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南县小蚕人工饲料共育示范进展报告
1
作者 李开莉 吴素萍 +4 位作者 彭海 杜波 邹邦兴 林桂琼 刘雪 《四川蚕业》 2024年第1期21-23,共3页
近年来,影响蚕桑生产不确定因素增加,其中农药中毒等生产安全事件频发,导致蚕农经济效益受损,养蚕积极性降低。此外,白鹤滩水电站库区建设致原有5万(0.33万hm^(2))亩优质桑园被淹,宁南县蚕桑生产规模大幅下滑,产业发展遭受一定冲击。蚕... 近年来,影响蚕桑生产不确定因素增加,其中农药中毒等生产安全事件频发,导致蚕农经济效益受损,养蚕积极性降低。此外,白鹤滩水电站库区建设致原有5万(0.33万hm^(2))亩优质桑园被淹,宁南县蚕桑生产规模大幅下滑,产业发展遭受一定冲击。蚕桑产业作为宁南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引航产业,不仅为全县财政税收提供保障,而且在助农增收和企业增效方面成效明显。面对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和“堵点”,如何在困境中巩固产业基础、维护农户利益?宁南县提出“蚕桑二次革命”,通过政府与企业携手,以创新为源动力,推动蚕桑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和省力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发展 蚕桑生产 财政税收 助农增收 蚕桑产业 农药中毒 白鹤滩水电站 人工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县春蚕饲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帮泰 郭曦 +3 位作者 得丹初 梅林森 杜波 殷邦昌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8年第4期36-39,共4页
凉山自古以来就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地处四川省凉山州东南部的宁南县,境内气候宜人,地形以低中山、中山为主,光热资源极为丰富,被蚕桑专家誉为“发展蚕桑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宁南县自2... 凉山自古以来就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地处四川省凉山州东南部的宁南县,境内气候宜人,地形以低中山、中山为主,光热资源极为丰富,被蚕桑专家誉为“发展蚕桑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宁南县自20世纪70年代发展蚕桑以来,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和龙头企业的优势带动下,目前蚕桑产业已成为全县的农业支柱产业,“蚕茧总产、养蚕单产、人平产茧、蚕茧质量、蚕农收入”五项指标连续17年稳居全省第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县 饲养技术 蚕桑产业 春蚕 栽桑养蚕 蚕茧质量 茶马古道 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宁南县桑树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忆 付强 +1 位作者 赵亮 向文丽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第10期41-43,共3页
近年来,凉山州宁南县桑树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县域小气候环境特征显著;病虫监测预警机制不健全;病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科学用药药剂选择范围小等。介绍了红蜘蛛、桑螟、桑蓟马、桑粉虱、褐斑病等当前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和发生规律及... 近年来,凉山州宁南县桑树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县域小气候环境特征显著;病虫监测预警机制不健全;病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科学用药药剂选择范围小等。介绍了红蜘蛛、桑螟、桑蓟马、桑粉虱、褐斑病等当前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和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桑树病虫害防控工作应坚持生态系统思维,树牢生态文明思想,狠抓绿色综合防控措施,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等对策建议,为桑树病虫害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县 桑树病虫 发生规律 防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县2021年晚秋季人工饲料养蚕试验初报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开莉 皮曹林 +3 位作者 陈友敏 汪燕 敖树刚 林桂琼 《四川蚕业》 2022年第1期29-31,51,共4页
