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营养膳食干预对老年骨折术后病人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淑芹 李天民 蔡文香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1-162,166,共3页
目的:探讨营养膳食干预对老年骨折术后病人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83例老年骨折择期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饮食,试验组在实施常规饮食的基础上给予营养膳食干预,并分别于入院时、术后2周检测血清清蛋白水... 目的:探讨营养膳食干预对老年骨折术后病人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83例老年骨折择期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饮食,试验组在实施常规饮食的基础上给予营养膳食干预,并分别于入院时、术后2周检测血清清蛋白水平,同时术后2周评估病人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病人手术前后血清清蛋白水平差值和切口愈合情况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老年骨折术后病人实施营养膳食干预,可提高血清清蛋白水平,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切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营养膳食 疗效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58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2
作者 刘博 谷元 +1 位作者 王鹏 李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69-1473,共5页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580例患者行椎体后凸成形术,调取资料并记录与疗效相关的因素...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580例患者行椎体后凸成形术,调取资料并记录与疗效相关的因素:年龄、性别、椎体压缩程度、楔形变角度、骨折椎体数量、骨折部位、单/双侧穿刺、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椎间盘渗漏、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并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探讨这些因素与疗效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单变量因素分析椎体压缩程度[OR=2. 68(2. 03~3. 24),P<0. 01]、骨折椎体数量[OR=3. 54(2. 87~4. 12),P<0. 01]、骨折部位[OR=4. 02(3. 34~4. 67),P<0. 01]、骨水泥注入量[OR=2. 52(2. 01~2. 92),P<0. 05]、骨水泥椎间盘渗漏[OR=1. 98(1. 67~2. 42),P<0. 01]、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OR=2. 70(2. 31~3. 22),P<0. 01]认为与术后疗效相关,进行多变量回归分析,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LR法),骨折椎体数量[OR=4. 70(3. 28~5. 61),P=0. 000]、骨水泥椎间盘渗漏[OR=5. 12(2. 07~8. 26),P=0. 000]、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OR=4. 40(2. 93~6. 71),P=0. 000]与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疗效显著相关。结论影响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中,骨折椎体数量、骨水泥椎间盘渗漏、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较其他因素与疗效关系更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椎间植骨高度对颈椎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殷德振 信效堂 +2 位作者 杨睿 史玉朋 沈慧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观察下颈椎前路单椎间隙减压后不同高度植骨对颈椎即刻运动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上选择适宜的植骨高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6例新鲜成人尸体颈椎标本,取三面皮质骨髂脊植骨块,对完整状态、C5/6节段椎间隙减压术后应用不同高度骨块(... 目的:观察下颈椎前路单椎间隙减压后不同高度植骨对颈椎即刻运动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上选择适宜的植骨高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6例新鲜成人尸体颈椎标本,取三面皮质骨髂脊植骨块,对完整状态、C5/6节段椎间隙减压术后应用不同高度骨块(基准高度的100%、120%、140%、160%)行椎间植骨5种状态下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在生物材料测试机上加载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的三维运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测量C5/6节段在各状态下的三维运动范围;进行各状态间的多重比较分析。结果:6例标本C5/6椎间隙植骨的基准高度平均为6.86mm。所有骨块植骨成功,但160%基准高度植骨时骨块置入较困难,且1例标本出现了椎间隙前方残余软组织的撕裂。1例标本在基准高度植骨状态测定屈伸过程中出现了植骨块移位,但在测试过程中均无植骨块脱出。统计分析表明,140%和160%基准高度植骨时较基准高度植骨时C5/6节段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活动度明显减小(P<0.05),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160%基准高度植骨时C5/6节段的左右侧屈活动度较完整状态及120%基准高度植骨时明显减少(P<0.05);其余各状态间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下颈椎单椎间隙减压后,撑开植骨可增加手术节段的即刻运动稳定性,理想的植骨高度为140%基准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高度 植骨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