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改革地市党校图书资料工作
- 1
-
-
作者
谢祚政
-
机构
娄底地委党校理论资料室
-
出处
《湖湘论坛》
1993年第5期92-93,共2页
-
文摘
图书资料工作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校干部教育的需要,在观念上必须有一个根本的转变。突破老模式,改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要要搞好以下几个转变。一是变保障辅助服务为科研学术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服务已成为一种新产业,“图书管理”、“情报信息已发展成为学术性很强的科学。它需要现代化的管理和建立准确、迅速的信息网络,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同时,党校的教学和科研也需要“新、精、准”的高质量资料。这就要求图书资料部门的同志精心的收集和整理各类情报资料。
-
关键词
图书资料工作
情报资料
被动服务
信息服务
图书管理
干部教育
有偿服务
专业人员
图书采购
辅助服务
-
分类号
D67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人口城镇化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康就升
-
机构
中共湖南娄底地委党校
-
出处
《人口学刊》
1985年第3期45-48,共4页
-
文摘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以及随之发生的城乡人口分布结构的变化,是我国正在经历和必将经历的人口变换过程。其特点是:农业劳动力在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并不表现为向大中城市的迁移运动,而是在“离土不离乡”的人口流动中向小城镇移动和聚居。农村人口城镇化,是指伴随着农业劳动力转移,通过人口迁移发生的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我国人口的城镇化道路,是农业劳动力首先大量地转为亦农亦非人口,继而向“就地靠乡”的小城镇移动和聚居,有层次、分阶段地分别进入小城镇体系;在大城市“截流”、中小城市“疏导”、小城镇“蓄水”的交互作用中,将“人口流”截在小城镇这一格,减少大中城市在“超负荷运行中”的人口压力,形成工农结合,城乡结合,以就地转移为主,小城镇容纳为主,亦农亦非为主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
关键词
小城镇建设
农业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道路
农村人口
非农业部门
农村剩余劳动力
乡镇企业
城镇人口
大中城市
城乡结合
-
分类号
C92
[社会学—人口学]
-
-
题名人类生育方式的演变形态及其文明度评价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康就升
-
机构
中共湖南省娄底地委党校
-
出处
《人口与经济》
1988年第4期36-40,共5页
-
文摘
迄今,在社会发展的历史中,人类生育方式几经变化,从盲目生育过渡到家庭生育计划,进而发展到以社会主义国家为前例开辟了计划生育的新时代,使之成为人类生育史上的文明碑。人类自身生产的历史表明,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发展,作为精神文明重要内容的人类生育方式也不断变换、更新,并在社会主义国家率先完成了向理想、完善的生育方式——计划生育形态的转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关键词
生育方式
演变形态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发展
计划生育
物质文明
人类自身生产
生育史
社会主义国家
物质资料生产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文化建设中的政府作用与任务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庄国营
-
机构
中共娄底地委党校
-
出处
《湖湘论坛》
1999年第1期37-38,共2页
-
文摘
一、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政府是国家权力执行的载体。认清政府自身在国家社会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从而调整政府在行政运行中的行政行为,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的有效前提。特别是在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的转型期,更需要自觉地理性地辨析和认清来自于社会、政治、经济、行...
