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孝昌县桃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1
作者 黄小平 邬陈芳 占英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72-74,81,共4页
结合孝昌县桃产区产业发展情况,以桃优质高效为生产目标,对标准化建园、栽培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采后处理关键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以期分享孝昌县桃栽培经验,为湖北省桃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共同推进桃绿色优质高效生产进程。
关键词 标准化建园 栽培管理 绿色防控 采后处理 孝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孝昌县楚甜1号桃引种试验初报
2
作者 黄小平 邬陈芳 占英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245-247,共3页
为丰富和优化湖北省孝昌县桃品种结构,于2017年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引进楚甜1号桃品种(原代号11-4-24-1),在孝昌县丰山镇井边村进行试种。经过连续多年的生长结果观察,楚甜1号桃在孝昌县的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属高甜小果型... 为丰富和优化湖北省孝昌县桃品种结构,于2017年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引进楚甜1号桃品种(原代号11-4-24-1),在孝昌县丰山镇井边村进行试种。经过连续多年的生长结果观察,楚甜1号桃在孝昌县的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属高甜小果型特色油桃品种,其果肉白色,硬溶质,离核,食用方便,风味浓甜,3年平均单果重109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8%~14.8%,可滴定酸含量为0.16%~0.25%,早果性、丰产稳产性好,产量可达30 000 kg/hm^(2)以上,尤其适合现代桃园免疏果省力化栽培需求。对楚甜1号桃在孝昌县引种试验的果实品质、生长结果习性、生物学特征、物候期、适应性及经济效益情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与观测,并对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楚甜1号桃品种的生产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甜1号桃 引种 栽培技术 孝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早熟红肉油桃优系“4-86-2”选育初报
3
作者 王富荣 黄小平 +12 位作者 艾小艳 王会良 刘勇 朱炜 张杨 甘志猛 顾霞 刘模发 诸小敏 黎刚 吴文鹏 何华平 龚林忠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0-203,共4页
“4-86-2”桃是以“枣油桃”为母本,“早仙红”为父本杂交而成的特早熟红肉油桃优系。该优系树势较强,树姿半开张;在武汉地区始花期3月中旬,果实成熟期5月中旬;花蔷薇型,花粉可育,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80~100 g,最大146 g;果面光滑无... “4-86-2”桃是以“枣油桃”为母本,“早仙红”为父本杂交而成的特早熟红肉油桃优系。该优系树势较强,树姿半开张;在武汉地区始花期3月中旬,果实成熟期5月中旬;花蔷薇型,花粉可育,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80~100 g,最大146 g;果面光滑无毛,果皮、果肉均呈鲜红色,完熟时暗红色,花青素含量高达151.67 mg/kg;黏核,肉质硬溶质,较耐贮运;风味浓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12%,可滴定酸含量0.19%~0.24%;3~4年进入盛果期,平均产量18.0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肉桃 油桃 特早熟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密度芯片解析小麦新品种云麦119的遗传构成
4
作者 马学珍 李绍祥 +7 位作者 李家乐 李宏生 邬陈芳 杨忠慧 曾庆东 韩德俊 丁明亮 江冰冰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0-1638,I0002,共10页
