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公平的多重涵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邓银城 李渺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1年第3期40-42,共3页
从不同的视角全面地理解教育公平的涵义,有利于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有如下3种涵义:其一,教育公平是教育决策者在制定教育政策、配置教育资源时的一种价值取向;其二,教育公平是人们对受教育者获取的教育资源... 从不同的视角全面地理解教育公平的涵义,有利于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有如下3种涵义:其一,教育公平是教育决策者在制定教育政策、配置教育资源时的一种价值取向;其二,教育公平是人们对受教育者获取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以及身心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得出的价值判断;其三,教育公平是人类的一种教育理想,具有历史性、阶段性、相对性和激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教育效率 价值取向 教育资源 教育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村教师在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公平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邓银城 徐楚桥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2-144,共3页
农村教师是农村学生所能获得的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同时又是农村学生的关注者、期望者和评价者,还是农村学校内部各种教育资源的主要分配者。给予学生不同的关注、期望和评价,在学生之间如何分配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育资源,都涉及到教育公... 农村教师是农村学生所能获得的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同时又是农村学生的关注者、期望者和评价者,还是农村学校内部各种教育资源的主要分配者。给予学生不同的关注、期望和评价,在学生之间如何分配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育资源,都涉及到教育公平。因此,农村教师在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师 农村学生 教育资源 教育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过程公平与学生的差异性 被引量:20
3
作者 邓银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0年第6期43-46,共4页
教育公平可分为追求受教育者群体之间公平的宏观层面的教育公平和追求受教育者个体之间公平的微观层面的教育公平,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教育公平都可以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3个层次,促进教育过程的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 教育公平可分为追求受教育者群体之间公平的宏观层面的教育公平和追求受教育者个体之间公平的微观层面的教育公平,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教育公平都可以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3个层次,促进教育过程的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和保证。学生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和遗传因素所导致的差异性,对实现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教育过程公平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要促进教育过程的公平,必须针对学生的差异性,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起点公平 过程公平 结果公平 学生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与浙江在农村基础教育资源差距上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邓银城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39,共4页
从宏观角度来考察教育资源,可以将其分为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在这些资源的配置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本项目组抽取了东部的浙江省和中部的湖北省,对这两个省农村基础教育所配置的财力资... 从宏观角度来考察教育资源,可以将其分为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在这些资源的配置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本项目组抽取了东部的浙江省和中部的湖北省,对这两个省农村基础教育所配置的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了数量上的比较,以便在比较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认识不同区域、不同省份的农村基础教育在资源配置和办学条件上的巨大差距,并指出产生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力图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础教育 教育公平 教育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缺陷型和混合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眼跳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卜晓艳 田学红 刘敏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85-690,共6页
目的:使用眼跳任务深入研究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抑制损伤。方法:选取金华市2所小学1500人,使用DSM-Ⅳ诊断标准、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和教师问卷),筛查出10~13岁... 目的:使用眼跳任务深入研究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抑制损伤。方法:选取金华市2所小学1500人,使用DSM-Ⅳ诊断标准、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和教师问卷),筛查出10~13岁儿童48名,其中注意缺陷型(I型)11人,混合型(C型)19人,对照组18人,全体进行了正向眼跳和反向眼跳。结果:⑴反向眼跳中对照组的错误率低于I型和C型[(37.97±13.14)%vs.(70.90±15.78)%,(84.04±12.84)%;均P<0.001],I型的错误率低于C型(P=0.015)。⑵对照组比C型更容易改正错误的眼跳[(95.39±7.49)%vs.(85.54±15.87)%,P<0.05],对照组的矫正反应时要短于I型和C型(P<0.05)。⑶反向眼跳中C型比对照组和I型精确性更差[(5.47±1.63)°vs.(4.41±1.00)°,(4.23±1.31)°;P<0.05],正向眼跳中ADHD儿童有更多的先期性眼跳[(3.11±4.55)%vs.(1.11±1.98)%,P<0.05]。结论:研究提示C型和I型的ADHD儿童存在抑制功能损伤,且I型的抑制功能好于C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亚型 抑制 眼跳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9
6
作者 王玉花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0年第2期71-75,共5页
该研究旨在探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依恋、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武汉七所高校319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和400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为对象,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CR)和社会支持问卷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对... 该研究旨在探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依恋、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武汉七所高校319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和400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为对象,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CR)和社会支持问卷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对于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1)他们的依恋回避维度、消极情感高于一般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方面得分显著低于一般大学生;2)依恋、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3)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依恋焦虑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依恋焦虑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加入社会支持后下降。结论:社会支持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依恋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即依恋通过社会支持的不同方面来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 依恋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