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SR标记的江苏沿江地区糯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丽君 张丹 +2 位作者 薛林 李建 徐辰武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3-729,共7页
为研究江苏沿江地区糯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以及江苏省糯玉米的遗传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参考,利用93对SSR标记研究55份糯玉米自交系和30份糯玉米单交种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UPGMA方法对所有自交系材料进行系统聚类。结果表明在自交系... 为研究江苏沿江地区糯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以及江苏省糯玉米的遗传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参考,利用93对SSR标记研究55份糯玉米自交系和30份糯玉米单交种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UPGMA方法对所有自交系材料进行系统聚类。结果表明在自交系中筛选出88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共扩增出350个差异片断,每对引物检测出2~9个差异片段,平均为3.98个;SSR标记的多态性信息量值在0.137与0.832之间,平均为0.520。在单交种中筛选出87对多态性好的引物,扩增出311个差异片断,每对引物可检测出2~9个差异片断,平均3.57个,SSR标记的多态性信息量值在0.064与0.839之间,平均为0.475。利用UPGMA聚类分析方法将所有供试自交系分为4类,划分结果基本符合品系的来源情况,江苏沿江地区糯玉米种质资源主要由通系5群、衡白522群以及突变体材料组成,多样性较为丰富,可为糯玉米遗传改良提供一定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自交系 单交种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沿江高沙土地区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途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陆建飞 庄恒扬 +3 位作者 沈新平 陈后庆 陈国德 张丽林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7年第2期11-15,共5页
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和定位试验结果,提出了江苏省沿江高沙土地区多熟种植制、合理轮耕制、用养结合的培肥制和高产高效的栽培制相结合的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技术体系,研究结果对我国中低产土壤地区种植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和定位试验结果,提出了江苏省沿江高沙土地区多熟种植制、合理轮耕制、用养结合的培肥制和高产高效的栽培制相结合的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技术体系,研究结果对我国中低产土壤地区种植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 可持续发展 培肥 高沙土地区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麦13号”密肥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文广 康晨晖 +3 位作者 严军 马国成 陈中锦 章小忠 《上海农业科技》 2006年第4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优质专用小麦 试验研究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密肥 区域发展规划 弱筋小麦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农业部 农科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4
作者 沙丰 韩春龙 +2 位作者 马赞宇 贾海飞 刘田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2-14,共3页
江苏省如皋市地处长江中下游,该区域土壤以薄层高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偏低,农民习惯施肥量较大,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鉴于此,依托如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大田定位试验,开展了不同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小区试验,研究其对小麦经济性... 江苏省如皋市地处长江中下游,该区域土壤以薄层高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偏低,农民习惯施肥量较大,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鉴于此,依托如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大田定位试验,开展了不同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小区试验,研究其对小麦经济性状、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均能提高小麦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其中施用牛粪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处理增幅最大。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施用牛粪有机肥替代20%氮肥处理(施氮量减少16.7%),籽粒产量增加2.7%,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24.9%、23.3%,均优于其他2种有机肥。与优化施肥处理相比,施用牛粪有机肥替代20%氮肥处理(施氮总量相同),籽粒产量提高1.9%,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2.8%、1.9%,也均优于其他2种有机肥。由此可见,牛粪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可协同实现小麦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有机肥 部分替代氮肥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如皋市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