【目的】通过构建高产、稳产、抗病性强的云麦119基因型图谱,解析其遗传构成,为云麦119推广应用及小麦品种改良和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GenoBaits?Wheat 100K(GBW100K)育种芯片分析双亲(2013CIM1136和2008Y3-6871)对云麦11... 【目的】通过构建高产、稳产、抗病性强的云麦119基因型图谱,解析其遗传构成,为云麦119推广应用及小麦品种改良和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GenoBaits?Wheat 100K(GBW100K)育种芯片分析双亲(2013CIM1136和2008Y3-6871)对云麦119的遗传贡献率,绘制基因型图谱,解析云麦119的遗传构成及重要性状遗传基础。【结果】云麦119及其双亲(2013CIM1136和2008Y3-6871)的SNP有效位点数量分别为245464、247280和247082个。云麦119与双亲(2013CIM1136和2008Y3-6871)共有SNP位点167777个,占SNP位点总数的76.97%。母本2013CIM1136对云麦119的全基因组相对遗传贡献率为55.45%,A、B、D 3个亚基因组的相对遗传贡献率分别为65.00%、44.54%和76.95%;父本2008Y3-6871对云麦119的全基因组相对遗传贡献率为44.55%,在A、B、D 3个亚基因组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5.00%、55.46%、23.05%,表明云麦119具有明显的偏亲现象。母本2013CIM1136在15条染色体上相对遗传贡献率均高于父本2008Y3-6871,有6条染色体上相对遗传贡献率高于母本2013CIM1136。对比云麦119与双亲的SNP多态性,发现有242个SNP位点与双亲基因型均不相同,分布在除4D染色体之外的20条染色体上。通过GenoBaits?Wheat0.1K(GBW0.1K)前景选择芯片分析发现,云麦119聚合了来自亲本的优异多抗基因(Lr34/Yr18/Pm38/Sr57、Lr27/Yr30/Sr2等)、品质基因(Glu-Dx、PSY-D1等)、千粒重基因(TaCwi-A1、TaGS5-A1、TaGW2-6A、SPL20-7A等)、抗条锈病QTL/基因(QYrsn.nwafu-3DL、Yr80、Yr78、Yr75)、赤霉病抗性QTL(QFhb.hbaas-5AL等)、抗白粉病基因(Pm12等)和矮杆基因(Rht8、Rht1等)。2021-2022年和2022-2023年云麦119的平均产量为6091.2和4653.0 kg/ha,分别较对照品种云麦56增产14.65%和11.77%;品质性状表现为容重779 g/L,蛋白质11.32%,湿面筋25.3%,稳定时间3.1 min,属中筋小麦。【结论】云麦119存在偏亲遗传现象,更多地继承了母本2013CIM1136的遗传物质,聚合了双亲大部分产量性状和抗病相关基因/QTL(Lr34/Yr18/Pm38/Sr57、Lr27/Yr30/Sr2、QYrsn.nwafu-3DL、QFhb.hbaas-5AL、Pm12、Rht1、Rht8、TaCwi-A1、TaGS5-A1、TaGW2-6A、SPL20-7A、PSY-D1、Glu-Dx),从而使得云麦119具有高产、稳产、综合抗病性优良等特点,尤其对云南省小麦最主要病害条锈病的抗性较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SNP 遗传贡献 遗传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救荒野豌豆高效根瘤菌株的筛选
5
作者 韦兴迪 曾庆飞 +4 位作者 王佳楚函 冉伟男 龙忠富 莫丹禄 余晓玲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0-208,共9页
【目的】筛选获得结瘤固氮能力强、促生效果好的土著高效救荒野豌豆根瘤菌菌株,为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改良应用提供优质菌株资源。【方法】采用刚果红YMA平板分离培养法,对贵州省不同生态功能区的救荒野豌豆根瘤进行分离、纯化,结合菌体... 【目的】筛选获得结瘤固氮能力强、促生效果好的土著高效救荒野豌豆根瘤菌菌株,为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改良应用提供优质菌株资源。【方法】采用刚果红YMA平板分离培养法,对贵州省不同生态功能区的救荒野豌豆根瘤进行分离、纯化,结合菌体形态结构和16S r RNA测序方法进行细菌种类鉴定,将筛选获得根瘤菌株与豆科模式植物百脉根进行盆栽回接试验,结合菌株固氮酶活性的测定,筛选土著高效根瘤菌株。【结果】从贵州省境内不同生态功能区的救荒野豌豆根瘤样品中分离获得53株形态、颜色和大小各异的根瘤细菌菌株,革兰氏染色后,共获得30株革兰氏阴性(G-)纯化菌株,经鉴定8株为根瘤内生细菌,22株为根瘤菌分属根瘤菌属(Rhizobium)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其中Rhizobium的分布频率最高,达91%,豌豆根瘤菌(R. leguminosarum)的分布频率最高,达27%,分别是分离获得的优势属和优势种。将来自不同地域和种类的根瘤菌与百脉根进行盆栽回接试验后,共筛选得到优良固氮促生根瘤菌6株,即XDVR141-4、ZJVR339-3、WEVR362-3、WXVR365-1、WLVR370-5和BQVR415-3,其中,WXVR365-1菌株的酶活力及植物促生效果与其余5株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为最优促生根瘤菌。【结论】从贵州不同生态功能区采集的救荒野豌豆根瘤中分离获得的R. acidisoli属于根瘤菌α-变形菌纲的一类,具有较强的固氮促生效果,可作为开发微生物菌肥的候选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荒野豌豆 根瘤菌 高效菌株筛选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