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周边地区奶牛场玉米青贮饲料瘤胃降解特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婕 童津津 +3 位作者 杨德莲 蒋琦晖 蒋林树 熊本海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26-733,共8页
本研究旨在对北京市周边地区奶牛场的玉米青贮饲料中干物质(D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瘤胃降解特性进行对比分析。以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通过尼龙袋法测定昌平区、延庆区和房山区3个区,每个区3个奶牛场的... 本研究旨在对北京市周边地区奶牛场的玉米青贮饲料中干物质(D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瘤胃降解特性进行对比分析。以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通过尼龙袋法测定昌平区、延庆区和房山区3个区,每个区3个奶牛场的玉米青贮饲料中DM和NDF的72 h瘤胃降解率及瘤胃降解参数。结果显示:1)房山区奶牛场的玉米青贮饲料中DM含量平均值最高,但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的平均值最低,昌平区和延庆区的奶牛场DM含量平均值相近,延庆区奶牛场的ADF含量平均值最高,昌平区奶牛场的NDF含量平均值最高。2)昌平区2号奶牛场玉米青贮饲料的DM有效降解率最高,达到了38.47%;房山区3号奶牛场玉米青贮饲料的DM有效降解率最低,仅为28.91%;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3)NDF的有效瘤胃降解率以延庆区1号奶牛场最高,达到了30.18%,而最低的房山区2号奶牛场只有19.63%,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北京市周边地区不同奶牛场的玉米青贮饲料在奶牛瘤胃中的降解特性差异较大,应根据奶牛不同生长发育及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结合实际营养成分,合理配比饲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北京市周边地区 玉米青贮饲料 瘤胃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北京市全株玉米原料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组分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娜 屠焰 +6 位作者 刁其玉 郭江鹏 齐志国 司丙文 王俊 吴万成 陈国顺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87-2295,共9页
本试验旨在基于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建立北京市全株玉米原料营养成分数据库,并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方法建立其营养价值预测模型。试验采集北京市18个牧场89份全株玉米原料样品,测定其营养成分,利用CNCPS 6.5计算各样... 本试验旨在基于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建立北京市全株玉米原料营养成分数据库,并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方法建立其营养价值预测模型。试验采集北京市18个牧场89份全株玉米原料样品,测定其营养成分,利用CNCPS 6.5计算各样品碳水化合物(CHO)和蛋白质组成。定标集和验证集根据4∶1的配比关系,分别选用71份和18份全株玉米原料样品作为定标集和验证集评价NIRS模型。结果显示:1) NIRS分析技术对全株玉米原料常规营养成分、CNCPS中蛋白质组成和CHO组成均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且精确度较高。2)干物质(DM)、粗灰分(Ash)、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淀粉(Starch)、中性洗涤不溶蛋白质(NDIP)、酸性洗涤不溶蛋白质(ADIP)、可溶性蛋白质(SP)、CHO、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可溶性纤维(CB2)、可消化纤维(CB3)、不消化纤维(CC)、可溶性真蛋白质(PA2)、难溶性真蛋白质(PB1)、纤维结合蛋白质(PB2)和非降解蛋白质(PC)的定标决定系数(1-VR)均>0.80,验证决定系数(RSQv)均≥0.84,这些模型均可用于日常快速检测分析。DM、Ash、EE、NDF、ADF、ADL、Starch、NDIP、CHO、NFC、CB2、CB3、PC和PB1的NIRS模型参数均采用二阶导数处理,CP、SP、ADIP、CC、PA2和PB2的NIRS模型参数均采用标准正态变量+二阶导数处理。综上所述,本研究提供了全株玉米原料的基础化学分析数据,并通过NIRS分析技术建立了主要营养成分的快速预测模型,有利于养殖场青贮前对全株玉米原料质量的快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玉米原料 CNCPS 近红外光谱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丁及其复合制剂对大肠杆菌攻毒诱导犊牛腹泻的改善及营养物质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3
作者 王聪 杨春涛 +3 位作者 屠焰 郭真真 刁其玉 吴秋珏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3,共10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芦丁与复合制剂对大肠杆菌攻毒犊牛腹泻情况、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选取64头初生中国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负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大肠杆菌攻毒;芦丁组在基础日...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芦丁与复合制剂对大肠杆菌攻毒犊牛腹泻情况、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选取64头初生中国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负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大肠杆菌攻毒;芦丁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芦丁400 mg/d+大肠杆菌攻毒;复合制剂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芦丁、牛至精油、酵母β-葡聚糖和甘露寡糖各400、300、50 mg/d和4 g/d+大肠杆菌攻毒。