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沿黄城市带耕地碳排放时空特征和生态效率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进 陶恩泽 +2 位作者 陶红 何浩亮 高礼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8-429,共12页
[目的]研究宁夏回族自治区沿黄城市带2011—2020年耕地碳排放时空变化规律,评价生态效率,为构建低碳农业模式,推动农业碳减排,促进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方法]采用耕地碳排放估算模型和ArcGIS计算分析宁夏沿黄城市带耕地碳排放... [目的]研究宁夏回族自治区沿黄城市带2011—2020年耕地碳排放时空变化规律,评价生态效率,为构建低碳农业模式,推动农业碳减排,促进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方法]采用耕地碳排放估算模型和ArcGIS计算分析宁夏沿黄城市带耕地碳排放的时空特征,采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模型SBM(松驰值测算模型)评估耕地生态效率值。[结果](1)2011—2020年宁夏沿黄城市带耕地碳排放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化肥和农用柴油是耕地碳排放的主要来源。(2)宁夏沿黄城市带耕地碳排放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平罗县和中宁县是最大的耕地碳排放城市。(3)宁夏沿黄城市带耕地碳排放强度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与耕地碳排放总量变化相似。(4)宁夏沿黄城市带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总体呈波动状态,利通区耕地生态效率较低,需要调整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投入要素。[结论]宁夏回族自治区沿黄城市带耕地碳排放时空分布不均匀,且生态效率不稳定,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巩固减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沿黄城市带 耕地碳排放 SBM超效率模型 生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土壤中PAEs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小红 王亚娟 +2 位作者 陶红 张晓丽 马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930-3941,共12页
采集宁夏全区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共87个土壤样品,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GC-MS)检测了土壤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化合物的含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PAEs污染特征和组成特征.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 采集宁夏全区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共87个土壤样品,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GC-MS)检测了土壤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化合物的含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PAEs污染特征和组成特征.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PAEs的可能来源进行了探讨,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法对PAEs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利用健康风险模型评价了6种PAEs单体在覆膜耕地、园地、耕地土壤中的人群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宁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16PAEs含量范围为84.3~8728μg/kg,平均值为1500μg/kg,空间上表现出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特征;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DEHP、DnBP、DIBP是研究区土壤中最主要的污染单体,对∑16PAEs总含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8.3%、13.9%、11.8%;主成分分析表明Dn BP、DEHP、DIBP、DEP、Dp HP、DMP单体之间、DBEP、BMPP单体之间具有正相关性,表明这些单体之间具有可能相似的来源;人体健康风险评价表明,6种优先控制化合物对成人和儿童产生的非致癌风险值均<1,未超过美国环保署(EPA)推荐的非致癌风险水平,对于DEHP和BBP单体,成人和儿童通过非饮食途径的致癌风险未超过美国EPA推荐的致癌风险水平,而在饮食途径下成人和儿童的致癌风险值分别为7.91×10^-6和3.08×10^-6,超过EPA推荐的致癌风险水平,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邻苯二甲酸酯 污染特征 空间分布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县域共同富裕水平时空分异格局及驱动因素研究
3
作者 王鑫 郑芳 +2 位作者 何铃瑶 何浩亮 侯迎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93-1303,共11页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与目标,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单元,对共同富裕推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6—2022年宁夏县域面板数据,构建县域共同富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泰尔指数、基准回归分析等...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与目标,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单元,对共同富裕推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6—2022年宁夏县域面板数据,构建县域共同富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泰尔指数、基准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宁夏县域共同富裕水平的时空分异格局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6—2022年宁夏县域共同富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宁北、宁中、宁南不同区域间的增长差异与指标各维度的增长差异显著。(2)从泰尔指数来看,宁夏县域共同富裕的发展差异一直存在,但整体差距在逐渐缩小,泰尔指数分解后组间差距贡献率增长远大于组内差距贡献率。(3)宁夏县域共同富裕水平整体实现了向更高水平的转变,呈现出“块状分布”的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特征。(4)宁夏县域共同富裕进程相对缓慢,经济水平、教育水平、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对共同富裕发展具有正向推动作用,而城镇化水平对宁夏县域共同富裕推进具有阶段性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共同富裕 时空格局 驱动因素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结构的生态移民安置区生态风险评价——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 被引量:39