人工饲料养蚕作为一种新技术,在饲料营养均衡、消毒防病方面较桑叶育有优势,可以实现养蚕生产工厂化和不受天气影响。宁南县南丝路集团于2021年晚秋季开展了小蚕人工饲料养蚕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菁松×皓月”对人工饲料适应性表... 人工饲料养蚕作为一种新技术,在饲料营养均衡、消毒防病方面较桑叶育有优势,可以实现养蚕生产工厂化和不受天气影响。宁南县南丝路集团于2021年晚秋季开展了小蚕人工饲料养蚕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菁松×皓月”对人工饲料适应性表现尚可,但在后期发育、养蚕成绩和茧质成绩方面和桑叶育有一定差距,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料 晚秋季 养蚕 宁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县防治家蚕细菌性肠道病药物试验初报 被引量:1
5
作者 敖树刚 石子地作 张传卫 《四川蚕业》 2019年第1期39-40,共2页
近几年来,宁南县不断出现链珠状蚕粪蚕儿,经研究发现此类病蚕出现是由细菌性肠道病引起。为了有效防治蚕细菌性肠道病,减少蚕农损失,本文开展了恩诺沙星溶液、盐酸环丙沙星胶囊两种药物防治试验,比较了两种药物的防治效果,初步探索总结... 近几年来,宁南县不断出现链珠状蚕粪蚕儿,经研究发现此类病蚕出现是由细菌性肠道病引起。为了有效防治蚕细菌性肠道病,减少蚕农损失,本文开展了恩诺沙星溶液、盐酸环丙沙星胶囊两种药物防治试验,比较了两种药物的防治效果,初步探索总结出了预防和防治细菌性肠道病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防治试验 细菌性肠道病 宁南县 试验初报 家蚕 盐酸环丙沙星 恩诺沙星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县桑螟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玉婷 佘龙宇 《四川蚕业》 2021年第3期55-56,59,共3页
无桑不养蚕,好桑养好蚕。桑病虫的暴发将严重打击蚕农生产的积极性,容易让蚕农对生产失去信心。桑螟虫是宁南县近年来桑树暴发的主要虫害。从2015年开始,宁南县全面重视桑螟防治,大打歼灭之战,摸索总结出了适合宁南生产条件的桑螟防治经... 无桑不养蚕,好桑养好蚕。桑病虫的暴发将严重打击蚕农生产的积极性,容易让蚕农对生产失去信心。桑螟虫是宁南县近年来桑树暴发的主要虫害。从2015年开始,宁南县全面重视桑螟防治,大打歼灭之战,摸索总结出了适合宁南生产条件的桑螟防治经验,桑螟得到有效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螟虫 主要虫害 有效防控 防治经验 宁南县 摸索总结 防治措施 桑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县创新建设蚕桑家庭农场 被引量:1
7
作者 邓远会 《四川蚕业》 2015年第1期24-25,共2页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推动蚕桑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宁南县从当地实际出发鼓励支持蚕桑家庭农场的发展,在土地流转、集约经...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推动蚕桑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宁南县从当地实际出发鼓励支持蚕桑家庭农场的发展,在土地流转、集约经营、科学养殖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 家庭农场 建设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县正秋蚕期饲养雄蚕品种“秋华×平30”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向文丽 曹贤旺 +1 位作者 皮曹林 杨淞杰 《四川蚕业》 2022年第1期35-37,共3页
为持续提升宁南蚕茧品质,2021年正秋蚕期在宁南县松新镇饲养雄蚕品种“秋华×平30”。调查结果显示:龄期经过、公斤茧粒数等指标与当地大面积主推品种“781×7532”“菁松×皓月”相差不明显,但鲜壳量指标表现突出。饲养过... 为持续提升宁南蚕茧品质,2021年正秋蚕期在宁南县松新镇饲养雄蚕品种“秋华×平30”。调查结果显示:龄期经过、公斤茧粒数等指标与当地大面积主推品种“781×7532”“菁松×皓月”相差不明显,但鲜壳量指标表现突出。饲养过程中需加强防病措施,并采用方格蔟上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华×平30 雄蚕 宁南 正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县蚕桑生产技术措施落实情况调研
9
作者 徐敏 陈兆敏 向阳 《四川蚕业》 2020年第2期14-16,共3页
宁南县是四川蚕桑生产第一大县,蚕茧总产、养蚕单产、人平产茧、蚕茧质量、蚕农收入五项指标连续15年荣获全省第一,其中养蚕单产、人平产茧、蚕茧质量三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生产技术标准的逐渐完善与贯彻落实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近年生... 宁南县是四川蚕桑生产第一大县,蚕茧总产、养蚕单产、人平产茧、蚕茧质量、蚕农收入五项指标连续15年荣获全省第一,其中养蚕单产、人平产茧、蚕茧质量三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生产技术标准的逐渐完善与贯彻落实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近年生产技术标准意识松懈、落实不到位也造成了宁南蚕桑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困扰。2016年起,笔者连续多年参加了宁南县蚕业局、南丝路集团公司开展的走访调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生产 蚕茧质量 措施落实情况 宁南县 生产技术标准 五项指标 南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县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效果调查
