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刈割对黄土区典型草原物种构成和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程杰 张瑞 +4 位作者 杨培志 张渊 赵彬汀 刘育书 李维军 《草学》 2023年第3期27-34,共8页
在黄土区典型草原退化草地封禁的基础上,通过近40年不同刈割强度试验,结果表明,二年1次刈割可使草地保持较高的物种密度和生物量。在刈割初期(1982~1987年),物种密度呈波浪式增长;在刈割中后期(1988~2020年)不同刈割强度物种密度差异显... 在黄土区典型草原退化草地封禁的基础上,通过近40年不同刈割强度试验,结果表明,二年1次刈割可使草地保持较高的物种密度和生物量。在刈割初期(1982~1987年),物种密度呈波浪式增长;在刈割中后期(1988~2020年)不同刈割强度物种密度差异显著,34年平均物种密度,二年刈割1次区>长期封禁草地(对照)>一年刈割1次区>一年刈割2次区。三种刈割草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在演替的第Ⅳ阶段,本氏针茅种群生长达到了亚顶极;在演替的第Ⅴ阶段中期,建群种本氏针茅发生了突变,而大针茅种群个体数量巨增,有替代本氏针茅演替为草原群落建群种的趋势;到演替的第Ⅴ阶段后期,本氏针茅种群又占据优势,并达到了草原群落演替的顶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刈割 群落演替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区典型退化草地40年封禁恢复过程研究
2
作者 程杰 张瑞 +3 位作者 杨培志 张渊 刘育书 李维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40,共7页
天然草地退化引起草地植被和表层土壤遭到严重破坏,将使草地植被天然恢复过程受到强烈抑制。为此,试验采用长期(40年)封禁恢复技术,探究了封禁后黄土区退化草地植被变化特征,揭示了退化天然草地封禁恢复后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随... 天然草地退化引起草地植被和表层土壤遭到严重破坏,将使草地植被天然恢复过程受到强烈抑制。为此,试验采用长期(40年)封禁恢复技术,探究了封禁后黄土区退化草地植被变化特征,揭示了退化天然草地封禁恢复后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封禁恢复时间的变化,退化草地恢复演替已经历了5个时间段;草地生物量的变化过程已呈现出由先增加到后降低的趋势,尤其是在封禁恢复的第20年生物量达到最高值为520.5 g/m^(2);直到封禁恢复的第25年出现以本氏针茅为建群种的草原群落,第25年之后优势种大针茅种群密度急剧增加,在封禁的第30~34年以大针茅为群落的优势种生长繁殖较快,从群落恢复进程看大针茅有替代本氏针茅的趋势,但大针茅为有性繁殖,受草地凋落物的影响在群落中持续时间较短;从自然修复的35年后,通过种间竞争—扩散—定居—稳定生长的几个作用机制,又形成了以本氏针茅为建群种的“亚顶级”群落。此外,封禁后的草地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逐渐提高。综上,封禁有利于黄土区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且随着封禁时间的推演,草地生态系统逐渐趋于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地 封禁 恢复 黄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