4
作者 王鹏 王亚娟 +2 位作者 刘小鹏 陈晓 孔福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672-2682,共11页
以宁夏自治区红寺堡区为例,以1995年、2000年、2005、2010年和2015年5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生态风险指数、空间分析法以及地理探测器等多种研究方法,研究了移民安置区生态风险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995—2015年研... 以宁夏自治区红寺堡区为例,以1995年、2000年、2005、2010年和2015年5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生态风险指数、空间分析法以及地理探测器等多种研究方法,研究了移民安置区生态风险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995—2015年研究区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草地面积减少了2.97×10~4hm^2,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分别增加了1.90×10~4hm^2,0.42×10~4hm^2和0.43×10~4hm^2;在研究期间景观整体斑块数不断增加,其景观整体破碎度随之变大;研究区生态风险主要以较低风险和中风险为主,其中建设用地、沙地和未利用地生态风险值较高,在研究期间生态风险平均值由0.166降低至0.154,研究区生态风险值呈降低趋势。通过地理探测器诊断得出景观斑块数、景观破碎度、景观优势度、景观损失度、斑块密度等因素是安置区生态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安置区 景观格局指数 生态风险指数 地理探测器 红寺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过程生态风险时空分异——以红寺堡区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亚娟 王鹏 +3 位作者 韩文文 刘小鹏 陈晓 孔福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7-825,共9页
生态移民过程具有规模性、集中性等特点,其对安置区土地利用产生最直接的变化,理论上具有显性或潜在的生态风险。以我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宁夏红寺堡区为例,以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三期遥感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 生态移民过程具有规模性、集中性等特点,其对安置区土地利用产生最直接的变化,理论上具有显性或潜在的生态风险。以我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宁夏红寺堡区为例,以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三期遥感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生态风险指数、空间分析法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功能对研究区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5年间安置区景观格局发生较大的变化,草地面积减少29 744.04 hm^2,耕地、林地、水域以及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18 979.73、4 167.343 6、672.193 3、4 314.280 6 hm^2,沙地和未利用地变化幅度较大,但其研究始末面积变化不大。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变化明显,且呈现出由集中连片式分布转向零散式的多核地域分布的变化格局,其中高度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柳泉乡的东北角、小罗山西麓地区以及大河乡的中部和西南部,较高风险区在安置区北部地区以及大河乡的中西部地区分布较为广泛,较低和低度风险区则主要分布在罗山周边地区、柳泉乡的东南部、太阳山镇的西南部以及红寺堡镇的南部等地区。研究期间安置区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大幅度减少,较高风险区和低度生态风险区面积不断增加,因此生态风险总体呈减弱趋势。安置区生态风险值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在空间上存在着空间集聚效应,说明安置区生态风险时空分布与人类活动、土地利用强度之间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过程 生态风险 景观格局指数 时空分异 红寺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移民过程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以宁夏海原县为例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鹏 刘小鹏 +2 位作者 王亚娟 韩晓佳 温胜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3-443,共11页
以海原县为研究对象,以2000、2005、2010年和2015年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综合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模型对海原县2000—2015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5年海原县... 