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顶诱导滇红月季腋芽萌发过程中的转录组分析
1
作者 管嵩 朱思雅 +3 位作者 罗中元 贺水莲 赵雁 孟静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2-406,共15页
【目的】挖掘参与月季腋芽萌发过程的候选基因,阐明独脚金内酯(SLs)调控月季腋芽萌发的分子机制,为月季株型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少分枝月季品种滇红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去顶前(0 h)和去顶后12、24、48 h采集第1腋芽和根尖样品,... 【目的】挖掘参与月季腋芽萌发过程的候选基因,阐明独脚金内酯(SLs)调控月季腋芽萌发的分子机制,为月季株型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少分枝月季品种滇红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去顶前(0 h)和去顶后12、24、48 h采集第1腋芽和根尖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去顶前后第1腋芽间、去顶前后根尖间、同一去顶处理时间下第1腋芽与根尖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以|log2 Fold Change|≥1且P<0.05为筛选条件。对DEGs进行GO功能注释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挖掘SLs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中调控月季腋芽萌发的相关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结果】去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第1腋芽长度呈增加趋势。相较于去顶前,第1腋芽中和根尖中去顶后12 h的DEGs数量最多,去顶后24 h次之,去顶后48 h的DEGs数量最少,各去顶处理时间下第1腋芽与根尖间的共有DEGs数量为5377个。GO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富集到氧化还原酶活性条目的DEGs有721个;富集到氧化还原过程条目的DEGs有698个;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DEGs显著富集到苯丙素生物合成、植物—病原体互作、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淀粉及蔗糖代谢等通路。鉴定出参与SLs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的13个相关基因,其中D27(Chr3g0487411)、D27(Chr6g0289711)、D27(Chr7g0187341)、MAX1、CCD7、CCD8B与SLs生物合成相关,SMXL7、SMXL8、DAD2、TB1/BRC1、MAX2A、D14(Chr2g0091021)、D14(Chr3g0478651)与SLs信号转导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转录组数据具有可靠性。【结论】去顶可促进滇红月季腋芽萌发并诱导第1腋芽和根尖基因的差异表达。推测月季腋芽萌发主要受植物激素信号传导和糖代谢调控,13个SLs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可能是参与月季腋芽萌发过程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去顶处理 腋芽萌发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切花月季弯梗特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姣 罗中元 +2 位作者 陶金婷 孟静 赵雁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79-2688,共10页
【目的】对切花月季弯梗表型性状进行分析和筛选,并综合评价不同品种的弯梗特性,为矫正不同类型月季弯梗及促进切花月季优质高效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温室栽培的10个切花月季品种为研究对象,统计不同品种的弯梗率;测定弯梗植株... 【目的】对切花月季弯梗表型性状进行分析和筛选,并综合评价不同品种的弯梗特性,为矫正不同类型月季弯梗及促进切花月季优质高效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温室栽培的10个切花月季品种为研究对象,统计不同品种的弯梗率;测定弯梗植株的花朵宽度、花朵高度、萼片下落距离等12个表型性状,统计各指标的变异系数(CV);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10个切花月季品种的弯梗特性。【结果】切花月季品种高盛的弯梗率最高,达16.19%,白荔枝弯梗率最小,仅3.44%。气场和苏醒的弯梗萼片下落后变化类型分别为3和2种,其余品种为1种;品种间花朵鲜重等10个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大于10.00%,各品种弯梗方向无特定方位。已测的12个表型性状中有5对指标间呈极显著相关(P<0.01),5对指标间呈显著相关(P<0.05)。PCA结果表明,茎粗、最大花瓣厚度、花朵鲜重、花瓣数、花朵宽、花盘到第1台叶距离、下落萼片鲜重和花梗高等8个性状载荷量较大,是弯梗特性评价的关键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对综合评价值(D)排序为高盛>浪漫沙滩>艾莎>夏日恋情>洛神>粉荔枝>苏醒>气场>朱丽叶>白荔枝。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切花月季品种可分为三大类群,高盛、浪漫沙滩和艾莎具有突出的弯梗特性,D均大于0.650。【结论】10个切花月季品种弯梗植株表型性状变异较大,气场和苏醒弯梗萼片表型变化较多;筛选出茎粗、最大花瓣厚度、花朵鲜重、花瓣数、花朵宽、花盘到第1台叶距离、下落萼片鲜重和花梗高等8个关键指标用于月季弯梗特性评价;获得高盛、浪漫沙滩和艾莎3个弯梗特性较强的切花月季品种,可作为研究切花月季弯梗特性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花月季 表型性状 弯梗特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果苜蓿组叶绿体基因组进化和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邓鸟絮 罗中元 +2 位作者 孙志轩 孟静 赵雁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94-2407,共14页
