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梯田传统农耕技术知识调查与评估——以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谢佰承 陈耆验 +1 位作者 刘富来 陈标新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第8期147-150,共4页
以紫鹊界梯田传统的耕作知识和技术为主题,搜集文献资料并开展专题调研。结果表明:紫鹊界梯田传统农业耕作工具的开发使用、合理的农事安排、耕作种植制度和模式的推行以及传统作物栽培技术,如育秧、田间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旱地... 以紫鹊界梯田传统的耕作知识和技术为主题,搜集文献资料并开展专题调研。结果表明:紫鹊界梯田传统农业耕作工具的开发使用、合理的农事安排、耕作种植制度和模式的推行以及传统作物栽培技术,如育秧、田间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旱地穇子栽种等技术,应属保护的农业文化遗产之列。针对紫鹊界传统耕作技术与知识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生物基因库、完整档案库和传统农业耕作知识与技术博物展览馆、培训传承人等保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鹊界梯田 传统农业 农耕知识 稻作技术 生态耕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非宜菜期淡季形成的气候原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标新 刘富来 +5 位作者 陈耆验 王艳青 唐曼琳 王萍 周陈栋仁 邓见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期179-182,共4页
利用新化县、冷水江市气象局提供的基本气象资料以及试验观测资料,论述了蔬菜非宜菜期淡季形成的气候原因,并提出了利用山地气候凉棚效应,建立度夏补淡反季节蔬菜基地,缓解蔬菜供应淡季矛盾的对策与途径,可供蔬菜均衡供应生产的参考。
关键词 蔬菜非宜菜期 淡季 气候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山地气候凉棚效应发展反季蔬菜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富来 陈标新 +3 位作者 吴重池 周陈栋仁 唐曼琳 陈耆验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12期27-30,共4页
分析了新化县、冷水江市蔬菜生产供应淡季形成的气候原因,提出了利用山地气候凉棚效应,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候与物候的差异,分层建立不同品种的蔬菜基地,区划种植喜温、喜凉蔬菜,延长夏菜上市时间以及提早秋菜的上市时间,缓解夏秋季节... 分析了新化县、冷水江市蔬菜生产供应淡季形成的气候原因,提出了利用山地气候凉棚效应,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候与物候的差异,分层建立不同品种的蔬菜基地,区划种植喜温、喜凉蔬菜,延长夏菜上市时间以及提早秋菜的上市时间,缓解夏秋季节蔬菜供应紧张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供应 淡季 气候原因 山地凉棚效应 反季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天蚕生态气候适应性及人工养殖技术
4
作者 陈标新 唐曼琳 +2 位作者 刘卫平 曹成书 吴重池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第8期113-115,共3页
在海拔300、400、500、600、700、800、900 m等7个不同高度上建立气象天蚕养饲基地,研究了南岭天蚕的气候适应性。结果表明:南岭天蚕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7.0~25.0℃,最适宜温度为22℃,适宜相对湿度60%~70%;最适宜海拔高度在500~800 m... 在海拔300、400、500、600、700、800、900 m等7个不同高度上建立气象天蚕养饲基地,研究了南岭天蚕的气候适应性。结果表明:南岭天蚕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7.0~25.0℃,最适宜温度为22℃,适宜相对湿度60%~70%;最适宜海拔高度在500~800 m之间。南岭天蚕养殖的关键技术如下:3月底4月初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初日后,栎树萌动开苞时即孵化;小蚕(1~3龄)采取人工增温至26~24℃室内养饲;大蚕(4~5龄)以野外大棚或网罩林养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天蚕 气候适应性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