以海原县为研究对象,以2000、2005、2010年和2015年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综合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模型对海原县2000—2015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5年海原县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明显变化,林地、建设用地、水域以及园地面积分别增加24 532.56 hm^2、13 233.71 hm^2、1 093.58 hm^2和812.16 hm^2,而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下降趋势,其中未利用面积下降幅度最大,共减少21 333.05 hm^2;研究期间海原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出逐年增加的变化趋势,由2000年的37.25×10~8元增加至2015年的62.23×10~8元,变化率为67.07%,而林地、园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是海原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的关键;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来看,海原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空间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变化趋势;研究期间研究区生态系统单项服务价值均呈现出增加的变化趋势,其中废物处理和水源涵养增加量最大,其次是生物多样性和气候调节,而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以及娱乐文化增加量最低,说明海原县的生态系统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通过地理探测器诊断发现草地、园地、林地、气候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定力q值均>0.8,说明这6项因子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过程 黄土丘陵沟壑区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地理探测器 海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的干旱区绿洲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以青铜峡市为例 被引量:16
7
作者 韩晓佳 刘小鹏 +2 位作者 王亚娟 温胜强 叶均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85-290,共6页
干旱区绿洲抗干扰能力弱,开展其生态风险评价具有的重要意义。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选取青铜峡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三期遥感数据,运用景观格局指数评估生态风险,并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空间化,绘制研究区2006年、2010年、2016年的生态... 干旱区绿洲抗干扰能力弱,开展其生态风险评价具有的重要意义。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选取青铜峡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三期遥感数据,运用景观格局指数评估生态风险,并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空间化,绘制研究区2006年、2010年、2016年的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图。在此基础上,结合空间统计法分析了研究区生态风险的聚集模式。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青铜峡市景观格局变化明显。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的景观破碎度增加,大斑块破碎化趋势明显,区域的景观稳定性降低。景观格局指数的空间分布显示景观破碎度、损失度较高区分布在人口和经济活动聚集的绿洲核心区。(2)研究区的生态风险时空变化差异较大。其中高风险区面积减少最为显著,并随着风险等级之间的转换,中等风险区成为研究区的主要风险类型。生态风险呈现缓和趋势。(3)研究区的生态风险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低低"和"高高"聚集是主要的生态风险聚集模式,低值为高值包围或高值为低值包围的空间孤立点表现不显著,高低风险之间严重分化是研究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生态风险 干旱区绿洲 风险管理 青铜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矢量属性的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挖掘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彩虹 贾科利 +1 位作者 邹淑燕 樊新刚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4期260-265,共6页
[目的]增加对土地利用变化矢量属性的认知,进一步挖掘潜藏于土地利用变化中的特征和规律,丰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方法,为区域土地资源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土地转移流视角,提出土地转移率和土地转移链概念,采用Landsat MSS/TM/ET... [目的]增加对土地利用变化矢量属性的认知,进一步挖掘潜藏于土地利用变化中的特征和规律,丰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方法,为区域土地资源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土地转移流视角,提出土地转移率和土地转移链概念,采用Landsat MSS/TM/ETM遥感影像数据,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同心县的土地变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1978—2015年同心县耕地和草地比例增大,未利用地减少。区县尺度上土地转移率渐次降低;类型尺度上,耕地转移率先升后降,草地转移率先降后升,未利用地转移率呈"降—升—降"特征。1978—1987年的土地转移流以草地转未利用地为主,1987—1996年则呈现多元特征,1996年表现为退耕还林还草和对未利用地的改造利用。1978—2015年土地利用转移围绕着耕地的流失与保护进行,土地转移单向链以31型(草地转耕地)和61型(未利用地转耕地)为主,往复链以Ⅱa型为主,主要是161型(耕地—未利用地—耕地)和131型(耕地—草地—耕地)。[结论]同心县土地利用变化存在较大份额的"往复链"。在土地资源开发与管理中要重视往复链所揭示的内涵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转移流 土地转移链 宁夏中部干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2021年宁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变化研究
9
作者 张配配 刘松涛 +7 位作者 El-SAWY S M 杨学龙 马万华 马小虎 魏超凡 张智翔 张微 李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4期208-211,共4页