在犊牛28日龄时,负对照组、芦丁组、复合制剂组连续2 d口服50 mL大肠杆菌(1.0×10^(9) CFU/mL)进行攻毒,对照组口服液体空白培养基作为对照。结果如下:①与对照组相比,负对照组犊牛代乳粉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并显著影响其犊牛的饲料转化率(P<0.05)。与负对照组比,芦丁组与复合制剂组犊牛代乳粉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并显著改善犊牛的饲料转化率(P<0.05)。②犊牛攻毒后,28~41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其他3组的腹泻频率显著增加(P<0.05);与负对照组相比,复合制剂组可显著降低28~41日龄和42~56日龄犊牛腹泻频率(P<0.05)。③与负对照组相比,复合制剂组犊牛总能消化率、氮的表观消化率、氮的利用率和生物学价值显著提高(P<0.05)。另外,芦丁组和复合制剂组犊牛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负对照组(P<0.05)。④与对照组相比,负对照组和芦丁组犊牛瘤胃总挥发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可知,在犊牛受大肠杆菌感染条件下,芦丁和复合制剂可改善犊牛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及饲料转化率;此外,复合制剂还能提高总能、氮的表观消化率,氮的生物学价值及瘤胃总挥发酸浓度,并降低犊牛腹泻频率,缓解大肠杆菌攻毒对犊牛造成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芦丁 复合制剂 营养物质代谢 瘤胃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提取物调控围产期奶牛代谢应激的作用
4
作者 何盈锐 蒋林树 赵玉超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37-2848,共12页
奶牛在围产期极易遭受代谢紊乱、炎症和氧化应激等,发生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分娩前3周至产后3周是奶牛至关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奶牛的能量需要量和产奶量上升,但是干物质摄入量不足,会产生能量负平衡,奶牛的生理与代谢会发生一些变化... 奶牛在围产期极易遭受代谢紊乱、炎症和氧化应激等,发生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分娩前3周至产后3周是奶牛至关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奶牛的能量需要量和产奶量上升,但是干物质摄入量不足,会产生能量负平衡,奶牛的生理与代谢会发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导致免疫和炎症反应的改变,并产生氧化应激,影响机体健康和生产性能。植物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等生物活性,是安全、绿色、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饲料添加剂。植物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可以调节瘤胃微生物群的组成,优化代谢功能,减轻氧化应激,提升免疫力,降低机体炎症,增强奶牛的抗病能力。本文总结近年来植物提取物调控围产期奶牛代谢应激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植物提取物应用于围产期奶牛提供理论依据与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围产期 奶牛 糖、脂代谢 生产性能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对12月龄荷斯坦后备奶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瘤胃甲烷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董利锋 李斌昌 +2 位作者 王贝 叶疆凤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688-3697,共10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监测饲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对12月龄荷斯坦后备奶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瘤胃甲烷(CH_4)产量的影响,获得我国生产模型下的CH_4排放规律和CH_4转化因子,为提高奶牛能量利用效率、建立国... 本试验旨在通过监测饲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对12月龄荷斯坦后备奶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瘤胃甲烷(CH_4)产量的影响,获得我国生产模型下的CH_4排放规律和CH_4转化因子,为提高奶牛能量利用效率、建立国家或区域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探索减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选取45头体况良好的12月龄的荷斯坦后备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头):低NFC/NDF组(饲粮NFC/NDF=1.12)、中NFC/NDF组(饲粮NFC/NDF=1.36)和高NFC/NDF组(饲粮NFC/NDF=1.64),试验期为63 d,包括14 d的预试期和49 d的正试期。结果表明:1)高NFC/NDF组的干物质采食量(DMI)、有机物采食量(OMI)、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采食量(NFCI)、总能摄入量(GEI)、平均日增重(ADG)以及干物质(DM)和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中NFC/NDF组和低NFC/NDF组(P<0.05)。2)随着饲粮NFC/NDF的增加,CH_4产量、CH_4产量/代谢体重、CH_4产量/DMI、CH_4产量/OMI、CH_4产量/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NDFI)和甲烷能(CH_4-E)产量显著降低(P<0.05)。