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孪生工业机器人:概念框架、关键技术与案例研究
1
作者 刘永奎 杨康 +11 位作者 脱奔奔 潘亚铎 王欣宇 王一涵 龚永乾 张霖 王力翚 林廷宇 訾斌 李元 游玮 徐旬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23-1752,共30页
为有效提升工业机器人价值及其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将数字孪生与工业机器人进行深度融合,探讨一种新的工业机器人概念——数字孪生工业机器人。阐述数字孪生工业机器人的概念、构成和典型特征,并提出数字孪生工业机器人的体系架构。从... 为有效提升工业机器人价值及其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将数字孪生与工业机器人进行深度融合,探讨一种新的工业机器人概念——数字孪生工业机器人。阐述数字孪生工业机器人的概念、构成和典型特征,并提出数字孪生工业机器人的体系架构。从“设计-制造-运维-退役”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系统梳理数字孪生工业机器人的关键技术。通过案例研究验证所提概念框架的有效性。总结并探讨数字孪生工业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工业机器人 数字孪生工业机器人 全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目视觉DIC测量系统的离面位移测量精度 被引量:6
2
作者 冯秀 陈旭 +3 位作者 徐楠 陈凡秀 谢欣 杨连祥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7-462,共6页
采用离面位移测量精度达到10nm~20nm的电子散斑干涉测量系统验证了双目视觉数字散斑相关测量系统的离面位移测量精度。分别用电子散斑干涉测量系统和双目视觉数字散斑相关测量系统同时测量了平板离面位移,并对所测量的位移最大值进行... 采用离面位移测量精度达到10nm~20nm的电子散斑干涉测量系统验证了双目视觉数字散斑相关测量系统的离面位移测量精度。分别用电子散斑干涉测量系统和双目视觉数字散斑相关测量系统同时测量了平板离面位移,并对所测量的位移最大值进行了分析处理及比较。结果表明,双目视觉数字散斑相关测量系统的物体离面位移分布云图与电子散斑干涉测量系统的结果基本相同,且两者位移均方根相差为2.76μm~3.56μm,相对误差为4.59%~7.60%。因此,当被测量物体的离面位移大于4μm时,双目视觉Q400测量系统精度可达到电子散斑干涉测量系统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散斑相关 电子散斑干涉 位移 测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显示技术比较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3
作者 李继军 聂晓梦 +4 位作者 李根生 王安祥 张伟光 郎风超 杨连祥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5-710,共16页
平板显示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画质好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仪表显示、车载显示、数码相机、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电视产品等领域之中。本文介绍了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 平板显示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画质好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仪表显示、车载显示、数码相机、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电视产品等领域之中。本文介绍了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QLED)显示及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显示这几种平板显示技术的结构及原理。从结构、材料、性能、应用几方面对这几种平板显示技术进行了比较。最后给出了这几种平板显示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LCD显示经过多年发展,技术成熟,成本低廉,仍然在显示市场占据主流地位。OLED显示技术摆脱了传统LCD的背光源,开创了自发光显示的未来发展方向。在相当一段时期内,LCD和OLED仍将会共存于市场中,相互竞争和补充。QLED显示和Micro-LED显示这两种显示技术,在理论上较OLED显示具有更好的颜色表现、更长的工作寿命等优势,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将为未来显示行业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显示技术 LCD OLED显示 QLED显示 Micro-LED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斑干涉相位条纹图的频域滤波处理 被引量:32
4
作者 王永红 李骏睿 +2 位作者 孙建飞 刘佩 杨连祥 《中国光学》 EI CAS 2014年第3期389-395,共7页
为了解决在数字散斑干涉技术测量时,散斑干涉相位条纹图像中大量噪声对相位解包裹结果和精度产生严重影响的问题,介绍了一种条纹正余弦分解和频域低通滤波结合的方法,实现了散斑干涉相位条纹图的高精度滤波。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在对相... 为了解决在数字散斑干涉技术测量时,散斑干涉相位条纹图像中大量噪声对相位解包裹结果和精度产生严重影响的问题,介绍了一种条纹正余弦分解和频域低通滤波结合的方法,实现了散斑干涉相位条纹图的高精度滤波。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在对相位图像进行滤波处理前,先将相位图通过正余弦函数进行映射转换成两幅图,分别经过频域滤波,然后再合成为相位图。这种分解频域滤波方法可以在滤波的同时,有效保留相位跳变信息。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图像降噪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在保留图像"尖峰"信息的基础上,较好地滤除图像中的散斑噪声,方法简单有效,有效解决了传统滤波方法应用在相位条纹图中,相图灰度信息丢失10%~40%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测量 散斑干涉 相位图 频域滤波 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9