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效益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为该自治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确定具体某一产业对宁夏农业总经济关联度大小,并进一步计算贡献度,采用综合... 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效益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为该自治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确定具体某一产业对宁夏农业总经济关联度大小,并进一步计算贡献度,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计算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2004—202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内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副业与农业经济关联度计算结果分别为0.907 2、0.617 5、0.825 4、0.797 8、0.825 2;对农业总产值的逐年贡献率分别为:-0.19%、-2.63%、-0.10%、-0.73%、-0.41%、-0.60%、-0.11%、-0.16%、-0.10%、-0.10%、-0.44%、-0.20%、-0.05%、-0.07%、-0.66%、-0.27%、-0.35%;稻谷、小麦、玉米、薯类和豆类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最高数值为1.64、2.35、1.15、1.87、1.63,优势地区分别是石嘴山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和固原市。种植业与农业经济关联度最强,表明种植业主要带动宁夏农业经济增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贡献度低,促进经济的效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邓式灰色关联法 贡献率 综合比较优势法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化细渣对风沙土理化性质及苜蓿生长的影响
10
作者 王燕 石沁 +3 位作者 姚欣韵 高富东 康晶晶 何俊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8期72-74,77,共4页
为了研究气化细渣对风沙土理化性质及苜蓿生长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掺量(0、2%、5%、10%、15%)气化细渣处理,开展了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气化细渣掺量的增加,土壤容重和pH值逐渐降低,土壤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含盐量、全氮含量均... 为了研究气化细渣对风沙土理化性质及苜蓿生长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掺量(0、2%、5%、10%、15%)气化细渣处理,开展了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气化细渣掺量的增加,土壤容重和pH值逐渐降低,土壤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含盐量、全氮含量均逐渐增加。由于含盐量的增加,苜蓿出苗率先升高后降低,当气化细渣掺量为5%时,苜蓿的出苗率最高。但增加气化细渣掺量有利于促进苜蓿生长,当气化细渣掺量为15%时,苜蓿的株高、单株鲜重和单株干物质量分别较不掺气化细渣增加了33.78%、129.67%和123.81%。说明气化细渣能有效改善风沙土的物理性质,提高土壤全氮含量,促进苜蓿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细渣 风沙土 苜蓿 土壤理化性质 株高 干物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青铜峡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 被引量:47
11
作者 王鹏 王亚娟 +2 位作者 刘小鹏 陈晓 孔福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8-153,159,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宁夏自治区青铜峡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发展状况,为该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综合运用熵权法、P-S-R模型、综合指数法、地理探测器和GM(1,1)预测模型等方法对该区域土地生态安全、安全等... [目的]通过研究宁夏自治区青铜峡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发展状况,为该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综合运用熵权法、P-S-R模型、综合指数法、地理探测器和GM(1,1)预测模型等方法对该区域土地生态安全、安全等级以及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子进行评价研究,并对其未来9a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预测。[结果](1)青铜峡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在研究期间整体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2006—2009年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呈现波动下降的态势,由2006年的0.446 3下降到2009年的0.419 1;2009—2016年青铜峡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值不断上升,由2009年的0.419上升到2016年的0.505 1,其安全等级始终保持为临界安全,研究期间青铜峡市土地生态安全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和改善。(2)通过地理探测器诊断得出人口密度、农用化肥使用量、废水排放量、万元GDP能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水利、环保设施投资占GDP的比率等要素是青铜峡市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3)利用GM(1,1)预测模型对青铜峡市未来9a土地生态安全发展水平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7—2025年该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不断上升,但其安全等级不高,仍处于临界状态,有待于提高和改善。[结论]研究期间青铜峡市土地生态安全波动变化明显,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安全得到明显提升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PSR模型 地理探测器 GM(1 1)模型 青铜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生态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以红寺堡区为例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鹏 王亚娟 +2 位作者 刘小鹏 陈晓 孔福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70-276,共7页
