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剖型锁定钛板与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马梦君 陈彦博 +3 位作者 曾钢 陈宸 宋卫东 刘文宙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3,共6页
【目的】对比应用解剖型锁定钛板与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情况。【方法】自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诊断为胫骨远端AO-A型骨折的手术患者纳入本研究,共32例。其中15例采用钛板螺钉治疗,17例... 【目的】对比应用解剖型锁定钛板与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情况。【方法】自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诊断为胫骨远端AO-A型骨折的手术患者纳入本研究,共32例。其中15例采用钛板螺钉治疗,17例采用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一般手术指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VAS评分及术后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0个月,平均12个月。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长于钛板螺钉组,但术前等待时间、住院天数少于钛板螺钉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髓内钉组与钛板螺钉组相比,手术前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AOFAS评分、术后1年踝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率髓内钉组优于钛板螺钉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术后1年AOF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板螺钉与髓内钉均是治疗胫骨远端AO-A型骨折的有效术式,远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髓内钉的软组织并发症较少,对踝关节活动度影响更小,康复更快,安全性更高,而钛板螺钉发生术后软组织感染的概率较大。我们建议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做好患者的术前评估,在把握适应症的前提下,髓内钉并发症更少,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解剖型锁定钛板 髓内钉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早期筛查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浩鹏 吴炯林 丁悦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1-490,共10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骨病,中老年人群患病率较高,在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OP及其引起的脆性骨折对个体及社会的影响日益严重,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法。骨转换生化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骨病,中老年人群患病率较高,在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OP及其引起的脆性骨折对个体及社会的影响日益严重,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法。骨转换生化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是骨重建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代谢产物,其灵敏度高,可反映骨组织的变化情况,可用于辅助OP的筛查。然而BTMs种类繁多,来源不一,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检测标准。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学者们报道了一些新的标志物,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本文就BTMs在OP早期筛查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早期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及免疫学特性 被引量:6
3
作者 刘鹄 任明亮 +5 位作者 王潇娉 杨睿 王鹏 李辉 刘冬斌 余嘉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9-565,共7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生物学及免疫学特性,为进一步阐明AS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7例活动期AS患者(AS组),男34例,女3例,平均年龄(24.3±5.4)岁,HL...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生物学及免疫学特性,为进一步阐明AS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7例活动期AS患者(AS组),男34例,女3例,平均年龄(24.3±5.4)岁,HLA-B27均为阳性;4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HD组),男43例,女6例,平均年龄(25.7±4.9)岁;其中HLA-B27阴性44例(HD1组),HLA-B27阳性5例(HD2组)。从每例受检者髂后上棘穿刺采集骨髓组织,分离BMSCs,培养扩增至第3代,以1×104/ml的浓度接种于96孔板中,100μl/孔,从第1天开始每日取3孔进行细胞计数,共计12d,绘制生长曲线;每日取3孔经MTT处理后测定吸光度值,绘制细胞活力曲线,观察BMSCs的生物学特性。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受检者BMSCs的细胞表面表型。