-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政府作用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思想道德
邓小平理论
外来文化
马克思主义
理论武装
当代中国
-
分类号
D67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亦工亦农人口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康就升
-
机构
中共湖南娄底地委党校
-
出处
《西北人口》
1984年第3期40-46,共7页
-
文摘
亦工亦农人口是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特别是农村社队企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人口类型。据统计,到1981年底我国农村从事社队企业和交通运输、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企事业的亦工亦农人口达3600多万人(尚未包括农村在城镇企事业单位工作和以自营形式从事非农业经济活动的亦工亦农人员,若把这两部分人加进去,我国目前其亦工亦农人口至少在4000万人以上),大约要占全国农村人口的4%。
-
关键词
亦工亦农
农业劳动力转移
非农业人口
农业剩余劳动力
农业劳动生产率
我国农村
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自然资源
农村人口
农业生产特点
-
分类号
C924.2
[社会学—人口学]
-
-
题名我国农村人口转化的特殊道路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康就升
-
机构
中共湖南省娄底地委党校
-
出处
《人口学刊》
1986年第5期30-33,共4页
-
文摘
农村人口转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转”,即由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业部门,发生职业转变;二是“化”,即职业变化与地域迁移同步,实现农民“非农民”化、农村人口城镇化。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促进了分工、分业的深入,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农村劳动力的从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呈下降趋势;从事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劳动力则呈上升趋势,逐年递增。
-
关键词
农村人口
农业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
产业结构
非农业部门
非农业人口
劳动力就业结构
重大变化
商业服务业
重要组成部分
-
分类号
C92
[社会学—人口学]
-
-
题名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及转移方略
被引量:1
- 7
-
-
作者
瘳楚雄
康就升
-
机构
娄底地委党校
-
出处
《湖湘论坛》
1997年第6期18-19,共2页
-
文摘
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及转移方略瘳楚雄,康就升农业劳动者占全社会劳动者的比重,以及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劳动生产率高低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经历了农业劳动者比重显著下降、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
-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湖南农村
农村劳动力转移
非农产业
农村经济
力的素质
在业人口
农业劳动者
内部结构调整
发展水平
-
分类号
F323.8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农村人口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
- 8
-
-
作者
康就升
-
机构
湖南省娄底地委党校
-
出处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0-14,共5页
-
文摘
一、研究农村人口发展战略的特殊地位在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发展战略有两个:一个是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另一个是农村人口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着眼于物质资料的生产,而人口发展战略则为人类自身的发展制订出总的方针和基本原则。
-
关键词
人口发展战略
农村经济发展战略
农村人口结构
人口发展状况
生育水平
农村人口增长
两种生产
总和生育率
计划生育政策
生育观念
-
分类号
C92
[社会学—人口学]
-
-
题名中国城市化模式的新思路
- 9
-
-
作者
康就升
-
机构
中共湖南省娄底地委党校
-
出处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11,共6页
-
文摘
如何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模式,是学术界近年研究的热门课题。诸多论著研究的思路,囿于分割式、封闭式地在农村、集镇、城市范围内孤立探索,其结论大体上是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式的乡村城市化;第二种是农村人口集镇化;第三种是农村人口主要流向城市的传统城市化。笔者认为,从某一角度考察,上述观点不无道理。从总体考察,上述观点各执一端,都失于偏颇,只强调了问题的一个方面,没有从更高的层次、更全面的角度把握城市化的实质、规律、作用和我国国情的基本特点,似乎简化了复杂的、多层次、
-
关键词
乡村城市化
农村人口转移
集镇建设
新思路
城市人口
中国国情
规模扩大
人口比重
城市化水平
农村地区
-
分类号
C92
[社会学—人口学]
-
-
题名农业劳动力转移机制的思考与选择
- 10
-
-
作者
康就升
-
机构
湖南省娄底地委党校
-
出处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4-21,共8页
-
文摘
近年来,许多学者针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总结性思考,从转移的过程、原因、经验、问题、特点、规律、速度、对策等方面研究、探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但从农业劳动力转移机制的角度,对其进行“双重”考察,分析“双重”效应、揭示“双重”动因、构想“双重”模式,学术界尚未涉足或涉足不深。从理论上讲,农业劳动力转移机制是制约农业劳动力转移纵向度——过程与横向度——方面的内在工作方式和因素的必然联系。从实际来看,转移机制是关键环节,近年来农业劳动力转移出现的“负效应”无不与之相关,因而,对农业劳动力转移机制进行思考与选择,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思考与选择
非农产业
劳力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我国农业
“双重效应”
农民
转移率
农转非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亦工亦农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 11
-
-
作者
康就升
-
机构
湖南省娄底地委党校
-
出处
《人口学刊》
1984年第3期50-56,共7页
-
文摘
亦工亦农人口是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特别是农村社队企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人口类型。据统计,到1981年底,我国在农村从事社队企业和交通运输、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企事业的亦工亦农人口达3,600多万人(尚未包括农村在城镇企事业单位工作和以自营形式从事非农业经济活动的亦工亦农人员。
-
关键词
亦工亦农
农业劳动力转移
非农业人口
农业剩余劳动力
农村经济
