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美州圭亚那地盾北部奥罗拉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1
作者 张俊杨 单思齐 +6 位作者 傅其斌 刘洋树 吴炳生 王勤 刘晗 李永辉 祝新友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88,共24页
奥罗拉(Aurora)金矿为南美洲圭亚那地盾北部典型的造山型金矿(资源量金184 t@2.54 g/t)。文章通过野外地质调查、详细的岩芯编录、岩相学以及矿相学的工作,总结了奥罗拉金矿Rory’s Knoll(RK)、Mad Kiss(MK)以及Aleck Hill(AH)矿段典型... 奥罗拉(Aurora)金矿为南美洲圭亚那地盾北部典型的造山型金矿(资源量金184 t@2.54 g/t)。文章通过野外地质调查、详细的岩芯编录、岩相学以及矿相学的工作,总结了奥罗拉金矿Rory’s Knoll(RK)、Mad Kiss(MK)以及Aleck Hill(AH)矿段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奥罗拉金矿位于区域中酸性侵入岩岩基东侧大型NW向剪切带转折处,金矿化受构造控制且分布在晚期的构造中,与多组NW-NNW向剪切带以及紧闭褶皱密切相关。根据其矿石类型、矿体形态、脉体特征及围岩性质划分2种类型,分别为赋矿围岩为中酸性侵入体的金矿(RK和MK)和赋矿围岩为火山岩的金矿(AH)。金矿化与石英-碳酸盐脉以及黄铁矿密切相关,矿石类型包括脉状、网脉状、浸染状其次为角砾状。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以及少量的碲-金矿物,嵌布类型包括粒间金、吸附金、包裹金及裂隙金。矿床发育明显的蚀变分带特征,可根据矿化蚀变及围岩特征将其划分为与中酸性侵入体有关的Ⅰ型蚀变(RK和MK),其蚀变范围可达15~20 m,近矿端发育石英-钠长石-铁白云石-绢云母的矿物组合,中间带为绢云母-绿泥石-铁白云石的蚀变矿物组合,远端为磁铁矿-方解石-绿帘石-绿泥石的蚀变矿物组合;与火山岩有关的Ⅱ型蚀变(AH),蚀变范围在5~10 m,近矿端发育石英-钠长石-铁白云石-绢云母-绿泥石的矿物组合,远端发育磁铁矿-方解石-绿帘石-绿泥石的矿物组合,Ⅰ型蚀变相比Ⅱ型蚀变褪色范围较宽,而近矿端的绿泥石及远端的磁铁矿含量较少。通过系统梳理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体分布规律,笔者认为深边部仍有较大的找矿空间。对茂密热带雨林厚风化覆盖的圭亚那地盾的找矿勘查方法建议以大比例尺航磁+MMI(活动金属离子测量)等深穿透化探方法+RC(反循环)/DD(金刚石)钻探验证为手段,花岗绿岩带内岩体+区域性剪切带+金高值异常区是有利的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找矿预测 绿岩带金矿 造山型金矿 圭亚那地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