5
作者 张伶 朱晶华 韩春龙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6期59-62,共4页
为考察筛选适宜如皋当地市场需求、生态环境、种植模式的优良鲜食糯玉米品种,以8个鲜食糯玉米品种为试验品种进行了筛选试验,从中筛选抗逆性强、品质佳、产量高的品种,为全市推广种植提供依据。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丰产性 抗逆性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通市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与发展
6
作者 袁春新 朱海燕 +1 位作者 唐明霞 张俊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6期85-87,共3页
文章指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民培训体系;必须搭建好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服务中心、区域农民培训中心和科技创新与服务重点实验室,同时要加强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文章指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民培训体系;必须搭建好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服务中心、区域农民培训中心和科技创新与服务重点实验室,同时要加强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特色产业基地和农业现代化示范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特色 体系 平台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药剂防治花椰菜菜青虫效果研究
7
作者 黄春燕 张俊 +2 位作者 王学平 袁红银 杨玉洁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期122-122,125,共2页
不同生物药剂防治花椰莱菜青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茶核·苏云菌悬浮剂1000倍液对菜青虫防效好。具有较好的速效及残效。药后2、7d防效分别达99.22%、94.64%。该药剂可作为当前防治菜青虫的生物制剂推广使用,施药间隔期8~10d。... 不同生物药剂防治花椰莱菜青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茶核·苏云菌悬浮剂1000倍液对菜青虫防效好。具有较好的速效及残效。药后2、7d防效分别达99.22%、94.64%。该药剂可作为当前防治菜青虫的生物制剂推广使用,施药间隔期8~10d。25g/L多杀霉素悬浮剂、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药剂及对照药剂氯氰·毒死蜱对莱青虫速效好,但残效较差。在70%以下。但4种药荆药后7d田间菜青虫均以1龄为主,为害轻,因此该4种药剂也可作为防治菜青虫药荆推广使用,施药间隔期以7。8d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菜青虫 生物药剂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筋小麦拔节期肥料试验研究
8
作者 许映国 肖承璋 +2 位作者 刘文广 李德山 刘田 《上海农业科技》 2010年第3期74-74,82,共2页
为研究拔节肥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价值以及拔节肥施用何种肥料为宜,笔者在弱筋小麦拔节期进行了施用不同品种肥料试验。结果表明,拔节肥对小麦中后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和增产效果,主要表现在:(1)巩固和促进小麦后期分... 为研究拔节肥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价值以及拔节肥施用何种肥料为宜,笔者在弱筋小麦拔节期进行了施用不同品种肥料试验。结果表明,拔节肥对小麦中后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和增产效果,主要表现在:(1)巩固和促进小麦后期分蘖的生长,增加每667m2分蘖成穗,保证每667m2有效穗数;(2)增加小麦后期灌浆所需养分,提高粒重,促进结实;(3)在施用拔节肥品种上,以45%复合肥较稳妥,肥效发挥平衡持久,增粒数、增粒重效果较好,而尿素作拔节肥,增穗效果较好,适用于以增穗为主要目标的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筋小麦 拨节期 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运粳24号水稻机插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田 张艳 +1 位作者 刘福来 韩春龙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9期20-21,共2页
进行武运粳24号水稻机插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武运粳24号水稻应用机插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能够取得高产、节本、增效的效果,产量可达到10 565.3 kg/hm^2;且武运粳24号具有高产稳产、茎秆粗壮、分蘖性强等特点,是目前水... 进行武运粳24号水稻机插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武运粳24号水稻应用机插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能够取得高产、节本、增效的效果,产量可达到10 565.3 kg/hm^2;且武运粳24号具有高产稳产、茎秆粗壮、分蘖性强等特点,是目前水稻高产栽培较理想的选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武运粳24号 机插 精确定量 高产栽培 产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稻11号水稻品种特征与高产栽培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小娟 刘田 肖承璋 《农技服务》 2011年第5期577-577,579,共2页
