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英国行政法的程序正义原则 被引量:4
1
作者 尚海龙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66,共5页
程序正义是英国行政法的标志性原则。该原则是在行政权急剧扩张的现代社会背景下,普通法院将起初用以规范司法权的自然正义原则适用于控制行政权,并根据行政行为的特点加以调整。避免偏私是程序正义原则的基本要求,而公平听证则构成了... 程序正义是英国行政法的标志性原则。该原则是在行政权急剧扩张的现代社会背景下,普通法院将起初用以规范司法权的自然正义原则适用于控制行政权,并根据行政行为的特点加以调整。避免偏私是程序正义原则的基本要求,而公平听证则构成了程序正义原则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行政法 自然正义 程序正义 避免偏私 公平听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互动关系的纽带 被引量:7
2
作者 易国锋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10,共2页
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应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决不能把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割裂开来,但这种良性互动的结合需要一定的纽带为中介:统筹城乡政策是二者互动的制度纽带;优先发展小城镇是二者互动的空间纽带;促进农村... 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应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决不能把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割裂开来,但这种良性互动的结合需要一定的纽带为中介:统筹城乡政策是二者互动的制度纽带;优先发展小城镇是二者互动的空间纽带;促进农村产业化是二者互动产业纽带;外出农民工是二者互动的人才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城镇化 互动 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看中国的亚洲责任 被引量:2
3
作者 夏建平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17,共4页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改变了以前在亚洲地区主义中的淡然立场,开始广泛而深入地参与亚洲合作。这一点体现在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中就是中国在政治安全、经济发展以及各种社会事务中不计得失地对东盟各国提供支持与帮助,增加了相互之间的信...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改变了以前在亚洲地区主义中的淡然立场,开始广泛而深入地参与亚洲合作。这一点体现在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中就是中国在政治安全、经济发展以及各种社会事务中不计得失地对东盟各国提供支持与帮助,增加了相互之间的信任,大大消除了“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为亚洲的安全、稳定与繁荣作出了独特贡献,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亚洲大国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合作 亚洲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华才 黄红发 +1 位作者 黄颂 左建桥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10期20-22,共3页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和客观趋势。它不仅改变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格局,而且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形成既有不利影响,也有积极影响。要实现全球化对价值观的积极影响,必须逐步实现社...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和客观趋势。它不仅改变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格局,而且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形成既有不利影响,也有积极影响。要实现全球化对价值观的积极影响,必须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适合时代要求的、科学的价值导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行政自我拘束原则 被引量:14
5
作者 尚海龙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65,共6页
合理调控急剧扩张的行政裁量权是现代行政法的中心任务。行政自我拘束原则通过行政惯例使行政机关"作茧自缚",既发挥了行政裁量权的积极作用,又控制了行政裁量权的消极影响,对于保障公民的平等与自由,构建稳定而又公正的行政... 合理调控急剧扩张的行政裁量权是现代行政法的中心任务。行政自我拘束原则通过行政惯例使行政机关"作茧自缚",既发挥了行政裁量权的积极作用,又控制了行政裁量权的消极影响,对于保障公民的平等与自由,构建稳定而又公正的行政裁量秩序具有重要的价值。该原则的适用以行政惯例的客观性与合法性为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自我拘束 行政裁量 行政惯例 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媒介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消解”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想明 杨红梅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3年第5期25-27,共3页
<正>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大众传媒已经波及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大众传媒同样是一个“活跃分子”,它“不仅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直接影响思想道德教育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传媒环境 中国 实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刑法修正案(六)》第17条的立法思考 被引量:5
7
作者 易国锋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8-151,共4页
《刑法修正案(六)》第17条的出台尽管意义重大,但该条在罪名确定、犯罪构成设定、犯罪程度设定和罪数形态的处理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对该条重新构建。
关键词 乞讨 组织 强迫 立法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的农业环境保护政策 被引量:13
8
作者 乐波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3期97-100,共4页
欧盟是当今世界环境保护领域的领先者,其环境保护政策渗入到各个产业领域,农业环境保护是欧盟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领域。欧盟强调农业环境保护是与其农业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和环境因素在共同农业政策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分不开的,也正因... 欧盟是当今世界环境保护领域的领先者,其环境保护政策渗入到各个产业领域,农业环境保护是欧盟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领域。欧盟强调农业环境保护是与其农业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和环境因素在共同农业政策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分不开的,也正因为如此,这一政策是在共同农业政策改革与环境政策的一体化过程中展开的,其政策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正面效果,但进一步深化还存在很多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 农业环境保护政策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工伤维权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5
9
作者 易国锋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3期162-163,共2页
近年来,关于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国家极为重视,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在农民工工伤方面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般来说,欠薪问题多是生活问题,而工伤则更多的是生存危机。实践中,工伤农民工的权益难以得到保护,工伤维权也成... 近年来,关于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国家极为重视,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在农民工工伤方面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般来说,欠薪问题多是生活问题,而工伤则更多的是生存危机。实践中,工伤农民工的权益难以得到保护,工伤维权也成为中国农民工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难题。应采取措施,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工伤 维权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的农业环境保护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9
10
作者 乐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44-47,共4页