作为CH_4转化因子的CH_4-E产量/GEI在中NFC/NDF组和高NFC/NDF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二者均显著低于低NFC/NDF组(P<0.05)。3)瘤胃CH_4排放量与荷斯坦后备奶牛的体重、DMI、饲粮ND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饲粮NFC/NDF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中基于DMI和NDFI的CH_4排放量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最高(0.86)。由此可见,将饲粮NFC/NDF由1.12提高至1.64时,能够显著提高12月龄荷斯坦后备奶牛的DMI、ADG以及DM和CP表观消化率,且能够显著降低瘤胃CH_4产量。可基于DMI和NDFI建立12月龄后备奶牛瘤胃CH_4排放量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备奶牛 饲粮NFC/NDF 生长性能 营养物质消化 甲烷排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不同泌乳水平中国荷斯坦奶牛乳成分模型建立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吴富鑫 童津津 +4 位作者 张华 毛胜勇 熊本海 麻柱 蒋林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199-3213,共15页
为探索北京地区不同泌乳水平中国荷斯坦奶牛泌乳量和乳成分特征,本研究应用曲线回归分析方法构建泌乳量及乳成分变化规律模型。以2016—2019年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奶牛的阿菲金在线乳成分分析仪记录的数据为基础,构建泌乳量和乳成分随泌... 为探索北京地区不同泌乳水平中国荷斯坦奶牛泌乳量和乳成分特征,本研究应用曲线回归分析方法构建泌乳量及乳成分变化规律模型。以2016—2019年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奶牛的阿菲金在线乳成分分析仪记录的数据为基础,构建泌乳量和乳成分随泌乳天数变化的模型,分析不同泌乳水平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乳成分-泌乳天数曲线的差异性以及泌乳量和电导率与各乳成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泌乳水平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在乳成分和泌乳量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对各曲线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三次方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北京地区不同泌乳水平中国荷斯坦奶牛各乳成分-泌乳天数曲线。不同泌乳阶段的高、低产奶牛的乳糖率、乳脂率、乳蛋白率和脂蛋比与泌乳量及电导率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由此可知,泌乳量和电导率是引起乳成分改变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不同泌乳水平的奶牛分别拟合分析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泌乳量 乳成分 曲线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产期奶牛葡萄糖代谢及其失衡的营养调控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亚品 赵一广 +1 位作者 蒋林树 熊本海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556-5565,共10页
围产期是奶牛生产周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此时期干物质采食量(DMI)降低,无法满足围产前期胎儿发育需求的增加及围产后期泌乳的能源需求,导致能量负平衡(NEB)。葡萄糖代谢失衡是围产期奶牛NEB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阐述了围产期葡萄... 围产期是奶牛生产周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此时期干物质采食量(DMI)降低,无法满足围产前期胎儿发育需求的增加及围产后期泌乳的能源需求,导致能量负平衡(NEB)。葡萄糖代谢失衡是围产期奶牛NEB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阐述了围产期葡萄糖的重要性,以及围产期奶牛葡萄糖的来源及其分配,分析了葡萄糖代谢失衡对机体的影响,并总结了围产期代谢失衡的诊断指标及其营养调控措施,为有效改善围产期奶牛机体的能量平衡及代谢状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 奶牛 葡萄糖 能量负平衡 营养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葱乙醇提取物对奶牛血浆生化、免疫、抗氧化和激素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华北 段嘉钰 +2 位作者 蒋林树 敖长金 白晨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4-1744,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沙葱乙醇提取物对奶牛血浆生化、免疫、抗氧化和激素指标的影响。选取12头体况和产奶量相近、2~3胎次的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奶牛饲喂基础饲粮+54 g/... 本试验旨在研究沙葱乙醇提取物对奶牛血浆生化、免疫、抗氧化和激素指标的影响。选取12头体况和产奶量相近、2~3胎次的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奶牛饲喂基础饲粮+54 g/d沙葱乙醇提取物。预试期14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2组之间血浆葡萄糖(GLU)、尿素(UREA)、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肌酐(CR)、胆固醇(CHOL)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组的血浆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之间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组的血浆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之间血浆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4)2组之间血浆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雌二醇(E2)、胰岛素(INS)、皮质醇(HYD)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54 g/d沙葱乙醇提取物能增强泌乳中期奶牛的免疫、抗氧化能力,且对奶牛血浆生化指标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葱乙醇提取物 奶牛 生化 免疫 抗氧化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法研究酵母复合物对泌乳早期奶牛日粮降解特性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炯奇 徐晓锋 +3 位作者 林涛 屠焰 刁其玉 毕研亮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2-68,共7页
