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术期刊要走出“学术”误区——兼议《学术界》今后发展的个性风格
1
作者 袁玉立 《学术界》 CSSCI 1999年第4期88-92,共5页
我国多数学术期刊不同程度地陷入一种“学术误区”:片面追求“纯学术性”和“以不变万变”的学术偏见,学术期刊要么逃避生动的市场经济现实,要么面向脱离现实的狭隘的需求“市场”。学术期刊要走出“学术误区”,就要在社会现实生活... 我国多数学术期刊不同程度地陷入一种“学术误区”:片面追求“纯学术性”和“以不变万变”的学术偏见,学术期刊要么逃避生动的市场经济现实,要么面向脱离现实的狭隘的需求“市场”。学术期刊要走出“学术误区”,就要在社会现实生活中改变自身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走出误区 学术界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不端与学术规范、学术管理对谈 被引量:33
2
作者 余三定 袁玉立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4-107,245-249,共9页
近年来我国学术失范、不端乃至学术腐败的事件不断出现,其中特别重要的原因就是越来越严重的"学术评价过度症"。学术规范建设方面的问题只是学术不端事件增多中很次要的原因。人们面对学术不端现象而"见惯不怪",一... 近年来我国学术失范、不端乃至学术腐败的事件不断出现,其中特别重要的原因就是越来越严重的"学术评价过度症"。学术规范建设方面的问题只是学术不端事件增多中很次要的原因。人们面对学术不端现象而"见惯不怪",一方面意味着学术不端已经成为非常普遍、非常严重的现象;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人们面对学术不端现象已近乎无可奈何。导致学术不端的原因包括社会、管理界、学者自身等方面。治理学术不端也必须全社会、管理界、学者自身一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不端 “学术评价过度症” 学术规范 学术管理 学术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不端行为的行政法律规制探讨 被引量:13
3
作者 徐和平 袁玉立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8-56,286,共9页
近年来,我国学术不端现象不断滋生蔓延,不仅破坏了我国的科研环境和科研人员的整体形象,而且也影响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近年来制定了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的部门规章和相关处理办法,但是,这些规章或办法并没有... 近年来,我国学术不端现象不断滋生蔓延,不仅破坏了我国的科研环境和科研人员的整体形象,而且也影响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近年来制定了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的部门规章和相关处理办法,但是,这些规章或办法并没有达到其应有的防治效果,学术不端现象仍屡禁不绝。为此,有必要从行政法律的角度强化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规制,实现学术道德和学术法治的双重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不端 行政法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影响力与学术期刊的导向 被引量:10
4
作者 袁玉立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8,共3页
学术历来是一个民族的脊梁,而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学术的优先发展则是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律性要求。期刊作为展现学术成果、传播学术思想、推动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促进学术转化的重要平台和基地,在学术发展中起着不可... 学术历来是一个民族的脊梁,而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学术的优先发展则是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律性要求。期刊作为展现学术成果、传播学术思想、推动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促进学术转化的重要平台和基地,在学术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入研究学术期刊与学术发展的复杂关联,增强学术期刊的使命意识、创新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办刊质量,进而引领学术繁荣的步伐,是期刊工作者面临的严峻任务。有鉴于此,本刊约请四位资深专家,从人文社会科学的视角,对学术期刊与学术发展的关联性进行了多角度深入的探讨。希望这些探讨能引起学界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学术影响力 导向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 教条主义 尊重科学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不端的伦理控制 被引量:11
5
作者 袁玉立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0-128,285-286,共9页
学术不端是我国历史文化中实事求是精神与实用主义博弈的消极产物,应当对此实行伦理控制。学术人应当是融自由与自律于一体的职业人,是自我控制能力最强的社会人。学术不端的伦理控制,首先应当唤醒学术人的自我意识,在问学实践和德性实... 学术不端是我国历史文化中实事求是精神与实用主义博弈的消极产物,应当对此实行伦理控制。学术人应当是融自由与自律于一体的职业人,是自我控制能力最强的社会人。学术不端的伦理控制,首先应当唤醒学术人的自我意识,在问学实践和德性实践中实现自我。其次还要加强学术共同体的伦理建设,将学术自由、学术创新、学术平等和学术批评牢固树立为长期践行的伦理价值目标。全社会要从学术伦理的教育与教化的结合上,对于学术失范、学术不端的规范与规制的结合上,实行伦理控制。这样才能有效克服学术不端,推动我国学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不端 伦理控制 学术人 学术伦理 学术自由 教化 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期刊要凸显主体性意识——兼谈如何提升综合类学术期刊的价值和地位 被引量:8
6
作者 袁玉立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69,共4页
