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GF-C介导的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及定位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俊辉 李洋 +4 位作者 刘亮 杨怀才 海健 唐利立 胡铁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6-39,51,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 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介导的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及定位。方法:分子生物学原位杂交方法检测VEGF-C mRNA基因在89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对乳腺癌肿瘤淋巴管进...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 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介导的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及定位。方法:分子生物学原位杂交方法检测VEGF-C mRNA基因在89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对乳腺癌肿瘤淋巴管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 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标记。结果:在89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49例表达VEGF-C mRNA,表达率为55.06%。VEGF-C mRNA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VEGF-C mRNA阴性组相比,VEGF-C mRNA阳性组的肿瘤淋巴管密度大、腋淋巴结转移率高(均P<0.05);所有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管生成,但以肿瘤间质组织中淋巴管生成为主,癌巢中未见到明显的成形淋巴管。肿瘤淋巴管密度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临床分期越晚,肿瘤淋巴管密度越高(P<0.05);腋淋巴结转移组的肿瘤淋巴管密度比无淋巴结转移组高(P<0.05)。结论:原发性乳腺癌组织VEGF-C mRNA的表达与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VEGF-C介导的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主要发生在肿瘤间质组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管生成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创漏斗胸矫形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吴闽华 刘文亮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081-1082,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应用微创漏斗胸矫形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23例先天性漏斗胸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例先天性漏斗胸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微创... 目的观察分析应用微创漏斗胸矫形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23例先天性漏斗胸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例先天性漏斗胸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微创非胸腔镜下NUSS漏斗胸矫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胸腔镜NUSS手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隋况,随访矫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疗效差异不大,但手术所用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元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漏斗胸应用微创非胸腔下NUSS治疗效果确切,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漏斗胸 微创漏斗胸矫形术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