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析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运用导师制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1
作者 赵锦桥 张楠 王培玺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8期163-165,175,共4页
目的探讨导师制、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teaching,PBL)联合应用于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工作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6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影像科规培的68名规培生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导师制、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teaching,PBL)联合应用于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工作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6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影像科规培的68名规培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信封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名,对照组实行导师制教学模式,研究组予以导师制+PBL教学模式,记录并对比两组规培前、规培结束后影像学相关理论知识及影像学相关实践技能考核得分情况,统计各组对本次规培教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规培结束后影像学相关理论知识(94.36±1.15)分、实践技能考核得分(93.26±3.14)分均优于对照组(91.53±1.46)分、(89.83±2.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79、4.944,P均<0.05);研究组对本次规培教学的整体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影像科规培工作中积极开展导师制、PBL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方案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规培生影像学相关理论知识及影像学相关实践技能掌握情况,对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导师制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联合应用 理论知识 实践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X线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楚庆速 肖德贵 +3 位作者 郭喜田 赵亚平 崔红艳 李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 :分析乳腺癌影像学特征和病理表现 ,揭示影像病理基础 ,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5 0例病人均经影像学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 ,在镜下观察病灶内部、边缘及周围结构。结果 :5 0例乳腺癌中肿块影 2 1例 ,微小钙化 2 4例 ,致密影 9... 目的 :分析乳腺癌影像学特征和病理表现 ,揭示影像病理基础 ,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5 0例病人均经影像学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 ,在镜下观察病灶内部、边缘及周围结构。结果 :5 0例乳腺癌中肿块影 2 1例 ,微小钙化 2 4例 ,致密影 9例 ,星芒影 3例 ,局部结构紊乱 9例 ,血管影增多、增粗 7例 ;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 2 2例 ,单纯癌 2 1例 ,大汗腺样癌 3例 ,粘液腺癌 2例 ,乳头状癌 1例 ,小叶浸润癌 1例。结论 :致密影、星芒征可作为早期乳腺癌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结构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X线摄影 病理学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米粒体滑囊炎的影像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初迎幸 夏海泓 于台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3期103-105,共3页
