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瓜降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潘永勤 李菁 +1 位作者 朱伟杰 张文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3-877,共5页
目的:观察丝瓜(LC)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及丝瓜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的影响。方法:利用丙酮提取丝瓜多酚类物质,用福林法测定其含量并观察丝瓜多酚粗提液抑制羟自由基生成的能力。用高脂饲料喂养昆明小鼠建立高脂血症模型,以血脂康作为阳性... 目的:观察丝瓜(LC)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及丝瓜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的影响。方法:利用丙酮提取丝瓜多酚类物质,用福林法测定其含量并观察丝瓜多酚粗提液抑制羟自由基生成的能力。用高脂饲料喂养昆明小鼠建立高脂血症模型,以血脂康作为阳性对照观察饲料中补充丝瓜冻干品喂养对小鼠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1)新鲜丝瓜多酚含量为0.3g/kg±0.1g/kg。(2)新鲜丝瓜多酚粗提液具有较强的抑制羟自由基生成的能力。(3)与高脂模型组比较,低剂量丝瓜组、高剂量丝瓜组小鼠体重增加趋势明显减轻。(4)低剂量丝瓜组TC(4.19±0.37)mmol/L和LDL-C(2.77±0.79)mmol/L、高剂量丝瓜组TC(3.56±0.55)mmol/L和LDL(2.34±0.41)mmol/L、血脂康阳性对照组TC(4.59±0.96)mmol/L和LDL-C(3.25±0.67)mmol/L均低于高脂模型组TC(7.20±0.87)mmol/L和LDL-C(4.92±0.52)mmol/L(P<0.01),其中高剂量丝瓜组TC、LDL-C下降最为明显。(5)低剂量丝瓜组和高剂量丝瓜组小鼠血清SOD分别为(337.00±29.73)U/mL和(349.00±9.99)U/mL,均高于高脂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其中高剂量丝瓜组SOD活性明显高于高脂模型组(P<0.01)。结论:丝瓜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丝瓜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体重、肝指数及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 高脂血症 多酚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癌基因c-met与妇科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庞江琳 李英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1430-1431,共2页
c—met蛋白是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特异膜受体,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与多种癌基因产物和调节蛋白相关,在细胞信息传导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并能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和运动。当前研究表明,c-met与多种妇科肿... c—met蛋白是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特异膜受体,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与多种癌基因产物和调节蛋白相关,在细胞信息传导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并能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和运动。当前研究表明,c-met与多种妇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此方面内容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ET 妇科肿瘤 肿瘤相关性 原癌基因 肝细胞生长因子 恶性 调节蛋白 癌基因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地区汉族人群Aggrecan核心蛋白基因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谭平先 李健 +4 位作者 孙筱放 韩超 颜登鲁 张在恒 张慧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研究133例中国南方汉族人的Aggrecan核心蛋白基因是否存在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及其分布情况。方法:133例中国南方汉族人,其中男77例,女56例,年龄18~90岁,平均54岁。应用PCR技术检测Aggrecan核心蛋白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结... 目的:研究133例中国南方汉族人的Aggrecan核心蛋白基因是否存在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及其分布情况。方法:133例中国南方汉族人,其中男77例,女56例,年龄18~90岁,平均54岁。应用PCR技术检测Aggrecan核心蛋白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133例中国南方汉族人Aggrecan核心蛋白基因得出8种长短不同的串联重复序列(Allele32、Allele29、Allele28、Allele27、Allele26、Allele25、Allele22、Allele13),重复片段长度为57bp,以中等长度重复序列片段(Allele27占48.49%、Allele28占27.44%、Allele28占12.03%)出现频率为主,短和长重复序列片段(Allele13占0.4%、Allele22占4.14%、Allele25占4.89%、Allele29占1.13%、Allele32占1.88%、Allele13占0.38%)出现的频率较低。