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Kaiser评分临床-多参数MRI诊断模型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高文霞 盛美红 +3 位作者 肖建云 倪建 严循成 孙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123,共7页
目的建立基于Kaiser评分(Kaiser score,KS)临床-多参数乳腺MRI影像诊断模型,并探讨其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经病理证实乳腺肿瘤患者389名(共403例病灶)的术前MRI及临床病理资... 目的建立基于Kaiser评分(Kaiser score,KS)临床-多参数乳腺MRI影像诊断模型,并探讨其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经病理证实乳腺肿瘤患者389名(共403例病灶)的术前MRI及临床病理资料,其中良性组100例及恶性组303例。记录基于KS中的MRI图像特征、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及相关临床指标,单因素分析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组间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乳腺恶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临床-多参数MRI影像诊断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DeLong检验比较临床-多参数MRI影像诊断模型与单纯KS的诊断效能。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组间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类型、边缘、内部强化、水肿、ADC值、年龄、妇科肿瘤病史、绝经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根征阳性、TIC为Ⅲ型、边缘不光整、年龄大、存在妇科肿瘤史[比值比(odds ratio,OR)=7.889、7.707、4.398、1.122、0.239,P<0.05]是乳腺恶性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基于KS相关特征、年龄、妇科肿瘤史建立临床-多参数MRI影像诊断模型。以乳腺良恶性为标准绘制KS及临床-多参数MRI影像诊断模型的ROC曲线,敏感度分别为97.4%、91.1%,特异度为69.3%、84.2%,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为0.912、0.950;DeLong检验显示两者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在乳腺癌根征(χ^(2)=6.477,P=0.011)、瘤周水肿(χ^(2)=12.241,P<0.001)、ADC值(Z=10.988,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瘤周水肿(OR=2.807,P=0.006)会增加ALN转移风险,存在瘤周水肿增加ALN转移的风险是无此特征患者的2.807倍。结论KS对乳腺病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基于KS的临床-多参数MRI影像诊断模型有助于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且乳腺MRI原发灶存在瘤周水肿可作为乳腺癌A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Kaiser评分 淋巴结转移 临床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ADC用于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孙蓉 史发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06-409,共4页
目的:分析3.0T 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ADC用于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间收治乳腺病变患者依照病理诊断的良恶性分为良性病变组及恶性病变组;对受试者采用3.0T MR进行检查,绘制ROC曲线分析动... 目的:分析3.0T 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ADC用于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间收治乳腺病变患者依照病理诊断的良恶性分为良性病变组及恶性病变组;对受试者采用3.0T MR进行检查,绘制ROC曲线分析动态增强曲线联合ADC用于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结果:良性病变组与恶性病变组患者动态增强曲线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组患者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曲线分析结果为乳腺良性病变的73例,ADC值分析结果为乳腺良性病变的72例,联合应用分析结果为乳腺良性病变的70例;动态增强曲线与ADC值联合应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均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0T 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ADC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增强曲线或ADC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疾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脱前期腰椎峡部裂影像诊断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小东 王新宏 +2 位作者 曹和涛 黄春峰 贺新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467-2470,共4页
目的分析滑脱前期腰椎弓峡部裂(slipping prophase lumbar spondylolysis,SPLS)常规影像检查表现,探讨其诊断策略。方法收集经影像诊断明确的SPLS患者69例,均因腰腿痛首诊,分别做了不同种类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检查前均无临床提示。分析S... 目的分析滑脱前期腰椎弓峡部裂(slipping prophase lumbar spondylolysis,SPLS)常规影像检查表现,探讨其诊断策略。方法收集经影像诊断明确的SPLS患者69例,均因腰腿痛首诊,分别做了不同种类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检查前均无临床提示。分析SPLS常规影像学表现,计算X线、多层螺旋CT(MSCT)和MRI首诊率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69例患者中,31例摄X线正侧位片,其中5例同时加摄双斜位片;33例行腰椎间盘MSCT扫描,其中24例及时做了补充扫描;5例行MRI常规扫描。X线、MSCT和MRI首诊率依次为:61.3%(19/31)、72.7%(24/33)和20.0%(1/5)。SPLS常规影像表现为:椎弓峡部变细,X线可见透亮线影;MSCT下位椎体上关节突附近发现碎骨块和椎管矢状径增大;MRI峡部皮髓质信号欠连续。结论 SPLS常规影像检查表现隐匿,敏感而及时地发现其蛛丝马迹并进一步做MSCT容积扫描多方位重组或反机架层面扫描是防止SPLS漏诊的关键;后者因其低耗、低辐射和高诊断率,可以作为SPLS筛选和确诊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前期 椎弓峡部裂 体层摄影术 X线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肿瘤术前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疗效 被引量:2
4
作者 戴志京 徐安辉 +2 位作者 严循成 徐建国 杨锦玲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4期451-454,共4页
目的:评估骶骨肿瘤术前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疗效。方法:将22例行术前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栓塞组)和16例未行化疗栓塞(对照组)骶骨肿瘤患者手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长、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及总费用、... 目的:评估骶骨肿瘤术前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疗效。方法:将22例行术前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栓塞组)和16例未行化疗栓塞(对照组)骶骨肿瘤患者手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长、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及总费用、术后1年内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栓塞组平均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栓塞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骶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的术后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栓塞组肿瘤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坏死、变性、液化、假包膜形成。结论:骶骨肿瘤术前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在不增加医疗费用的情况下有利于手术切除、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延长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化疗栓塞 手术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在栓塞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严循成 金杰 +2 位作者 丁文彬 戴志京 高跃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3965-3967,共3页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技术在栓塞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患者32例,均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进行治疗:将6F Envoy导引导管置入动脉瘤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内,然后将...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技术在栓塞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患者32例,均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进行治疗:将6F Envoy导引导管置入动脉瘤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内,然后将10F和14F预塑形微导管分别在0.014英寸微导丝引导下送入动脉瘤体内,再根据动脉瘤大小决定是否分部填塞和保护分支血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除2例患者在术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脉瘤破裂出血而导致残疾外,其余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发现有动脉瘤复发病例。结论对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患者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进行栓塞治疗,安全性和可靠性高,且手术操作方便、快捷、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双微导管技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