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中心糖尿病足规范化专科治疗后的疗效变化 被引量:12
1
作者 麦梨芳 李永洁 +4 位作者 王川 杨川 刘丹 张少玲 严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00-905,共6页
【目的】评价实施糖尿病足规范化专科治疗方案对糖尿病足患者的疗效(包括住院时间及截肢率)。【方法】回顾自2004年到2010年间我科收治的361名患者,以2008年开始采取规范化专科治疗为时间界点分为两组,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和住... 【目的】评价实施糖尿病足规范化专科治疗方案对糖尿病足患者的疗效(包括住院时间及截肢率)。【方法】回顾自2004年到2010年间我科收治的361名患者,以2008年开始采取规范化专科治疗为时间界点分为两组,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和住院相关检查结果、住院时间及截肢率;以Wagner分级对糖尿病足溃疡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糖尿病病程、BP、BMI、WHR、FBG、PBG、Hb A1c等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合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情况也无差别。2008年后实施规范化治疗后,下肢血管介入治疗(30.77%vs 3.35%,P<0.05)、减压鞋的使用(47.25%vs 7.82%,P<0.05)以及新型辅料的应用增加;两组的治疗转归不同:平均住院时间有明显的缩短(24.9±1.8 vs 17.5±1.3,P<0.05),截肢率明显下降(18.44%vs 8.79%,P<0.001),大截肢率明显下降(10.61%vs 3.84%,P<0.001)。【结论】糖尿病足规范化专科治疗,包括进行全身治疗、局部伤口的评价与处理,以及发挥外科清创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作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截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截肢 治疗 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胰岛素分泌细胞株NIT-1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晓云 徐明彤 +4 位作者 林秀红 宛彦 任萌 李焱 严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7-520,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Ang-(1-7)]对小鼠胰岛素分泌细胞株NIT-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NIT-1细胞按以下分组分别处理24 h,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1)11.1、25.0、30.0、35.0和40.0 mmol/L葡萄糖液,35.0 mmol/L甘露醇分别处理2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Ang-(1-7)]对小鼠胰岛素分泌细胞株NIT-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NIT-1细胞按以下分组分别处理24 h,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1)11.1、25.0、30.0、35.0和40.0 mmol/L葡萄糖液,35.0 mmol/L甘露醇分别处理24 h;(2)0、10-7、10-6、10-5和10-4 mol/L Ang-(1-7)分别处理24 h;(3)高糖(HG,35.0 mmol/L)、HG+Ang-(1-7)(10-5 mol/L)、HG+Ang-(1-7)+Mas受体拮抗剂(A-779,10-5 mol/L)和HG+A-779组.[结果](1)较11.1 mmol/L组,葡萄糖浓度为35.0和40.0 mmol/L时,NIT-1细胞的增殖明显减低(1.02±0.07 vs 1.21±0.10;0.90±0.05 vs 1.21±0.10,P<0.05).(2)在11.1 mmol/L葡萄糖培养条件下,10-7~10-4mol/L之间的Ang-(1-7)不影响NIT-1细胞的增殖.(3)与HG组相比,HG+Ang-(1-7)组细胞的增殖率明显增加(1.44±0.24 vs 1.14±0.07,P<0.05),加入A-779共同孵育可逆转Ang-(1-7)的促增殖效应(1.20±0.02 vs 1.44±0.24,P<0.05).[结论]Ang-(1-7)通过Mas受体拮抗高糖对NIT-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1-7) 胰岛Β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04
3
作者 廖淑金 杨川 +2 位作者 江慧琦 黄萍 严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0-125,共6页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80岁以上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我院住院的80岁以上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共52例,按性别分层随机分为A组及B组。采用成组交叉设计,A组先给予前列地尔注射...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80岁以上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我院住院的80岁以上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共52例,按性别分层随机分为A组及B组。采用成组交叉设计,A组先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静推+基础治疗,每天1次,共14 d,洗脱14 d后再予基础治疗14d;B组则先予基础治疗14d,洗脱14 d后再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静推+基础治疗,每天1次,共14 d。所有患者进入试验前1天、试验第15天、第29天及第43天各采集一次观察指标,试验期间观察药物的安全性。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肾功能及尿蛋白(UAER、ACR、Scr、BUN、e GFR);次要观察指标包括:凝血功能(PLT、PT、APTT、FIB、D-DI)、血脂(CHOL、TRIG、LDL-c、HDL-c)、血糖(FBG、Hb A1c)、肝功能(ALT)、血压;不良反应指标包括:注射部位的反应、过敏反应、血管扩张反应、出血倾向。【结果】两组病人分别用前列地尔治疗后UAER、ACR、CHOL、LDL-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PT、APTT、FIB、D-DI、FBG、Hb A1c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效应分析中,UAER、ACR在"基础治疗+前列地尔"与"基础治疗"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治疗+前列地尔治疗后UAER与ACR改善的程度均较基础治疗后大。e GFR为30-59 m L·min^-1·1.73 m^-2组的UAER、ACR、Scr前列地尔治疗后的下降程度较60-89 m L·min^-1·1.73 m^-2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出现过敏反应、血管扩张反应、出血倾向、肝功能损害,1例出现局部疼痛,1例出现血管炎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能迅速消退,无需特殊处理。