以我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宁夏红寺堡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综合指数法、灰色关联度模型等方法对红寺堡安置区土地利用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2009—2015年红... 以我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宁夏红寺堡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综合指数法、灰色关联度模型等方法对红寺堡安置区土地利用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2009—2015年红寺堡生态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由2009年的0.310 9增加到2015年的0.692 7,其健康等级由不健康上升至亚健康状态;研究期间土地利用系统压力指数变化比较稳定,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各乡镇由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研究期间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空间格局变化明显,且存在较大差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土地负荷量以及城市绿地覆盖率、空气质量状况、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以及环保投资额等指标与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性评价综合指数的关联度较高,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健康状况与人口数量以及生态环境质量密不可分,因此在提高研究区土地利用效益和制定相关土地规划和政策时,应注重人口和生态对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安置区 土地利用系统 PSR模型 熵权法 灰色关联模型 红寺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砂田不同砾石覆盖厚度土壤入渗过程及模型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白一茹 赵云鹏 +1 位作者 王幼奇 张兴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85,共5页
以宁夏中部旱区砂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砾石覆盖厚度条件下砂田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进行研究,采用一维垂直定水头入渗法,选取砾石覆盖厚度为影响因子,设置5个覆盖厚度(0,6,9,12,15cm),观测湿润锋运移和入渗量变化规律,比较各处理土... 以宁夏中部旱区砂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砾石覆盖厚度条件下砂田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进行研究,采用一维垂直定水头入渗法,选取砾石覆盖厚度为影响因子,设置5个覆盖厚度(0,6,9,12,15cm),观测湿润锋运移和入渗量变化规律,比较各处理土壤入渗特征,利用模型拟合土壤入渗过程。结果表明,砾石覆盖提高了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土壤湿润锋运移距离和入渗量明显增加。与CK相比,砾石覆盖厚度为6,9,12,15cm时的累积入渗量分别增加了4.3%,11.8%,12.8%和17.1%,平均入渗率增加了25.8%,38.7%,50.0%和62.9%;同时砾石覆盖厚度改变了土壤水分入渗曲线,随着砾石覆盖厚度增加,土壤初始入渗率迅速增加,但稳定入渗率增加较为缓慢。与CK相比,砾石覆盖厚度为6,9,12,15cm时的初始入渗速率分别增加了40%,81%,91%和110%;稳定入渗速率分别增加了15.3%,17.9%,20.5%和25.6%。利用3种入渗模型对砂田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Horton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是分析和预测不同砾石覆盖厚度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适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田 土壤入渗 砾石厚度 模型分析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沙坡头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鹏 王亚娟 +1 位作者 刘小鹏 温胜强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7-203,共7页
以宁夏沙坡头区为研究对象,以1995、2000、2007年和2013年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源,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模型、土地利用多样性、均匀度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3年沙坡头区土地... 以宁夏沙坡头区为研究对象,以1995、2000、2007年和2013年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源,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模型、土地利用多样性、均匀度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3年沙坡头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其中林地、草地、水域以及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不断下降;而耕地和未利用面积向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化成为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沙坡头区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不同,且存在较大差异;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由159.326 8增加至212.094 4,表明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程度加深;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变化率均>0,说明土地利用处于发展阶段;从景观多样性来看,研究区景观格局结构趋于多样化;从景观均匀度来看,研究区景观均匀度指数整体水平不高,且研究期内呈下降变化趋势,说明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结构复杂化程度较低。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来看,沙坡头区气温和降水等自然因素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强度以及政策导向是沙坡头区土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格局 驱动力 沙坡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不同种植年限下硒砂瓜土壤干燥化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赵云鹏 白一茹 +3 位作者 陆学娥 张兴 包维斌 王幼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279,共7页