目的分析膝关节米粒体滑囊炎的影像学表现,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膝关节米粒体滑囊炎患者的X线、CT、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结果米粒体在X线平片及CT上不显示;与骨骼肌比较,米粒体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及T2W... 目的分析膝关节米粒体滑囊炎的影像学表现,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膝关节米粒体滑囊炎患者的X线、CT、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结果米粒体在X线平片及CT上不显示;与骨骼肌比较,米粒体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及T2WI压脂像呈稍高信号;关节滑膜明显增厚,关节囊内较多积液,米粒体包绕肌腱和韧带。结论与X线、CT相比,MRI对膝关节米粒体滑囊炎的显示具有特征性,根据MRI图像可以准确诊断膝关节米粒体滑囊炎,是诊断膝关节米粒体滑囊炎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粒体滑囊炎 膝关节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背软组织CT表现对鼻骨隐匿骨折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侯开渝 周琨 +1 位作者 李振光 王振常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8期1387-1390,共4页
目的探讨鼻背软组织结构在鼻骨骨折时的异常改变,进一步明确鼻骨骨折尤其是隐匿骨折的CT诊断。方法收集我院行副鼻窦CT扫描的受检者60例(120侧)作为正常对照组,外伤骨折组60例(120侧)。所有图像均通过Phillips 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骨算... 目的探讨鼻背软组织结构在鼻骨骨折时的异常改变,进一步明确鼻骨骨折尤其是隐匿骨折的CT诊断。方法收集我院行副鼻窦CT扫描的受检者60例(120侧)作为正常对照组,外伤骨折组60例(120侧)。所有图像均通过Phillips 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骨算法及软组织算法重建,传输至Extended Brilliance TM Workspace(EBW)工作站,标准化重建鼻骨横断面及冠状面图像。观察两组鼻背软组织解剖结构,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其二者在影像学的区别。结果正常对照组60例(120侧)鼻背软组织不肿,其中57例(114侧)鼻背软组织间隙清晰可见,3例(6侧)间隙不清。外伤骨折组60例(120侧)中,鼻骨骨折侧109侧/120侧,鼻背软组织肿胀109侧/109侧,软组织结构不清109侧/109侧。结论螺旋CT能够清晰显示正常鼻背软组织解剖结构。鼻背软组织肿胀,软组织层次消失可作为判断新鲜鼻骨骨折,尤其是隐匿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背软组织 鼻骨 隐匿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峡部裂的MRI表现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振芝 王晓华 +1 位作者 王振福 王黎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6期377-378,共2页
目的 :探讨腰椎峡部裂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的MRI检查资料。结果 :2 4例腰椎峡部裂的MRI表现为腰椎峡部出现不规则状骨性缺损、脊椎滑脱、椎管前后径增大、椎间盘变形、椎间孔变形等。结论 :腰椎峡部裂... 目的 :探讨腰椎峡部裂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的MRI检查资料。结果 :2 4例腰椎峡部裂的MRI表现为腰椎峡部出现不规则状骨性缺损、脊椎滑脱、椎管前后径增大、椎间盘变形、椎间孔变形等。结论 :腰椎峡部裂有特征性的MRI表现 ,MRI可为临床评价该病提供正确、全面的影像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崩裂 磁共振成像 腰椎峡部裂 诊断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RI对腰椎峡部断裂后相关解剖位置改变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振芝 林治范 +5 位作者 陶玲 王振福 杨建伟 王黎明 王晓华 吴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12期921-925,共5页
目的 :对L5峡部裂病例的MRI正中矢状面图像进行形态学测量 ,探讨L5峡部裂患者腰椎各部的移位情况。方法 :在腰椎正中矢状面T1WI上建立以S1后上缘为原点 ,通过S1前上缘和后上缘的直线为X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对4 5例L5峡部裂患者 (无滑脱... 目的 :对L5峡部裂病例的MRI正中矢状面图像进行形态学测量 ,探讨L5峡部裂患者腰椎各部的移位情况。方法 :在腰椎正中矢状面T1WI上建立以S1后上缘为原点 ,通过S1前上缘和后上缘的直线为X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对4 5例L5峡部裂患者 (无滑脱组 15例 ,滑脱组 30例 )及 10 0例健康成人腰椎各点的坐标进行测量 ,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无滑脱组及滑脱组L5棘突基底部的横坐标显著增大、纵坐标显著减小。无滑脱组L4水平各测量点及L5椎体各测量点 (L5椎体前下缘除外 )的横坐标与正常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L5水平硬膜囊前、后缘的横坐标较正常组显著增大。滑脱组L4、L5水平各测量点 (L5棘突基底部除外 )的横坐标显著小于正常组。峡部裂组上述各点的横坐标与L5椎体后下缘的横坐标呈线形相关。无滑脱组及滑脱组的L5椎体下缘水平椎管前后径、硬膜囊前间隙及硬膜囊后间隙显著增宽。结论 :L5峡部裂患者滑脱前期L5椎弓断端后部向后下移位 ,L5椎体层面硬膜囊轻度后移。滑脱期除L5椎弓断端后部向后下移位以外 ,L4椎体及附件、硬膜囊均随L5椎体向前移位。上述空间位置的变化是造成峡部裂患者形态学改变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磁共振成像 测量 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iari畸形的MRI表现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振福 吴伟 +1 位作者 李振之 王晓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58-159,共2页