【结论】前列地尔对80岁以上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且对e GFR为30-59 m L·min^-1·1.73 m^-2的患者较e GFR为60-89 m L·min^-1·1.73 m^-2的患者疗效更佳,但对Scr、BUN和e GFR等肾功能指标无明显作用。前列地尔在80岁以上老年病人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老年人 80以上 糖尿病 慢性肾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情况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徐铌 麦梨芳 +2 位作者 李永洁 严励 杨川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3期12-14,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部位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42例Wagner分级2~4级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采取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方法,收集入院首次临床检查资料,留取入院每次清创后足溃疡照片,比较治疗30d内不同部位的足溃疡创... 目的了解不同部位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42例Wagner分级2~4级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采取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方法,收集入院首次临床检查资料,留取入院每次清创后足溃疡照片,比较治疗30d内不同部位的足溃疡创面缩小率。结果发生在足背、足踝、足弓、足趾、足前掌及足跟的Wagner分级为2级的溃疡创面缩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在足趾的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缩小率最小,足踝部及足背部溃疡创面缩小率较大。Wagner分级为2、3级的非受压组溃疡创面缩小率显著大于受压组(均P<0.01)。结论不同部位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存在差异,治疗糖尿病足过程中采取适当的减压措施有利于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足溃疡 发生部位 溃疡面积 愈合 创面缩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伤口皮肤细胞凋亡情况及AGEs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劳国娟 任萌 +3 位作者 黄燕瑞 杨川 王晓艺 严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51-1356,共6页
目的:检测糖尿病足伤口皮肤细胞凋亡情况,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足部伤口患者,糖尿病组18例,非糖尿病组18例。对2组临床和生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免疫组化和TUNEL法检测伤口皮肤... 目的:检测糖尿病足伤口皮肤细胞凋亡情况,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足部伤口患者,糖尿病组18例,非糖尿病组18例。对2组临床和生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免疫组化和TUNEL法检测伤口皮肤细胞凋亡情况。体外培养人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分别给予正常浓度糖、持续高糖、波动高糖和AGEs干预72 h,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血糖水平明显增高,伤口持续时间长(P<0.05)。Cleaved caspase-3在非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组的免疫反应评分分别为1.04±0.23和3.04±0.31(P<0.05);TUNEL检测非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组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3.8±0.8)%和(8.4±1.5)%(P<0.05)。人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在正常浓度糖、持续高糖、高糖波动、AGEs干预下,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80±0.13、1.22±0.18、1.46±0.32和1.83±0.25,凋亡率分别为(2.43±0.19)%、(2.89±0.51)%、(3.99±0.24)%和(6.83±0.36)%。AGEs组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和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浓度糖组和持续高糖组(P<0.05)。结论:糖尿病皮肤创面细胞凋亡增加,可能是糖尿病皮肤伤口难愈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持续高糖、高糖波动组相比,AGEs促进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创面愈合 细胞凋亡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糖尿病足患者5年再发溃疡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6
作者 麦梨芳 李永洁 +5 位作者 张利峰 杨川 严励 任萌 王川 谢文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1期18-21,共4页
目的了解首发糖尿病足溃疡患者5年内复发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首次诊断为糖尿病足溃疡出院后5年内患者糖尿病足溃疡复发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204例糖尿病足患者5年足溃疡复发率39.0%,再次发... 目的了解首发糖尿病足溃疡患者5年内复发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首次诊断为糖尿病足溃疡出院后5年内患者糖尿病足溃疡复发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204例糖尿病足患者5年足溃疡复发率39.0%,再次发生足部溃疡距首发时间中位数36个月;再发溃疡的原因自发和外伤各为50.0%。吸烟、糖尿病足溃疡病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患者再发溃疡的独立预测因素(RR为1.775~1.930,均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首次发生溃疡后,易再次发生足部溃疡,其中外伤是导致再发溃疡的重要诱因。吸烟、糖尿病足溃疡病程≥2个月、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再发糖尿病足溃疡风险较大,应给予针对性干预,避免再发溃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再发溃疡 5年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诊断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比值特点及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其影响 被引量:36