本文采用I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对螺旋果苜蓿组3个国审品种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测序、组装和注释,并与南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天蓝苜蓿(M.lupulina)和小苜蓿(M.minima)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楚雄’南苜蓿(M.polymorpha‘Chu... 本文采用I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对螺旋果苜蓿组3个国审品种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测序、组装和注释,并与南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天蓝苜蓿(M.lupulina)和小苜蓿(M.minima)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楚雄’南苜蓿(M.polymorpha‘Chuxiong’)、‘淮阴’南苜蓿(M.polymorpha‘Huaiyin’)和‘陇东’天蓝苜蓿(M.lupulina‘Longdong’)叶绿体基因组长分别为123472 bp,124229 bp和124107 bp,总GC含量分别为:34.2%,34.1%和34.2%,共编码110~111个基因。首次发现‘陇东’天蓝苜蓿具有一个226 bp的IR(Inverted repeat lacking clade)区特征序列(含rps12基因)。‘楚雄’南苜蓿和‘淮阴’南苜蓿各有17个内含子,但‘陇东’天蓝苜蓿只有14个内含子。在6个材料基因组中,在替换率加快的accD和ycf1中检测到简单重复序列,替换率加快可能与简单重复序列插入有关。系统进化树表明,‘楚雄’南苜蓿和‘淮阴’南苜蓿与南苜蓿亲缘关系较近,‘陇东’天蓝苜蓿与天蓝苜蓿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为螺旋果苜蓿组分类和叶绿体基因组反向重复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果苜蓿组 叶绿体基因组进化 重复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热带种质玉米自交系ZOL-1胚乳发育的转录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游露 熊世安 +5 位作者 罗中元 刘胜帅 罗恩 冯枭 李玺 赵自仙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0-480,共11页
【目的】研究含热带种质玉米自交系胚乳发育分子机制及相关调控网络。【方法】通过高通量RNA-seq测序技术,对热带血缘玉米自交系ZOL-1在授粉后5、10、15、20、25、30 d 6个时期的胚乳转录组进行比较,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与GO功... 【目的】研究含热带种质玉米自交系胚乳发育分子机制及相关调控网络。【方法】通过高通量RNA-seq测序技术,对热带血缘玉米自交系ZOL-1在授粉后5、10、15、20、25、30 d 6个时期的胚乳转录组进行比较,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与GO功能注释,并对FPKM平均值大于1的基因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玉米自交系ZOL-1胚乳发育在授粉后25~30 d时籽粒长、宽、厚增长速率最快,增长率分别达到15.9%、16.1%和10.2%。经过转录组测序和同参考基因组比对,过滤后reads占比至少为83.99%,测序质量和组装效果均较好。按照连续比较系统方法,在10 d_VS_5 d、15 d_VS_10 d、20 d_VS_15 d、25 d_VS_20 d和30 d_VS_25 d分别检测到7129、5252、4254、775和312个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注释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分布于细胞分化过程、代谢过程、催化活性和细胞器等条目中。KEGG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能量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碳代谢、氨基酸代谢、信号转导等与胚乳发育相关的通路。通过对FPKM平均值大于1的基因进行时间序列分析,19554个基因共划分为10个Clusters,并在Cluster 7鉴定出8个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它们的表达量在授粉后15 d时开始显著提升,此后保持较高表达水平。【结论】玉米自交系胚乳发育可能主要受下调基因表达调控,在授粉后15 d前后胚乳的发育模式发生变化,转录组有重新编程的迹象,同时挖掘到玉米淀粉生物合成相关基因8个,有利于研究胚乳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血缘自交系 胚乳发育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贮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分析
5
作者 冯枭 杨婧 +5 位作者 王宜壮 邓小鹏 李军营 刘雅婷 罗中元 赵自仙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92,共8页
为了探讨青贮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自交系用于青贮玉米育种。本研究对17个青贮玉米自交系材料的植株性状、果穗性状、产量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00、温611自交系的株... 为了探讨青贮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自交系用于青贮玉米育种。本研究对17个青贮玉米自交系材料的植株性状、果穗性状、产量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00、温611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全株干重、全株鲜重、籽粒产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大部分自交系,可作为今后通用型粮饲青贮玉米育种的骨干亲本。各性状变异系数依次为:秃尖长>籽粒产量>雄穗分枝>全株鲜重>全株干重>百粒重>穗位高>株高>穗行数>茎粗>出籽率。相关系数表明,调查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中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是株高、穗位高、百粒重、出籽率、茎粗,在自交系的培育中应着重挑选穗位、株高、出籽率、粒重和茎粗等性状,同时还需把雄穗分枝、秃尖长等其他性状作为综合考虑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自交系 农艺性状 产量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常见病害诊断与防治
6
作者 林丽华 《云南农业》 2023年第6期85-86,共2页
油菜对磷、氮、硼、钾等营养元素需求量较大,缺素即可患生理性病害,直接影响油菜正常生长发育。只有对油菜主要缺素症及菌核病、病毒病症状熟悉了解,对症下药及时防治,才能达到增产增效。根据多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实践,结合... 油菜对磷、氮、硼、钾等营养元素需求量较大,缺素即可患生理性病害,直接影响油菜正常生长发育。只有对油菜主要缺素症及菌核病、病毒病症状熟悉了解,对症下药及时防治,才能达到增产增效。根据多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实践,结合姚安县油菜生产实际状况,总结油菜主要缺素症及菌核病、病毒病的正确诊断与防治方法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素症 生理性病害 菌核病 增产增效 农业技术推广 诊断与防治 油菜生产 病毒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