通过对压砂地不同种植年限下土壤干燥化效应进行研究,为宁夏中部旱区压砂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在观测压砂3,8,12,16,25a的土壤含水量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不同种植年限下土壤含水量、水分过耗量、干燥化指数、干层厚度等土壤干燥化... 通过对压砂地不同种植年限下土壤干燥化效应进行研究,为宁夏中部旱区压砂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在观测压砂3,8,12,16,25a的土壤含水量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不同种植年限下土壤含水量、水分过耗量、干燥化指数、干层厚度等土壤干燥化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年限下0—600cm的土壤含水量、贮水量和有效贮水量的均值分别为11.24%,936.00mm和506.27mm;随种植年限的增加,0—600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贮水量呈递减趋势,水分过耗量逐渐增大;不同种植年限下土壤剖面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最后逐渐平稳的趋势;压砂地土壤干燥化系数为68.29%~162.36%,平均干层厚度为283.33cm,以中度和轻度干燥化强度为主;典型相关性分析发现,经纬度、种植年限、粉粒及砂粒含量等环境因子是影响土壤干燥化指数和土壤干层厚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干燥化 种植年限 典型相关分析 宁夏中部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地区生态移民土地利用变化生态风险——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鹏 王亚娟 +2 位作者 刘小鹏 陈晓 孔福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65,共8页
以全国最大的移民安置中心——红寺堡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5、2000、2005、2010年和2015年五期遥感数据,采用RS和GIS技术,选取土地利用程度、耕地垦殖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破碎度等指数构建生态风险指数模型,并运用生态风险模型... 以全国最大的移民安置中心——红寺堡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5、2000、2005、2010年和2015年五期遥感数据,采用RS和GIS技术,选取土地利用程度、耕地垦殖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破碎度等指数构建生态风险指数模型,并运用生态风险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对红寺堡区1995—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草地面积下降明显,共减少29 494 hm^2,耕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呈上升趋势,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幅最大,而未利用地面积虽波动明显,但研究时段始末变化不大; 1995—2015年研究区生态风险不断下降,生态风险指数由1995年0.3972下降至2015年的0.3235;红寺堡生态移民安置区各乡镇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变化较大,不同类型区间均有转换,且不具有规律性,1995—2005年间以最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为主,2005—2015年间以中等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为主。通过地理探测器对影响红寺堡生态移民安置区生态风险因子进行探测发现,林地、草地和植被覆盖度等指标因子对安置区生态风险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在通过扬黄灌溉工程和基本农田建设,增强农田生产能力,保障生态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的同时,应注重安置区生态用地面积的增加与建设,以此来增加安置区植被覆盖度和降低其生态风险程度;生态保护、摆脱贫困和经济发展是生态移民的主要方向,因此红寺堡安置区在发展过程中在追求经济实力提升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安全的保障,将生态安全放在全区发展的重要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生态移民安置区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风险 红寺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稳定性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红寺堡区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温胜强 刘小鹏 +2 位作者 王亚娟 叶均艳 韩晓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9-327,共9页
[目的]探讨2005,2010和2015年3个时期红寺堡生态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根据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景观格局稳定性的变化,为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稳定性评价模型,利用红寺堡区2005,2010和2... [目的]探讨2005,2010和2015年3个时期红寺堡生态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根据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景观格局稳定性的变化,为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稳定性评价模型,利用红寺堡区2005,2010和2015年3期数据,从景观类型组成、斑块特征和景观异质性3个方面分析景观格局稳定性,并对主因子进行探测。[结果]近10a来,红寺堡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景观间的转换较为频繁,且表现为单向转换的特征;整体的景观格局稳定性下降,草地和耕地是红寺堡区主要的景观类型,是调控土地利用格局稳定性的主要组成部分。地理探测结果表明,面积、面积比、斑块个数、斑块数比、斑块密度、平均值和标准差在3个时期都对景观稳定性有较大影响,而其他指标的变动较明显,波动较大,整体上对景观稳定性的影响较小。[结论]2005—2015年,红寺堡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稳定性变化明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稳定性变化也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安置区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稳定性 宁夏回族自治区红寺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市城区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陶红 张小红 +2 位作者 王亚娟 陶恩泽 王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573-2585,共13页