7
作者 林秀红 熊稀霖 +3 位作者 徐明彤 唐菊英 麦梨芳 严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81-1785,共5页
目的:观察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比值的特点,并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其影响。方法:入组90例新诊断T2DM患者及58例血糖正常对照者,测定两组的身高、体质量、血糖及血脂谱,计算BMI、TC/HDL-C、TG/HDL-C、log(TG/HDL-C)、LDL-C... 目的:观察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比值的特点,并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其影响。方法:入组90例新诊断T2DM患者及58例血糖正常对照者,测定两组的身高、体质量、血糖及血脂谱,计算BMI、TC/HDL-C、TG/HDL-C、log(TG/HDL-C)、LDL-C/HDL-C以及HOMA-B和HOMA-IR。T2DM组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血糖达标后维持10~14 d,复查上述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新诊断T2DM组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高TG血症及低HDL-C血症比例较高(P<0.05),与HDL-C相关的各血脂比值明显升高(P<0.01)。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患者的各项血脂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变化值均与HOMA-IR的变化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显著降低新诊断T2DM患者中升高的HDL-C相关血脂比值,并与改善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新诊断 胰岛素强化治疗 血脂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聚集及MMP-9/MMP-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瑾 付莉 +3 位作者 劳国娟 杨川 任萌 严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0-273,共4页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G)的影响,并探讨其血小板抑制作用是否通过改变血小板释放MMP-9和MMP-2的途径实现。【方法】体外测定3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小板经苯磺酸左旋氨氯地...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G)的影响,并探讨其血小板抑制作用是否通过改变血小板释放MMP-9和MMP-2的途径实现。【方法】体外测定3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小板经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处理前后聚集率的变化,同时用ELISA法测定MMP-9和MMP-2表达的变化。【结果】经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处理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小板的聚集率从(47.77±11.92)%下降至(40.78±13.97)%,P<0.05,抑制率为(13.50±25.23)%;MMP-2的表达从(22.27±17.52)ng/mL下降到(19.85±17.09)ng/mL,MMP-9的表达从(61.12±30.95)ng/mL下降到(59.92±32.78)ng/mL,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抑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聚集,其抑制作用不是通过改变血小板释放MMP-9和MMP-2的途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糖尿病 高血压 血小板聚集率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度高海拔低氧环境对健康成人血糖、血脂谱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丹 李梅 +4 位作者 王玉娥 姜烁 尤丽丽 黎锋 李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83-1688,共6页
目的:研究中等度高海拔低氧环境对健康成人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糖及血脂谱的影响。方法:追踪观察48名从广东派驻西藏林芝(平均海拔3 000 m)进行援建工作的健康成人,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进藏前和进藏1周、1月及3月... 目的:研究中等度高海拔低氧环境对健康成人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糖及血脂谱的影响。方法:追踪观察48名从广东派驻西藏林芝(平均海拔3 000 m)进行援建工作的健康成人,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进藏前和进藏1周、1月及3月受试者的代谢指标及激素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受试者暴露于高海拔低氧环境至3月,其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逐步降低( P<0.05 ),但其腰围无明显变化。空腹血糖水平在进藏1月和3月时均比进藏前基线降低。总胆固醇水平在进藏3月时比进藏前基线降低;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进藏1月和3月均比进藏前基线下降。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在进藏1周、1月和3月均比进藏前基线升高( P <0.01);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在进藏1月内无变化,进藏3月下降( P<0.01 );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在进藏1周比进藏前基线降低,在进藏1月和3月稍有回升。血皮质醇水平在进藏1周、1月和3月均比进藏前基线升高( P < 0.01);而在1月时的血皮质醇水平又比1周时稍有回落。结论: 3 000 m的中等度高海拔低氧环境较易被人体适应。中长期生活在此高原环境可减轻体重,降低空腹血糖,改善血脂谱,可能降低代谢综合征和/或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度高海拔 甲状腺激素 皮质醇 空腹血糖 血脂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肾上腺皮质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少华 唐菊英 +6 位作者 张少玲 尤丽丽 向柯旭 林刁珠 郭颖 严励 黄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69,共8页
