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胸部CT表现与临床特点
被引量:
61
1
作者
刘发明
丁惠玲
+3 位作者
龚晓明
宋璐
李航
鲁植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表现与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临床诊断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32例,女9例,平均年龄48.45岁。所有病例均经胸部CT检查,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对其影像学...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表现与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临床诊断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32例,女9例,平均年龄48.45岁。所有病例均经胸部CT检查,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COVID-19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肺磨玻璃样密度影、棉团状及网状小结节,双侧弥漫性分布,双下肺胸膜下为主,较双肺中上叶显著,右中叶受累相对少见。病程早期以肺外带、累及肺间质为主,多数病例可见细支气管充气征,可伴有粗大条索状影,胸膜下线。重症者随病程进展,病灶向支气管中轴间质蔓延,逐步扩散至全肺,可伴胸膜反应,叶间胸膜增厚、胸水少见。结论:COVID-19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流行性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做早期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2019冠状病毒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核酸检测阴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表现特点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发明
龚晓明
+4 位作者
丁惠玲
魏小权
黄小杏
关琴
鲁植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87-1090,共4页
目的:总结核酸检测阴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2019)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早期病变的认识。方法:从3次核酸检测最终确诊为COVID-2019的217例患者中,选取之前核酸检测阴性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胸部CT表现。结果:56例核...
目的:总结核酸检测阴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2019)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早期病变的认识。方法:从3次核酸检测最终确诊为COVID-2019的217例患者中,选取之前核酸检测阴性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胸部CT表现。结果:56例核酸检测阴性患者中,首次胸部CT有2例(3.57%)未见异常,54例(96.43%)可见异常。54例胸部CT有异常患者的病变分布特点:累及单肺叶12例(22.22%),其中病变位于左下叶6例;累及多肺叶42例(77.78%),其中37例累及3~5个肺叶。病灶形态:表现为类圆形15例(27.78%),楔形9例(16.67%),不规则形30例(55.56%)。病变密度:表现为磨玻璃影(GGO)36例(66.67%),GGO+实变13例(24.07%),以实变为主5例(9.26%)。间质性改变:小叶核心间隔增厚(铺路石征)28例(51.85%),小叶间隔增厚16例(29.63%),细支气管充气征25例(46.30%)。CT分期情况:早期26例(48.15%),进展期23例(42.59%),重症期4例(7.41%),转归期1例(1.85%)。结论:96.43%的核酸检测阴性COVID-2019患者首次胸部CT可见阳性表现,CT分期主要为早期(48.15%)和进展期(42.59%),重症少见(7.41%),对胸部CT出现阳性表现即使核酸检测阴性者需高度重视,及时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检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胸部CT表现与临床特点
被引量:
61
1
作者
刘发明
丁惠玲
龚晓明
宋璐
李航
鲁植艳
机构
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孝昌县
第一
人民医院
医务科
武汉大学中南
医院
放射科
武汉大学口腔
医院
放射科
出处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6-268,共3页
基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专项基金(2018-65)
湖北省卫健委面上项目(Wj2017M044).
文摘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表现与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临床诊断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32例,女9例,平均年龄48.45岁。所有病例均经胸部CT检查,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COVID-19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肺磨玻璃样密度影、棉团状及网状小结节,双侧弥漫性分布,双下肺胸膜下为主,较双肺中上叶显著,右中叶受累相对少见。病程早期以肺外带、累及肺间质为主,多数病例可见细支气管充气征,可伴有粗大条索状影,胸膜下线。重症者随病程进展,病灶向支气管中轴间质蔓延,逐步扩散至全肺,可伴胸膜反应,叶间胸膜增厚、胸水少见。结论:COVID-19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流行性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做早期临床诊断。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2019冠状病毒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Keywords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Tomography,X-ray computed
分类号
R563.1 [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R816.4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核酸检测阴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表现特点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发明
龚晓明
丁惠玲
魏小权
黄小杏
关琴
鲁植艳
机构
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孝昌县
第一
人民医院
医务科
武汉大学中南
医院
放射科
出处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87-1090,共4页
文摘
目的:总结核酸检测阴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2019)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早期病变的认识。方法:从3次核酸检测最终确诊为COVID-2019的217例患者中,选取之前核酸检测阴性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胸部CT表现。结果:56例核酸检测阴性患者中,首次胸部CT有2例(3.57%)未见异常,54例(96.43%)可见异常。54例胸部CT有异常患者的病变分布特点:累及单肺叶12例(22.22%),其中病变位于左下叶6例;累及多肺叶42例(77.78%),其中37例累及3~5个肺叶。病灶形态:表现为类圆形15例(27.78%),楔形9例(16.67%),不规则形30例(55.56%)。病变密度:表现为磨玻璃影(GGO)36例(66.67%),GGO+实变13例(24.07%),以实变为主5例(9.26%)。间质性改变:小叶核心间隔增厚(铺路石征)28例(51.85%),小叶间隔增厚16例(29.63%),细支气管充气征25例(46.30%)。CT分期情况:早期26例(48.15%),进展期23例(42.59%),重症期4例(7.41%),转归期1例(1.85%)。结论:96.43%的核酸检测阴性COVID-2019患者首次胸部CT可见阳性表现,CT分期主要为早期(48.15%)和进展期(42.59%),重症少见(7.41%),对胸部CT出现阳性表现即使核酸检测阴性者需高度重视,及时复查。
关键词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检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Keywords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Nucleic acid detection
Tomography
X-ray computer
分类号
R563.1 [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R814.4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胸部CT表现与临床特点
刘发明
丁惠玲
龚晓明
宋璐
李航
鲁植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
6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核酸检测阴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表现特点
刘发明
龚晓明
丁惠玲
魏小权
黄小杏
关琴
鲁植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