目的 :探讨Chiari畸形的MRI表现 ,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1例Chiari畸形患者的MRI资料与临床资料。结果 :31例Chiari畸形患者小脑扁桃体疝至枕大孔平面下方 3~ 2 5mm。 2 0例合并脊髓空洞 ,枕大孔层面延前池前后径... 目的 :探讨Chiari畸形的MRI表现 ,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1例Chiari畸形患者的MRI资料与临床资料。结果 :31例Chiari畸形患者小脑扁桃体疝至枕大孔平面下方 3~ 2 5mm。 2 0例合并脊髓空洞 ,枕大孔层面延前池前后径宽度为 0~ 5mm ,11例无脊髓空洞 ,延前池宽度为 4.5~ 6mm ,6例合并颅颈交界区畸形 ,4例合并脑积水。结论 :小脑扁桃体位于枕大孔下方≥ 5mm即可诊断为Chiari畸形 ;延前池前后径宽度变窄 (≤ 4mm)均出现脊髓空洞 ,而延前池宽度 >4mm则很少出现脊髓空洞 ,临床可根据延前池的宽度来评价预后及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畸形 成像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单纯型肺动静脉瘘的螺旋CT表现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建伟 赵雅萍 +2 位作者 许崇永 王培玺 侯开渝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238-239,共2页
关键词 单纯型肺动静脉瘘 螺旋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炎后肝硬化脑波谱改变与肝脏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振芝 王振福 +2 位作者 王晓华 吴伟 王黎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11期1421-1425,共5页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脑波谱改变与肝脏MRI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49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进行脑化学位移成像及肝脏MRI检查,测量脑内各代谢物的峰下面积,并以Cr为参照计算各代谢物峰下面积相对于Cr的比值。对肝脏MRI图像进行观察...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脑波谱改变与肝脏MRI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49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进行脑化学位移成像及肝脏MRI检查,测量脑内各代谢物的峰下面积,并以Cr为参照计算各代谢物峰下面积相对于Cr的比值。对肝脏MRI图像进行观察和测量,并评定肝脏分数,分析脑代谢物变化与肝脏MRI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mI及Cho的峰下面积及mI/Cr、Cho/Cr与肝脏分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48,-0.783,-0.942,-0.718,P<0.01),Glx6峰下面积及Glx6/Cr与肝脏分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3,0.886,P<0.01)。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脑内某些代谢物的变化与肝脏MRI改变之间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磁共振波谱分析 化学位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峡部裂的MRI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德贵 李振芝 +3 位作者 王振福 王黎明 王晓华 吴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4期267-270,共4页
目的 :描述腰椎峡部裂的MRI表现 ,探讨MRI在本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X线平片或CT证实的 2 9例腰椎峡部裂患者 (单纯崩裂 5例、崩裂滑脱 2 4例 )及 2 5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MRI检查资料 ,并对崩裂滑脱与退行性滑脱的MRI... 目的 :描述腰椎峡部裂的MRI表现 ,探讨MRI在本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X线平片或CT证实的 2 9例腰椎峡部裂患者 (单纯崩裂 5例、崩裂滑脱 2 4例 )及 2 5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MRI检查资料 ,并对崩裂滑脱与退行性滑脱的MRI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 9例峡部裂患者双侧椎弓峡部均出现不规则状T1WI低信号、T2 WI低或高信号骨性缺损。单纯崩裂组椎管前后径 19.0mm± 2 .7mm ,不伴有脊柱滑脱、椎间盘假性膨出及椎间孔变形 ;3例患椎棘突基底部与硬膜囊之间存在脂肪间隙 ;所有患椎棘突基底部均位于上下棘突基底部连线前方。崩裂滑脱组椎管前后径2 5 4mm± 4 .4mm ,均伴有脊柱滑脱、椎间盘假性膨出、椎间孔变形 ;患椎棘突基底部与硬膜囊之间均存在脂肪间隙 ;患椎棘突基底部位于上下棘突基底部连线后方 2 3例 ,稍前方 1例。退行性滑脱组椎弓峡部完整 ,无骨性缺损 ;椎管前后径15 2mm± 1.6mm ,明显小于崩裂滑脱组 (t =10 .87,P <0 .0 1) ,2 5例均伴有椎间盘假性膨出及椎间孔变形 ;患椎棘突基底部与硬膜囊之间无脂肪间隙 2 4例 ,存在线状脂肪间隙 1例 ;患椎棘突基底部均位于上下棘突基底部连线前方。