5
作者 王永红 梁恒 +3 位作者 王硕 张浩 杨连祥 王永匆 《中国光学》 EI CAS 2013年第4期470-480,共11页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是一种可以测量变形和应变的光学非接触测量方法,其通过对变形前后物体表面的图像进行灰度信息相关计算来获取被测物的力学性能。本文叙述了数字散斑相关方法近年来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和应用现状,详细论述了基于...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是一种可以测量变形和应变的光学非接触测量方法,其通过对变形前后物体表面的图像进行灰度信息相关计算来获取被测物的力学性能。本文叙述了数字散斑相关方法近年来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和应用现状,详细论述了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智能神经网络方法、小波变换法的一系列新型相关搜索方法。文章指出,近年来,数字散斑相关技术已发展到相对成熟,目前的研究重点是提高测试精度和图像处理速度,而提高散斑图像质量和研究高效的算法是需要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散斑相关 相关搜索 精度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散斑干涉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永红 吕有斌 +2 位作者 高新亚 但西佐 杨连祥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00-309,共10页
剪切散斑干涉技术是一种非接触测量物体变形缺陷的光学无损测量方法,其通过计算物体变形前后的散斑图中的相位获取被测物的应变缺陷信息。近年来该技术在航空、航天等工业无损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系统关键技术、散斑图像... 剪切散斑干涉技术是一种非接触测量物体变形缺陷的光学无损测量方法,其通过计算物体变形前后的散斑图中的相位获取被测物的应变缺陷信息。近年来该技术在航空、航天等工业无损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系统关键技术、散斑图像处理技术两方面介绍了剪切散斑干涉技术的研究进展,详细论述了多种剪切装置实现大视角测量、空间载波实现动态测量、多种图像处理算法的一系列剪切散斑干涉技术;最后介绍了剪切散斑干涉技术的国内外应用进展,展望了剪切散斑干涉技术在动态测量、光滑表面测量及定量反算形变量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散斑干涉 大视角 动态测量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转角空间载波相位检测技术 被引量:7
7
作者 刘佩 王永红 +3 位作者 冯家亚 孙建飞 李骏睿 杨连祥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43,共5页
针对传统数字散斑干涉难以实现简便快速的动态测量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偏转角的空间载波相位检测技术。该方法根据散斑干涉测量中反射镜的偏转实现空间载波,物光与偏转参考光干涉形成干涉光场,记录了载波信息。干涉光照射到CCD靶面... 针对传统数字散斑干涉难以实现简便快速的动态测量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偏转角的空间载波相位检测技术。该方法根据散斑干涉测量中反射镜的偏转实现空间载波,物光与偏转参考光干涉形成干涉光场,记录了载波信息。干涉光照射到CCD靶面,采用CCD阵列上相邻三个像素计算得到光干涉场的相位信息,从而通过单幅散斑干涉图像解算光干涉场的相位信息。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相位检测技术相比节省了测量和计算时间,简化了测量系统结构,算法相对简单,达到快速相位检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转角 空间载波 时间相移 相位测量 数字散斑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散斑干涉术和时空三维相位解包裹用于非连续表面动态变形测量(英文) 被引量:6
8
作者 吴思进 杨靖 +2 位作者 潘思阳 李伟仙 杨连祥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129,共9页
为解决传统相位解包裹法不能够用于非连续表面的动态变形测量的缺点,在详细阐述基于时空三维相位解包裹技术的数字散斑干涉术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步骤基础上,应用数字散斑干涉术和时空三维相位解包裹测量非连续表面动态变形.实验证明,当采... 为解决传统相位解包裹法不能够用于非连续表面的动态变形测量的缺点,在详细阐述基于时空三维相位解包裹技术的数字散斑干涉术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步骤基础上,应用数字散斑干涉术和时空三维相位解包裹测量非连续表面动态变形.实验证明,当采用每秒70帧的普通相机拍照时,可实现最快形变速率为25.12μm/s的非连续表面动态变形测量.本文所提方法扩展了数字散斑干涉术的测量范围,增强其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散斑干涉术 变形测量 动态测量 相位分布 振动测量 相位解包裹 非连续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刺针尖光纤力传感信号的小波变换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唐文 陈盼飞 +1 位作者 韩建达 徐卫良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49-2157,共9页