学术期刊的边缘化情形严重地削弱了我国学术期刊的主体性意识,因而也严重削弱了它的存在价值和社会地位。学术期刊是一种独立价值和公共理性,其主体性主要由独立意识、批判意识和问题意识所构成。学术期刊,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范围内的... 学术期刊的边缘化情形严重地削弱了我国学术期刊的主体性意识,因而也严重削弱了它的存在价值和社会地位。学术期刊是一种独立价值和公共理性,其主体性主要由独立意识、批判意识和问题意识所构成。学术期刊,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范围内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要凸显自己的主体性意识,不能不具有引导思潮的学术思想及历史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主体性意识 学术中立 编辑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辑审稿中的非学术因素及排除之策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本红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4-197,共4页
学术期刊是学术和学科建设的重要阵地,应以学术性作为编辑审稿工作的唯一标准。然而,在现有学术评价体制的影响下,这一工作受到了诸多非学术因素的消极干扰,如以作者身份的高低而非稿件质量的高低来取舍稿件。这一非学术性倾向直接影响... 学术期刊是学术和学科建设的重要阵地,应以学术性作为编辑审稿工作的唯一标准。然而,在现有学术评价体制的影响下,这一工作受到了诸多非学术因素的消极干扰,如以作者身份的高低而非稿件质量的高低来取舍稿件。这一非学术性倾向直接影响了审稿的公正性,也削弱了编辑审稿活动的意义,是学术评价异化的一种反映,不利于学术研究的正常进行和健康发展。编辑应该强化责任意识,自觉克服心理因素,排除思维定势,提高学术判断力,重视学术新人的发现和扶持,从而有效发挥学术期刊在学术和学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审稿 学术评价 非学术性因素 消极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学术创新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8
8
作者 翁飞 《学术界》 2002年第5期28-32,共5页
关键词 学术创新 人文社会科学 学术风气 学术规范 继承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期刊:把中国学术推向国际学术平台的前沿 被引量:8
9
作者 袁玉立 《学术界》 2002年第3期67-75,共9页
世纪之初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推动下 ,国际学术期刊市场出现一些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 ,从而给我国学术期刊界以冲击和启示。我国学术期刊要清醒认识自己的现状和不足 ,发挥优势、创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 ,处理好同学术研究和学术... 世纪之初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推动下 ,国际学术期刊市场出现一些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 ,从而给我国学术期刊界以冲击和启示。我国学术期刊要清醒认识自己的现状和不足 ,发挥优势、创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 ,处理好同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市场的关系 ,有效地回应国际学术期刊市场的冲击 ,把中国学术推向国际学术平台的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国际学术期刊市场 中国学术 国际学术平台 学术前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综合性学术期刊的定位与市场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立钊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0-154,共5页
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在我国期刊总量中占有相当的比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刊物性质决定的同质化,扎堆办刊、风格雷同、缺乏特色、竞争激烈是业内的现状。随着"十二五"期间中国出版业将从"出版大国"向"... 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在我国期刊总量中占有相当的比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刊物性质决定的同质化,扎堆办刊、风格雷同、缺乏特色、竞争激烈是业内的现状。随着"十二五"期间中国出版业将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的转变,对于学术期刊的宏观调控力度将不断加大,综合性学术期刊所面临的困境凸显。为应对即将到来的调整,必需清醒地认识到内部与外部的市场竞争环境,找准刊物定位,树立品牌意识与竞争意识,不断创新,才能经受住市场的荡涤,站稳脚跟,健康发展,直至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学术期刊 困境 定位 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学术文化博物馆的几点构想
11
作者 钟和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7-115,286,共9页
我国作为一个学术大国,建立一所学术文化博物馆是很有意义的。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学术文化及社会历史知识将通过实物陈列而由此得到展示。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也能由此得到实证和阐释。学术文化博物馆在设计上的独特之点是通过实物和... 我国作为一个学术大国,建立一所学术文化博物馆是很有意义的。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学术文化及社会历史知识将通过实物陈列而由此得到展示。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也能由此得到实证和阐释。学术文化博物馆在设计上的独特之点是通过实物和复制实物给出一个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中国学术史发展线索、认识史发展线索和知识积累系统。这个系统大致分为八个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文化 博物馆 中国学术 构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性:走进我们生活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新视点 被引量:44
12
作者 袁玉立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34,共8页