结论 :腰椎峡部裂有特征性MRI表现 ,MRI可为临床评价该病提供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MRI 评价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眶内段视神经蛛网膜下腔扩张的MRI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振芝 王晓华 +1 位作者 王振福 王黎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 :探讨眶内段视神经蛛网膜下腔扩张的MRI表现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6例眶内段视神经蛛网膜下腔扩张的MRI图像。结果 :5 6例包括颅脑肿瘤 2 4例、颅脑外伤 11例、颅内出血 11例、颅内炎症 1例、脑积水 5例及良性颅... 目的 :探讨眶内段视神经蛛网膜下腔扩张的MRI表现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6例眶内段视神经蛛网膜下腔扩张的MRI图像。结果 :5 6例包括颅脑肿瘤 2 4例、颅脑外伤 11例、颅内出血 11例、颅内炎症 1例、脑积水 5例及良性颅内高压 4例。双侧眶内段视神经蛛网膜下腔扩张 5 5例 ,单侧扩张 1例。T2 WI等信号视神经周围扩张的蛛网膜下腔呈高信号影 ,在横轴位上呈“双轨征” ,在冠状位上呈“环形征”。眶内段视神经中点处蛛网膜下腔外径宽度为5 9mm± 0 .9mm。 34例肿瘤切除术后或内科治疗后复查 ,9例视神经蛛网膜下腔宽度无明显变化 ,7例扩张程度明显减轻 ,18例恢复正常。结论 :眶内段视神经蛛网膜下腔扩张提示颅内压增高 ,可作为临床评价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 蛛网膜下腔 颅内高压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表现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建伟 王培玺 +1 位作者 毕可森 侯开渝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6期365-367,共3页
目的 :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表现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 :搜集螺旋CT双期扫描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2 0例 ,其中门静脉主干栓塞 15例 ,门静脉左右分支 14例 ,肝内门静脉分支 3例 ,肠系膜上静脉 2例 ,脾静脉1例。结果 :门... 目的 :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表现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 :搜集螺旋CT双期扫描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2 0例 ,其中门静脉主干栓塞 15例 ,门静脉左右分支 14例 ,肝内门静脉分支 3例 ,肠系膜上静脉 2例 ,脾静脉1例。结果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主要表现为门静脉狭窄和阻塞 ,门静脉周围建立侧支静脉网及肝脏血流灌注的异常改变。结论 :螺旋CT双期扫描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有一定诊断价值 ,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诊断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的迟发性CT表现
13
作者 杨建伟 许崇永 +1 位作者 王培玺 毕可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6期385-387,共3页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的迟发性CT表现 ,提高颅脑损伤的正确诊断率。方法 :搜集颅脑损伤后首次检查阴性复查阳性者 7例及首次检查阳性复查病变加重和 /或出现新病变者 74例 ,共 81例 ,每例检查 2~ 12次不等。结果 :本组颅脑损伤主要迟发...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的迟发性CT表现 ,提高颅脑损伤的正确诊断率。方法 :搜集颅脑损伤后首次检查阴性复查阳性者 7例及首次检查阳性复查病变加重和 /或出现新病变者 74例 ,共 81例 ,每例检查 2~ 12次不等。结果 :本组颅脑损伤主要迟发性表现有颅脑血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水肿、硬膜下积液、幕下疝、弥漫性轴索损伤等。结论 :颅脑损伤者经保守治疗恢复缓慢或病情进行性加重 ,应考虑有迟发性病变的可能性 ,必要时CT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容积CT中耳前庭窗及前庭窗龛的解剖学研究
14
作者 侯开渝 王振常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6期850-854,共5页