结论:133例中国南方汉族人Aggrecan核心蛋白基因片段中存在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主要以中等长度串联重复序列片段出现频率最高,短和长串联重复序列片段出现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聚糖类 多态现象 遗传 中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瓜络对高脂血症小鼠LDL-R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小玲 李菁 +1 位作者 朱伟杰 张文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56-1159,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丝瓜络(RLF)对高脂血症小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雄性昆明小鼠建立高脂血症模型,以血脂康作为阳性对照观察饲料中补充丝瓜络粉剂喂养对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 目的:观察中药丝瓜络(RLF)对高脂血症小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雄性昆明小鼠建立高脂血症模型,以血脂康作为阳性对照观察饲料中补充丝瓜络粉剂喂养对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影响。按Trizol法提取小鼠肝脏总RNA,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LDL-R mRNA的表达,观察其在正常、高脂和给药3种条件下的差异。结果:(1)高脂组小鼠的血清TC和LDL-C分别为(5.71±0.82)和(3.99±1.12)mmol/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TC(2.31±0.21)mmol/L和LDL-C(1.72±0.28)mmol/L(P<0.01),而高脂+丝瓜络组、高脂+血脂康组的TC分别为(3.65±0.28)mmol/L、(3.94±0.65)mmol/L和LDL-C分别为(2.74±0.54)mmol/L、(3.00±0.23)mmol/L,显著低于高脂组(P<0.0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组小鼠肝脏LDL-R mRNA的表达减弱(P<0.01);与高脂组比较,高脂+丝瓜络组、高脂+血脂康组小鼠肝脏LDL-R mRNA的表达增强(P<0.01)。结论:丝瓜络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有明显的降血脂效应,且能使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肝组织的LDL-R mRNA表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络 高脂血症 受体 LDL 基因 LDL—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DMD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 被引量:13
5
作者 申本昌 张成 +1 位作者 孙筱放 李少英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比较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法(MLPA)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检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DMD基因缺失/重复突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22位无关DMD男性患者,采用MLPA法对经DHPLC... 目的比较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法(MLPA)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检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DMD基因缺失/重复突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22位无关DMD男性患者,采用MLPA法对经DHPLC技术检测过的患者的DMD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进行突变筛查,同时对先证者的23位女性亲属进行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检测。结果DHPLC技术和MLPA法均检测出11位先证者具有DMD基因缺失突变,3位先证者具有DMD重复突变;MLPA法除能更精确地检测出上述突变外,还检测出DHPLC法未检测出的两位患者的DMD基因存在缺失突变。16个家系中18位可能的女性携带者中,12位经检测为缺失/重复突变携带者。两种方法均未检测到6位先证者及其女性亲属DMD基因具有缺失/重复突变。结论与DHPLC法和传统的多重PCR方法相比,MLPA法检测DMD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位置更为准确。MLPA法可用于检测先证者及家系中女性携带者DMD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 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法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DMD基因缺失/重复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色曲霉素对体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12表达与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邢凌霄 张祥宏 +4 位作者 尹桂然 李月红 王俊灵 严霞 王凤荣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 探讨杂色曲霉素(ST)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法,研究0 .12 5 ,0 .2 5 ,0 .5 ,1.0和2 .0mg·L- 1ST预处理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IL) 12mRNA表达及其蛋白分... 目的 探讨杂色曲霉素(ST)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法,研究0 .12 5 ,0 .2 5 ,0 .5 ,1.0和2 .0mg·L- 1ST预处理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IL) 12mRNA表达及其蛋白分泌的影响。结果 在0 .12 5~1.0mg·L- 1范围内,ST处理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 12p4 0和IL 12p35mRNA的表达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蛋白水平,对IL 12分泌的影响不明显。当ST浓度达到2 .0mg·L- 1时,可明显抑制IL 12p4 0mRNA的表达及IL 12的分泌。结论 ST可抑制巨噬细胞IL 12的表达或分泌,提示ST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曲霉素 白细胞介素12 巨噬细胞 腹膜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女性人群μ受体基因118A→G突变对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双全 王刚 +1 位作者 李少英 谭秀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743-3745,共3页
