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生育力保护体系建设应对人口发展新形势
1
作者 乔杰 王媛媛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7-24,共8页
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关键转折期,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趋势特征。生育率持续走低,一方面是因为育龄人口数量下降、生育意愿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生育年龄增大导... 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关键转折期,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趋势特征。生育率持续走低,一方面是因为育龄人口数量下降、生育意愿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生育年龄增大导致的生理性生殖衰老,以及由于内外环境因素诱发的病理性生殖衰老。建议从生育保障和现有可及的技术应用角度出发,着力强化我国生育力保护体系建设,积极应对人口发展新形势、新挑战。要重视儿童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培养科学健康的两性认知和婚育观念;普及推广婚前孕前优生检查项目和育龄人群生育力评估;适度有序放开未婚育龄女性自卵冻存限制;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和高危妊娠管理;加大生殖基础研究及生殖临床转化投入力度,为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高质量发展 生育力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耀东 李佳林 +2 位作者 娄艳茹 徐慧玉 杨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8-764,共7页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生理和生殖功能的复杂内分泌疾病,已成为育龄期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特征为闭经或月经稀发、低雌激素或雌激素缺乏以及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POI的...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生理和生殖功能的复杂内分泌疾病,已成为育龄期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特征为闭经或月经稀发、低雌激素或雌激素缺乏以及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POI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临床上针对POI的常规治疗方法仍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卵巢功能和解决生育问题。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已成为POI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外泌体也作为一种新型的“无细胞治疗”方法而备受关注。多项动物研究显示,MSCs及其外泌体通过调控颗粒细胞增殖与凋亡、促进卵巢血管新生、增强抗氧化应激能力、抑制卵巢组织纤维化、促进卵泡发育与成熟以及调节卵巢局部免疫微环境等多重机制,发挥对POI的治疗作用。此外,相关临床研究也已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对MSCs及其外泌体治疗POI的相关机制及临床疗效进行综述,旨在为POI的深入研究及临床转化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再生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叶酸营养素补充剂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
3
作者 刘畅 李炤 +4 位作者 金蕾 刘春毅 王春静 张杰 靳蕾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3-480,共8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地区围产儿死亡率情况,探索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叶酸营养素补充剂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基于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系统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94490例围产儿结局及其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叶酸...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地区围产儿死亡率情况,探索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叶酸营养素补充剂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基于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系统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94490例围产儿结局及其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叶酸营养素补充剂的信息,应用泊松(Poisson)对数线性模型分析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叶酸营养素补充剂情况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结果:通州区围产儿死亡率为2.71‰。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叶酸营养素补充剂组与未服用营养素补充剂组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2.63‰和3.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粗风险比(crude risk ratio,cRR)=0.77,95%CI:0.54~1.14]。调整母亲民族、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户籍地、产次、胎数、孕周、是否应用辅助生殖技术、分娩年份和孕前体重指数潜在混杂因素后,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叶酸营养素补充剂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联也未见统计学意义[调整风险比(adjusted risk ratio,aRR)=0.93,95%CI:0.77~1.13]。服用单纯叶酸组与服用含有叶酸的复合营养素组的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2.23‰和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R=1.34,95%CI:1.02~1.76),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aRR=1.31,95%CI:1.06~1.62)。进一步分析叶酸营养补充剂开始服用时间和服用频率与围产儿死亡的关系,服用组开始服用的时间及服用频率(孕前或孕后及低频或高频)与未服用叶酸营养素补充剂组比较,无论是否调整混杂因素,围产儿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市通州区围产儿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尚未发现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叶酸营养素补充剂与围产儿死亡率间存在关联,围受孕期服用含叶酸的复合营养素与围产儿死亡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受孕期 营养补充剂 叶酸 围产儿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技术对胎盘植入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曾帅 赵扬玉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23-626,共4页
