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仿刺参肠高抗凝血活性多糖筛选及其结构解析
1
作者
毕英豪
都红芳
+5 位作者
贾爱荣
王凌英
张绵松
崔婷婷
徐振鲁
刘雪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7-53,共7页
以仿刺参肠为原料,提取得到粗多糖,经Q-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得到3种多糖(SCG1~SCG3)。采用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对3种多糖的单糖组成、分子质量进行分析;采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
以仿刺参肠为原料,提取得到粗多糖,经Q-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得到3种多糖(SCG1~SCG3)。采用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对3种多糖的单糖组成、分子质量进行分析;采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评价多糖的抗凝血活性,筛选高抗凝血活性多糖;通过理化性质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对高抗凝血活性多糖进行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仿刺参粗多糖的提取得率为2.75%,按照多糖SCG1~SCG3的顺序,岩藻糖的比例逐渐升高,SCG3仅含有岩藻糖;分子质量逐渐升高,其中SCG3分子质量为171.5 kDa。3种多糖对APTT延长作用逐渐增强,SCG3的延长作用高于阳性对照低肝素,20μg/mL时可达500 s以上;SCG3对PT延长作用最强,200μg/mL时可达500 s以上,SCG1、SCG2作用不明显;SCG2、SCG3对TT均有显著延长作用,且SCG3作用最明显,50μg/mL时可达500 s以上,SCG1几乎没有延长作用;SCG3质量浓度超过50μg/mL时可显著降低FIB的含量。因此,SCG3是一种多机制高抗凝血活性多糖。结构分析结果显示,SCG3的总糖质量分数为50.36%,蛋白质量分数为0.67%,硫酸基质量分数为28.31%,表明SCG3是一种硫酸化岩藻多糖,即岩藻聚糖硫酸酯。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进一步验证SCG3是一种高纯度岩藻聚糖硫酸酯,主要由糖基→3)-α-L-Fucp-(1→、→3)-α-L-Fucp(2SO_(4))-(1→及→3)-α-L-Fucp(2,4SO_(4))-(1→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肠
抗凝血活性
岩藻聚糖硫酸酯
结构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参提取物中人参皂苷和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2
作者
赵春杰
董焱
+1 位作者
李晓慧
谭桂铃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40-42,共3页
建立了人参提取物中人参皂苷的直接比色测定法和农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考查,同时测定了3种提取方法的人参提取物中人参皂苷和农药残留量.
关键词
比色法
人参提取物
农药残留量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铜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的负载岩藻黄质纳米粒子制备与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雪
鞠文明
+6 位作者
徐静沂
张绵松
崔婷婷
都红芳
徐振鲁
刘昌衡
贾爱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5-101,共7页
为防止岩藻黄质进入肠道前在胃中分解,以岩藻聚糖硫酸酯和壳聚糖为原料,构建pH值敏感性纳米载体,用于运载岩藻黄质,以实现岩藻黄质在胃肠道环境中的高效递送。本实验从铜藻中提取岩藻黄质、岩藻聚糖硫酸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岩藻...