将第3代BMSCs细胞接种于U形底96孔板,培养4h后使用60Co照射30Gy;取健康志愿者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s),加入细胞培养液,计数后按BMSCs∶PBMCs 1∶20、1∶10、1∶5、1∶2、1∶1的比例接种于已接种BMSCs的96孔板,共培养5d,观察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情况;同样获取PBMCs,计数后同样以5个比例接种于96孔板,加入植物血凝素(PHA)4μg/ml,充分接触后共培养5d,观察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情况。对组间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AS组、HD1和HD2组第3代BMSCs体外培养1~12d时的增殖能力、细胞活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细胞表面表型均为高水平表达CD105、CD73和CD90,不表达CD45、CD34、CD14和HLA-DR。HD1组和HD2组BMSCs与不同比例PBMCs共培养的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PH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S组与H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S患者BMSCs的生物学特性无明显改变,但其免疫调节功能明显下降,其可能在AS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免疫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骨定量超声联合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评价工具在筛查社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彦 刘和菊 +4 位作者 李春海 陈庆瑜 张弛 傅光涛 丁悦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探索定量超声法(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与亚洲人骨质疏松自评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均为评估亚洲人骨质疏松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单一运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骨质疏松筛查均未能达到理想... 目的探索定量超声法(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与亚洲人骨质疏松自评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均为评估亚洲人骨质疏松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单一运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骨质疏松筛查均未能达到理想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二者结合进行骨质疏松症诊断的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9至12月在广州市社区现场用跟骨定量超声仪检测的118位绝经后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跟骨密度并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获取受试者年龄、体质量指数等相关信息。并对这一部分受试者行腰椎双能X线扫描检查,根据排除标准最终入组104位。通过绘制ROC工作曲线,评价QUS联合OSTA评分进行骨质疏松筛查的可行性,并确定合适的高危指标。结果联合OSTA和QUS-T进行筛查时,拟合回归方程Y=-1.688×QUS-0.186×OSTA-3.973,高危指标为Y>-0.6142。预测值与双能X线检测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诊断结果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0.847,标准误(standard error,SE)=0.041,P=0.000,并联QUS-T与OSTA进行筛查诊断,以满足QUS-T≤-2.2或OSTA≤-3其中之一为高危指标,此时敏感度为89%,特异度为74%,约登指数0.63。结论联合QUS和OSTA进行骨质疏松症筛查,是一种具有较高价值的筛查方法,选择合适的高危指标,可以获得满意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同时由于这一方法简便可行、性价比高,因此在社区人群的健康普查方面有较好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定量超声 亚洲人骨质疏松症自评工具 骨密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膦酸盐相关性非典型骨折: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5
作者 丁悦 余楠生 官志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2年第3期230-232,共3页
双膦酸盐是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药物,属骨吸收抑制剂类。其通过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减缓骨骼重建,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国外文献报道双膦酸盐有致非典型骨折的风险,并且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风险增高[1]。迄今为止,中... 双膦酸盐是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药物,属骨吸收抑制剂类。其通过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减缓骨骼重建,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国外文献报道双膦酸盐有致非典型骨折的风险,并且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风险增高[1]。迄今为止,中国大陆境内尚未有该类药物致非典型骨折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不愈合 双膦酸盐 病例报告 非典型 文献复习 相关性 骨吸收抑制剂 阿仑膦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与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 被引量:5
6
作者 丁悦 官志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1年第2期127-134,共8页
