^(-1)和80 mmol·L^(-1)NaCl胁迫增加了紫花苜蓿幼苗叶片的最大羧化速率(Vcmax)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但120 mmol·L^(-1)和160 mmol·L^(-1)NaCl胁迫显著降低了Vcmax和Jmax。3)叶肉导度(gm)和暗呼吸速率(Rd)随NaCl胁迫水平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与CK相比,40 mmol·L^(-1)和80 mmol·L^(-1)NaCl胁迫的gm变化不显著,但Rd显著降低。120 mmol·L^(-1)和160 mmol·L^(-1)NaCl胁迫显著降低了gm和Rd,且与CK、40 mmol·L^(-1)和80 mmol·L^(-1)NaCl胁迫间呈显著性差异。4)验证FvCB模型中子模型估算植物叶片光合的精确度,发现FvCB模型对不同胁迫处理下Pn拟合时,引入gm模型模拟精度高,平均绝对误差低。5)紫花苜蓿幼苗耐盐临界值为80~120 mmol·L^(-1),随NaCl浓度的增加,光合限制因素由叶肉因素转变为光合机构受损。该研究可为我国西北地区盐碱地制定有效的调控措施以提高植物耐盐能力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盐胁迫 FvCB模型 最大羧化速率 最大电子传递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豆子赖氨酸脱羧酶基因启动子在拟南芥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陆姗姗 洪园淑 刘萍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9-167,共9页
赖氨酸脱羧酶(LDC)基因是苦豆子中氧化苦参碱(OMA)生物合成的第一个关键酶基因。在已有苦豆子赖氨酸脱羧酶基因(SaLDC)基础上克隆得到该基因上游1260 bp的启动子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Y038928,前期在苦豆子愈伤组织中的瞬时表达研究显... 赖氨酸脱羧酶(LDC)基因是苦豆子中氧化苦参碱(OMA)生物合成的第一个关键酶基因。在已有苦豆子赖氨酸脱羧酶基因(SaLDC)基础上克隆得到该基因上游1260 bp的启动子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Y038928,前期在苦豆子愈伤组织中的瞬时表达研究显示该启动子具有启动活性。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启动子区域除了拥有启动子区的基本顺式作用元件TATA-box和CAAT-box外,还具有多个与光信号、逆境应答等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为进一步研究SaLDC启动子的功能,构建了该启动子与β-葡萄糖苷酸酶(GUS)报告基因融合的植物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拟南芥,同时对光诱导和聚乙二醇(PEG)胁迫的转基因拟南芥进行GUS活性染色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T2代转基因拟南芥幼苗的不同生长阶段和成株的各组织器官中均可检测到GUS酶活性,且随幼苗生长时间的延长,叶片中的表达活性下降;在成株叶片和花萼中的表达活性强于根、茎、花瓣和角果。光和PEG胁迫均能诱导转基因拟南芥中GUS的表达;GUS酶活性定量测定显示,短时间的PEG胁迫(1~2 h)GUS酶活性显著上调(P<0.05),而连续胁迫8 h时GUS酶活性下调至最低(P<0.01),比胁迫前下降了28.2%。以上结果表明SaLDC启动子既有时空表达特异性又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光诱导和干旱胁迫对结构基因的表达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 赖氨酸脱羧酶 SaLDC启动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市番茄白粉病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鹏泽 王晓敏 +5 位作者 孔维康 王林 白圣懿 李小红 郭猛 程国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6-200,共5页
对宁夏银川市收集的番茄白粉病病叶上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分别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银川市番茄白粉病病原菌分生孢子单生,呈卵圆形或腰鼓状;其顶端位置萌发出芽管,芽管末端生有乳突状附着胞,附着胞亦着... 对宁夏银川市收集的番茄白粉病病叶上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分别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银川市番茄白粉病病原菌分生孢子单生,呈卵圆形或腰鼓状;其顶端位置萌发出芽管,芽管末端生有乳突状附着胞,附着胞亦着生于菌丝上;分生孢子梗直立不分支;未发现闭囊壳。对病原菌的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进行比对,其与新番茄粉孢菌(Oidiumneolycopersici)的一致性达99%以上。形态学鉴定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引起银川市番茄白粉病的病原菌为新番茄粉孢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白粉病菌 形态学鉴定 内部转录间隔区鉴定 银川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激素处理下番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内参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1
16
作者 白圣懿 王晓敏 +5 位作者 刘文娟 程国新 郭猛 姚文孔 高艳明 李建设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44,共14页