目的:研究μ受体基因(OPRM1)118A→G突变对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PCR-RFLP法测定广东49例健康女性人群OPRM1118bp处等位基因的基因型;根据基因型将受试者分为AA组、AG组、GG组,测定基础痛阈值和吗啡干预后的痛阈值。结果:各种... 目的:研究μ受体基因(OPRM1)118A→G突变对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PCR-RFLP法测定广东49例健康女性人群OPRM1118bp处等位基因的基因型;根据基因型将受试者分为AA组、AG组、GG组,测定基础痛阈值和吗啡干预后的痛阈值。结果:各种基因型所占比例GG(8,16.3%)、AA(18,36.7%)、AG(23,47.0%)。各组受试者给予吗啡干预后痛阈值较基础痛阈明显升高(P<0.05);干预后痛阈与基础痛阈间的差值,GG组明显小于AA组(P<0.05)和AG组(P<0.05)。结论:发生OPRM1118A→G突的GG型基因女性携带者的吗啡镇痛效应明显弱于野生型(AA型)和杂合型(AG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μ受体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兄妹同患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雅妮 张成 +10 位作者 冯慧宇 孙筱放 卢锡林 李少英 张慧敏 李美山 于美娟 王淑辉 黄慧 李中 申本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3-547,I0005,共6页
目的探讨同患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兄妹的临床以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血清酶、肌电图、心电图及心脏彩色超声检查、肌肉病理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肌肉组织抗肌萎缩蛋白、utrophin的表达,用多重连接... 目的探讨同患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兄妹的临床以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血清酶、肌电图、心电图及心脏彩色超声检查、肌肉病理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肌肉组织抗肌萎缩蛋白、utrophin的表达,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法对抗肌萎缩蛋白基因1~79号外显子进行缺失和/或重复突变检测,利用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的CA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对该家系进行STR-PCR连锁分析。结果兄妹二人符合DMD诊断,具有典型的DMD临床表现,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值,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肌肉HE染色符合DMD,男患者的抗肌萎缩蛋白表达阴性,女患者的少量肌纤维仍可见不连续膜阳性,两患者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的1~79号外显子未见缺失和重复突变,女患者与男患者携带相同的母源性X染色体。结论携带DMD致病基因的女性携带者可以具有临床以及实验室的典型表现,应加强对携带者的全面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女性 家系 抗肌萎缩蛋白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多重PCR技术在缺失型与重复型迪谢内肌营养不良患者和携带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少英 孙筱放 +1 位作者 黎青 张慧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4期3857-3858,共2页
目的:建立定量多重PCR技术检测缺失型与重复型迪谢内肌营养不良(DMD)患者和携带者。方法:采用定量多重PCR方法(18对引物:exon1、3、4、6、8、12、13、17、19、43、44、45、47、48、50、51、52、60)对80例DMD患者及其母亲和20例正常成年... 目的:建立定量多重PCR技术检测缺失型与重复型迪谢内肌营养不良(DMD)患者和携带者。方法:采用定量多重PCR方法(18对引物:exon1、3、4、6、8、12、13、17、19、43、44、45、47、48、50、51、52、60)对80例DMD患者及其母亲和20例正常成年男性进行DMD基因分析。结果:检出率为62%,52%(42/80)的患者为DMD基因缺失,其中40%(17/42)的DMD基因缺失患者的母亲为携带者;9%(7/80)的患者为DMD基因重复,100%(7/7)的DMD基因重复患者的母亲为携带者。结论:定量多重PCR是一种准确、快速、简便检测缺失型和重复型DMD患者及携带者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杜氏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原修复在免疫组化技术中应用的探讨
10
作者 宋丽君 李英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948-949,共2页
目的:探讨微波炉法修复及高压抗原修复两种抗原修复方法在免疫组化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两种免疫组化标记,通过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结果:CyclinE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高压锅加热法比... 目的:探讨微波炉法修复及高压抗原修复两种抗原修复方法在免疫组化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两种免疫组化标记,通过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结果:CyclinE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高压锅加热法比微波法高(P<0.05),Ki-67的阳性表达率微波加热修复组略高于高压加热修复组(P>0.05)。结论:应根据抗原抗体的特性选用合适的抗原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修复 免疫组化技术 尖锐湿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