【目的】探讨影响成人肾上腺皮质癌(ACC)预后的潜在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2月至2017年3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诊并经病理确诊的成人ACC患者,主要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 【目的】探讨影响成人肾上腺皮质癌(ACC)预后的潜在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2月至2017年3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诊并经病理确诊的成人ACC患者,主要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及计算中位生存时间和平均生存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间生存率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计算风险比(HR)及95%置信区间(95%CI)。【结果】纳入成人ACC患者20例。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6~73个月),平均生存时间49.2个月(6~73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70.0%。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合并皮质醇高分泌(HR=14.53,95%CI:1.11-190.80,P=0.042)、低钾血症(HR=23.60,95%CI:2.49-223.79,P=0.006)的ACC患者预后不良。此外,在1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中,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合并低钾血症(HR=6.45,95%CI:1.41-29.54,P=0.016)的患者肿瘤复发风险增加。【结论】合并皮质醇高分泌、低钾血症是影响成人A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癌 皮质醇高分泌 低钾血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抵抗素介导AMPK信号通路对HepG2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罗招凡 李芳萍 程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43-1747,共5页
目的:探讨抵抗素对Hep G2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的关系。方法:50 ng/m L抵抗素及0.5 mmol/L的棕榈酸作用Hep G2细胞,利用si RNA技术抑制Hep G2细胞AMPKα2亚基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脂质... 目的:探讨抵抗素对Hep G2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的关系。方法:50 ng/m L抵抗素及0.5 mmol/L的棕榈酸作用Hep G2细胞,利用si RNA技术抑制Hep G2细胞AMPKα2亚基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m RNA水平,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AMPK蛋白磷酸化(P-AMPK-Thr172)水平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蛋白磷酸化(P-ACCSer79)水平,尼罗红(Nile Red)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胞内脂质含量。结果:在基础及胰岛素刺激条件下,抵抗素增加ACC2 m RNA的表达水平及胞内脂质含量(P<0.05),降低AMPKα2及肝脂肪酶(HL)m RNA的表达、AMPK及ACC磷酸化水平(P<0.05),对ACC1 m RNA表达无影响(P>0.05)。结论:抵抗素可通过AMPK途径影响脂质代谢:脂肪酸合成增加、抑制三酰甘油分解,导致Hep G2肝细胞胞内脂质积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抗素 游离脂肪酸 脂质 AMPK 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ves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及其与TSH受体抗体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桂芳 丁鹤林 +2 位作者 严励 黎锋 刘顺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1期909-910,共2页
目的:研究Graves病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及其与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抗体的关系,以探讨CD4+,CD8+T淋巴细胞与Graves病(GD)的发病及治疗后转归的关系。方法:将GD患者分... 目的:研究Graves病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及其与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抗体的关系,以探讨CD4+,CD8+T淋巴细胞与Graves病(GD)的发病及治疗后转归的关系。方法:将GD患者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未缓解组、缓解组,根据年龄及性别随机抽取20例健康人作对照,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 淋巴细胞。结果: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在甲亢未缓解组显薯高于缓解组及对照组,而且与血TSH受体抗体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GD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GD的发病及其治疗转归可能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淋巴细胞亚群 TSH 受体 抗体 外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下肢血管成形术后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危险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丹 杨淼 +4 位作者 张童 石波 马鲁波 于春利 严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9-663,共5页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造影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接受此项检查和治疗的肾安全性。【方法】2010年2月至2010年7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管外科行下肢动脉造影检查...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造影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接受此项检查和治疗的肾安全性。【方法】2010年2月至2010年7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管外科行下肢动脉造影检查或/和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的连续性病例141例,分为糖尿病(n=91)和非糖尿病(n=50)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术中对比剂用量,测定术前血红蛋白浓度、血糖、血脂谱和血肌酐水平以及术后48 h血肌酐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组患者比非糖尿病组患者年龄大[分别为(71±9)和(63±17)岁,P=0.003]、血红蛋白浓度低[分别为(124±20)和(134±25)g/L,P=0.016]。