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枸杞鲜果内生酵母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性能
1
作者 勉小娟 任怡卓 +4 位作者 杜雪倩 王国琴 郑蕊 余君伟 岳思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3期186-193,共8页
该文将新鲜枸杞表面消毒后用稀释涂布法从中分离酵母菌,通过形态学、生化分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利用杜氏管发酵法初筛产气性能较好的菌株,确定最适生长条件,采用摇瓶发酵法进行耐温度、耐pH以及耐酒精等耐受性试验,复筛出性能优良... 该文将新鲜枸杞表面消毒后用稀释涂布法从中分离酵母菌,通过形态学、生化分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利用杜氏管发酵法初筛产气性能较好的菌株,确定最适生长条件,采用摇瓶发酵法进行耐温度、耐pH以及耐酒精等耐受性试验,复筛出性能优良的菌株,并测定发酵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观察从枸杞中共分离得到5株内生酵母菌株,编号为M1、M9、M16、M17、M19,经分子生物鉴定:M1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M16为葡萄牙棒孢酵母(Clavispora lusitaniae),M9、M17、M19为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耐受性试验表明,菌株M1具有较好的温度耐受性、pH耐受性和酒精耐受性。通过发酵性能等测定,筛选出菌株M1和M16为发酵性能良好的酵母菌,可以满足枸杞酒酿造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内生酵母菌 筛选 非酿酒酵母 发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籽油的超临界CO_(2)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2
作者 刘美静 魏晓博 +3 位作者 余君伟 虎丽 方海田 刘慧燕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1,共6页
探究“药食同源”沙棘籽油的营养保健功效及抗氧化活性,为沙棘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用超临界CO_(2)技术萃取沙棘籽油,测定基础理化指标和天然生物活性成分,利用高效气相色谱法分析沙棘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水平,通过自由基清除实验... 探究“药食同源”沙棘籽油的营养保健功效及抗氧化活性,为沙棘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用超临界CO_(2)技术萃取沙棘籽油,测定基础理化指标和天然生物活性成分,利用高效气相色谱法分析沙棘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水平,通过自由基清除实验等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技术萃取沙棘籽油平均得率为10.83%,所得沙棘籽油各项理化指标符合行业标准;经高效气相色谱仪共检测出18种脂肪酸,其中,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达88.12%,以油酸(23.11%)、亚油酸(35.60%)和亚麻酸(28.91%)为主;总黄酮含量为27.15 mg RE/100 g,总酚含量为41.60 mg GAE/100 g;清除DPPH、ABTS和羟基自由基的IC 50值分别为3.82、16.17、0.50 mg/mL,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超临界CO_(2)技术萃取的沙棘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和天然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丰富,有较强体外抗氧化活性,具有潜在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籽油 超临界CO_(2)萃取 脂肪酸 生物活性成分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叶蛋白提取物的特性表征与生物活性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雪 马麦迈 +3 位作者 马利 余君伟 傅婧 范艳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5-24,共10页
为了探究枸杞叶蛋白提取物的特性表征与生物活性,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枸杞叶蛋白提取物,通过持水性(water holding capacity,WA)、持油性(oil-holding property,FA)、热稳定性(thermal stability,TM)、溶解性(solubility,PS)、起泡性(fro... 为了探究枸杞叶蛋白提取物的特性表征与生物活性,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枸杞叶蛋白提取物,通过持水性(water holding capacity,WA)、持油性(oil-holding property,FA)、热稳定性(thermal stability,TM)、溶解性(solubility,PS)、起泡性(froth capability,FC)、乳化性(emulsification capability,EC)等指标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紫外可见光谱(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a,UV)、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的方法及体外自由基清除试验和酶抑制试验对枸杞叶蛋白提取物的理化性质、功能特性、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枸杞叶蛋白提取物总氨基酸含量达344.00±10.49 mg/100 g,分子量在40~55 kDa,WA和FA分别为2.70、3.43 g/g,变性温度为85.73℃,随pH的升高,枸杞叶蛋白提取物溶液的PS、FC、EC、起泡稳定性(froth stability,FS)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乳化稳定性(emulsion stability,ES)正好相反。枸杞叶蛋白提取物表面有紧密连接的小孔且呈大小不均一的块状,在270 nm附近有特征吸收峰,出现酰胺A、B、Ⅰ、Ⅱ、Ⅲ带,具有完整的三螺旋结构。枸杞叶蛋白提取物浓度为10 mg/mL时对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37.73%、35.38%,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的IC50分别为9.88、21.09 mg/mL。综上所述,枸杞叶蛋白提取物的特性和结构稳定,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并能抑制与血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本试验为枸杞叶蛋白提取物的开发利用和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叶 蛋白质 功能特性 抗氧化 酶活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果汁发酵过程复合乳酸菌的实时定量检测