试验旨在利用体外法研究日粮中添加酵母复合物对泌乳早期奶牛日粮降解特性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为3组,每组每个发酵时间点(6、12、24、30、48 h)3个重复。对照组为基础日粮,试验1、2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酵... 试验旨在利用体外法研究日粮中添加酵母复合物对泌乳早期奶牛日粮降解特性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为3组,每组每个发酵时间点(6、12、24、30、48 h)3个重复。对照组为基础日粮,试验1、2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酵母复合物,发酵12 h后试验2组再添加1%酵母复合物。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组发酵液中12~48 h各时间点的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蛋白(CP)和12 h干物质(DM)降解率以及12~30 h各时间点的氨态氮(NH3-N)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6、48 h乙丙比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发酵液中24 h乙酸、丙酸、戊酸、己酸、异丁酸和异戊酸浓度以及30、48 h DM降解率均显著提高(P<0.05)。说明在日粮中添加1%酵母复合物可有效提高泌乳早期奶牛日粮中DM、NDF、ADF和CP降解率及发酵液中NH3-N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发酵12 h后再添加1%酵母复合物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乳早期奶牛 酵母复合物 体外发酵 降解率 发酵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营养活性物质调节奶牛瘤胃发酵及乳脂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家瑞 童津津 +1 位作者 曹素英 蒋林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172-4181,共10页
随着我国饲料全面禁抗的实施,饲料营养活性物质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乳腺合成乳脂的调节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目前通过饲料营养活性物质调节乳脂合成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奶牛瘤胃微生物氢化以及瘤胃发酵2个方面,探讨了饲料... 随着我国饲料全面禁抗的实施,饲料营养活性物质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乳腺合成乳脂的调节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目前通过饲料营养活性物质调节乳脂合成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奶牛瘤胃微生物氢化以及瘤胃发酵2个方面,探讨了饲料营养活性物质对乳脂合成调节机制的影响,旨在为通过饲料营养活性物质改善奶牛生产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活性物质 瘤胃微生物氢化 乳脂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磷源对奶牛泌乳性能和血浆代谢物的影响
11
作者 李天宇 孙同玉 +6 位作者 屠焰 张涛 刘松林 陆伟 杨宏 黄艳玲 马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060-7067,共8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磷源对泌乳后期奶牛泌乳性能和血浆代谢物的影响。选择60头体重、胎次、采食量和泌乳天数相近的泌乳后期荷斯坦奶牛,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头。2组奶牛饲粮中的磷分别来源于磷酸氢钙(DCP)和采用高温...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磷源对泌乳后期奶牛泌乳性能和血浆代谢物的影响。选择60头体重、胎次、采食量和泌乳天数相近的泌乳后期荷斯坦奶牛,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头。2组奶牛饲粮中的磷分别来源于磷酸氢钙(DCP)和采用高温烧结法制备的磷酸三钙(TCP),2种饲粮主要营养成分和钙、磷含量均一致。试验期65 d,包括预试期10 d和正试期55 d,期间每天记录试验牛的产奶量,并于试验第30和65天采集乳样并进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第65天采集血液测定血浆中的代谢物。结果表明:1)2组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2组奶牛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降钙素、甲状旁腺素和钙含量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DCP组血浆磷含量显著高于TCP组(P<0.05);3)不同磷源条件下奶牛血浆中存在的差异代谢物有31种,其中TCP组血浆代谢物相对DCP组上调的有肌肽、甲基咪唑乙酸等,通过对差异代谢物的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进行分析发现,显著富集的通路只有组氨酸代谢(P<0.05)。综上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磷源对于奶牛泌乳性能无显著影响,TCP可能提高了奶牛对磷的利用率,且上调了血浆中与抗氧化和抗炎相关的代谢物,对奶牛健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磷酸氢钙 磷酸三钙 泌乳性能 钙磷代谢 血浆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黄酮谱-构-量-效关系及在奶牛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杨硕 高鹏翔 +1 位作者 蒋林树 方洛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45-4155,共11页