水稻品种镇稻11号在如皋市进行了2年的品种比较试验,2010年开始推广。该品种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强,深受广大农户欢迎。介绍了镇稻11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关键词 镇稻11号 特征特性 早熟晚粳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豇1号在如皋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云梅 张俊 +3 位作者 黄春燕 丁晓辉 万静 刘福来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12期220-222,共3页
为了将苏豇1号在本地区更好的推广,同时规范栽培技术,确保达到豇豆高产、优质,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目的,组织早春栽培品种展示与布点试验,通过品种展示使农户直观认识该品种综合性状。介绍了苏豇1号的种植表现和栽培技术。
关键词 苏豇1号 性状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高沙土有机质积累试验研究
12
作者 肖海涛 孙吕林 +1 位作者 陈国德 姜国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9-161,共3页
研究了平原高沙土在保持1990年作物单产水平、保持一定单产增长率条件下,不同种植制度、不同培肥措施下的有机质消长规律,提出了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技术途径:优化种植制度不仅产量高,而且土壤理化性状得以改善;合理耕作可增加土壤黏粒含量... 研究了平原高沙土在保持1990年作物单产水平、保持一定单产增长率条件下,不同种植制度、不同培肥措施下的有机质消长规律,提出了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技术途径:优化种植制度不仅产量高,而且土壤理化性状得以改善;合理耕作可增加土壤黏粒含量,提高高沙土肥力水平;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培肥措施,通过稻麦留高茬和玉米秸秆还田,可直接提高土壤肥力;提高根茬产量,增加自然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沙土 培肥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优10号栽植密度试验研究
13
作者 刘田 张艳 +1 位作者 刘福来 韩春龙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2期16-17,共2页
经过在如皋市农科所多年试验示范,秦优10号表现出丰产、稳产性好、抗逆性强等优点。如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14—2015年度开展秦优10号高产攻关研究,结果表明:在稻茬条件下,秦优10号栽植适宜密度为11.25万株/hm2,此时产量最高,为3 515.... 经过在如皋市农科所多年试验示范,秦优10号表现出丰产、稳产性好、抗逆性强等优点。如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14—2015年度开展秦优10号高产攻关研究,结果表明:在稻茬条件下,秦优10号栽植适宜密度为11.25万株/hm2,此时产量最高,为3 515.7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秦优10号 栽植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锌配施对水稻锌的吸收、累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冯绪猛 郭九信 +5 位作者 高丽敏 孔亚丽 刘田 刘福来 凌宁 郭世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9-287,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和供锌水平对水稻锌的吸收、累积与分配的影响,为氮锌肥料配施提高水稻的锌营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2个施氮量(200和300kg·hm^-2)和3个供锌水平(0、25和50kg·hm^-2)处理...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和供锌水平对水稻锌的吸收、累积与分配的影响,为氮锌肥料配施提高水稻的锌营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2个施氮量(200和300kg·hm^-2)和3个供锌水平(0、25和50kg·hm^-2)处理对水稻(镇稻11号)锌营养的影响。[结果]水稻地上部锌含量和锌累积量均随供锌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不同的施氮量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分蘖期、开花期和成熟期)不同部位(叶、茎鞘、籽粒)锌含量和累积量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别。水稻各生育期各器官的锌含量变幅为20.1~50.6mg·kg^-1,除开花期和成熟期茎鞘外,低施氮量下Zn25和Zn50处理的不同生育期各器官的锌含量分别与高施氮量下Zn0和Zn25处理相近;同时,同一器官不同生育期锌含量也存在明显的变化,锌含量最高的器官为茎鞘,且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更替。生育前期(分蘖期和开花期)茎鞘中锌的累积量最高,茎鞘中锌的分配率占全株总累积量的60%以上,生育后期(成熟期)茎鞘和籽粒中锌的积累量最高,均占40%左右。高、低施氮量下,不同供锌水平水稻成熟期锌的总累积量分别平均为504.6和496.7g·hm^-2,生产100kg籽粒吸锌量分别平均为2.30和2.20g,籽粒由再分配获得的锌占籽粒总锌量分别平均为43.2%和46.7%。各器官对锌的净吸收累积量、转移量、对籽粒锌的贡献及锌收获指数均为高氮处理高于低氮处理,且茎鞘大于叶片。[结论]提高氮肥用量有利于促进水稻植株的生长发育,促进水稻植株对锌的吸收、累积与分配,生产上应重视氮肥与锌肥之间的配合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锌含量 吸收 累积 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黄瓜连作土壤理化性状、酶活性及土壤质量的持续效应 被引量:23