经皮软组织穿刺过程中,穿刺针尖会历经不同材料特性的器官组织,受到复杂变化的作用力。为了测量针尖处的作用力并鉴定穿刺路径上不同层次的软组织,研制了一种光纤力传感器,并进行了力信号分析。首先,基于法-珀干涉介绍了光纤力传感器的... 经皮软组织穿刺过程中,穿刺针尖会历经不同材料特性的器官组织,受到复杂变化的作用力。为了测量针尖处的作用力并鉴定穿刺路径上不同层次的软组织,研制了一种光纤力传感器,并进行了力信号分析。首先,基于法-珀干涉介绍了光纤力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光链路设计、及其与针的集成和标定方法。在穿刺力信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利用Mallat算法对力信号进行小波变换,提取信号的特征模式,界定软组织的各层边界。最后,在猪的肝脏和肋条组织样本上进行了针穿刺实验验证。结果显示:光纤力传感器的可测力为0至3.20N,测量精度可达0.01N。得到的穿刺试验结果表明Mallat算法能够有效地区分软组织的类型。研制的光纤传感器满足穿刺力的测量范围、精度和可靠性等要求,所提出的小波变换算法可用于软组织边界的界定,有望用于机器人穿刺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力传感器 针穿刺 MALLAT算法 分层软组织 边界界定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铰链放大的叠堆式超磁致伸缩致动器建模与实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忠波 荣策 +2 位作者 杨朝舒 薛光明 郑佳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21-428,247,共9页
为满足新型电液伺服阀的驱动要求,设计了柔性铰链放大的叠堆式超磁致伸缩致动器(FASGMA),建立了FASGMA输出位移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和分析。首先,根据传统GMA偏磁施加方式的特点和不足,采用永磁体和GMM棒交替排布的结构形式,设计了叠... 为满足新型电液伺服阀的驱动要求,设计了柔性铰链放大的叠堆式超磁致伸缩致动器(FASGMA),建立了FASGMA输出位移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和分析。首先,根据传统GMA偏磁施加方式的特点和不足,采用永磁体和GMM棒交替排布的结构形式,设计了叠堆式超磁致伸缩致动器(SGMA),并利用柔性铰链机构放大其输出位移;然后,根据SGMA的结构特点,建立了反映轴向分布不均匀性的SGMA应变模型;接着,利用力学基本原理和有限元法对柔性铰链机构的放大比和固有频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结构优化设计的方法,完成了放大机构结构参数的确定;在此基础上,考虑SGMA与放大机构的相互作用以及SGMA轴向应变分布规律,建立了FASGMA多自由度位移模型,确定了自由度的合理取值;最后,搭建了FASGMA测试系统,进行了阶跃和正弦激励实验,完成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实验与模型计算结果吻合,证明了模型准确性;在阶跃激励下,FASGMA最大位移约为130μm,响应时间约为70 ms;正弦激励下,FASGMA工作频带为60 Hz,对激励信号有较好的跟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 叠堆式结构 柔性铰链 多自由度位移模型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电单晶断裂行为的实验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继军 贾晓丹 +4 位作者 郎风超 赵春旺 燕兰 邢永明 杨连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052-9062,共11页
铁电单晶材料的断裂韧性很低,在力、电等载荷单独或协同作用下很容易萌生微裂纹,并使其扩展,从而导致铁电单晶的断裂。从力载荷、电场载荷、力电协同载荷以及环境断裂几个方面概述了近年来铁电单晶断裂行为的实验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一些... 铁电单晶材料的断裂韧性很低,在力、电等载荷单独或协同作用下很容易萌生微裂纹,并使其扩展,从而导致铁电单晶的断裂。从力载荷、电场载荷、力电协同载荷以及环境断裂几个方面概述了近年来铁电单晶断裂行为的实验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一些当前铁电单晶断裂行为实验研究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电单晶 断裂行为 裂纹扩展 畴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的DSPI相位图正余弦降噪 被引量:9
12
作者 肖启阳 李健 +3 位作者 吴思进 杨连祥 董明利 曾周末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6-943,共8页
针对数字散斑干涉(Digital Speckle Pattern Interferometry,DSPI)测量中散斑噪声干扰会导致相位提取困难、测量灵敏度降低的问题,提出基于能量的DSPI相位图正余弦滤波法,克服传统滤波方法不具有自适应性的不足,提高了相位图质量。该方... 针对数字散斑干涉(Digital Speckle Pattern Interferometry,DSPI)测量中散斑噪声干扰会导致相位提取困难、测量灵敏度降低的问题,提出基于能量的DSPI相位图正余弦滤波法,克服传统滤波方法不具有自适应性的不足,提高了相位图质量。该方法根据正交小波包能量估算DSPI相位图中的噪声能量;对相位图分别进行正余弦变换,采用均值法平滑处理;利用噪声能量设定滤波阈值,实现相位图有效滤波,文中将噪声能量与正余弦滤波结合可以自适应地进行降噪处理,利用能量控制图像滤波效果。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能量的正余弦滤波法较传统方法可以减少50%的循环次数。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对数字散斑干涉相位图进行滤波,提高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散斑干涉技术 相位图 正余弦滤波 噪声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验小波变换及核概率密度的物体表面变形测量 被引量:6