柑橘黄酮是一类重要的天然多酚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微生物、调节机体免疫以及抗肿瘤细胞等生物活性,在畜牧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研究开发过程中,柑橘黄酮由于成分众多,代谢途径复杂,代谢产物多样,不利于阐明其活性功... 柑橘黄酮是一类重要的天然多酚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微生物、调节机体免疫以及抗肿瘤细胞等生物活性,在畜牧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研究开发过程中,柑橘黄酮由于成分众多,代谢途径复杂,代谢产物多样,不利于阐明其活性功能以及发掘利用特定的代谢产物。因此,本文对柑橘黄酮的谱-构-量-效关系和代谢途径及对奶牛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以期为柑橘黄酮在动物生产中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黄酮 生物活性 构效关系 谱效关系 量效关系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叶黄酮通过调节抗氧化通路和自噬缓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
13
作者 牛浩羽 詹经纬 +2 位作者 谭健 赵玉超 蒋林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677-4692,共16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竹叶黄酮(BLF)对氧化应激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自噬和抗氧化通路的影响,并通过添加自噬抑制剂Mdivi-1探究自噬与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的关联性。以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细... 本试验旨在探究竹叶黄酮(BLF)对氧化应激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自噬和抗氧化通路的影响,并通过添加自噬抑制剂Mdivi-1探究自噬与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的关联性。以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将维持培养基中处理的MAC-T设为对照组,经含BLF(80μg/mL)的维持培养基处理的MAC-T设为BLF组,经含过氧化氢(H_(2)O_(2),800μmol/L)的维持培养基处理的MAC-T设为H_(2)O_(2)组(诱导氧化应激),经含BLF(80μg/mL)的维持培养基和含H_(2)O_(2)(800μmol/L)的维持培养基处理的MAC-T设为BLF+H_(2)O_(2)组,经含BLF(80μg/mL)的维持培养基、含Mdivi-1(1μmol/L)的维持培养基以及含H_(2)O_(2)(800μmol/L)的维持培养基处理的MAC-T设为BLF+H_(2)O_(2)+Midiv组,经含Mdivi-1(1μmol/L)的维持培养基处理的MAC-T设为Midiv组。培养结束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自噬和Keap1-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及Keap1-Nrf2、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量,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转录因子EB(TFEB)、Nrf2蛋白表达及核移位情况。结果显示:1)BLF预处理能显著增加氧化损伤细胞中自噬标志物Beclin1、Parkin蛋白的表达量(P<0.05),显著增加溶酶体功能相关蛋白组织蛋白酶D(CTSD)和溶酶体关联膜蛋白1(LAMP1)蛋白的表达量(P<0.05),显著增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蛋白的磷酸化程度和TFEB蛋白的表达量(P<0.05),并促进TFEB核转位,显著升高溶酶体相关基因囊泡型ATP酶H亚基(ATP6V1H)、组织蛋白酶B(CTSB)、三肽基肽酶1(TPP1)和自噬相关基因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相对表达量(P<0.05)。2)BLF预处理能显著减少氧化损伤细胞中Keap1蛋白的表达量(P<0.05),导致Nrf2蛋白在细胞质内稳定并大量转移到细胞核内,激活下游Nrf2靶基因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转录与翻译。但是,通过Mdivi-1抑制自噬将抑制BLF对Keap1-Nrf2信号通路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BLF通过促进细胞自噬和溶酶体功能,激活Keap1-Nrf2信号通路来缓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并且自噬与抗氧化信号通路之间存在相互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黄酮 氧化应激 自噬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叶黄酮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及对乳脂合成的影响
14