15
作者 韩召强 陈效民 +4 位作者 曲成闯 张晓玲 张俊 黄春燕 刘云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27-1236,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生物质炭施用量对连作黄瓜根区土壤环境的作用效果,为用生物质炭修复黄瓜连作土壤以及在农业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如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大棚示范区为试验基地,一次性向设施农田土壤中添加0 (CK)、5 (C1... 【目的】探讨不同生物质炭施用量对连作黄瓜根区土壤环境的作用效果,为用生物质炭修复黄瓜连作土壤以及在农业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如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大棚示范区为试验基地,一次性向设施农田土壤中添加0 (CK)、5 (C1)、10 (C2)、20 (C3)、30 (C4)、40 (C5) t/hm^2的生物质炭,通过连续两年温室定位试验,测定生物质炭施用后黄瓜连作根区土壤的物理性状、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状况,采用土壤质量指数(SQI)评价不同生物质炭施用量对黄瓜连作两季后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第一季与第二季黄瓜根区土壤的理化性状变化趋势一致,具体表现为容重不断降低,土壤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饱和导水率、有效磷及有机质含量不断升高,且当生物质炭施用量为30 t/hm^2(C4处理)时,土壤中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最高。与CK相比,生物质炭的施用可以减少黄瓜根区土壤<0.25 mm粒径的微团聚体含量,而增加> 0.25 mm粒径的大团聚体含量,土壤中0.25~0.5 mm和0.5~1 mm粒径的团聚体含量都在高施用量(40 t/hm^2)处理中达到最大值。生物质炭施用后的连续两季,黄瓜根区土壤中脲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随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活性分别在生物质炭施用量为30 t/hm^2和20t/hm^2时最大。当生物质炭施用量为30 t/hm^2时,两季黄瓜产量都达到最高,分别为3.24×10~4 kg/hm^2和6.18×10~4 kg/hm^2。通过土壤质量指数(SQI)对生物质炭施用后两季黄瓜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可知,不同生物质炭施用水平下土壤质量指数依次为C4> C5> C3> C2> C1> CK,相应的土壤质量指数分别为0.774、0.740、0.728、0.650、0.635、0.583。【结论】施用生物质炭对黄瓜连作田土壤的理化性状和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高施用量(40 t/hm^2)条件下对土壤物理性状改善效果最好,当生物质炭施用量为30 t/hm^2 (C4处理)时对黄瓜连作根区土壤的养分含量提升效果最佳。SQI可以客观定量地评价生物质炭施用对连作黄瓜根区土壤质量的影响,其分析结果表明改善黄瓜连作土壤环境的最佳生物质炭施用量为30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土壤理化性状 脲酶 过氧化氢酶 土壤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施用对潮土理化性状、酶活性及黄瓜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韩召强 陈效民 +4 位作者 曲成闯 张晓玲 黄春燕 刘云梅 成艳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72-278,共7页
分析生物质炭施用对潮土理化性状、酶活性及黄瓜产量的影响,为生物质炭在农业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如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大棚示范区为试验基地,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质炭施用量(0,5,10,20,30,40t/hm^2)条件下土壤理... 分析生物质炭施用对潮土理化性状、酶活性及黄瓜产量的影响,为生物质炭在农业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如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大棚示范区为试验基地,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质炭施用量(0,5,10,20,30,40t/hm^2)条件下土壤理化性状、酶活性及黄瓜产量变化。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酶活性有显著的影响。高施用量(40t/hm^2)处理对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效果最好,当生物质炭施用量为30t/hm^2时对土壤养分含量提升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质炭各处理土壤容重降幅为0.88%~10.52%,而土壤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饱和导水率、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磷含量的增幅分别为3.68%~7.53%,27.96%~119.25%,30.73~55.05%,1.89%~224.61%,10.39%~54.56%,6.06%~22.58%,2.33%~45.63%,235.71%~414.29%和19.37%~77.76%。