骨质疏松症和骨性关节炎是骨骼肌肉常见的2种疾病,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这2种疾病均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持不同的观点。本文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治疗... 骨质疏松症和骨性关节炎是骨骼肌肉常见的2种疾病,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这2种疾病均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持不同的观点。本文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治疗的角度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性关节炎 骨密度 信号传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春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42,共8页
随着脊柱外科手术技术发展,手术操作的精准化、手术过程的微创化和手术方案的个性化已成为脊柱外科未来发展的热点方向。如何通过最小的创伤获得最大的手术疗效,如何减少术中患者承受的射线辐射量,以及如何在保持手术效果的前提下缩短... 随着脊柱外科手术技术发展,手术操作的精准化、手术过程的微创化和手术方案的个性化已成为脊柱外科未来发展的热点方向。如何通过最小的创伤获得最大的手术疗效,如何减少术中患者承受的射线辐射量,以及如何在保持手术效果的前提下缩短手术时长,都是我们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目前,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作为脊柱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操作培训、理论教学、术中辅助,以及术后康复各个环节都显示出极大优势。然而目前VR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尝试对VR技术在脊柱外科术中辅助、疼痛治疗以及手术模拟培训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总结其应用现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促进医工融合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模拟培训 术中辅助 疼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发病机理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尚礼 何天骐 冯世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87-187,共1页
小儿般骨头无菌性坏死(legg-perthse disease简称LPD)是并不少见的小儿致残性疾病。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单纯动脉缺血所致的股骨头坏死。作者对小儿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论证了般骨头颈静脉回流障碍与骨内压增高是LPD发... 小儿般骨头无菌性坏死(legg-perthse disease简称LPD)是并不少见的小儿致残性疾病。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单纯动脉缺血所致的股骨头坏死。作者对小儿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论证了般骨头颈静脉回流障碍与骨内压增高是LPD发病机理的关键。这一新理论否定了单纯动脉缺血性坏死的传统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发病机理 小儿 动脉缺血 LPD 颈静脉 血性 单纯 传统观 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周是使用卵巢切除法建立雌性C57/BL6J成年小鼠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的合适时机 被引量:6
9
作者 傅光涛 刘生 +7 位作者 李长川 伍俊妍 李仕勋 秦岭 刘伟 邱俊雄 彭芃 丁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2-587,共6页
目的评估成年C57/BL6J雌性小鼠行卵巢切除术后不同时间点骨密度及松质骨的变化,探讨使用卵巢切除法建立雌性C57/BL6J成年小鼠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的合适时机。方法将60只成年C57/BL6J雌性小鼠随机平均分为8周去势组及12周去势组;前者于8... 目的评估成年C57/BL6J雌性小鼠行卵巢切除术后不同时间点骨密度及松质骨的变化,探讨使用卵巢切除法建立雌性C57/BL6J成年小鼠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的合适时机。方法将60只成年C57/BL6J雌性小鼠随机平均分为8周去势组及12周去势组;前者于8周,后者于12周行双侧卵巢切除术。两组均于手术当天,术后6周、8周、10周及12周各随机抽取6只小鼠进行检测。使用DEXA测量小鼠全身、脊柱及下肢骨密度,并使用micro-CT重建胫骨近端的三维图像及计算松质骨微结构参数。结果两组小鼠使用DEXA测量的组内各时间点的全身、脊柱及下肢骨密度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micro-CT的结果显示:与8周相比,12周小鼠的胫骨近端松质骨骨量有显著的上升(Tb.N:+29.4%,Tb.Sp:-28.9%,均P<0.05)。8周去势组的小鼠在术后8周首次观察到BV/TV(-46.1%,P<0.05),Tb.N(-52.2%,P<0.05)及Tb.Sp(+57.0%,P<0.05)较术前的显著性改变,上述参数的变化在随后的时间点有所减缓。12周去势组小鼠则在去势6周后即可观察到上述参数的显著性变化(BV/TV:-26.6%,Tb.N:-37.1%,Tb.Sp:+59.6%,均P<0.05),并在随后的随访时间中进入平台期。结论与DEXA相比,micro-CT更适合于评估小鼠模型的骨密度及骨微结构变化。本研究认为12周是使用卵巢切除法建立雌性C57/BL6J成年小鼠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的合适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切除术 骨质疏松症 小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髓芯减压植骨支撑治疗非塌陷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蔡树鹏 刘尚礼 +1 位作者 唐勇 陈燕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7-219,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的髓芯减压和植骨治疗非塌陷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效果。