作者 张奥 李欣 +2 位作者 赵玉超 白萨茹拉 蒋林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40-5352,共13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竹叶黄酮(BLF)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及对乳脂合成的影响。以BMECs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操作:对照组1是将细胞接种于不添加任何物质的维持培养基中培养24 h;损伤组是将细胞接种于含800μmol/L过氧化... 本试验旨在探究竹叶黄酮(BLF)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及对乳脂合成的影响。以BMECs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操作:对照组1是将细胞接种于不添加任何物质的维持培养基中培养24 h;损伤组是将细胞接种于含800μmol/L过氧化氢(H_(2)O_(2))的维持培养基中处理8 h;对照组2是将细胞接种于含80μg/mL BLF的维持培养基中培养24 h;保护组是将细胞接种于含80μg/mL BLF的维持培养基中培养24 h后,更换含800μmol/L H_(2)O_(2)的维持培养基中继续处理8 h。应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抗氧化指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内抗氧化、凋亡和乳脂合成相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免疫印迹法检测乳脂合成相关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1)与损伤组相比,保护组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1相比,损伤组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显著提升(P<0.05),BLF预处理可以显著抑制受氧化损伤的细胞内ROS产生(P<0.05)。3)与损伤组相比,保护组细胞内凋亡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抗凋亡基因B淋巴细胞瘤2(Bcl2)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抗氧化基因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和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4)与对照组1相比,损伤组细胞内脂滴(LDs)含量减少,保护组细胞内LDs含量有所增加;保护组细胞内甘油三酯(TGs)含量虽未恢复到正常水平,但与损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5)与损伤组相比,保护组细胞内乳脂合成相关基因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ACA)、乙酰辅酶A合成酶2(ACSS2)、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脂肪酸合成酶(FAS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6)与对照组1相比,保护组细胞内乳脂合成相关蛋白ACSS2、FABP3、PPARγ和SCD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综上所述,BLF不仅能通过提升Nrf2及其下游抗氧化基因的表达,从而提升氧化损伤的BMECs的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应激带来的氧化损伤,而且BLF还能够有效提升乳脂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乳脂合成,有效减少氧化损伤对机体乳脂合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黄酮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氧化损伤 乳脂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苦提取物与蒙脱石对哺乳期犊牛消化代谢、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邢中应 徐翔 +4 位作者 张春桃 屠焰 热合曼 刁其玉 吴秋珏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03-1615,共13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甘草、苦木提取物(以下简称甘苦提取物)与蒙脱石对哺乳期犊牛消化代谢、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组成的影响。【方法】选取45头新生中国荷斯坦公犊牛,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将犊牛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5个重复,...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甘草、苦木提取物(以下简称甘苦提取物)与蒙脱石对哺乳期犊牛消化代谢、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组成的影响。【方法】选取45头新生中国荷斯坦公犊牛,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将犊牛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牛),分别为对照组(CON组)、甘苦提取物组(CPE组)和复合制剂组(MMT组),对照组饲喂代乳粉和基础开食料,CPE和MMT组在代乳粉中分别添加1 g/kg甘苦提取物和1 g/kg甘苦提取物+5 g/kg蒙托石,基础开食料和其他饲养管理与对照组一致。试验期67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于67日龄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指标及微生物组成;68日龄时进行为期7 d的消化代谢试验,测定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能氮代谢指标。【结果】(1)与CON组相比,MMT和CPE组犊牛有机物、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且2个添加剂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与CON组相比,MMT和CPE组犊牛总能消化率、总能和消化能代谢率、氮表观消化率和沉积率,瘤胃液pH、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各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MMT组哺乳犊牛瘤胃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PE组(P<0.05),而CPE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MMT组哺乳犊牛瘤胃微生物Simpson指数则较CON和CPE组有升高的趋势(0.050.05)。【结论】在哺乳期犊牛每千克代乳粉中添加1 g/kg的甘苦提取物及复合制剂(添加1 g的甘苦提取物和5 g的蒙脱石)对犊牛的营养物质消化代谢有改善作用,其中对有机物、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且添加复合制剂能提高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效率以及毛螺菌属、优杆菌属、丁酸弧菌属的相对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甘草 苦木 蒙脱石 犊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假丝酵母菌与桑叶黄酮对犊牛营养物质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31