目的探讨正常前庭窗及前庭窗龛形态学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该区相关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正常值参数,为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2年7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行颞骨64层螺旋CT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受检者240例(480耳),并... 目的探讨正常前庭窗及前庭窗龛形态学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该区相关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正常值参数,为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2年7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行颞骨64层螺旋CT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受检者240例(480耳),并将其按年龄分为四组:儿童组(﹤18岁),青年组(18岁≦年龄﹤45岁),中年组(45岁≦年龄﹤60岁),老年组(≧60岁)。每组60例,男女各30例。采用后处理工作站Extended BrillianceTM Work-space(EBW)多平面重建,图像经标准化处理后测量前庭窗及前庭窗龛各径线、方位以及对前庭窗和面神经水平段的关系进行分类。左、右侧别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男、女性别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组别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设定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前庭窗及前庭窗龛各测量值在左右侧别、男女性别及不同年龄组间比较,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240例前庭窗及前庭窗龛各测量值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单位mm):横轴位前庭窗径长1.46±0.40(0.68~2.24);冠状位前庭窗径长1.19±0.19(0.82~1.56),前庭窗龛外口径长3.14±0.47(2.22~4.06),前庭窗龛深2.24±0.32(1.61~2.87);矢状位前庭窗径长1.73±0.33(1.08~2.38),前庭窗龛外口径长2.59±0.44(1.73~3.45),前庭窗龛深3.14±0.52(2.12~4.16)。前庭窗空间位置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前庭窗前后方位内倾角21.30°±7.99°(5.64°~36.96°);前庭窗上下方位外倾角42.15°±8.60°(25.29°~59.01°);前庭窗左右方位前倾角74.19°±11.10°(52.43°~95.95°)。结论容积CT可很好显示前庭窗及前庭窗龛细微结构影像解剖,结合后处理技术可准确进行量化测量,为该区异常病变的诊断及避免术中意外损伤提供可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窗 前庭窗龛 解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诊断(附16例报告)
15
作者 路淮英 陈永利 +1 位作者 李大鹏 宿秀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6期404-405,共2页
目的 :探讨非骨化纤维瘤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X线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骨化性纤维瘤 16例 ,其中CR片 10例 ,常规X线片 6例。结果 :全组病例X线表现均较典型 ,凭X线检查基本可以术前作出诊断 ,但应注意与一些X线表现... 目的 :探讨非骨化纤维瘤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X线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骨化性纤维瘤 16例 ,其中CR片 10例 ,常规X线片 6例。结果 :全组病例X线表现均较典型 ,凭X线检查基本可以术前作出诊断 ,但应注意与一些X线表现类似的疾病相鉴别。结论 :优质X线片特别是图像清晰的CR片能真实的显示病变的特征 ,有助于确诊 ,当然 ,定性诊断须依赖于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非骨化性纤维瘤 X线诊断 计算机放射摄影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CT的双斜位MPR对上半规管裂的诊断价值分析
16
作者 刘本波 夏海泓 王剑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958-960,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的双斜位多平面重组技术(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重建上半规管,观察上半规管裂(SSCD)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选取接受颞骨HRCT检查的1988例患者... 目的探讨利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的双斜位多平面重组技术(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重建上半规管,观察上半规管裂(SSCD)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选取接受颞骨HRCT检查的1988例患者的CT图像,利用HRCT的双斜位MPR后处理技术,评价有无上半规管裂,记录病变发生部位、形态,观察影像学表现。结果存在上半规管裂的11例患者中单侧SSCD 9例(81.8%),其中左侧4例(36.3%),右侧5例(45.5%),双侧SSCD 2例(18.2%)。发生部位:顶壁偏前1个(7.7%)、顶壁正中7个(53.8%)、顶壁偏后5个(38.5%)。结论HRCT的双斜位MPR后处理技术能明确显示SSCD骨质缺损的部位,对SSCD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半规管裂 双斜位多平面重组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指伸肌腱结构损伤的3.0T MRI表现
17
作者 王晓华 于进超 +1 位作者 乔慧洁 李振芝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2期356-358,共3页