法国一贯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其国内与欧盟的农业与环境政策的框架下,法国制定了很多农业环境保护政策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法国的做法给中国以诸多启示,中国应在提高对农业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制度和组... 法国一贯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其国内与欧盟的农业与环境政策的框架下,法国制定了很多农业环境保护政策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法国的做法给中国以诸多启示,中国应在提高对农业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制度和组织建设并通过多种手段来促进农业环境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农业环境保护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孝经》在大学德育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振华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4-67,共4页
《孝经》为大学德育提供可供参考的目标和内容,即通过宣扬博爱、德义、敬让和礼乐,使人达到至善至德;也为大学德育提供可供借鉴的原则和方法,即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以及启发式灌输。
关键词 《孝经》 大学德育 借鉴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困境及对策 被引量:24
12
作者 易国锋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7年第6期80-83,共4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从我国农村环境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及困难,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中国农村环境的对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新农村 环境保护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德育遭遇大学生主体的沉默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红梅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0-82,共3页
高校主体性德育意图让大学生长期失落的“主体人”归位,却遭遇大学生主体沉默的回应。分析沉默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推动主体性德育有效开展。
关键词 主体性德育 大学生主体 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同盟会内部分歧分析孙中山性格的弱点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振华 《学术论坛》 2003年第5期123-126,共4页
同盟会成立之后,内部纷争不断,其中几次大的冲突都与孙中山有关。从对这几次冲突的产生、风波平息的过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作为同盟会总理的孙中山在性格上存在着固执己见、我行我素的弱点。这些性格弱点无论是对孙中山本人,还是对中国... 同盟会成立之后,内部纷争不断,其中几次大的冲突都与孙中山有关。从对这几次冲突的产生、风波平息的过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作为同盟会总理的孙中山在性格上存在着固执己见、我行我素的弱点。这些性格弱点无论是对孙中山本人,还是对中国同盟会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中国同盟会 性格 固执己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人性预设与公共行政思路的评述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秋玲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6-551,共6页
传统公共行政学借用政治学的观点,对公共行政人员作了性“恶”的预设而强调规制;公共选择学派依据“经济人”假设主张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部门。以德行政构想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超越官僚制、推动公共行政发展的需要。“公共人”假... 传统公共行政学借用政治学的观点,对公共行政人员作了性“恶”的预设而强调规制;公共选择学派依据“经济人”假设主张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部门。以德行政构想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超越官僚制、推动公共行政发展的需要。“公共人”假设是以德行政形成的人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人性预设 公共行政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语言的时空纬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倪志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0-124,共5页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标志之一便是时间性在生活中的淡化,空间性逐渐凸显出来。在这种“空间性现时”中,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不再为所谓真理的大厦添砖加瓦,不再试图提供某种意义,而只对历史加以注视和描述。他们的理论既显示了视觉在...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标志之一便是时间性在生活中的淡化,空间性逐渐凸显出来。在这种“空间性现时”中,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不再为所谓真理的大厦添砖加瓦,不再试图提供某种意义,而只对历史加以注视和描述。他们的理论既显示了视觉在当代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对人的思维领域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时空 指引 注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共行政人员的具体德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秋玲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6期940-944,共5页
德性是社会的人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即人的道德存在,它是社会的人得以确立的根据之一。公共行政人员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应当具备最为基本且最能符合公共行政时代主旨的德性,具体包括公共利益至上、慎用权力、责任本位、反思平衡和... 德性是社会的人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即人的道德存在,它是社会的人得以确立的根据之一。公共行政人员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应当具备最为基本且最能符合公共行政时代主旨的德性,具体包括公共利益至上、慎用权力、责任本位、反思平衡和行政忠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行政人 德性 公共利益 权力 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伦理冲突中的行政行为选择原则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秋玲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32,共3页
在行政行为选择中,面临着普遍而深刻的伦理冲突。如何实现伦理自由选择就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伦理冲突的实质要求在是与是之间、善与善之间进行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最基本的做法是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依据和坚持特定的科学方... 在行政行为选择中,面临着普遍而深刻的伦理冲突。如何实现伦理自由选择就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伦理冲突的实质要求在是与是之间、善与善之间进行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最基本的做法是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依据和坚持特定的科学方法原则,指导作出合理的伦理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冲突 行政行为 伦理选择 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模式多样化及反欧洲中心论——对《文化模式》一书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1
19
作者 颜善文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8-170,共3页
在露丝·本尼迪克特的研究中,她“强调文化与社会实践相关的方面”,并运用自己的知识将文明中散落的诸多碎片化零为整,从而避免了以往人类学研究中以单纯分析“欠缺自然联系的零散的证据”来构建人类文化史的传统思路的弱点。这就... 在露丝·本尼迪克特的研究中,她“强调文化与社会实践相关的方面”,并运用自己的知识将文明中散落的诸多碎片化零为整,从而避免了以往人类学研究中以单纯分析“欠缺自然联系的零散的证据”来构建人类文化史的传统思路的弱点。这就使她的研究具有了深刻的哲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模式 文化整合 文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建设理念的新突破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新安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5,共3页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的“以人为本”,它反映了历史条件的...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的“以人为本”,它反映了历史条件的新变化和新特点,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建设理念的新突破,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新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社会主义建设理念 新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