16
作者 杨春涛 刁其玉 +4 位作者 曲培滨 司丙文 马俊南 周玉财 屠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4-234,共11页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热带假丝酵母菌(CT)与桑叶黄酮(MLF)对断奶前后犊牛能量与氮代谢、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以及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20±2)日龄中国荷斯坦公犊牛48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断奶前为代...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热带假丝酵母菌(CT)与桑叶黄酮(MLF)对断奶前后犊牛能量与氮代谢、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以及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20±2)日龄中国荷斯坦公犊牛48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断奶前为代乳品和开食料,断奶后为开食料;CT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CT;MLF组添加MLF;CM组添加CT和MLF。犊牛于56日龄断奶(代乳品),试验期60 d。分别于犊牛28、42、56和80日龄采集瘤胃液,35和63日龄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与CT组相比,CM组犊牛断奶前代谢能显著提高(P〈0.05),较CON组,断奶后CM组氮利用率显著提高(P〈0.05);断奶前MLF组较CON和CT组氮的生物学价值显著提高(P〈0.05)。与CON组相比,CT组显著提高了28-80日龄瘤胃液p H和56、80日龄瘤胃液微生物蛋白含量(P〈0.05),CT、MLF和CM组瘤胃液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与CON组相比,56日龄M LF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丁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42日龄乙酸/丙酸CT和MLF组较CON组有提高的趋势(P=0.090),各组间乙酸和戊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饲粮添加CT有助于改善断奶前犊牛瘤胃液p H和促进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添加CT和MLF有助于提高断奶前犊牛饲粮代谢能和氮的生物学价值,提高断奶后犊牛总能代谢率和氮的利用率,降低粪能和总排出氮量,同时具有改善瘤胃发酵的作用,并且CT与MLF联合使用效果优于单一添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热带假丝酵母菌 桑叶黄酮 微生物蛋白 营养物质代谢 瘤胃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饲喂自动机电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4
17
作者 熊本海 蒋林树 +2 位作者 杨亮 王坤 潘晓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7-163,共7页
为开展奶牛精准饲喂及采食行为学研究,设计了一种集自动识别、饲喂、数据自动采集、数据分析与处理于一体的奶牛饲喂自动机电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机械装置、电子识别系统、料槽称质量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现场数据存贮及远程数据提取... 为开展奶牛精准饲喂及采食行为学研究,设计了一种集自动识别、饲喂、数据自动采集、数据分析与处理于一体的奶牛饲喂自动机电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机械装置、电子识别系统、料槽称质量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现场数据存贮及远程数据提取与分析系统等几部分。其中,机械装置包括料斗、支撑座、栏杆和阻挡单元等;电子识别系统包括阅读天线及料门启闭的气动装置;料槽称质量系统除支撑座外,还有嵌入的质量传感器及线路;中央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看门狗复位电路、读卡器电路、称质量数据采集电路、数据通信电路、数据收发器电路及外围驱动与稳压电路等。现场数据存贮电路接受来自各个饲喂系统的中央控制系统发送的采食行为数据,其主板结构与中央控制系统基本一致,预设可存贮记录数为14 000条,且采用堆栈数据存贮模式。远程PC端数据提取与分析系统实时管理采食行为数据,并提供多功能的数据挖掘分析。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对牛只低频RFID(134 kHz)电子耳标的识读率为100%,料及槽的计量范围为0.01~200 kg,最低称量精度10 g,实际称量相对误差≤0.15%,同时满足奶牛对最大采食量及精准饲喂对计量的需求。系统的采食行为试验表明,奶牛的日均采食次数、采食时间及采食量等采食行为均差异显著(P<0.05),符合奶牛的采食行为特点。具体地,奶牛日均采食次数10~13次,日均采食时间5.38 h,而奶牛个体实际采食量与NRC(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模型预测的采食量有-4.76%~7.83%的偏差,可能是由各种内外部因素及NRC模型的普适度造成的,有待进一步研究。