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郭洪志 王蕾 +1 位作者 齐新 孙海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461-464,共4页
目的 构建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动物模型,并初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及出血后7个亚组(4、8、12、24、36、48和72 h组,每组6只);向大鼠尾状核内注射Ⅶ型胶原酶0... 目的 构建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动物模型,并初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及出血后7个亚组(4、8、12、24、36、48和72 h组,每组6只);向大鼠尾状核内注射Ⅶ型胶原酶0.8 U建立脑出血模型,向假手术组大鼠注射同体积的等渗盐水,检测出血后各时相点血浆内毒素、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及各脏器组织的病理变化,依据诊断标准判断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 结果 (1)出血8 h组大鼠血浆内毒素为(0.43±0.10)EU/ml较正常对照组(0.18±0.02)EU/ml、似手术组的(0.18±0.03)EU/ml大鼠明显升高(P<0.05),在24-36 h达高峰,48 h后下降。出血12 h组大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97±20)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27±32)U/L、尿素氮(17.5±2.1)mmol/L、肌酐(47.5±5.0)umol/L、肌酸肌酶(2 147±277)U/L、乳酸脱氢酶(648±65)U/L明显升高(P<0.05),在24-36 h达高峰,48 h后下降。(2)大鼠脑出血后各时相点的脏器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损害,在24-48 h的脏器病理变化达到高峰,在72 h仍可见炎性损害。(3)大鼠脑出血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为100%,MODS发生率为67.9%。 结论 (1)以0.8 U胶原酶注入大鼠尾状核为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大鼠 MODS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动物模型 发生率 脏器 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细胞钙离子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沈顺姬 张勇 孙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517-518,共2页
关键词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局灶性脑缺血损伤 细胞钙离子浓度 神经细胞 急性缺血性脑损伤 CA^2+浓度 细胞内钙超载 细胞缺血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病四例
3
作者 张勇 张金彪 +6 位作者 宋明玉 王鹏飞 王晶 孙超 丛燕楠 赵俊武 于铭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402-403,共2页
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病(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是由嗜粒细胞无形体引起的一种经蜱传播的新发自然免疫源性疾病,又称人嗜粒细胞无形体病。我院2008年7—10月诊断、治疗4例不明原因头痛、头晕、发热患者,经山东省疾病控制中心明... 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病(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是由嗜粒细胞无形体引起的一种经蜱传播的新发自然免疫源性疾病,又称人嗜粒细胞无形体病。我院2008年7—10月诊断、治疗4例不明原因头痛、头晕、发热患者,经山东省疾病控制中心明确诊断为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立克次体属 吞噬细胞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微出血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金彪 王晶 张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脑微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12例患者中,11例为卒中患者,其中有高血压病史者9例,高脂血症5例,糖尿病3例;临床上缺乏与脑...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脑微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12例患者中,11例为卒中患者,其中有高血压病史者9例,高脂血症5例,糖尿病3例;临床上缺乏与脑微出血相关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②CMB患者的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分值为21.47±2.45,Barthel指数(BI)分值为64.68±16.21,表明均有认知功能障碍并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③在磁共振中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上CMB的分布:皮质-皮质下区的CMB病灶平均为9.45个;基底核区平均为5.34个;丘脑平均为4.67个;脑干平均为4.78个;小脑的CMB平均为3.45个。皮质-皮质下区CMB病灶的数量最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④CMB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e resonance imaging,MRI)中的SWI上均呈低信号。CMB在T1、T2加权像及SWI上均表现为斑点状、圆形或椭圆形的、性质均一的直径为2~5mm的低信号灶,边界清晰,周围无水肿带。结论CMB患者多数有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多为卒中发展而来;SWI作为一种新兴的MRI技术,能很好地显示CMB的存在,有助于指导临床CMB患者治疗计划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磁共振成像 高血压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时延髓内脏带内FOS蛋白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蕾 郭洪志 +1 位作者 齐新 孙海荣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1-243,i007,共4页
目的研究脑出血后延髓内脏带(MVZ)内FOS蛋白表达变化规律,探讨MVZ在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时的中枢调控机制。方法①采用0.8 U胶原酶注入大鼠尾状核构建脑出血模型,54只Wistar 大鼠随机被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出血后4 ... 目的研究脑出血后延髓内脏带(MVZ)内FOS蛋白表达变化规律,探讨MVZ在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时的中枢调控机制。方法①采用0.8 U胶原酶注入大鼠尾状核构建脑出血模型,54只Wistar 大鼠随机被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出血后4 h、8 h、12 h、24 h、36 h、48 h和72 h时相点的7个亚组;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各时相点MVZ内FOS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和假手术组MVZ内FOS蛋白阳性表达极少;出血组FOS蛋白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MVZ的弧形带状区内,在孤束核、腹外侧网状核和迷走神经背核均见密集表达,24-36 h达高峰,在72 h仍有阳性表达。结论MVZ参与了对脑出血后周围器官功能的调控,可能是脑出血致MODS的直接调控中枢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模型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延髓内脏带 FOS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微出血患者动态血压特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晶 张金彪 +1 位作者 丛燕楠 张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31-433,共3页