4
作者 王家东 李暄 +4 位作者 肖云 曹珊 余君伟 夏婷 郑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2-37,共6页
利用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发酵粘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和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混合菌种进行枸杞果汁发酵。该研究对乳酸菌亚致死修复液的组成和修复温度进行优化,分别针对... 利用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发酵粘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和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混合菌种进行枸杞果汁发酵。该研究对乳酸菌亚致死修复液的组成和修复温度进行优化,分别针对3株乳酸菌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叠氮溴化丙锭(PM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 PCR)的方法,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枸杞果汁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活菌数。结果表明,优化修复液的组成为蛋白胨1 g/L、牛肉浸出粉0.3 g/L、氯化钠0.5 g/L、吐温80 0.10 g/L、丙酮酸钠0.09 g/L、过氧化氢酶0.04 g/L、Mg Cl_(2)3 mmol/L、Na_(2)HPO_(4)1 mmol/L、MnCl_(2)2 mmol/L和Fe Cl_(2)2 mmol/L。在27℃条件下培养15 min,乳酸菌亚致死细胞修复率达到97%。利用该方法实现了枸杞果汁发酵过程不同乳酸菌的实时定量检测,为今后枸杞果汁发酵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动态监测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荧光定量PCR 乳酸菌 多菌种发酵 叠氮溴化丙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果醋饮料的配方优化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怡明 夏婷 +6 位作者 强晓 耿贝贝 李少鹏 郑宇 乔长晟 岳思君 王敏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0-194,共5页
以枸杞为原料制备枸杞汁、枸杞醋,并添加白砂糖及菊花提取液制备枸杞果醋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枸杞果醋饮料配方,并对其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枸杞果醋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枸杞醋8%,枸杞汁15%,白砂糖6%... 以枸杞为原料制备枸杞汁、枸杞醋,并添加白砂糖及菊花提取液制备枸杞果醋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枸杞果醋饮料配方,并对其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枸杞果醋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枸杞醋8%,枸杞汁15%,白砂糖6%,菊花提取液15%。在最优配方条件下,枸杞果醋饮料感官评分为95.47分,枸杞果醋饮料口感柔和、酸甜爽口。总酸、不挥发酸及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为0.66 g/100 m L、0.36 g/100 m L、0.07 g/100 m L,总糖、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为9.62 g/100 m L、0.48 g/100 m L、0.06 g/100 m L,其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农业部标准NY/T 2987—2016《绿色食品果醋饮料》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果醋饮料 配方优化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凝胶微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国东 李政 +3 位作者 郝利民 巩继贤 张健飞 张拥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65,共14页
微针是一种微凸起阵列组成的微创装置,能够穿透角质层到达表皮及真皮层,具有安全、无痛、微创、自我给药及便捷等优点。作为一种新型微针,水凝胶微针因其优良的性能在医学领域备受关注。水凝胶微针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力学性能,在皮... 微针是一种微凸起阵列组成的微创装置,能够穿透角质层到达表皮及真皮层,具有安全、无痛、微创、自我给药及便捷等优点。作为一种新型微针,水凝胶微针因其优良的性能在医学领域备受关注。水凝胶微针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力学性能,在皮肤作用之后可以被完整取下而不会在体内残留聚合物;其特有的溶胀性可以实现人体检测物微创提取及药物缓释,未来可以在个人身体健康监测及药物控释领域发挥巨大作用。本文围绕水凝胶微针的作用机理、微针设计、制备方法及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探讨了水凝胶微针的设计参数及其在药物递送、提取监测及伤口愈合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指出水凝胶微针在皮肤感染风险、药代动力学及佩戴舒适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应是与智能设备相结合,在微针贴片上同时实现人体监测与药物智能控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 水凝胶 微模塑 药物递送 间质液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刺梨复合饮料的工艺优化及其降血糖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石玉璞 牛思思 +7 位作者 韩璐瑶 李莞颖 余君伟 武冰辉 徐波 张艳萍 曹艳 乔长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49-157,共9页