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及黄瓜产量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两种酶的活性分别在生物质炭施用量为30t/hm^2和20t/hm^2时最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04.57%和15.38%;生物质炭施用量为30t/hm^2时对黄瓜增产效果最好,该处理下黄瓜产量较对照提高了21.80%。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物质炭施用量处理下的土壤质量次序为C4>C5>C3>C2>C1>CK。在土壤中施用生物质炭不仅可以促进黄瓜增产,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还可以改良土壤生物学性质,提升土壤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土壤理化性状 脲酶 过氧化氢酶 黄瓜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玉米单交种籽粒淀粉黏度性状的相关和聚类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薛林 刘丽君 +2 位作者 李健 张丹 徐辰武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3,共6页
淀粉品质常用淀粉黏度性状度量,对当前主要糯玉米单交种开展籽粒淀粉黏度性状的相关和聚类分析有助于了解糯玉米品种淀粉的特征,改良糯玉米品质以及推动糯玉米淀粉深加工产业的发展。选用30个糯玉米单交种为供试材料,对籽粒淀粉黏度性... 淀粉品质常用淀粉黏度性状度量,对当前主要糯玉米单交种开展籽粒淀粉黏度性状的相关和聚类分析有助于了解糯玉米品种淀粉的特征,改良糯玉米品质以及推动糯玉米淀粉深加工产业的发展。选用30个糯玉米单交种为供试材料,对籽粒淀粉黏度性状进行相关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糯玉米单交种的7个黏度性状均呈极显著差异,说明供试单交种间淀粉黏度性状存在较大变异。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终值黏度3个性状两两之间,糊化温度与糊化时间2个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3个性状与糊化温度、糊化时间2个性状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强;崩解值和回复值2个性状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3个性状之间也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但崩解值与糊化温度、糊化时间呈显著负相关,而回复值与糊化温度、糊化时间则相关不显著。30个单交种根据淀粉黏度性状可聚为2类,2类单交种数分别为22个和8个;各类之间的差异主要反映在黏度值的大小上,第Ⅰ类单交种黏度较大,但类内变异系数较小,第Ⅱ类单交种黏度较小,但类内变异系数较大。因此,本研究明确了各个单交种淀粉黏度性状参数,有利于推广和利用糯玉米品种,同时可避免因盲目使用不同糊化特性的糯玉米品种进行淀粉深加工而影响产品质量,从而利于推动糯玉米淀粉深加工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单交种 淀粉RVA黏度性状 相关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季稻南粳38旱育抛栽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周根友 刘建 +1 位作者 张小忠 潘宝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1期9-10,共2页
对南粳 3 8后季稻在不同密度、肥料条件下形成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进行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穗数和粒数对产量有显著的增产效应 ,粒重的增产效应不明显。在密度小或施肥量少的情况下 ,穗数比粒数的增产作用大得多 ;在密度大... 对南粳 3 8后季稻在不同密度、肥料条件下形成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进行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穗数和粒数对产量有显著的增产效应 ,粒重的增产效应不明显。在密度小或施肥量少的情况下 ,穗数比粒数的增产作用大得多 ;在密度大或施肥量多的情况下 ,穗数和粒数的增产作用差异不大 ;而在通常情况下 ,穗数的增产作用 >粒数的增产作用。在不同的生产栽培条件下 ,可先从产量构成因子中明确其主攻目标 ,再合理制定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后季稻 南粳38 旱育抛栽 产量构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方式对大棚芋头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殷剑美 陈红燕 +3 位作者 黄春燕 郭文琦 王立 张培通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42-47,共6页
为明确地方芋头品种大棚种植的产量品质特点,比较了如皋香堂芋和太仓新毛芋在不同覆盖方式下,大棚种植和露地种植的芋头产量和品质差异。分析了大棚种植效益,发现覆毯有利于芋头中后期的产量形成,尤其对晚熟品种的效果更明显;覆毯处理... 为明确地方芋头品种大棚种植的产量品质特点,比较了如皋香堂芋和太仓新毛芋在不同覆盖方式下,大棚种植和露地种植的芋头产量和品质差异。分析了大棚种植效益,发现覆毯有利于芋头中后期的产量形成,尤其对晚熟品种的效果更明显;覆毯处理对芋头的口感品质未造成不利影响,还可提高香堂芋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大棚种植高于露地种植收入,大棚覆毯的纯收入比露地覆毯高14800元/667 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 大棚芋头 产量 品质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玉米对粗缩病的田间抗性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冒宇翔 薛林 +4 位作者 陈中锦 陆虎华 陈国清 郝德荣 石明亮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4-135,共2页
通过玉米品种间、不同播期的田间种植比较,研究本地区目前生产上种植的8个玉米品种对玉米粗缩病的抗性。结果表明,苏玉30对玉米粗缩病的抗性程度最高。
关键词 玉米品种 粗缩病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