胎盘植入性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 disorders,PAS)是一组由于滋养细胞异常侵袭进入子宫深肌层,甚至穿透浆膜层的妊娠期疾病。随着剖宫产术后再妊娠人群增加,PAS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具有较高的产后出血、子宫破裂、子宫切除等... 胎盘植入性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 disorders,PAS)是一组由于滋养细胞异常侵袭进入子宫深肌层,甚至穿透浆膜层的妊娠期疾病。随着剖宫产术后再妊娠人群增加,PAS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具有较高的产后出血、子宫破裂、子宫切除等风险。术后病理样本中发现绒毛侵袭子宫肌层是PAS的诊断金标准,但子宫肌层样本获取困难常导致PAS的病理诊断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 滋养细胞 胎盘植入性疾病 子宫深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叶酸与活性叶酸补充对于MTHFR 677TT型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患者红细胞叶酸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卢永杰 侯树辰 +1 位作者 常亮 刘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1-745,共5页
目的·研究普通叶酸与活性叶酸补充对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677TT型不明原因反复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pregnancy loss,URPL)患者红细胞叶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 目的·研究普通叶酸与活性叶酸补充对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677TT型不明原因反复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pregnancy loss,URPL)患者红细胞叶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MTHFR 677TT型URPL患者45例。按照叶酸补充方式将其分为3组,包括A组16例(研究开始前尚未接受任何形式的叶酸补充,研究开始后进行活性叶酸补充),B组15例(研究开始前进行过普通叶酸的补充,研究开始后进行活性叶酸补充),以及C组14例(研究开始前进行过普通叶酸的补充,研究开始后进行普通叶酸与活性叶酸联合补充)。分别于入组时(第一次)、入组补充后(第二次)对3组患者的红细胞5-甲基四氢叶酸(5-methyltetrahydrofolate,5-MTHF)浓度进行检测,并开展比较。结果·在3组患者中,任意2组的第一次红细胞5-MTHF浓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第一次红细胞5-MTHF浓度相比,3组患者的第二次红细胞5-MTHF浓度均有提高(均P=0.000),且B组患者的红细胞5-MTHF浓度的增幅高于A组(t=2.373,P=0.049),但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补充普通叶酸相比,补充活性叶酸可以更好地在短时间内提高MTHFR 677TT型URPL患者的红细胞叶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不明原因反复流产 5-甲基四氢叶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磷脂酰丝氨酸/凝血酶原抗体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姚中强 李常虹 +5 位作者 李欣艺 郭苇 翟佳羽 刘蕊 魏慧 穆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探讨抗磷脂酰丝氨酸/凝血酶原抗体及其IgG或IgM亚型是否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相关。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年龄18~40岁且检测过抗磷脂酰丝氨酸/凝血酶原抗体的283例至少一次不明原因流产患者的病... 目的:探讨抗磷脂酰丝氨酸/凝血酶原抗体及其IgG或IgM亚型是否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相关。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年龄18~40岁且检测过抗磷脂酰丝氨酸/凝血酶原抗体的283例至少一次不明原因流产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抗磷脂酰丝氨酸/凝血酶原抗体及其IgG或IgM亚型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使用四格表法计算抗磷脂酰丝氨酸/凝血酶原抗体及其IgG或IgM亚型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卡方检验表明,复发性流产组抗磷脂酰丝氨酸/凝血酶原抗体及其IgM亚型阳性率高于非复发性流产组(P均<0.05),而抗PS/PT抗体IgG亚型阳性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抗体、狼疮抗凝物、抗核抗体以及年龄校正后,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抗磷脂酰丝氨酸/凝血酶原抗体阳性与复发性流产相关(OR=2.084,95%CI 1.045~4.155,P<0.05),抗磷脂酰丝氨酸/凝血酶原抗体IgM亚型与复发性流产相关(OR=2.368,95%CI 1.187~4.722,P<0.05)。抗磷脂酰丝氨酸/凝血酶原抗体诊断复发性流产的灵敏度为65.43%,特异度为48.51%,阳性预测值为33.76%,阴性预测值为77.78%。在经典抗磷脂抗体阴性的复发性流产患者中,抗磷脂酰丝氨酸/凝血酶原抗体的灵敏度为59.09%,特异度为63.23%,阳性预测值为40.63%,阴性预测值为78.40%。抗磷脂酰丝氨酸/凝血酶原抗体IgM亚型诊断复发性流产的灵敏度为65.43%,特异度为50.99%,阳性预测值为34.87%,阴性预测值为78.63%。结论:抗磷脂酰丝氨酸/凝血酶原抗体及IgM亚型阳性与至少一次不明原因流产患者的复发性流产相关,其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诊断中是否有预测价值尚需要未来前瞻性研究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磷脂酰丝氨酸/凝血酶原抗体 复发性流产 灵敏度 特异度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