在糖尿病组,基线肾功能减退亚组患者的对比剂用量比肾功能正常亚组少[分别为(48±15)和(57±18)mL,P=0.039)]。糖尿病组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与非糖尿病组患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7.7%和2.0%,P=0.26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红蛋白浓度是对比剂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B=-0.075,OR=0.928,95%CI为0.868~0.991,P=0.026)。【结论】采用有效预防措施、控制对比剂用量,可能降低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造影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对比剂肾病发生的危险。糖尿病患者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后者是对比剂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该予以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肾病 糖尿病 下肢动脉造影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谷氨酰胺转移酶与Framingham危险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刁珠 孙侃 +5 位作者 黎锋 冯琬婷 张小云 黄楚霖 任萌 严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4-269,共6页
【目的】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近年来被发现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GGT水平与十年心脏病危险评分——Framingham危险评分(FRS)之间的相关性,以期能更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的中高危患者。【方法】本研究入组了9 54... 【目的】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近年来被发现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GGT水平与十年心脏病危险评分——Framingham危险评分(FRS)之间的相关性,以期能更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的中高危患者。【方法】本研究入组了9 544名40岁及以上的广州社区居民,均来自于一项基于广州社区居民的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GGT根据四分位数分组:Q1<15 U/L(n=2 407例)、Q2 15~19.9 U/L(n=2 302例)、Q3 20~28.9 U/L(n=2 442例)、Q4≥29 U/L(n=2 393例)。GGT与十年心血管疾病中高危风险(FRS≥10%)进行Logistic多重回归分析。【结果】相对于GGT最低四分位数组,随着GGT水平升高,FRS≥10%的比例增高(P<0.01),这种相关关系在校正了混杂因素后仍然存在,最高四分位数组的风险是最低四分位数组的1.72倍(95%置信区间1.28-2.29)。【结论】γ谷氨酰胺转移酶与十年心脏病危险评分FRS存在相关关系,建议常规体检早期重视GGT,有利于早期评估及干预心血管疾病中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胺转移酶 Framingham危险评分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糖尿病中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庆 曾瑞萍 +2 位作者 杜传书 修玲玲 程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62-65,共4页
应用PCR-RFLP方法,对140例有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的线粒体tRNA1eu(UUR)基因nt3243A→G突变进行筛查,结果发现6例(4.3%)该突变基因阳性者。总结其主要临床特征为:①呈母系遗传,②起病早(<4... 应用PCR-RFLP方法,对140例有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的线粒体tRNA1eu(UUR)基因nt3243A→G突变进行筛查,结果发现6例(4.3%)该突变基因阳性者。总结其主要临床特征为:①呈母系遗传,②起病早(<40岁),③多消瘦(BMI<24mg/m2),④继发性口服降糖药失效需用胰岛素治疗,⑤多伴有神经性耳聋。本研究提示该突变在中国人家族性糖尿病群体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属于另一种糖尿病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 线粒体/遗传学 RNA.转移/遗传学 糖尿病/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_3基因与1型糖尿病易感性及发病年龄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丁鹤林 程桦 +2 位作者 张少玲 邓庆丽 刘顺莲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研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DR3基因与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易感性及其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PCR方法扩增出65名健康人(对照组)、64例1型糖尿病患者的DR3基因。根据发病年龄将... 目的:研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DR3基因与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易感性及其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PCR方法扩增出65名健康人(对照组)、64例1型糖尿病患者的DR3基因。根据发病年龄将1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A组,≤14岁;B组,15~30岁;C组,≥31岁),比较DR3基因频率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DR3基因频率在A组为65%,B组为40%,C组为26%,对照组为15%;DR3基因频率在糖尿病3组(A+B+C组)44%,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各年龄组间DR3基因频率有明显差异,χ2=6.16,列联系数(Rp)=0.31,P<0.05。结论:DR3基因阳性者1型糖尿病易感性明显增加、发病年龄明显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IDDM 病因学 DR3基因 发病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糖调节受损患者降低膳食血糖负荷对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凤怡 陈超刚 +3 位作者 林刁珠 林秀红 袁智敏 严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31-833,共3页