目的探讨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动态血压特征。方法将8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46例合并CMBs者为脑微出血组;35例无CMBs者为对照组。全部患者作动态血压测定,比... 目的探讨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动态血压特征。方法将8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46例合并CMBs者为脑微出血组;35例无CMBs者为对照组。全部患者作动态血压测定,比较两组间各动态血压值的差异。结果脑微出血组和对照组随测血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的随测血压值均明显高于ABPM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微出血组的EH患者中,夜间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的EH患者(P=0.026);在所有EH患者中,无论有无CMBs,其血压昼夜节律均明显异常(收缩压夜间下降率△SBP及舒张压夜间血压下降率△DBP均<10%),但脑微出血组△SBP及△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8和0.037)。结论夜间收缩压和夜间血压下降率与CMBs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重视血压动态节律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原发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6促进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璟 熊小檍 +2 位作者 王鹏飞 王艳春 杨清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92-796,共5页
目的探讨CD36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349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获得患者静脉全血后进行CD36突变筛查,在突变的35例患者中挑选出24例为基... 目的探讨CD36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349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获得患者静脉全血后进行CD36突变筛查,在突变的35例患者中挑选出24例为基底节区出血的患者分入CD36缺陷组,同时在CD36正常的患者中挑选出24例基线水平一致的基底节区出血患者(CD36正常组),比较2组患者的血肿吸收、炎症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349例脑出血患者中筛选出35例CD36缺陷患者(10.03%)。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血肿体积、危险因素等基线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发病7 d后CD36缺陷患者血肿吸收速率低于CD36正常患者[(22.4±2.4)%vs(44.8±5.1)%,P<0.05],并且CD36缺陷患者炎症因子下降较CD36正常患者慢(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示CD36缺陷患者在第14、30、90天时显著高于CD36正常患者(P<0.05)。结论CD36可能在促进血肿吸收中具有重要作用进而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肿吸收 炎症 CD36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潇潇 沈腾群 +2 位作者 张金彪 李振光 孙海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4-61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微出血(CMB)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AIS合并CMB患者113例,根据CMB的严重程度分为CMB 1级组19例,CMB 2级组40例,CMB 3级组54例...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微出血(CMB)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AIS合并CMB患者113例,根据CMB的严重程度分为CMB 1级组19例,CMB 2级组40例,CMB 3级组54例。收集各组临床资料,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AIS患者CMB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3组脑白质高信号(WMH)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MB 1级组、CMB 2级组、CMB 3级组饮酒比例逐渐升高,糖尿病比例、TG及空腹血糖水平逐渐降低(P<0.05,P<0.01)。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饮酒、WMH分级1级和2级是老年AIS患者CMB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95%CI:0.115~0.841,P=0.021;95%CI:1.432~11.612,P=0.008;95%CI:0.016~0.179,P=0.000;95%CI:0.029~0.278,P=0.000)。结论糖尿病、饮酒、WMH分级是老年AIS患者CMB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出血 糖尿病 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颞浅动脉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韩冰 邹佳霖 +4 位作者 曹静 张启波 鞠晓桦 谢宝明 张海霞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对颞浅动脉炎(ST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9月—2012年5月,威海市立医院收治的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的STA患者,共18例(STA组),7例行颞浅动脉组织活检检查。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近,非STA患者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对颞浅动脉炎(ST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9月—2012年5月,威海市立医院收治的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的STA患者,共18例(STA组),7例行颞浅动脉组织活检检查。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近,非STA患者20例为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双侧颞浅动脉管壁回声、动脉内径、血管壁厚度、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的差异性。结果①18例STA患者中,16例(88.9%)患者出现CDU异常结果,其中14例(77.8%)患者出现"靶环征",1例(5.6%)出现"靶环征"合并节段性血管狭窄征,1例(5.6%)出现血管壁回声增强、管腔显示不清、无血流信号充盈的血管闭塞征。