方法对46例(58髋)FicatII和III(A)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治疗应用了髓芯减压、病灶刮除、松质骨植骨和自体或异体腓骨的支撑术。结果随访2~5年,按Harris标...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的髓芯减压和植骨治疗非塌陷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效果。方法对46例(58髋)FicatII和III(A)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治疗应用了髓芯减压、病灶刮除、松质骨植骨和自体或异体腓骨的支撑术。结果随访2~5年,按Harris标准其优良率为83.3%。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61分增加到术后5年时的平均85分。结论髓芯减压、病灶刮除、松质骨植骨及自体或异体腓骨支撑、治疗非塌陷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使中青年患者推迟人工关节置换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髓芯减压 腓骨支撑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廓清技术定量测定兔股骨头血流量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玉军 周雪明 +2 位作者 刘德育 扬波 刘尚礼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56-58,69,共4页
采用氢廓清技术定量测定30只新西兰兔股骨头血流量,同时监测血压、心率及肛温。结果股骨头血流量为(7.55±2.75)mL·g-1·s-1,血压为(13±1.45)kPa,心率为(243±49)次... 采用氢廓清技术定量测定30只新西兰兔股骨头血流量,同时监测血压、心率及肛温。结果股骨头血流量为(7.55±2.75)mL·g-1·s-1,血压为(13±1.45)kPa,心率为(243±49)次·min-1,肛温为(37.57±0.47)℃。表明氢廓清技术是一种简单、可靠、经济的局部骨血流定量测定法,且可用于人体,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血液供给 血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青少年脊柱侧凸患病率调查报告 被引量:57
12
作者 刘尚礼 李卫平 +5 位作者 李远景 李青 王素伟 陈忠良 张光铂 何杰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了解广东省青少年脊柱侧凸患病率。方法 :对广州、韶关、中山、珠海等市城乡的 875 4 6名 7~ 18岁在校学生应用三检法 (体检、波纹照相、X线照片 )进行脊柱侧凸患病率普查 ,并测量其身高、坐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数据。受检者的脊... 目的 :了解广东省青少年脊柱侧凸患病率。方法 :对广州、韶关、中山、珠海等市城乡的 875 4 6名 7~ 18岁在校学生应用三检法 (体检、波纹照相、X线照片 )进行脊柱侧凸患病率普查 ,并测量其身高、坐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数据。受检者的脊柱照片采用Coob法进行测量 ,Coob角≥ 10°者诊断为脊柱侧凸。结果 :经三检诊断为脊柱侧凸者6 5 3人 ,脊柱侧凸患病率为 7 5‰ ,其中男性患病率 6 1‰ ,女性患病率 9 0‰ ,男 /女 =1/ 1 4 8。特发性脊柱侧凸6 33人 ,占 96 9%。结论 :脊柱侧凸在青少年中有较高的患病率 ,应大力提倡开展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普查工作 ,提高我国青少年保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患病率 青少年 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对俯卧位手术患者体位相关神经损伤的预警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春燕 李瑛 +2 位作者 赵敏 梁敏 邱逸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52-54,共3页
目的提高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患者体位安全性。方法对157例全麻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采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行脊髓和神经功能监测,依据MIOM异常信号及时进行排查和体位调整。结果11例发生神经电生理信号异常,经排查和调整受累肢... 目的提高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患者体位安全性。方法对157例全麻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采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行脊髓和神经功能监测,依据MIOM异常信号及时进行排查和体位调整。结果11例发生神经电生理信号异常,经排查和调整受累肢体体位后,MIOM信号均恢复至基线水平,术后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结论对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患者,MIOM可起到较好的体位异常预警,有利于及时有效排查处置,避免患者发生体位相关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路手术 俯卧位 神经功能监测 神经损伤 手术安全 手术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代谢和作用 被引量:56
14
作者 谢忠建 程群 丁悦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3,共8页