为防止岩藻黄质进入肠道前在胃中分解,以岩藻聚糖硫酸酯和壳聚糖为原料,构建pH值敏感性纳米载体,用于运载岩藻黄质,以实现岩藻黄质在胃肠道环境中的高效递送。本实验从铜藻中提取岩藻黄质、岩藻聚糖硫酸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岩藻黄质纯度,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化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分子质量、理化性质、单糖组成。以岩藻聚糖硫酸酯和壳聚糖为原料,采用聚电解质自组装法按照岩藻聚糖硫酸酯-壳聚糖质量比0.6∶1、0.8∶1、1∶1制备负载岩藻黄质的纳米粒子。测定纳米粒子红外光谱评价岩藻聚糖硫酸酯和壳聚糖的结合状态;测定负载岩藻黄质纳米粒子的理化性质及在模拟胃、肠液中粒径、岩藻聚糖硫酸酯复合率、岩藻黄质负载率的变化,评价其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获得在模拟胃环境中稳定、模拟肠环境中裂解且可实现岩藻黄质高效递送的纳米粒子。结果表明,铜藻岩藻黄质的纯度为13.57%;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分子质量为342 kDa,总糖质量分数为52.45%,蛋白质量分数为7.96%,糖醛酸质量分数为9.25%,硫酸基质量分数为19.26%;由岩藻糖、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和木糖5种单糖组成,其中岩藻糖和半乳糖的含量最高。红外光谱显示,纳米粒子中岩藻聚糖硫酸酯和壳聚糖存在非共价相互作用,结合状态良好。负载岩藻黄质纳米粒子的粒径为360~430 nm,Zeta电位为26~31 mV,多分散指数为0.23~0.27,表明纳米乳液均匀稳定;岩藻聚糖硫酸酯复合率为87%~90%,岩藻黄质的负载率为87%~91%,表明纳米粒子对岩藻黄质的包裹效果较好。体外模拟消化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3种比例的纳米粒子在模拟胃液中粒径、岩藻聚糖硫酸酯复合率、岩藻黄质负载率变化不大,表明纳米粒子在模拟胃环境中稳定性较高;在模拟肠液中,粒径显著增大,岩藻聚糖硫酸酯复合率、岩藻黄质负载率显著降低,表明纳米粒子在模拟肠环境中发生膨胀、解聚。纳米粒子在模拟胃环境中稳定,在模拟肠环境中裂解,实现了岩藻黄质在胃肠道中的高效递送,岩藻聚糖硫酸酯-壳聚糖质量比为1∶1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藻
岩藻聚糖硫酸酯
岩藻黄质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仿刺参肠高抗凝血活性多糖筛选及其结构解析
1
作者
毕英豪
都红芳
贾爱荣
王凌英
张绵松
崔婷婷
徐振鲁
刘雪
机构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威海人生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海洋功能食品技术创新中心
威海人生
药业
有限公司
出处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7-53,共7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ZR2023MC065)
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2023TSGC0681)
+4 种基金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威海市产学研协同创新基金项目(2022CXY-04
2022KC04)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ZR2022QC085)
校(院)人才科研项目(2023RCKY228)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21TZXD008)。
文摘
以仿刺参肠为原料,提取得到粗多糖,经Q-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得到3种多糖(SCG1~SCG3)。采用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对3种多糖的单糖组成、分子质量进行分析;采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评价多糖的抗凝血活性,筛选高抗凝血活性多糖;通过理化性质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对高抗凝血活性多糖进行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仿刺参粗多糖的提取得率为2.75%,按照多糖SCG1~SCG3的顺序,岩藻糖的比例逐渐升高,SCG3仅含有岩藻糖;分子质量逐渐升高,其中SCG3分子质量为171.5 kDa。3种多糖对APTT延长作用逐渐增强,SCG3的延长作用高于阳性对照低肝素,20μg/mL时可达500 s以上;SCG3对PT延长作用最强,200μg/mL时可达500 s以上,SCG1、SCG2作用不明显;SCG2、SCG3对TT均有显著延长作用,且SCG3作用最明显,50μg/mL时可达500 s以上,SCG1几乎没有延长作用;SCG3质量浓度超过50μg/mL时可显著降低FIB的含量。因此,SCG3是一种多机制高抗凝血活性多糖。结构分析结果显示,SCG3的总糖质量分数为50.36%,蛋白质量分数为0.67%,硫酸基质量分数为28.31%,表明SCG3是一种硫酸化岩藻多糖,即岩藻聚糖硫酸酯。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进一步验证SCG3是一种高纯度岩藻聚糖硫酸酯,主要由糖基→3)-α-L-Fucp-(1→、→3)-α-L-Fucp(2SO_(4))-(1→及→3)-α-L-Fucp(2,4SO_(4))-(1→组成。
关键词
仿刺参肠
抗凝血活性
岩藻聚糖硫酸酯
结构解析
Keywords
intestine of Apostichopus japonicus
anticoagulant activity
fucoidan
structural analysis
分类号
TS201.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参提取物中人参皂苷和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2
作者
赵春杰
董焱
李晓慧
谭桂铃
机构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系沈阳
出处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40-42,共3页
基金
辽宁省科委重点课题(96803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70910)资助项目
文摘
建立了人参提取物中人参皂苷的直接比色测定法和农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考查,同时测定了3种提取方法的人参提取物中人参皂苷和农药残留量.