②经CDU检查,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靶环征"和"靶环征"合并节段性血管狭窄征。1例(5.0%)患者为动脉闭塞,血管结构显示不清,与STA组闭塞患者的CDU结果相似。③STA组的颞浅动脉内径为(1.31±0.14)mm,低于对照组的(1.55±0.18)mm;STA组的管壁厚度为(0.86±0.18)mm,高于对照组的(0.34±0.0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TA组与对照组之间的PSV、EDV、RI、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DU检查中出现"靶环征"、颞浅动脉内径和管壁厚度的改变有助于临床诊断S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动脉炎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溶栓抗凝治疗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海荣 王晶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9期632-634,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溶栓抗凝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传统治疗方法无效的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2例,采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静脉窦接触性溶栓抗凝与颈内动脉抗凝溶栓联合治疗。结果2例病人临床症状全部... 目的探讨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溶栓抗凝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传统治疗方法无效的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2例,采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静脉窦接触性溶栓抗凝与颈内动脉抗凝溶栓联合治疗。结果2例病人临床症状全部缓解,闭塞静脉窦开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内介入溶栓抗凝治疗可能是治疗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窦 溶栓治疗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和自理能力的影响
11
作者 沈顺姬 孙超 +3 位作者 张金彪 赖住孝二 松本信子 铃木光一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12期859-861,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198例,按照发病至开始康复时间<30d、30~60d、>60d将患者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系统康复治疗至少3个月以上,分别于入院时、康复治疗1个...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198例,按照发病至开始康复时间<30d、30~60d、>60d将患者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系统康复治疗至少3个月以上,分别于入院时、康复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时进行功能独立性测量(FIM)。结果<30d组康复治疗后FIM改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各组运动功能持续改善(P<0.05);三组认知功能在康复治疗第一、二个月时明显改善(P<0.05);三组各阶段自理能力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提高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有利于提高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康复治疗 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功能独立性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微出血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潇潇 孙海荣 +3 位作者 沈腾群 谭明 李振光 张金彪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40-124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35例,根据有无CMB分为CMB组121例,无CMB组214例。CMB组又根据...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35例,根据有无CMB分为CMB组121例,无CMB组214例。CMB组又根据分布部位分为深部/幕下组55例,混合组54例,脑叶组1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CMB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危险因素是否与CMB的严重程度相关。结果与无CMB组比较,CMB组空腹血糖、尿酸、TG、TC、LDL-C水平明显降低,深部/幕下组TC、LDL-C水平明显降低,混合组空腹血糖、尿酸、TG、TC、LDL-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是老年高血压患者CMB(OR=0.186,95%CI:0.064~0.545,P=0.002)、深部/幕下CMB(OR=0.343,95%CI:0.168~0.700,P=0.003)、混合CMB(OR=0.215,95%CI:0.048~0.967,P=0.045)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LDL-C与老年高血压患者CMB(r=-0.046,P=0.616)、深部/幕下CMB(r=-0.044,P=0.073)、混合CMB(r=-0.064,P=0.084)的严重程度不相关。结论低水平LDL-C是老年高血压患者CMB、深部/幕下CMB、混合CMB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血脂异常 含铁血黄素 巨噬细胞 胆固醇 L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复合式脊柱治疗仪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戚翠媛 郉荣威 李颖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5-376,共2页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3年5月-2005年12月期间在神经内科住院且自愿参加本试验的患者8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28—68岁。平均46.11岁。病程3d-15年。临床症状单纯腰痛24例,单纯下肢痛8例,腰痛并单侧下肢痛36例,腰痛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3年5月-2005年12月期间在神经内科住院且自愿参加本试验的患者8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28—68岁。平均46.11岁。病程3d-15年。临床症状单纯腰痛24例,单纯下肢痛8例,腰痛并单侧下肢痛36例,腰痛并双下肢痛12例。全部患者经拍腰椎正侧位X片和CT或MRI检查确诊,突出大多位于L4—5、L5-S1,其中一个椎间盘突出32例,两个或两个以上椎间盘突出4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仪 复合式 脊柱 双下肢痛 MRI检查 腰椎正侧位 L5-S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热水袋的制作与应用
14
作者 潘丽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9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热水袋 制作 临床护理工作 药物刺激 局部热敷 消毒处理 效果满意 临床应用 输液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