13
作者 肖启阳 李健 +3 位作者 吴思进 杨连祥 董明利 曾周末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5-154,共10页
采用CCD相机采集物体变形前后的散斑图片,利用一维经验小波变换对散斑图片进行逐行分解,获得一系列的固有分量.根据分解后分量的核概率密度函数提出基于核概率密度的自适应降噪法,去除噪声干扰,提取跟变形信息相关的分量并重构,利用重... 采用CCD相机采集物体变形前后的散斑图片,利用一维经验小波变换对散斑图片进行逐行分解,获得一系列的固有分量.根据分解后分量的核概率密度函数提出基于核概率密度的自适应降噪法,去除噪声干扰,提取跟变形信息相关的分量并重构,利用重构后的每一行获得变形前后重构散斑图.采用Hilbert法计算重构后散斑图的相位,对变形前后散斑图相位进行相减,根据相位差进行解包裹获得物体表面变形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物体表面变形进行测量,且测量精度较经验模态分解提高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散斑干涉 相位提取 经验小波变换 表面变形 核概率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制造再探讨 被引量:19
14
作者 刘永奎 王力翚 +1 位作者 王曦 徐旬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2226-2237,共12页
云制造概念于2010年被提出后,相关研究已进行了8年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然而,现有研究表明,人们对云制造中的若干关键问题还存在不一致的理解,对云制造的开展和实施缺乏明确、具体的思路,关于云制造定义也有不同表述。为此,对以上问题... 云制造概念于2010年被提出后,相关研究已进行了8年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然而,现有研究表明,人们对云制造中的若干关键问题还存在不一致的理解,对云制造的开展和实施缺乏明确、具体的思路,关于云制造定义也有不同表述。为此,对以上问题进行再探讨,并给出了一个可能的云制造定义,最后提出了云制造未来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若干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制造 云计算 信息物理系统 面向服务的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相关用于印刷电路板全场微应变的测量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靖 吴思进 +2 位作者 郑伟巍 李伟仙 杨连祥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1-38,共8页
提出了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测量印刷电路板全场微应变的方法,用于评估电路板由应力所导致的失效风险,克服传统实验测试方法不能有效测量全场应变以及难以给出应变集中区域的不足。设计了基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和应力加载策略的实验... 提出了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测量印刷电路板全场微应变的方法,用于评估电路板由应力所导致的失效风险,克服传统实验测试方法不能有效测量全场应变以及难以给出应变集中区域的不足。设计了基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和应力加载策略的实验方法,通过所获得的全场主应变分布及局部区域内应变历史曲线来评估电路板的失效风险。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电路板微应变测量方法的重复性优于100με,能够有效地获得电路板全场的微应变分布,尤其是能够直观地显示电路板应变超过额定值的区域分布,为改进电路板设计、降低电路板失效风险和保护电子元器件的安全提供了重要的实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 印刷电路板 应变测量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散斑干涉技术的物体面内和面外变形测量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燕 吴思进 +1 位作者 祝连庆 杨连祥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01期154-161,共8页
数字散斑干涉技术是对物体变形、应变和振动等进行测量的有效方法,而相位测量是数字散斑干涉测量的关键.本文对数字散斑干涉技术应用时间相移技术和空间载波技术这两种相位测量方法,实现对物体面内、面外变形的测量.根据实验结果,对比... 数字散斑干涉技术是对物体变形、应变和振动等进行测量的有效方法,而相位测量是数字散斑干涉测量的关键.本文对数字散斑干涉技术应用时间相移技术和空间载波技术这两种相位测量方法,实现对物体面内、面外变形的测量.根据实验结果,对比并分析了两种相位测量方法在相位图质量、测量速度以及多维变形同步测量方面的差异,为数字散斑干涉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散斑干涉技术 时间相移技术 空间载波 变形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散斑干涉面内变形内窥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腾飞 吴思进 +1 位作者 李伟仙 杨连祥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3-98,共6页