目的探讨手指伸肌腱结构损伤的3.0T MRI表现。方法运用3.0T磁共振成像仪、小柔线圈对24例指伸肌腱结构损伤患者进行MRI检查,分析指伸肌腱结构损伤的MRI表现特征。结果指伸肌腱结构损伤(末端腱损伤7例、中央束损伤12例、伸肌总腱损伤2例... 目的探讨手指伸肌腱结构损伤的3.0T MRI表现。方法运用3.0T磁共振成像仪、小柔线圈对24例指伸肌腱结构损伤患者进行MRI检查,分析指伸肌腱结构损伤的MRI表现特征。结果指伸肌腱结构损伤(末端腱损伤7例、中央束损伤12例、伸肌总腱损伤2例、矢状束损伤3例)的MRI主要表现为肌腱附着部的FS-PDWI信号升高,肌腱连续性中断、断端回缩,肌腱内及肌腱周围组织FS-PDWI信号升高等。结论3.0T MRI检查是明确指伸肌腱结构损伤部位及程度的有效检查方法,对指伸肌腱结构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伸肌腱结构 损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区碰撞瘤1例
18
作者 王晓华 于进超 +1 位作者 乔慧洁 李振芝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7期1323-1324,共2页
患者男,66岁。头痛伴左眼视力下降1个月就诊。查体:左眼视野缺损,颞侧偏盲,眼底正常。实验室检查:ACTH、GH、PRL、LH、FSH、TSH等均无异常。鞍区MRI平扫:鞍内右侧组织呈不均匀性T_(1)WI稍低、T_(2)WI等信号,鞍上可见一不规则状混杂信号... 患者男,66岁。头痛伴左眼视力下降1个月就诊。查体:左眼视野缺损,颞侧偏盲,眼底正常。实验室检查:ACTH、GH、PRL、LH、FSH、TSH等均无异常。鞍区MRI平扫:鞍内右侧组织呈不均匀性T_(1)WI稍低、T_(2)WI等信号,鞍上可见一不规则状混杂信号影,囊壁T_(1)WI、T_(2)WI均呈等信号,壁内可见散杂分布的点片状T_(1)WI、T_(2)WI低信号灶,囊腔呈均匀性T_(1)WI等、T_(2)WI高信号,病灶大小约2.4 cm×2.8 cm×2.7 cm,视交叉受压上抬,垂体柄右偏,海绵窦未见受侵(图1,2)。MRI动态增强扫描:早期显示鞍内右前部一直径约0.5 cm强化较低的结节影,峰值出现较晚,动态增强曲线呈平台型,鞍内左后部组织早期强化程度较高,与同等强化程度的垂体柄相连,动态增强曲线呈流出型,鞍上病灶囊壁不均匀性强化,动态增强曲线呈流入型(图3,4)。MRI诊断:鞍区及鞍上占位性病变,不排除无功能垂体腺瘤和颅咽管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瘤 垂体腺瘤 颅咽管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息肉的CT诊断价值(附124例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毕可森 许崇永 +3 位作者 王培玺 杨建伟 侯开渝 周嘉慧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39-241,共3页
目的 :探讨鼻息肉的CT诊断价值 ,为外科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 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息肉病例。全部病例术前均经仰卧位CT扫描 ,其中横断位 11例 ,冠状位 87例 ,横断 +冠状位 2 6例。平扫 88例 ,平扫 +增强36例。结果 :鼻... 目的 :探讨鼻息肉的CT诊断价值 ,为外科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 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息肉病例。全部病例术前均经仰卧位CT扫描 ,其中横断位 11例 ,冠状位 87例 ,横断 +冠状位 2 6例。平扫 88例 ,平扫 +增强36例。结果 :鼻息肉多位于筛窦 +上中鼻道 ;单发息肉呈圆形、卵圆形 ,多发息肉充满鼻腔呈不规则形 ;平扫呈均匀一致的软组织密度 ,CT值约 2 5~ 5 0HU ,增强后多呈轻至中度强化 ,CT值约 35~ 70HU。阻塞性炎症可为全副鼻窦炎或上颌窦炎 +筛窦炎。分型以息肉型和OMC型居多 ;鼻息肉常伴有中下鼻甲肥大 ,鼻中隔偏曲 ,Haller气房及板障型筛窦等解剖变异。结论 :螺旋CT冠状位扫描能直观地显示鼻道、鼻窦整体解剖影像 ,显示病变范围 ,大小 ,毗邻关系及继发改变 ,指导内窥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息肉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诊断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放射吸收法骨密度检查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治恩 楚庆速 +3 位作者 王建东 孙承同 余兆坤 刘新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0期1559-1561,共3页
目的:评价数字化放射吸收法骨密度检查工作的可行性。方法:用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对被检者指骨摄片,通过骨密度测量软件进行分析,评估该方法精确度、X线辐射量、检查时间及费用等。结果:计算机数字吸收精确度<1%,X线辐射量0.001mrem,... 目的:评价数字化放射吸收法骨密度检查工作的可行性。方法:用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对被检者指骨摄片,通过骨密度测量软件进行分析,评估该方法精确度、X线辐射量、检查时间及费用等。结果:计算机数字吸收精确度<1%,X线辐射量0.001mrem,检查时间团体检查<2min/人次,个体检查<3min/人次,费用低廉。数字化放射吸收法与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量结果具有良好相关性。结论:计算机数字吸收法具有精确度高,X线辐射量少,检查时间短,费用低等优势,适合作为骨质疏松症检查与筛检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放射吸收法 手指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