为开发一款口味独特,具有降血糖功能的饮品,以宁夏枸杞和刺梨为原料,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BCGQ2107对其进行发酵,生产风味独特、口味良好的枸杞刺梨复合饮料。以α-淀粉酶抑制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法对... 为开发一款口味独特,具有降血糖功能的饮品,以宁夏枸杞和刺梨为原料,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BCGQ2107对其进行发酵,生产风味独特、口味良好的枸杞刺梨复合饮料。以α-淀粉酶抑制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法对枸杞刺梨复合饮料发酵前后复配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复合饮料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刺梨粉与水的料液比1∶15(g/mL)、枸杞原浆与水的体积比7∶3,刺梨汁与枸杞汁的体积比3∶1,发酵时间50 h、酿酒酵母接菌量4%、发酵温度28℃复配时,对α-淀粉酶抑制率为55.673%,此条件下发酵出的枸杞刺梨复合饮料对α-淀粉酶抑制率高,通过风味评分得出发酵前复配的饮料风味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刺梨 复合饮料 发酵工艺 降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果酒发酵工艺优化及营养功能成分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少鹏 夏婷 +7 位作者 张竹君 赵宇轩 耿贝贝 任红萌 牛思思 乔长晟 余君伟 王敏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4-100,共7页
该研究以新鲜枸杞为原料制备果酒,并对枸杞果酒营养功能成分进行分析。以初始糖度、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初始pH值为自变量,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枸杞果酒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枸杞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 该研究以新鲜枸杞为原料制备果酒,并对枸杞果酒营养功能成分进行分析。以初始糖度、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初始pH值为自变量,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枸杞果酒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枸杞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27°Bx,酵母接种量0.20%,发酵温度22℃,初始pH值5.0。在此优化条件下,枸杞果酒酒精度为12.24%vol,感官评分为91.80分。枸杞果酒中的营养成分总糖、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2.27±0.16)g/100 mL、(0.62±0.04)g/100 mL、(588.12±10.23)mg/100 mL;功能成分总多酚、总黄酮、多糖和甜菜碱的含量分别为(1.88±0.06)mg没食子酸当量(GAE)/mL、(1.63±0.03)mg芦丁当量(RE)/mL、(7.17±0.01)mg/mL和(2.55±0.04)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果酒 响应面法 发酵工艺 营养成分 功能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TP诱变筛选增香、高产酒精的富硒酵母菌
9
作者 王国琴 任怡卓 +5 位作者 张捷 马献 郑蕊 苏建宇 余君伟 岳思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46-156,共11页
为了得到产酒精和产香能力较强的枸杞内生富硒酵母菌,进而促进富硒发酵产品的开发和风味的提升,本研究以实验室保藏的枸杞内生酵母菌为实验材料,通过耐硒法和红硒法初筛得到富硒能力较强的酵母菌,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为了得到产酒精和产香能力较强的枸杞内生富硒酵母菌,进而促进富硒发酵产品的开发和风味的提升,本研究以实验室保藏的枸杞内生酵母菌为实验材料,通过耐硒法和红硒法初筛得到富硒能力较强的酵母菌,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技术,经TTC培养基、杜氏小管发酵法、产酒精、产酯产酸、耐受性等实验筛选出增香和高产酒精的目标菌株,并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酵母胞内和发酵液中硒含量。结果表明,富硒初筛得到了M1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M16葡萄牙棒孢酵母(Clavispora lusitaniae),经ARTP诱变分别筛选出产酒精能力较高的S.cerevisiae诱变菌株M1-5和产香能力较高的C.lusitaniae诱变菌株M16-28,M1-5的产酒精能力比M1提高了38.07%,M16-28的产酯能力比M16提升了107.62%,遗传稳定性均良好。经测定M1-5菌株胞内和发酵液中的硒含量分别为204.8和1158μg/L,M16-28胞内和发酵液中的硒含量分别为666.45和1830μg/L,因此,菌株M16-28比M1-5的富硒能力强,且发酵液硒含量极显著高于酵母细胞硒含量(P<0.001)。本研究筛选出诱变菌株M1-5产酒精和M16-28产香能力强的富硒酵母具有优良的发酵特性,在发酵食品和富硒功能性产品的挖掘和开发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内生酵母菌 富硒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高产酒精 产香 发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基水凝胶的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崔烨璇 仝雅娜 +3 位作者 刘伟东 李政 巩继贤 乔长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51,共15页
水凝胶是一种交联的三维网状亲水性聚合物材料,能够吸收和保留大量的水并且保持一定形状。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天然或改性类高分子合成聚合物水凝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纤维素及其衍生物是一大类可再... 水凝胶是一种交联的三维网状亲水性聚合物材料,能够吸收和保留大量的水并且保持一定形状。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天然或改性类高分子合成聚合物水凝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纤维素及其衍生物是一大类可再生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无毒、资源丰富以及种类繁多等特点,由它合成的纤维素基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吸水保水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可应用于医疗、环境、农业等多个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纤维素基水凝胶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进展,将水凝胶的微观网络结构与宏观性能相结合,重点对比了单网络、互穿网络和半互穿网络纤维素基水凝胶的力学性能、溶胀性能和吸附性能等,并对其在医疗、环境、农业以及电子领域的应用进行总结。对开发兼具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纤维素基水凝胶以及未来发展更多绿色经济的方法合成纤维素基水凝胶材料并将之用于工业化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水凝胶 单网络 互穿网络 半互穿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