关键词
比色法
人参提取物
农药残留量
气相色谱法
分类号
R914.1 [医药卫生—药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铜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的负载岩藻黄质纳米粒子制备与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雪
鞠文明
徐静沂
张绵松
崔婷婷
都红芳
徐振鲁
刘昌衡
贾爱荣
机构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好当家
集团
有限公司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威海人生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5-101,共7页
基金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科教产融合试点工程基础研究类项目(2022PX096)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威海市产学研协同创新基金项目(2022KC04)
+2 种基金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21TZXD008)
科教产融合试点工程重大创新专项(2022JBZ01-06)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ZR2022QC085)。
文摘
为防止岩藻黄质进入肠道前在胃中分解,以岩藻聚糖硫酸酯和壳聚糖为原料,构建pH值敏感性纳米载体,用于运载岩藻黄质,以实现岩藻黄质在胃肠道环境中的高效递送。本实验从铜藻中提取岩藻黄质、岩藻聚糖硫酸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岩藻黄质纯度,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化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分子质量、理化性质、单糖组成。以岩藻聚糖硫酸酯和壳聚糖为原料,采用聚电解质自组装法按照岩藻聚糖硫酸酯-壳聚糖质量比0.6∶1、0.8∶1、1∶1制备负载岩藻黄质的纳米粒子。测定纳米粒子红外光谱评价岩藻聚糖硫酸酯和壳聚糖的结合状态;测定负载岩藻黄质纳米粒子的理化性质及在模拟胃、肠液中粒径、岩藻聚糖硫酸酯复合率、岩藻黄质负载率的变化,评价其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获得在模拟胃环境中稳定、模拟肠环境中裂解且可实现岩藻黄质高效递送的纳米粒子。结果表明,铜藻岩藻黄质的纯度为13.57%;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分子质量为342 kDa,总糖质量分数为52.45%,蛋白质量分数为7.96%,糖醛酸质量分数为9.25%,硫酸基质量分数为19.26%;由岩藻糖、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和木糖5种单糖组成,其中岩藻糖和半乳糖的含量最高。红外光谱显示,纳米粒子中岩藻聚糖硫酸酯和壳聚糖存在非共价相互作用,结合状态良好。负载岩藻黄质纳米粒子的粒径为360~430 nm,Zeta电位为26~31 mV,多分散指数为0.23~0.27,表明纳米乳液均匀稳定;岩藻聚糖硫酸酯复合率为87%~90%,岩藻黄质的负载率为87%~91%,表明纳米粒子对岩藻黄质的包裹效果较好。体外模拟消化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3种比例的纳米粒子在模拟胃液中粒径、岩藻聚糖硫酸酯复合率、岩藻黄质负载率变化不大,表明纳米粒子在模拟胃环境中稳定性较高;在模拟肠液中,粒径显著增大,岩藻聚糖硫酸酯复合率、岩藻黄质负载率显著降低,表明纳米粒子在模拟肠环境中发生膨胀、解聚。纳米粒子在模拟胃环境中稳定,在模拟肠环境中裂解,实现了岩藻黄质在胃肠道中的高效递送,岩藻聚糖硫酸酯-壳聚糖质量比为1∶1时,效果最佳。
关键词
铜藻
岩藻聚糖硫酸酯
岩藻黄质
纳米粒子
Keywords
Sargassum horneri
fucoidan
fucoxanthin
nanoparticles
分类号
TS201.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仿刺参肠高抗凝血活性多糖筛选及其结构解析
毕英豪
都红芳
贾爱荣
王凌英
张绵松
崔婷婷
徐振鲁
刘雪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人参提取物中人参皂苷和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赵春杰
董焱
李晓慧
谭桂铃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铜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的负载岩藻黄质纳米粒子制备与分析
刘雪
鞠文明
徐静沂
张绵松
崔婷婷
都红芳
徐振鲁
刘昌衡
贾爱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