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土异域化与异域本土化:《小小的我》中的理想自我构建
1
作者 郭婷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82,共4页
《小小的我》是由杨荔钠执导的一部关注脑瘫患者的电影,上映后收获了不错的反响。影片在角色塑造中,巧妙结合了“本土异域化”与“异域本土化”的双重叙事策略:将主人公刘春和陌生化为特殊群体,来窥视个体面貌;同时使其融入主流文化框架... 《小小的我》是由杨荔钠执导的一部关注脑瘫患者的电影,上映后收获了不错的反响。影片在角色塑造中,巧妙结合了“本土异域化”与“异域本土化”的双重叙事策略:将主人公刘春和陌生化为特殊群体,来窥视个体面貌;同时使其融入主流文化框架,以彰显内在需求。通过这一并行模式,影片动态化构建了人物的理想自我。在向理想自我靠近的过程中,伴随着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人物完成了生命蜕变。这种构建不仅对特殊人群有启发意义,更是作用于每一个“小小的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小的我》 刘春和 本土异域化 异域本土化 理想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类型与叙事冲突——《追捕》和《千里走单骑》跨类型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学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63,共9页
类型电影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离不开叙事矛盾冲突的建立、发展和消解。日本电影《追捕》(1976)和中国电影《千里走单骑》(2006)摄制间隔30年,风格、类型各异,推动叙事发展冲突性质及消弭冲突的方式也大相径庭。前者叙事直面社会矛盾,构... 类型电影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离不开叙事矛盾冲突的建立、发展和消解。日本电影《追捕》(1976)和中国电影《千里走单骑》(2006)摄制间隔30年,风格、类型各异,推动叙事发展冲突性质及消弭冲突的方式也大相径庭。前者叙事直面社会矛盾,构建个人与社会间二元对立;影片以悬疑惊悚类型为载体,批判物质主义泛滥对20世纪70年代日本社会健康肌肤的侵蚀。后者引发主要叙事冲突的是个体间由于缺乏沟通而产生的疏离关系;影片以文艺类型片为载体,将叙事冲突的建构和消解置于跨国文化视域中,聚焦反思21世纪初商品大潮冲击下中国社会传统人际关系的尴尬处境。通过对两部影片的跨类型分析,它们表述了相同的主题,都呼唤用宽容和信任重塑因之而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冲突 类型元素 惊悚片 文艺片 主题表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