10
作者 李开莉 皮曹林 +4 位作者 陈友敏 敖树刚 邹邦兴 汪燕 林桂琼 《四川蚕业》 2023年第2期24-26,共3页
宁南县位于凉山州东南部,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光热资源,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宁南县大力发展蚕桑产业。截至目前,宁南县桑园面积达到25万亩(1.67万hm^(2)),带动宁南县13个乡镇2.5万户1... 宁南县位于凉山州东南部,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光热资源,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宁南县大力发展蚕桑产业。截至目前,宁南县桑园面积达到25万亩(1.67万hm^(2)),带动宁南县13个乡镇2.5万户10.2万农业人口从事蚕桑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季风气候 桑园面积 万户 蚕桑生产 效果调查 光热资源 蚕桑产业 人工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桑枝食用菌产业发展实践
11
作者 邓远会 杜波 +1 位作者 吴素萍 沈志明 《四川蚕业》 2024年第3期46-47,共2页
宁南县整合资金,依托科研团队建立桑枝食用菌研发团队,发动群众将蚕房在冬季改为菇房,依托白鹤滩电站移民产业发展桑枝食用菌小镇,全县2023年生产食用菌500万棒,增收1500万元。科技支撑、龙头带动和院企合作是宁南桑枝食用菌产业成功发... 宁南县整合资金,依托科研团队建立桑枝食用菌研发团队,发动群众将蚕房在冬季改为菇房,依托白鹤滩电站移民产业发展桑枝食用菌小镇,全县2023年生产食用菌500万棒,增收1500万元。科技支撑、龙头带动和院企合作是宁南桑枝食用菌产业成功发展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 蚕桑 桑枝食用菌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县全力打造百亿级蚕桑丝绸产业集群
12
作者 陈绍雄 《四川蚕业》 2013年第1期15-16,共2页
宁南县茧丝产业历经4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基地规模较大、管理体系完善、产品质量优异”的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五大指标连续12年蝉联全省第一。但面对新形势和新环境,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养蚕基础设施薄弱,... 宁南县茧丝产业历经4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基地规模较大、管理体系完善、产品质量优异”的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五大指标连续12年蝉联全省第一。但面对新形势和新环境,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养蚕基础设施薄弱,蚕业生产投入难。我县山高坡陡,交通相对滞后,蚕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传统劳作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大部分农民运送桑叶仍然依靠肩挑背扛,劳动强度高、效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宁南县 丝绸 蚕桑 基础设施 管理体系 生产基地 产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桑树赤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茂辉 敖素芳 杨跃玉 《四川蚕业》 2020年第1期56-57,共2页
具有"中国蚕桑之乡"称号的宁南,以前桑树病虫少之又少,特别是桑树赤锈病更是罕见。然而在2016年后,桑赤锈病在不同乡镇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桑赤锈病可以在短短2-3d时间内把全县喂几万张蚕种的桑叶全部危害,严重威胁了宁南蚕业... 具有"中国蚕桑之乡"称号的宁南,以前桑树病虫少之又少,特别是桑树赤锈病更是罕见。然而在2016年后,桑赤锈病在不同乡镇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桑赤锈病可以在短短2-3d时间内把全县喂几万张蚕种的桑叶全部危害,严重威胁了宁南蚕业发展,为了减少赤锈病对我县蚕业的影响,加强对赤锈病了解和防治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孢子 锈子器 桑树赤锈病 发生与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蚕桑之乡“花落”宁南
