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被引量:32
1
作者 黄晓宇 李刚平 +4 位作者 寇继光 李蕾 夏秀梅 杨玲 侯晓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92-395,共4页
目的评估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人相比肠道菌群分布状态;肠道菌群分布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益生菌治疗对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善情况及对患者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健康成人21例及孝感市中心医... 目的评估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人相比肠道菌群分布状态;肠道菌群分布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益生菌治疗对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善情况及对患者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健康成人21例及孝感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肝硬化不伴腹水患者26例及肝硬化伴腹水患者22例,其中肝硬化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生菌(贝飞达),共治疗14 d进行比较研究。测定研究对象的肠道菌群、血氨及ALT,血清白蛋白水平及TBil值,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肝硬化患者均存在程度不同的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现为肠球菌、肠杆菌显著增多(P<0.01),双歧杆菌减少(P<0.01);菌群失调的严重程度与患者肝功能严重程度有关,肝功能Child-Pugh C级患者菌群失调较A级严重(P<0.01);益生菌可改善肝硬化患者生化指标、降低血氨、提高肠道双歧杆菌数量(P<0.01);益生菌亦可改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其中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效果更明显(P<0.01)。结论肝硬化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肠道菌群失调,益生菌能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并可改善生化指标及降低血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肠道菌群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新液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夏秀梅 周伟 +2 位作者 鲁斌 赵运志 熊章鄂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度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孝感市中心医院...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度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孝感市中心医院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轻度U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维持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清TNF-α、IFN-γ水平及Mayo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ayo评分、血小板计数及血清TNF-α、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Mayo评分、血小板计数及血清TNF-α、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美沙拉嗪能够改善轻度UC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减轻炎性反应,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溃疡性结肠炎 轻度 血小板计数 炎性因子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疗效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雷 戴一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94-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肝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症支持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59例。两组均给予止血...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肝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症支持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59例。两组均给予止血、利尿、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以及乙肝病毒DNA阴转率等。结果:连续治疗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丙氨酸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明显低于对症支持治疗组水平,血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高于对症支持治疗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HBV-DNA转阴率和HbeAg/HBeAb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症支持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Ⅳ-C)及III型前胶原(PCⅢ)水平明显低于对症支持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和TNF-α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症支持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可以进一步提高对症支持治疗对血清细胞因子的降低水平,抑制肝内炎症反应,提高乙型肝炎病毒DNA转阴,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程度,延缓肝硬化的发展,综合效果优于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炎性因子 阿德福韦酯 还原型谷胱甘肽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脂肪肝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雷 戴一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脂肪肝病情严重程度与血脂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例脂肪肝患者为脂肪肝组,其中轻度44例,中度102例,重度54例,选取肝脏无明显异常中老年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脂浓度。结果: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 目的:探讨脂肪肝病情严重程度与血脂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例脂肪肝患者为脂肪肝组,其中轻度44例,中度102例,重度54例,选取肝脏无明显异常中老年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脂浓度。结果: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肪肝组分别为(5.57±1.38)、(3.13±2.18)、(0.92±0.26)、(3.71±0.93)mmol/L,对照组为(4.24±0.75)、(1.34±0.82)、(1.21±0.28)、(2.19±0.78)m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脂肪肝患者为(4.98±0.95)、(1.43±0.99)、(1.15±0.26)、(2.43±0.80)mmol/L,中度为(5.63±1.14)、(2.32±1.81)、(1.06±0.25)、(3.15±0.91)mmol/L,重度为(6.14±1.56)、(3.48±2.35)、(0.87±0.28)、(3.82±0.94)mmol/L,不同分度脂肪肝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是引起脂肪肝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脂肪肝病情严重程度与TC、TG、LDL-C浓度之间具有正相关(P<0.05),与HDL-C浓度之间具有弱负相关(P<0.05)。结论:脂肪肝病情严重程度与血脂水平异常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血脂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溃疡性结肠炎的循证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袁岸龙 陈志涛 郭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595-2597,共3页
目的针对近期收治的1例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患者,进行证据检索和评价,以期找到预防复发的方法。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2008年第4期)、Medline(1998—2008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2008年)。检索主题词:ulcerative col... 目的针对近期收治的1例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患者,进行证据检索和评价,以期找到预防复发的方法。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2008年第4期)、Medline(1998—2008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2008年)。检索主题词:ulcerative colitis;maintenance;remission;human;Meta-analysi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ystematic review。查找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维持治疗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等,并对所获证据进行评价。结果共检索出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28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8篇。通过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为患者制定了合理的治疗方案:5-氨基水杨酸(5-ASA)1g/次,口服,3次/d;星期六、星期日各用1g5-ASA灌肠1次。经12个月的随访,该患者病情未复发,也无明显副作用发生。结论采用循证治疗的方法 ,为初治的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患者确定合理的维持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氨水杨酸 治疗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132例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雷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38-340,共3页
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血必净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方法:将132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在行经皮肝穿刺腔内抽脓术后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血必净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方法:将132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在行经皮肝穿刺腔内抽脓术后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和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肝功能、血常规恢复正常及临床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4+和CD8+水平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提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血必净注射液能显著改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血常规、肝功能,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该疗效与其抗感染能力以及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细胞因子 血必净注射液 细菌性肝脓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中RhoA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雷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460-463,共4页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体内的RhoA蛋白表达程度和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7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60例,使用SABC法对癌组织中RhoA蛋白的表达水平程度进行检测,对RhoA蛋白表达水平、相关体征和患者的预后三者联系进行观察分析...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体内的RhoA蛋白表达程度和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7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60例,使用SABC法对癌组织中RhoA蛋白的表达水平程度进行检测,对RhoA蛋白表达水平、相关体征和患者的预后三者联系进行观察分析,并使用RT-PCR法对40例患者的RhoA mRNA癌以及周围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60例患者中,RhoA蛋白表达阳性率60.7%,与RhoA蛋白的表达水平关系密切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肿瘤浸润情况,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以及癌症的TNM分期(P〈0.05);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无病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方面,RhoA蛋白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分别为5.8%、17.9%,明显低于表达水平较低患者(22.3%、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方面,RhoA蛋白表达的危险比是1.668和1.637,是食管癌独立危险因素之一(P〈0.05)。RhoA mRNA于癌组织的表达水平为(0.48±0.19),同配对的周围组织表达水平(0.27±0.18)相比,上升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中的RhoA蛋白与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能够促进食管癌的进展,为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同癌症向周围组织侵犯和转移等过程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RHOA 预后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