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乘积季节ARIMA模型在食源性疾病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爱红 周培 +2 位作者 申铜倩 彭志行 陈峰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8-69,7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乘积季节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预测如东县食源性疾病发病的可行性,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食源性疾病人数建立乘积季节ARIM... 目的探讨应用乘积季节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预测如东县食源性疾病发病的可行性,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食源性疾病人数建立乘积季节ARIMA模型,用2011年食源性疾病资料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用所得模型预测2012年食源性疾病发病人数。结果 ARIMA(0,1,1)×(0,1,1)12较好地拟合了既往时间段食源性疾病发病人数的时间序列,拟合平均相对误差为2.7%,预测2012年如东县食源性疾病发病总人数为64人。结论乘积季节ARIMA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食源性疾病的时间变化趋势,并用于预测未来的食源性疾病,是一种短期预测精度较高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积季节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 预测 食源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生PPD反应程度与结核病发病危险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淑林 孙德全 +2 位作者 石俊峰 张爱红 夏建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799-802,共4页
目的探讨高中生PPD反应程度与结核病发病危险的关系,为选择合适的预防性治疗对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两所高中的1664名学生进行随访。研究开始时采用PPD做皮内试验,开始和结束时作X线胸部透视,对有异常阴影者摄X线胸片。PPD试验阴性反... 目的探讨高中生PPD反应程度与结核病发病危险的关系,为选择合适的预防性治疗对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两所高中的1664名学生进行随访。研究开始时采用PPD做皮内试验,开始和结束时作X线胸部透视,对有异常阴影者摄X线胸片。PPD试验阴性反应为对照组,阳性反应(≥5mm)为暴露组。按阳性反应强度的不同分为5~、10~、15~、≥20mm、水泡5个亚组,分别有274、339、108、33、55例。采用Mantel-Haenszel卡方检验(卡方MH)和Cox回归模型,分析暴露组与对照组人年发病率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PPD阳性反应15~mm、≥20mm、水泡组的人年发病率分别是10.14%(14/138)、21.21%(7/33)、52.00%(26/50),为结核病发病的危险因素(Waldχ2值分别为53.366、54.851、124.829,P值均为0.000),RR值分别为35.55、63.43、161.84。结论高中生PPD反应≥15mm或有水泡者为结核病的高发人群,应作为结核病预防性治疗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结核菌素试验 危险因素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通市城乡居民恶性肿瘤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钱雪冰 金燕芳 +3 位作者 陈明朗 王小健 孙德全 李勇5 《中国健康教育》 2006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了解南通地区城乡居民恶性肿瘤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将恶性肿瘤发病率相似的海安县与如东县分别作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两县(均衡抽取22个乡镇、53个行政村)常住居民中15岁以上的城乡居民恶性肿瘤知信行情况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男性... 目的了解南通地区城乡居民恶性肿瘤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将恶性肿瘤发病率相似的海安县与如东县分别作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两县(均衡抽取22个乡镇、53个行政村)常住居民中15岁以上的城乡居民恶性肿瘤知信行情况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男性9750人,占48.4%,女性10389人,占51.6%,平均年龄(58.2±8.3)岁,两组间性别、年龄构成无显著差异,P>0.05。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采用行政干预、社区干预、传媒干预、行为干预、心理干预、综合干预的方法对干预组实施为期3年的恶性肿瘤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后以与基线调查相同的方法再次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除了对吸烟、饮酒这一行为改变效果不显著外,干预组对恶性肿瘤的知识、信念、行为的正确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原来的64.3%上升到87.1%,信念态度正确率由原来的64.1%上升到84.3%,健康行为形成率由原来的63.5%上升到74.4%。结论对城乡居民开展恶性肿瘤知信行健康教育干预,可增加其预防恶性肿瘤的知识,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降低恶性肿瘤发病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 恶性肿瘤 健康教育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