14
作者 罗得春 《四川蚕业》 2014年第2期57-57,共1页
2014年6月,宁南县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了“中国蚕桑之乡”称号,这是宁南桑蚕茧丝产业发展史的又一座里程碑,是宁南蚕业人坚持科学发展的又一新起点。适宜发展蚕桑的自然条件是大自然赋予宁南最宝贵的财富,发展桑蚕茧丝产业,对拉动... 2014年6月,宁南县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了“中国蚕桑之乡”称号,这是宁南桑蚕茧丝产业发展史的又一座里程碑,是宁南蚕业人坚持科学发展的又一新起点。适宜发展蚕桑的自然条件是大自然赋予宁南最宝贵的财富,发展桑蚕茧丝产业,对拉动整个宁南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从被蚕桑专家誉为“发展蚕桑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到获得“国家级农业标准化优质桑蚕茧示范区”,现在“中国蚕桑之乡”花落宁南,南国风光小天府更添璀璨,宁南桑蚕茧丝产业的发展,伴随澎湃的金沙江奔腾了一路的壮志豪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县 蚕桑 中国 农业标准化 桑蚕茧 科学发展 经济发展 大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蚕桑产业技术研发平台的实践与对策
15
作者 陈国荣 《四川蚕业》 2018年第3期10-12,共3页
素有“南国风光小天府,金沙江畔俏明珠”之称的“中国蚕桑之乡”—宁南县,到处是掩映在农家小院,倒影在水中,围绕在山间,守卫在“四边”的一片片、一蔟蔟,层层叠叠、浓浓翠翠的绿。
关键词 宁南县 研发平台 产业技术 蚕桑 金沙江 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山州桑树—鲜食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亮 肖勇 +6 位作者 胡仁会 王忆 柳江 成长英 刘三梅 向文丽 黄盖群 《中国种业》 2024年第9期69-76,共8页
为筛选出适宜四川省凉山州蚕桑主产区桑树—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品种,对桑树套种的19个鲜食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泸玉雪糯7号、彩甜糯6号、泸彩糯8号、荣玉糯28、万农白甜糯1号等5个玉米品种可以作为四... 为筛选出适宜四川省凉山州蚕桑主产区桑树—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品种,对桑树套种的19个鲜食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泸玉雪糯7号、彩甜糯6号、泸彩糯8号、荣玉糯28、万农白甜糯1号等5个玉米品种可以作为四川省凉山州蚕桑主产区桑树—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鲜食玉米候选品种,该复合种植模式适宜在凉山州地区进行推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凉山州 鲜食玉米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热装置对养蚕环境的升温效果研究
17
作者 王琳璐 李文学 +12 位作者 刘玲 陈聪 杜升林 苏小东 杜鸿 尹红 周跃 罗豪 赵颖 青小龙 秦琴 陈小平 青学刚 《中国蚕业》 2024年第2期27-29,共3页
针对养蚕过程中环境温度对家蚕健康养殖影响很大,特别是在蚕种催青、小蚕共育、大蚕上蔟等环节尤为突出。采用3种目前最流行的加热装置做了养蚕升温试验,结果显示,升温速度为蚕用热风机>碳纤维升温板>蚕用电地暖,装置成本为蚕用... 针对养蚕过程中环境温度对家蚕健康养殖影响很大,特别是在蚕种催青、小蚕共育、大蚕上蔟等环节尤为突出。采用3种目前最流行的加热装置做了养蚕升温试验,结果显示,升温速度为蚕用热风机>碳纤维升温板>蚕用电地暖,装置成本为蚕用电地暖>碳纤维升温板>蚕用热风机,耗电量为碳纤维升温板>蚕用热风机>蚕用电地暖,3种加热装置各有优缺点,可视各地实际情况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蚕共育 加热装置 升温效果 热效率 智能化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脱皮对家蚕生长与生产繁殖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刘彬斌 张智勇 +3 位作者 向文丽 粟思源 吴建梅 刘俊凤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1期78-83,共6页