农业经济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经济活动
农业生产特点
小城镇
-
分类号
C92
[社会学—人口学]
-
-
题名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刍见
- 12
-
-
作者
康就升
-
机构
湖南省娄底地委党校
-
出处
《人口学刊》
1987年第6期11-15,10,共6页
-
文摘
自从城市和城市发展变化的过程——城市化在地球上问世以来,人们对它的现状分析和理论概括便应运而生,形成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尤其是关于城市化的概念,各国学者各执己见,因此它被称为“世界文献中存在着巨大分歧的问题之一”。就国际而言,城市化的含义通常被理解为人口在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集中以及城市人口比重的上升。但不同学科对城市化定义的原则和方法存在着分歧。经济学家从经济与城市的关系来定义。
-
关键词
生活方式
城市化过程
经济学家
社会主义
经济发展
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
发达国家
社会生产力
社会发展
-
分类号
C92
[社会学—人口学]
-
-
题名改善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方法
- 13
-
-
作者
廖楚雄
-
机构
娄底地委党校
-
出处
《湖湘论坛》
1999年第3期37-38,共2页
-
-
关键词
群众工作方法
新形势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人民群众
部分群众
世界观
少数干部
农村剩余劳动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分类号
D25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经济体制转换时期乡镇企业的优势、劣势分析
- 14
-
-
作者
刘自良
-
机构
娄底地委党校
-
出处
《湖湘论坛》
1995年第4期37-39,共3页
-
文摘
经济体制转换时期乡镇企业发展的优势分析——乡镇企业自问世以来,长期在逆境中拼搏,形成了一套贴近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较之国有企业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乡镇企业兴起于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大潮中,来到世间就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它们从立项建厂到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始终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
关键词
乡镇企业发展
国有企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营机制
转换时期
劣势分析
自我发展
自我约束
社区政府
规模效益
-
分类号
F276.3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论林则徐禁烟有成之原因
- 15
-
-
作者
岳振业
-
机构
娄底地委党校
-
出处
《湖湘论坛》
1994年第4期59-62,共4页
-
文摘
众所周知,不管是明智的政府,还是昏庸的政府,实行严禁走私贩毒政策,都是维护该国权益的正义事业。林则徐严禁鸦片烟毒,反对西方殖民国家的鸦片侵略,卓有成效,世人赞誉,彪炳青史。
-
关键词
林则徐禁烟
鸦片烟
虎门销烟
鸦片走私
义律
信及录
西方殖民
帝国主义侵华史
防海纪略
广东水师
-
分类号
K25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对马克思关于股份制属性问题的理解
- 16
-
-
作者
金静
-
机构
娄底地委党校
-
出处
《湖湘论坛》
1993年第4期29-30,共2页
-
文摘
马克思对股份制的属性问题曾经作过详细的分析,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二十七章“关于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中,马克思曾这样集中分析过股份公司制度的实质:“
-
关键词
股份制经济
社会生产方式
私人财富
经济组织形式
社会企业
卷第
股份经济
财产所有者
私人资本
马克思理论
-
分类号
D67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一把手如何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
- 17
-
-
作者
张仁太
-
机构
娄底地委党校
-
出处
《湖湘论坛》
1996年第6期74-76,共3页
-
文摘
一个领导班子团结搞得如何,一把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把手要如何才能够做到消除矛盾,维护班子团结呢?我以为,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掌握五条规律。
-
关键词
班子成员
领导班子团结
处理矛盾
化解矛盾
维护
具体问题
自我批评
民主集中制原则
不同意见
解决矛盾
-
分类号
C933
[经济管理—管理学]
-
-
题名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立的科学依据
- 18
-
-
作者
刘自良
-
机构
娄底地委党校
-
出处
《湖湘论坛》
1994年第2期26-28,共3页
-
文摘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点,立即得到了党中央的确认。在党的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明确地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后又载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改革
不等于
中国共产党章程
全国代表大会
经济活动主体
地区生产力
产业结构趋同
最大化原则
经济稳定
-
分类号
F123.9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干部教育工作必须立法
- 19
-
-
作者
谢祚政
-
机构
娄底地委党校
-
出处
《湖湘论坛》
1996年第2期82-84,共3页
-
文摘
对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法制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践启示我们,要搞好干部教育与培训的宏观控制,使干部教育走上正规化、规范化的轨道,必须对干部教育与培训的各个方面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保证干部培训工作的正常运行。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关键词
教育立法
干部教育培训
教育与培训
教育工作
干部培训工作
党校
社会发展
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践启示
-
分类号
D26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坚持业务培训与政治理论教育相结合的干部培训原则
- 20
-
-
作者
谢祚政
-
机构
中共娄底地委党校
-
出处
《湖湘论坛》
1994年第2期94-94,共1页
-
文摘
业务培训与政治理论教育有机结合,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真理。只有认真地学习,牢固地掌握,才能深刻地理解党中央所制定的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负有一定领导责任的党的干部,必须学好,用好这个理论,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当好引路人和排头兵。而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
-
关键词
政治理论教育
业务培训
干部培训
中国革命实际
现代化建设
领导责任
学习理论
经济管理知识
市场经济体制
精神文明建设
-
分类号
G726.88
[文化科学—成人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