公共性的增长是当代生活世界不可遏止的趋向,是历史由阶级史、民族史进入世界史的标志。我们这个时代只要能称之为具有现代性的事物,同时也被打上公共性的烙印。公共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范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实践性特... 公共性的增长是当代生活世界不可遏止的趋向,是历史由阶级史、民族史进入世界史的标志。我们这个时代只要能称之为具有现代性的事物,同时也被打上公共性的烙印。公共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范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实践性特点是相融的,它在更为深刻的层次上揭示了当代生活的丰富内容,推进了人们对于当代社会实践发展的真理性认识,还从全球化的视角进一步展示了人的社会性本质。公共性本质上是个人性的延伸,是现代性的基础和最基本的特征。全球性和现代性视野下的公共性应当走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将因此清晰地认识当代生活世界,丰富我们这个时代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揭示当代世界和历史表象背后深藏的秘密,推动当代人价值观的深刻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全球性 现代性 人的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庸与实事求是——兼及儒学与实学的关系 被引量:14
13
作者 袁玉立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64,共19页
追根溯源,实事求是乃是先秦儒家中庸观念的贯彻。中庸的中心词是“中”,“中”字的初始意义是“内”、“正”;中庸的使动词是“庸”,“中”字还有“合”、“和”内涵;中庸一词指向普遍性内容时,“中”仅指“实”或“诚”。中庸精义就是... 追根溯源,实事求是乃是先秦儒家中庸观念的贯彻。中庸的中心词是“中”,“中”字的初始意义是“内”、“正”;中庸的使动词是“庸”,“中”字还有“合”、“和”内涵;中庸一词指向普遍性内容时,“中”仅指“实”或“诚”。中庸精义就是实事求是。中庸之德的历史源头是弓矢文化,其近代形态是实学文化。实事求是路线的精髓是“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实理出发”,更不是“从实用出发”,否则,我们将又回到成也“中庸”、败也“中庸”的反中庸悖论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实事求是 反中庸 弓矢文化 实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巢湖文化摭谈 被引量:20
14
作者 翁飞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6-162,共7页
安徽省省会合肥正在加速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城市的快速拓展是经济高速增长和科教文卫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客观需要,但一座城市真正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合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包容与开放、务实... 安徽省省会合肥正在加速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城市的快速拓展是经济高速增长和科教文卫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客观需要,但一座城市真正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合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包容与开放、务实而趋新的城市品格特征。在新一轮的城市大拓展中,它的文化纵深应该向环巢湖流域拓展,因为从文明初曙和历史传承来看,古庐州和古巢州原为一体。本文综合历史、考古、地缘、民俗、人文等多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证,提出"环巢湖文化圈"的概念,这一概念与合六巢省会经济圈的地域区划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它在安徽文化史上的地位丝毫不比已经被确认的淮河、皖江、新安江三个文化圈逊色。对环巢湖文化圈的研究,有助于为合肥——这座正在大步走向滨湖时代的二十一世纪大都市的文化底蕴增添浓墨重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圈 环巢湖文化 城市品格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性是历史进程的一个原则——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进一步思考 被引量:11
15
作者 袁玉立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8-75,共8页
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共同主办,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于2005年6月23—26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华侨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北京大学、北... 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共同主办,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于2005年6月23—26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华侨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以及求是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新华文摘杂志社、哲学研究杂志社、《哲学动态》编辑部、天津社会科学杂志社、学术研究杂志社、学术界杂志社、江海学刊杂志社和学习与探索杂志社等单位的近40名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以“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题,具体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维度”、“文本研究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对话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分论题展开了讨论。本期以“马克思主义的公共性理论”为主题刊发这次会议上的三篇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 公共理性 公共交往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能源产业政策及其启示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京安 马立钊 高翀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6-109,共4页