人体内的维生素D主要在皮肤合成,少量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D在肝脏首先被转变为25-羟维生素D,这个转变过程受25-羟化酶的催化,然后在肾脏被转变为高活性的1,25-双羟维生素D,这个转变过程受25羟维生素D-1α-羟化酶的催化。1,25-双羟维生... 人体内的维生素D主要在皮肤合成,少量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D在肝脏首先被转变为25-羟维生素D,这个转变过程受25-羟化酶的催化,然后在肾脏被转变为高活性的1,25-双羟维生素D,这个转变过程受25羟维生素D-1α-羟化酶的催化。1,25-双羟维生素D的经典作用为促进肠道钙和磷的吸收和肾小管内钙的重吸收,还通过直接调节骨骼代谢,以维持血液循环中的钙磷稳态。非经典作用包括对机体多种组织细胞增生、分化和功能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25-羟维生素D 1 25-双羟维生素D 代谢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导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间充质干细胞自噬减弱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振华 闵少雄 +6 位作者 卢秀仪 岑水忠 陈志鹏 王涛 李建君 曾炜波 邱素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2-277,共6页
目的比较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间充质干细胞(ASMSCs)与健康人间充质干细胞(HDMSCs)自噬水平的差异及其机制。方法将ASMSCs和HDMSCs种于6孔板,细胞贴壁后,实验组加入25 ng/mL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培养液,对照组单纯加入培养液,诱导6 h... 目的比较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间充质干细胞(ASMSCs)与健康人间充质干细胞(HDMSCs)自噬水平的差异及其机制。方法将ASMSCs和HDMSCs种于6孔板,细胞贴壁后,实验组加入25 ng/mL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培养液,对照组单纯加入培养液,诱导6 h后进行后续实验。用GFP-LC3B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自噬情况,并通过检测LC3 Ⅱ/LC3 Ⅰ及P62的蛋白表达进一步确认。通过qRT-PCR检测基因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水平。使用TG100713特异性阻断PI3K的磷酸化以明确PI3K/AKT/mTOR通路与ASMSCs自噬减弱的关系。结果 ASMSCs的LC3 Ⅱ/LC3 Ⅰ表达水平和GFP-LC3B免疫荧光斑点明显弱于HDMSCs(P<0.05),而P6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DMSCs(P<0.05)。在自噬过程中,ASMSCs中p-PI3K/PI3K、pAKT/AKT和p-mTOR/mTOR的表达明显高于HDMSCs(P<0.05)。阻断PI3K磷酸化后,p-AKT/AKT和p-mTOR/mTOR的表达及ASMSCs的自噬可恢复至HDMSCs的水平。结论 TNF-α诱导下,PI3K/AKT/mTOR信号通路异常是导致ASMSCs自噬减弱的关键,可能参与AS慢性炎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间充质干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2和4在髋关节滑膜巨噬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曾展鹏 丁悦 +4 位作者 许杰 黄健斌 秦础强 文淑萍 Barden Bertram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7-560,共4页
目的探讨TLR2和TLR4在髋关节滑膜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收集2007年至2010年因髋关节疾病在我院行髋关节手术患者的髋关节滑膜标本共47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4例(A组),股骨头坏死18例(B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5例(C组)。采... 目的探讨TLR2和TLR4在髋关节滑膜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收集2007年至2010年因髋关节疾病在我院行髋关节手术患者的髋关节滑膜标本共47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4例(A组),股骨头坏死18例(B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5例(C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LR2和TLR4在3组的髋关节滑膜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在高倍镜(×400)视野下对阳性的巨噬细胞的进行观察及计数,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各组用histoscore计算阳性巨噬细胞百分数得分,每高倍视野下A组中TLR2(0.27±0.33),TLR4(0.69±0.18);B组中TLR2(0.31±0.19),TLR4(0.71±0.31);C组中TLR2(1.78±0.18),TLR4(2.00±0.39)。TLR2和TLR4在C组中表达较A组、B组高(P<0.001),而且3组中TLR4均较TLR2表达要高(P<0.001)。结论 TLR2及TLR4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患者的假体周围组织巨噬细胞中表达明显增多,可能参与了巨噬细胞介导的假体无菌性松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髋关节 滑膜 巨噬细胞 免疫组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生物复锁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
17
作者 李卫平 林道贤 +2 位作者 刘尚礼 宋耿铨 沈慧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S1期80-,82+81,共3页
