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煅烧时间对正极材料LiNi_(0.80)Co_(0.15)Al_(0.05)O_(2)浓度梯度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黄玲
张成智
谭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79-991,共13页
将铝溶液按3种不同的流速连续注入,联合共沉淀结晶控制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Ni_(0.80)Co_(0.15)Al_(0.05)(OH)_(2)前驱体,即内核为均相组成的Ni_(0.88)Co_(0.12)(OH)_(2),外壳为Ni、Co和Al含量呈连续变化的Ni_(0.72)Co_(0.18)Al_(0.10...
将铝溶液按3种不同的流速连续注入,联合共沉淀结晶控制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Ni_(0.80)Co_(0.15)Al_(0.05)(OH)_(2)前驱体,即内核为均相组成的Ni_(0.88)Co_(0.12)(OH)_(2),外壳为Ni、Co和Al含量呈连续变化的Ni_(0.72)Co_(0.18)Al_(0.10)(OH)_(2)。将该前驱体与LiOH·H_(2)O混合均匀,在700℃的氧气气流下进行煅烧,通过控制煅烧时间使材料中Ni、Co和Al扩散形成含量呈连续梯度变化的且具有类球形形貌的LiNi_(0.80)Co_(0.15)Al_(0.05)O_(2)正极材料。梯度结构中Ni、Co和Al的分布情况直接影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结构稳定性。当煅烧时间为12 h时,从颗粒的核心到表面,Ni含量(原子分数)由0.855下降至0.732,Al含量由0.003增加至0.115,Co含量维持在0.142~0.163之间,而表面组成为Ni_(0.732)Co_(0.153)Al_(0.115)O_(2)。此时材料具有良好完整的层状结构且Li^(+)/Ni^(2+)混排程度最低,在0.2C下的放电比容量为201.3 m Ah·g^(-1),略低于均相LiNi_(0.80)Co_(0.15)Al_(0.05)O_(2)的放电比容量(205.8 mAh·g^(-1));以0.2C充电、1C放电循环200周后,其容量保留率为71.6%,优于均相组成的材料(54.6%)。这是因为镍含量低而铝、钴含量高(相对于均相材料)的外层可以有效抑制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引起颗粒体积的各向异性变化,减少电极极化,从而减缓极片表面裂纹的生成和扩展,降低电池的电荷传递阻抗,从而提高循环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该材料合成过程中只有在铝溶液流速切换时使p H值发生小幅度的波动,但很快恢复到稳定,可以保证前驱体具有良好的结晶性,使核壳结构易设计、控制;而后通过调控煅烧时间合成LiNi_(0.80)Co_(0.15)Al_(0.05)O_(2),有利于进一步地精准设计材料的浓度梯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烧结
三元正极材料
核壳结构前驱体
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煅烧时间对正极材料LiNi_(0.80)Co_(0.15)Al_(0.05)O_(2)浓度梯度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黄玲
张成智
谭军
机构
季华实验室测试中心
出处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79-991,共13页
基金
季华实验室基金(No.X220161XS220,X200191TL200)资助。
文摘
将铝溶液按3种不同的流速连续注入,联合共沉淀结晶控制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Ni_(0.80)Co_(0.15)Al_(0.05)(OH)_(2)前驱体,即内核为均相组成的Ni_(0.88)Co_(0.12)(OH)_(2),外壳为Ni、Co和Al含量呈连续变化的Ni_(0.72)Co_(0.18)Al_(0.10)(OH)_(2)。将该前驱体与LiOH·H_(2)O混合均匀,在700℃的氧气气流下进行煅烧,通过控制煅烧时间使材料中Ni、Co和Al扩散形成含量呈连续梯度变化的且具有类球形形貌的LiNi_(0.80)Co_(0.15)Al_(0.05)O_(2)正极材料。梯度结构中Ni、Co和Al的分布情况直接影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结构稳定性。当煅烧时间为12 h时,从颗粒的核心到表面,Ni含量(原子分数)由0.855下降至0.732,Al含量由0.003增加至0.115,Co含量维持在0.142~0.163之间,而表面组成为Ni_(0.732)Co_(0.153)Al_(0.115)O_(2)。此时材料具有良好完整的层状结构且Li^(+)/Ni^(2+)混排程度最低,在0.2C下的放电比容量为201.3 m Ah·g^(-1),略低于均相LiNi_(0.80)Co_(0.15)Al_(0.05)O_(2)的放电比容量(205.8 mAh·g^(-1));以0.2C充电、1C放电循环200周后,其容量保留率为71.6%,优于均相组成的材料(54.6%)。这是因为镍含量低而铝、钴含量高(相对于均相材料)的外层可以有效抑制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引起颗粒体积的各向异性变化,减少电极极化,从而减缓极片表面裂纹的生成和扩展,降低电池的电荷传递阻抗,从而提高循环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该材料合成过程中只有在铝溶液流速切换时使p H值发生小幅度的波动,但很快恢复到稳定,可以保证前驱体具有良好的结晶性,使核壳结构易设计、控制;而后通过调控煅烧时间合成LiNi_(0.80)Co_(0.15)Al_(0.05)O_(2),有利于进一步地精准设计材料的浓度梯度结构。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烧结
三元正极材料
核壳结构前驱体
共沉淀
Keywords
lithium‑ion battery
calcination
ternary cathode material
core‑shell structure precursor
co‑precipitation
分类号
O646.21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煅烧时间对正极材料LiNi_(0.80)Co_(0.15)Al_(0.05)O_(2)浓度梯度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黄玲
张成智
谭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