【目的】探明家蚕半脱皮行为发生及其对家蚕生长和生产繁殖性能的影响,为家蚕新品种的选育及扩大蚕桑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保育的X-1(A_(1))、X-2(A_(2))、X-3(A_(3))和锦12(A_(4))共4个家蚕品种为... 【目的】探明家蚕半脱皮行为发生及其对家蚕生长和生产繁殖性能的影响,为家蚕新品种的选育及扩大蚕桑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保育的X-1(A_(1))、X-2(A_(2))、X-3(A_(3))和锦12(A_(4))共4个家蚕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因素试验研究其在常规饲育(T_(1),CK)、眠中干燥(T_(2))和人工去除蜕皮着点(T_(3))条件下正常蚕与半脱皮蚕的生长和生产性能。【结果】各品种T_(1)、T_(2)和T_(3)半脱皮蚕的发生率分别为1.0%~2.5%、8.0%~23.5%和9.5%~42.5%,品种间和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差异分别达显著水平和极显著水平。半脱皮蚕通过人工剥离虽然能正常吐丝结茧羽化产卵,但其龄期经过(全龄经过和5龄经过)较正常蚕略长(0.29~0.71 d和0.33~0.67 d),4龄健蛹率较正常蚕低7.25%~7.99%;正常蚕和半脱皮蚕营制的蚕茧对茧层率影响较小,其茧层率与品种本身的遗传有关,但半脱皮蚕茧的全茧量和茧层量低于正常蚕茧,分别低5.49%~8.33%和7.21%~14.16%,直接影响蚕茧的产量;半脱皮蚕通过人工剥离虽然能够正常羽化产卵,产卵量和不良卵量平均分别为222粒和18粒,较正常蚕(483粒和4粒)分别显著降低(54%)和显著升高(350%),直接影响品种的繁育性能。【结论】家蚕眠中干燥或去除脱皮着点不利于家蚕脱皮,容易产生半脱皮蚕或不脱皮蚕;半脱皮蚕直接影响蚕茧的产量和品种的繁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半脱皮 健康性 生产性能 茧质成绩 繁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螟成虫取食对交配产卵和性信息素滴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淞杰 向文丽 +4 位作者 聂珍 邢艳 郭前爽 张素丽 杜永均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97-404,共8页
桑螟(Glyphodes pyloalis Walker)是桑树重要害虫。桑螟有成虫取食现象,但是取食获得的水和糖分对于求偶、交配和繁殖的影响并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卵巢解剖、行为观察、性信息素滴度的分析,详细研究了喂食对桑螟存活、求偶、交配和繁殖... 桑螟(Glyphodes pyloalis Walker)是桑树重要害虫。桑螟有成虫取食现象,但是取食获得的水和糖分对于求偶、交配和繁殖的影响并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卵巢解剖、行为观察、性信息素滴度的分析,详细研究了喂食对桑螟存活、求偶、交配和繁殖的影响。桑螟羽化后雌蛾卵巢并未成熟,但可以当日交配,雌蛾平均交配次数为1.3次,雄蛾则为2.7次,雄蛾的交配次数显著高于雌蛾,交配间隔时间雌蛾长于雄蛾。饥饿不喂食桑螟成虫存活时间短(雌蛾3.47 d,雄蛾3.13 d)、交配次数少(0.53次)、产卵量低(21.3粒),卵孵化率低(82.2%)。喂食纯水的桑螟成虫存活时间显著增加(雌蛾6.72 d,雄蛾6.13 d),交配次数提高(1.0次),产卵量也显著增加(62.3粒),卵孵化率高(96.3%)。喂食糖水的桑螟成虫存活时间最长(雌蛾10.0 d,雄蛾9.59 d)、交配次数高(1.38次)、产卵量高(204.4粒)、卵孵化率高(92.8%)。由于寿命的极大差异,喂食糖水与纯水的雌蛾在交配次数、产卵量上都有显著差异,但在卵孵化率上无显著差异。饥饿情况下释放性信息素的雌蛾比率比较低,只有45.5%,喂水或糖水则高达100%,但性信息素滴度无显著差异。桑螟喂食的关键时间是羽化后的起始2天,这2天需要喂食糖分,2 d后,桑螟成虫则需要水。本研究结果认为桑螟成虫完整的存活、求偶、交配和繁殖必须补充水和糖类物质,这些结果可为桑螟的精准监测和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螟 成虫取食 营养物质 交配 产卵 性信息素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家蚕人工饲料育示范与推广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邹邦兴 张友洪 +5 位作者 肖文福 卿圣环 李冬兵 李开莉 向文丽 曹贤旺 《四川蚕业》 2021年第4期16-19,共4页
人工饲料养蚕是蚕桑产业上的一项技术革新,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有报道[1],直到六七十年代,日本的福田纪文和伊藤智夫[2]才首次用人工饲料养蚕完成了一个世代,真正开创了养蚕史上的新纪元。国内关于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人工饲料养蚕是蚕桑产业上的一项技术革新,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有报道[1],直到六七十年代,日本的福田纪文和伊藤智夫[2]才首次用人工饲料养蚕完成了一个世代,真正开创了养蚕史上的新纪元。国内关于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西南农学院的钱惠田[3]以木薯叶干粉为主体配合的饲料饲养蓖麻蚕获得成功。1975年江苏省蚕业研究所的蔡幼民等[4]以不同桑叶粉含量配制的人工饲料实现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成功。其后经过数十年发展,尤其在2008年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成立后联合攻关,我国在饲料配方、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技术体系 人工饲料 蚕业研究所 饲料配方 蚕桑产业 桑叶粉 木薯叶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