总之,该系统能较好地实现奶牛个体的精细化饲喂,为研究奶牛的采食行为特点提供了在线、智能化的自动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控制系统 自动检测 奶牛 精准饲喂 采食行为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皂素对奶牛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严淑红 赵士萍 +4 位作者 蒋琦晖 方洛云 周敏 闵婉平 蒋林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85-2496,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皂素对奶牛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用12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均饲喂基础饲粮,各组分别灌服0(对照)、20、30、40 g/d茶皂素,茶皂素与水混匀灌服,进行预试期14 d,正试期35 ...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皂素对奶牛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用12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均饲喂基础饲粮,各组分别灌服0(对照)、20、30、40 g/d茶皂素,茶皂素与水混匀灌服,进行预试期14 d,正试期35 d的饲养试验。正试期期间每隔7 d,在晨饲前1 h用口腔采样器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指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测定瘤胃微生物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茶皂素显著降低了瘤胃液p H(30、40 g/d组)、氨态氮的浓度(20、30、40 g/d组)(P<0.05),但均未超过正常范围值;茶皂素显著提高了微生物蛋白(30、40 g/d组)、丙酸(20、30、40 g/d组)和丁酸浓度(20、30、40 g/d组)(P<0.05),30 g/d组的微生物蛋白浓度提高了20.20%;但茶皂素对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浓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茶皂素各组的瘤胃液原虫、溶纤维丁酸弧菌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甲烷菌、白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黄色瘤胃球菌、真菌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补饲茶皂素改善了奶牛瘤胃发酵模式,并显著影响了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30 g/d的剂量对奶牛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奶牛 瘤胃发酵 微生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根碱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动物营养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卫兵 张蓉 +1 位作者 屠焰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33,共7页
血根碱是一种苯菲啶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抗菌、抗氧化以及抗炎症的作用,并被用来控制血吸虫,此外血根碱还具有抗肿瘤特性。血根碱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猪禽饲养管理中替代抗生素已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就对血根碱的主要作用及其机制,以及... 血根碱是一种苯菲啶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抗菌、抗氧化以及抗炎症的作用,并被用来控制血吸虫,此外血根碱还具有抗肿瘤特性。血根碱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猪禽饲养管理中替代抗生素已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就对血根碱的主要作用及其机制,以及其在动物营养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根碱 生物学功能 机制 动物营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脂肪酸来源代乳品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凤明 董利锋 +4 位作者 毕研亮 马俊南 王炳 刁其玉 屠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36-1747,共12页
本试验通过以椰子油和棕榈油替代代乳品中的乳脂,研究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60头初生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成5组,分别饲喂等氮等能但脂肪源不同的5种代乳品:1)代乳品中脂肪全部来自于乳脂;2)代乳品中... 本试验通过以椰子油和棕榈油替代代乳品中的乳脂,研究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60头初生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成5组,分别饲喂等氮等能但脂肪源不同的5种代乳品:1)代乳品中脂肪全部来自于乳脂;2)代乳品中脂肪中50%来自于椰子油,50%来自于乳脂;3)代乳品中脂肪中100%来自于椰子油;4)代乳品中脂肪中50%来自于棕榈油,50%来自于乳脂;5)代乳品中脂肪中100%来自于棕榈油。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1)椰子油或棕榈油50%和100%替代乳脂对14~56日龄犊牛平均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和腹泻率的没有显著影响(P>0.05);2)椰子油或棕榈油50%和100%替代乳脂对哺乳期犊牛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3)椰子油或棕榈油50%和100%替代乳脂对哺乳期犊牛干物质、有机物、粗脂肪、钙、磷表观消化率和能量利用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椰子油和棕榈油替代乳脂改变了代乳品中的脂肪酸组成,但不同脂肪酸组成的代乳品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代谢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犊牛 椰子油 棕榈油 代乳品 生长性能 消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