针对现阶段数字散斑干涉内窥测量技术只能间接测量物体面内变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路照明的内窥式数字散斑干涉面内变形直接测量的方法,避免了离面变形对面内变形测量的影响。通过在相移式数字散斑干涉技术中结合内窥镜进行测量,并且... 针对现阶段数字散斑干涉内窥测量技术只能间接测量物体面内变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路照明的内窥式数字散斑干涉面内变形直接测量的方法,避免了离面变形对面内变形测量的影响。通过在相移式数字散斑干涉技术中结合内窥镜进行测量,并且使用对称分布的多模光纤形成双光路照明,实现了对空腔、深孔或被遮掩物面内形变的高精度测量。实验实现了入口直径为40 mm的空腔内部面内变形直接测量,当工作距离为20 mm时,测量面积可达到300 mm^2,测量分辨率达到68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散斑干涉 内窥测量 面内变形 对称照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貌与微变形全场光学同时测量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蒋艳鹏 吴思进 杨连祥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1,共5页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对材料形貌和结构变形等参量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往往需要进行多参量同时测量。针对该背景,采用数字散斑干涉与数字条纹投影相结合的测量方法,设计了一种集成光路,通过在数字散斑干涉实验光路中引入一个投影设备,...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对材料形貌和结构变形等参量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往往需要进行多参量同时测量。针对该背景,采用数字散斑干涉与数字条纹投影相结合的测量方法,设计了一种集成光路,通过在数字散斑干涉实验光路中引入一个投影设备,实现物体表面形貌和微变形的同时测量。所提出的方法具有全场非接触测量的优点,且测量光路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可靠性强。该方法的形貌测量分辨率优于10μm,形变测量分辨率优于3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散斑干涉 数字条纹投影 形貌 微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能量阱的桥梁振动能量采集装置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兴森 李照宇 +3 位作者 王绍华 豆银玲 占玉林 赵人达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64-70,89,共8页
非线性能量阱(nonlinear energy sink,NES)作为一种经典的振动控制技术,近几年在一些研究中被创新性地与振动能量采集技术相结合,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对于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而言,传感器的供能问题一直有待改善,探究基于NES的振动能... 非线性能量阱(nonlinear energy sink,NES)作为一种经典的振动控制技术,近几年在一些研究中被创新性地与振动能量采集技术相结合,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对于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而言,传感器的供能问题一直有待改善,探究基于NES的振动能量采集装置在桥梁结构上的适用性,对于桥梁结构振动能量采集的相关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以铁路简支梁桥为例,进行了针对基于NES的桥梁振动能量采集装置的适用性的讨论:(1)测试与表征了NES装置的力学特性和系统参数;(2)运用车辆-轨道-桥梁垂向耦合动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法,评估不同初始激励条件下NES装置的动态响应及其能量采集效果。结果表明,安装于桥梁结构上的NES装置具有弱线性刚度和强非线性刚度特性,对初始能量大小较敏感,只有当初始位移达到一定阈值时,NES-桥梁系统中的靶向能量传递(targeted energy transfer,TET)才会被激发。初始能量低于阈值时,TET无法被激发,NES装置能量采集效率不佳。基于数值分析的结果可知,该NES装置能够在合适的桥梁振动激励下发挥出非线性特性的优势,从而获得良好的能量采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振动 非线性能量阱(NES) 压电能量采集 靶向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设备点检故障根因分析的因果知识建模方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彬 花豹 +3 位作者 陆玉前 李心雨 李婕 鲍劲松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08-2721,共14页
设备点检记录是支撑故障原因分析与处理的重要信息来源,目前亟需对设备点检故障中的根因信息进行有效挖掘,以提升设备预防性维护的可靠性。鉴于此,首次将因果科学论引入制造领域,提出一种面向设备点检故障根因分析的因果知识建模方法。... 设备点检记录是支撑故障原因分析与处理的重要信息来源,目前亟需对设备点检故障中的根因信息进行有效挖掘,以提升设备预防性维护的可靠性。鉴于此,首次将因果科学论引入制造领域,提出一种面向设备点检故障根因分析的因果知识建模方法。首先,从设备点检故障文档中提取事件知识,构建故障运维因果知识图谱;其次,定义故障运维因果知识规则,形成结构因果图模型;进而,设计一种基于ISPN的因果效应估计学习模型,对故障知识中混杂影响因素进行估计计算,挖掘出影响设备故障发生的语义关系,补全图谱节点间隐含的因果性语义链路;最后,以冶金设备点检故障文档的知识测试了所提方法,验证了因果知识模型估计设备故障根因知识间因果效应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知识图谱 因果知识建模 设备点检故障 根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