为了解银川市城区地表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采集不同功能区的41个地表灰尘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法测定了地表灰尘中八种重金属含量,应用地累积指数、GIS空间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重金属的... 为了解银川市城区地表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采集不同功能区的41个地表灰尘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法测定了地表灰尘中八种重金属含量,应用地累积指数、GIS空间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空间分布、可能来源进行分析,利用美国国家环保局(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儿童和成人的致癌和非致癌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银川市城区地表灰尘中重金属含量与宁夏土壤背景值比值排序为Cd(8.0)>Hg(7.9)>Zn(3.7)>Cu(2.3)>Pb(1.6)>Cr(1.3)>Ni(1.0)>As(0.9),除Ni和As外,各种重金属呈不同程度的富集,特别是Cd和Hg富集较重.地累积指数范围为-0.627—2.146,其中,As、Ni和Cr呈现无污染水平,Cu和Pb为轻污染水平,Hg和Zn为偏中度污染,Cd为中度污染.不同功能区中,Zn、Cu、Cd和Pb在商业区的浓度较高,Ni、Cr在交通区浓度最高,Hg在住宅、文教、交通区浓度较高,As除公园外,在各功能区的浓度相对较均匀.健康风险评价表明8种重金属的非致癌风险均小于1,未超过EPA推荐的非致癌水平,但Cr、As、Ni、Cd 4种重金属的致癌风险均超过EPA推荐的致癌水平,呈现出潜在的致癌风险,且相比成人,重金属更易对儿童产生健康风险.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AS、Cu、Cd、Ni和Cr之间,Pb和Zn之间具有相似的来源,其中AS、Cu、Cd、Ni和Cr来源为自然源、工业源和交通源;Pb和Zn来源为交通源和煤炭燃烧,Hg来源为煤炭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灰尘 重金属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评价 银川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扬黄灌区马铃薯水分生产函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秋实 孙兆军 +2 位作者 王力 焦炳忠 韩磊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46,58,共5页
为确定宁夏扬黄灌区马铃薯水分生产函数,以"克新一号"马铃薯为供试品种,采用膜下滴灌的方式,以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水平为试验因素,对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进行调亏灌溉,测定土壤含水率、耗水量、产量,研究不同生育期不同水分亏缺... 为确定宁夏扬黄灌区马铃薯水分生产函数,以"克新一号"马铃薯为供试品种,采用膜下滴灌的方式,以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水平为试验因素,对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进行调亏灌溉,测定土壤含水率、耗水量、产量,研究不同生育期不同水分亏缺处理对作物耗水量和产量的影响,并对5种常用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建模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亏缺处理及淀粉积累期轻度、中度水分亏缺处理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中度水分亏缺处理及块茎膨大期轻度水分亏缺处理对其产量影响显著;建立Jensen模型、Minhas模型、Stewart模型、Blank模型和Singh模型,根据获得的数据和模型分别求取水分敏感指数。通过分析,水分亏缺会造成马铃薯不同程度的减产,Jensen模型更适用于宁夏扬黄灌区马铃薯的需水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水分调亏 水分生产函数 产量 耗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开发生态区农户生态补偿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宁夏盐池县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美玲 朱志玲 任凯丽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4-642,共9页
以宁夏盐池县为例,基于前期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主体功能细分方案,利用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生态补偿的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结论包括:(1)农户对生态补偿政策的满意度较高,不同类型区农户对政策的满意度有明显差... 以宁夏盐池县为例,基于前期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主体功能细分方案,利用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生态补偿的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结论包括:(1)农户对生态补偿政策的满意度较高,不同类型区农户对政策的满意度有明显差异。(2)农户对政策的认知不高,弱限制开发区农户对生态补偿政策的认知最高,中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农户的认知水平次之,强限制开发区农户的认知水平最低。(3)农户生态补偿的参与意愿较高,各类型区在空间上具有明显差异。(4)前期政策满意度、人均耕地面积、人均草地面积、羊只存栏量、户主年龄、农户家庭收入情况、非农收入比重等指标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政策的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先期政策满意度、农户家庭收入情况、非农收入比重等指标具有正向作用,其他指标具有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意愿 影响因素 盐池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