目的:评价HG生物复锁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HG生物复锁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5例单髋关节疾病患者,术后随访8~30个月,根据Haris评分法及X线照片结果评定早期疗效。结果:本组病... 目的:评价HG生物复锁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HG生物复锁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5例单髋关节疾病患者,术后随访8~30个月,根据Haris评分法及X线照片结果评定早期疗效。结果:本组病例早期疗效佳,术后Haris评分平均为94分,优良比例达14/15。无出现假体松动、下沉,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大腿中段疼痛,发生比例为3/15。结论:HG生物复锁型人工髋关节初期固定牢固,假体钛丝层面骨长入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假体/方法 髋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例椎管内髓外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18
作者 李卫平 刘尚礼 +1 位作者 蔡望青 陈由芝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31-33,共3页
目的 探讨椎管内髓外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方法 对 3 1例椎管内髓外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结果及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MRI及椎管造影检查诊断准确性高 ,CT检查符合比例较低 ;本组均行椎... 目的 探讨椎管内髓外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方法 对 3 1例椎管内髓外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结果及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MRI及椎管造影检查诊断准确性高 ,CT检查符合比例较低 ;本组均行椎管减压术 ,3例加用Luque s棒内固定 ,肿瘤全切除率为 45 2 % ;4例患者于术后2周内死亡 ,1 9例术后随访 4~ 38个月 ,1年内死亡 1 2例 ,2年内死亡 4例 ,现仅 3例存活。  结论 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相结合是早期诊断本病的有效方法 ,尽可能切除肿瘤、有效的椎管减压及保持脊柱性能可减轻患者痛苦延长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临床分析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虚拟手术的视觉与力觉融合交互算法
19
作者 王清辉 方道鑫 +4 位作者 池梓鹏 倪建龙 谢海龙 李静蓉 李春海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9期76-85,共10页
实时的视觉和精细的力觉融合交互算法是实现虚拟手术训练中精准“手感”的关键。为减少存储空间,提高计算效率,精确计算骨铣削过程中的切削力,平衡视觉和力觉融合的交互效果,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Tri-dexel模型的视觉与力觉融合交互算法... 实时的视觉和精细的力觉融合交互算法是实现虚拟手术训练中精准“手感”的关键。为减少存储空间,提高计算效率,精确计算骨铣削过程中的切削力,平衡视觉和力觉融合的交互效果,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Tri-dexel模型的视觉与力觉融合交互算法。首先,采用Tri-dexel模型表示骨与医用铣刀,通过布尔运算、快速表面重建及渲染算法实现虚拟骨铣削操作过程中的实时几何变形计算;接着,结合医用铣刀的几何参数,提出基于微元切削力的骨铣削力觉交互模型,利用骨与医用铣刀Tri-Dexel模型之间布尔运算的结果,快速精确求解瞬时未变形切屑厚度;然后,通过槽切实验完成对切削力系数的辨识,并对该力觉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实现虚拟骨铣削操作过程中的力觉渲染;最后,基于上述算法搭建骨科虚拟手术训练系统,通过实验对视觉与力觉融合交互算法进行测试与评估。结果表明:力觉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吻合较好,力的平均相对误差在7%以下;该算法能够同时满足30 Hz的视觉刷新频率以及1 kHz的力觉刷新频率要求;所搭建的骨科虚拟手术训练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高沉浸感的虚拟骨铣削操作训练,可有效提高用户的手眼协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手术 力反馈 力觉交互 Tri-dexel模型 切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隙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合并阴沟肠杆菌的诊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翰文 吴朝娟 +4 位作者 刘卓劼 吴昊宇 张笛 王宁 李春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5-489,共5页
【目的】罕见的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合并阴沟肠杆菌的临床诊疗初探,为此类罕见脊柱感染诊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腰痛伴左下肢麻痛7月余、加重1周余的老年男性患者,经实验室、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入院后症状... 【目的】罕见的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合并阴沟肠杆菌的临床诊疗初探,为此类罕见脊柱感染诊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腰痛伴左下肢麻痛7月余、加重1周余的老年男性患者,经实验室、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入院后症状急性加重,复查腰椎增强MRI示L3/4椎间隙后部局部强化信号,VAS评分9分,腰部JOA评分6分。实施腰椎后路L3/4、L4/5椎间盘摘除+cage植骨融合+L3-L5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并留取术中L3/4椎间盘标本备细菌培养。【结果】细菌培养结果回示肺炎克雷伯杆菌及阴沟肠杆菌感染,术后敏感抗生素治疗6周,患者在术后半年的随访中获得痊愈。【结论】对临床表现为急性剧烈腰痛或下肢疼痛的中老年患者,在常规实验室、影像学检查提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同时应考虑脊柱感染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隙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 阴沟肠杆菌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