目的:研究女性糖调节受损(IGR)患者膳食血糖负荷(GL)与血糖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筛查参与我院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广州社区40~79岁居民,纳入120例女性IG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2个月。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并测... 目的:研究女性糖调节受损(IGR)患者膳食血糖负荷(GL)与血糖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筛查参与我院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广州社区40~79岁居民,纳入120例女性IG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2个月。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并测定研究对象在研究起始和结束时的血糖水平,分析不同膳食GI、GL与血糖变化的关系。结果:99例完成12个月的研究。按照GL变化百分比(ΔGL)分为Ⅰ组(ΔGL<-30%)、Ⅱ组(ΔGL-30%~-10%)和Ⅲ组(ΔGL≥-10%)。Ⅰ组及Ⅱ组Hb A1c降低率均大于Ⅲ组(P<0.05)。结论:女性IGR患者膳食GL降低10%或以上有利于改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受损 血糖生成指数 血糖负荷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势大鼠血和骨TNFα、E_2含量及骨形态计量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伟民 傅祖植 +2 位作者 钟光恕 程桦 杨荣泽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雌二醇(E2)的动态变化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去势和假去势2组,术后第4,10,16,22周分别检测血清和骨组织中TNFα,血清E2含量,...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雌二醇(E2)的动态变化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去势和假去势2组,术后第4,10,16,22周分别检测血清和骨组织中TNFα,血清E2含量,同步用IBAS计算机全自动图象分析系统对不脱钙骨组织作形态计量学测量。结果:去势后早期(<4周)血及骨组织中即有TNFα升高和E2下降(P<0.05)。随着去势时间的延长(4~22周),血中TNFα与E2呈高度负相关(γ=-063,P<001),骨组织中TNFα浓度高于血中浓度(P<005)。骨小梁体积(TBV)和平均厚度(MTT)减小,骨吸收表面(RS)增大(P<0002),骨吸收指标和骨组织TNFα含量在去势后第4~22周升高的程度无显著性。结论:血和骨组织中TNFα可能参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病因学 肿瘤坏死因子 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抵抗素通过AMPK途径对HepG2肝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招凡 李芳萍 程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56-1560,共5页
目的:研究抵抗素对肝细胞株HepG2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探讨抵抗素致糖尿病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50 ng/m L抵抗素作用HepG2肝细胞24 h,利用si RNA技术抑制HepG2细胞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α2亚基表达,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葡萄糖代谢... 目的:研究抵抗素对肝细胞株HepG2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探讨抵抗素致糖尿病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50 ng/m L抵抗素作用HepG2肝细胞24 h,利用si RNA技术抑制HepG2细胞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α2亚基表达,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葡萄糖代谢的相关基因AMPKα2、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m 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AMPK磷酸化水平,液体闪烁技术检测肝细胞糖原的生成。结果 :在基础及胰岛素刺激状态下,抵抗素降低肝细胞AMPKα2、Glut2 m RNA的表达及AMPK磷酸化水平(P<0.05),肝糖原合成减少(P<0.05),而G6Pase、PEPCK m RNA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 :抵抗素可通过AMPK途径影响葡萄糖代谢,使糖异生增加,而肝糖原合成减少,从而导致肝糖输出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抗素 葡萄糖 代谢 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期轻度和中重度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眼表损害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余韵 王晓艺 +4 位作者 欧阳正隆 范淑贤 胡玉新 徐明彤 王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7-943,共7页
【目的】分析静止期轻度和中重度甲状腺相关眼病(GO)患者眼表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与眼科诊断为静止期轻度及中重度GO的初诊患者资料,共192例192眼。其中,轻度患者121... 【目的】分析静止期轻度和中重度甲状腺相关眼病(GO)患者眼表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与眼科诊断为静止期轻度及中重度GO的初诊患者资料,共192例192眼。其中,轻度患者121例121眼;中重度患者71例71眼。将患者分为角膜损害组和无角膜损害组,对眼表刺激征和泪膜破裂时间(TFBUT)、上睑缘瞳孔反射距离1(MRD1)、下睑缘瞳孔反射距离2(MRD2)、基础泪液分泌实验(Schirmer′s test II)、眼球突出度等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静止期轻度GO患者中角膜损害组表现异物感(21例,52.5%)和畏光(23例,57.5%)较无角膜损害组更常见(23例,28.4%;29例,35.8%)(P≤0.05);而静止期中重度GO两组之间没有差异。静止期轻度GO角膜损害组MRD15.1(S=1.9)mm,宽于无角膜损害组4.4(S=1.5)mm,(P≤0.05);静止期中重度GO角膜损害组TFBUT3.2(S=2.3)s,较无角膜损害组明显缩短6.2(S=3.2)s,(P≤0.05);同为角膜损害,轻度与中重度GO之间的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差别。【结论】静止期轻度GO眼表损害患者更易出现异物感和畏光症状,眼表损害与MRD1增加相关;而中重度GO角膜损害患者症状与无角膜损害患者无差别,眼表损害与TFBUT缩短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静止期 眼表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