在世界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加剧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发展能源产业以实现争取在低碳经济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的目的。通过对英国的能源政策和产业的发展历程的论述,认为其能源政策对能源产业具有设定目标、提供保障,加强体制建设、促进产业发... 在世界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加剧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发展能源产业以实现争取在低碳经济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的目的。通过对英国的能源政策和产业的发展历程的论述,认为其能源政策对能源产业具有设定目标、提供保障,加强体制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保障科研投入、加快技术进步等方面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现阶段国情和能源发展实际提出了推动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政策 能源产业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尚中、中道、中庸:自古就有的普遍观念 被引量:8
17
作者 袁玉立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2-161,共10页
尚中观念、中道观念和中庸思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求索生存与发展之道的普遍观念,然而,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和中国人生活实践中一直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庸思想,却从未以"中庸"范畴出现在中国哲学史或学术史上。尚中观念起源于农... 尚中观念、中道观念和中庸思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求索生存与发展之道的普遍观念,然而,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和中国人生活实践中一直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庸思想,却从未以"中庸"范畴出现在中国哲学史或学术史上。尚中观念起源于农耕社会实践与弓矢文化、古代祭祀与象形文字,并在《易经》、周礼与《道德经》中进一步发展为中道观念。孔子继承并改造了前人的中道观念,将其提升和概括为中庸思想,并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在"形而上"(中正之"道")与"形而下"(器、物、常用、民用、庸言、庸行)相统一的基础上,去认识事物的真实面貌与深刻本质,从而才能正确把握自我与物我,自立于天人之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中 中道 中庸 普遍观念 哲学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鸿章的海防思想与海军建设——两次海防大筹议过程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翁飞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7-71,308,共15页
在近代国防领域,李鸿章一直是一个强力的"海防论"者。本文试图通过剖析甲午战前二十年间,面对来自西方和日本的海上侵略威胁,李鸿章在两次海防大筹议中,运用集团力量进行谋划和运作,积极建设近代海防、海军的种种努力,以为今... 在近代国防领域,李鸿章一直是一个强力的"海防论"者。本文试图通过剖析甲午战前二十年间,面对来自西方和日本的海上侵略威胁,李鸿章在两次海防大筹议中,运用集团力量进行谋划和运作,积极建设近代海防、海军的种种努力,以为今天的观照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海防大筹议 淮系集团 北洋海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现时代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创新 被引量:4
19
作者 袁玉立 《学术界》 2002年第6期12-17,共6页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不仅是理论创新 ,也是制度创新。这一理论主张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工作 ,这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最高成就 ,也是人类政治文明在当代的最新成果 ;这一理论还...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不仅是理论创新 ,也是制度创新。这一理论主张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工作 ,这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最高成就 ,也是人类政治文明在当代的最新成果 ;这一理论还主张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这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建设 政治体制 人类政治文明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民主 依法治国 体制改革 理论创新 "三个代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大合肥--以科学发展观统驭合肥城市建设的框架思路 被引量:1
20
作者 宁业高 翁飞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24,共11页
建国六十年,全国大发展,安徽大发展,省会合肥在新世纪以来的发展速度、质量、规模和品位尤其惊人。本文提出"构建大合肥"的理念,并列举历代雄才大略的治国君主、辅政大臣、州府主官和志士仁人对于合肥城市建设布局谋画的卓识... 建国六十年,全国大发展,安徽大发展,省会合肥在新世纪以来的发展速度、质量、规模和品位尤其惊人。本文提出"构建大合肥"的理念,并列举历代雄才大略的治国君主、辅政大臣、州府主官和志士仁人对于合肥城市建设布局谋画的卓识和共识,以及合肥城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曾经三度作为"省会"、三度作为"中央直辖市"、三度作为"侯国都城"的史实,雄辩地指明合肥城市起源远溯华夏文明起源的"有巢氏",合肥文明史作为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同时段、共成长。今天,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实现安徽的奋力崛起,合肥的城市建设就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超常规的破格性思维来定策,以"构"导"建",实现"超高速"。综合历史地理、自然地理、区域(地缘)经济等因素,构建"大合肥",要以国际大都市为标的;以"(合、六、巢)三市合一市"为基础;以"三环绕一湖"构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合肥 科学发展观 构建 三市 三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