为筛选出在不同激素诱导下番茄中较为稳定的内参基因,本研究以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3种外源激素分别诱导处理0、24、48、120 h的感病番茄品种‘Moneymaker’(MM)... 为筛选出在不同激素诱导下番茄中较为稳定的内参基因,本研究以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3种外源激素分别诱导处理0、24、48、120 h的感病番茄品种‘Moneymaker’(MM)和抗病番茄自交系62579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进行扩增,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 3个软件分析EF1α、L33、Act、Ubi、GAPDH、UK、CAC、TIP41这8个番茄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8个候选内参基因的平均CT值为26~34。综合3个软件的分析结果发现,在ABA诱导下,番茄中较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L33和Ubi;在MeJA诱导下,番茄中较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L33和EF1α;在SA诱导下,番茄中较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EF1α和L33。综上所述,L33基因是番茄在不同激素诱导下表达最稳定的候选内参基因。本研究筛选的最稳定内参基因将为后续番茄响应外源激素处理的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校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激素诱导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内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碱敏感水稻品种根系对碱胁迫的生理响应策略 被引量:14
17
作者 路旭平 李芳兰 +4 位作者 马晓娟 景盼盼 罗成科 田蕾 李培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71-1184,共14页
为明确碱敏感和耐碱水稻品种幼苗根系响应碱胁迫的生理差异和应对策略,本试验以碱敏感水稻品种‘中花11’和耐碱品种‘宁粳52’为材料,将两种碱性盐(NaHCO_(3)和Na_(2)CO_(3))按照不同摩尔比混合,设3个碱浓度水平(10 mmol·L^(–1)... 为明确碱敏感和耐碱水稻品种幼苗根系响应碱胁迫的生理差异和应对策略,本试验以碱敏感水稻品种‘中花11’和耐碱品种‘宁粳52’为材料,将两种碱性盐(NaHCO_(3)和Na_(2)CO_(3))按照不同摩尔比混合,设3个碱浓度水平(10 mmol·L^(–1)、20 mmol·L^(–1)和30 mmol·L^(–1))和3个pH水平(8.65、9.55和10.50),模拟出9种碱胁迫环境,研究碱胁迫对供试水稻幼苗根系生长和相关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并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最优回归方程,进而筛选出不同胁迫程度下不同水稻品种响应碱胁迫的关键指标。结果表明:1)碱胁迫条件下‘中花11’的根系生长特征(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体积)和根系活力降幅大于‘宁粳52’,根系脂氧合酶(LO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活性氧(O×2-、H_(2)O_(2))含量均显著高于‘宁粳52’,而根系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幅均低于‘宁粳52’。2)在‘中花11’中,20C(碱浓度为20 mmol·L^(–1),pH 10.50)处理下根系平均直径、根系活力低于30A(碱浓度为30 mmol·L^(–1),pH 8.65)处理,MDA含量、LOX活性、O2×-产生速率、H_(2)O_(2)含量显著高于30A处理,即高pH低碱浓度对水稻的伤害大于低pH高碱浓度引起的伤害。3)冗余(RDA)分析表明Na+和pH的增加与供试水稻各生长指标的升高呈负相关,与抗逆生理指标的升高呈正相关。4)逐步回归分析表明,ASA、SS和H_(2)O_(2)含量是‘中花11’响应碱胁迫较为敏感的指标;根系平均直径、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活力、Pro、SS、SOD、POD和GSH是‘宁粳52’响应碱胁迫较为敏感的指标。综上,碱浓度和pH胁迫均影响了供试水稻根系生长特征和生理特性,在碱化土壤中栽培水稻需要同时考虑碱分组成和pH的影响,不同水稻品种在抵御碱胁迫时会启动不同的防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碱胁迫 PH 根系 生长 生理 响应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菇家庭栽培技术研究
18
作者 宋丽娜 胡新华 +7 位作者 王晓敏 寇宏业 王永平 惠翔 杨康 高斌 高艳明 李建设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24期54-56,61,共4页
为探究影响平菇家庭栽培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利用学生宿舍角落和阳台空地,以四季龙和灰美2号2个平菇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2个不同配方的栽培料袋进行栽培,在平菇发菌期与出菇期采取不同的保湿措施,比较各保湿措施下菌丝生长和出菇情况,测... 为探究影响平菇家庭栽培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利用学生宿舍角落和阳台空地,以四季龙和灰美2号2个平菇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2个不同配方的栽培料袋进行栽培,在平菇发菌期与出菇期采取不同的保湿措施,比较各保湿措施下菌丝生长和出菇情况,测定各处理下出菇的鲜重、干重,计算含水量及生物学效率,筛选最佳的平菇家庭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发菌期在菌袋报纸封口处喷水并覆盖薄膜可达到菌丝生长所需的湿度,菌袋封口方式采用套环报纸封口,这样菌丝生长情况好,出菇整齐;出菇期采用菌袋顶部喷水套袋的方式可有效解决空气相对湿度不足的问题;灰美2号+配方二的产量、含水量、生物学效率均较高,适合平菇家庭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栽培技术 湿度控制 产量 生物学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