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用车钢板弹簧运动轨迹分析和参数化建模 被引量:1
1
作者 唐庆伟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0年第7期93-95,共3页
基于钢板弹簧理论运动轨迹,采用割线法对某载货汽车前钢板弹簧运动过程中的安装点位置、半径和弧高等参数进行了求解;基于求解的参数,在CATIA中搭建了参数化模型,能生成不同载荷工况下的数据模型,柔性化支持设计开发工作。
关键词 钢板弹簧 运动轨迹 割线法 参数化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灵敏度分析-中心组合设计的乘用车发动机舱温度场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其东 张杰 张民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5-322,329,共9页
针对某乘用车传动轴护套表面温度超标问题,基于灵敏度分析和中心组合设计方法对其发动机舱的温度场进行优化。首先,对发动机舱进行CFD仿真分析找出问题原因;然后,通过灵敏度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接着,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和二次多项式回... 针对某乘用车传动轴护套表面温度超标问题,基于灵敏度分析和中心组合设计方法对其发动机舱的温度场进行优化。首先,对发动机舱进行CFD仿真分析找出问题原因;然后,通过灵敏度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接着,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和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建立传动轴护套表面温度预测模型,并找出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优组合;最后,进行仿真和实车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护套表面温度降低到限值以下,有效解决了其温度超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舱温度场 灵敏度分析 中心组合设计 仿真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车身中通道地板抗凹性能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刁杰胜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5-772,共8页
针对某白车身中通道地板存在的抗凹问题,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计算;通过计算得到地板抗凹性能指标数值;并将试验结果和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有限元分析方法有效;用正交试验搜寻地板最优抗凹性能参数组合,以横向... 针对某白车身中通道地板存在的抗凹问题,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计算;通过计算得到地板抗凹性能指标数值;并将试验结果和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有限元分析方法有效;用正交试验搜寻地板最优抗凹性能参数组合,以横向加强筋深度、材料牌号和钣金厚度为研究因素,每个因素设计3个水平,建立正交表L_(9)(3^(4))并完成9组有限元模型计算;对分析结果进行方差和极差分析,得到各因素水平对地板各抗凹性能指标影响,最终得到最优参数组合。本文研究结果为中通道地板抗凹性能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对工程应用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车身 中通道地板 抗凹性能 有限元模型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螺杆转子铣削表面粗糙度预测 被引量:5
4
作者 杨赫然 孙兴伟 +2 位作者 戚朋 董祉序 刘寅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9-196,共8页
以提高螺杆转子等具有螺旋曲面零件铣削表面质量为目的。根据螺杆转子加工特点,针对主轴转速、进给倍率和间歇进给量进行单因素轮换铣削加工实验。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确定BP神经网络初始权值和阈值的最优值,采用训练后的改进BP神经网络... 以提高螺杆转子等具有螺旋曲面零件铣削表面质量为目的。根据螺杆转子加工特点,针对主轴转速、进给倍率和间歇进给量进行单因素轮换铣削加工实验。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确定BP神经网络初始权值和阈值的最优值,采用训练后的改进BP神经网络算法对铣削后的螺杆转子表面粗糙度进行预测,并与传统BP神经网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传统BP神经网络对表面粗糙度的训练精度最低,改进算法中粒子群迭代2000次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小,为1.21%。利用模型进行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影响规律的预测,可以看出,其他工艺参数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主轴转速的升高,表面粗糙度呈现降低趋势;随间歇进给量的增大,表面粗糙度先降低后升高;表面粗糙度随进给倍率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结论:改进神经网络算法可以准确预测铣削后的螺杆转子表面粗糙度,为螺杆转子铣削加工中的工艺参数选择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削 螺旋曲面 神经网络 表面粗糙度预测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边界约束条件下某汽车白车身静刚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克飞 时培成 +1 位作者 彭闪闪 刁杰胜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1-451,共11页
边界理想约束条件下,汽车白车身静刚度试验测试系统复杂、成本高,而采用边界全约束条件测试时误差较大,不能满足精度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建立了某一边界约束条件下某汽车白车身静刚度仿真模型,并对白车身静刚度进行了数值分析,同时利... 边界理想约束条件下,汽车白车身静刚度试验测试系统复杂、成本高,而采用边界全约束条件测试时误差较大,不能满足精度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建立了某一边界约束条件下某汽车白车身静刚度仿真模型,并对白车身静刚度进行了数值分析,同时利用物理试验验证了该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基于已验证的仿真模型,建立了12种不同边界约束条件下白车身静刚度仿真模型,并对比分析了不同边界约束条件下的白车身静刚度。结果表明,有1~2种边界过约束条件,可替代汽车白车身静刚度仿真分析及试验测试中的边界理想约束条件,其误差在-2%~2%范围以内,这既能降低试验测试费用,又满足了精度要求。研究结果具备较好的推广价值,可以为汽车开发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车身 静刚度 边界约束条件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粒子群算法在LQR半主动悬架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习昌 鲍东杰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8-474,共7页
针对车辆半主动悬架LQR控制中Q矩阵和R矩阵往往由经验取值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LQR控制方法。该算法采用随机惯性权重代替了传统粒子群算法的固定惯性权重,提高了求解精度和效率,得到了更加具有适应性的LQR控制矩阵系数... 针对车辆半主动悬架LQR控制中Q矩阵和R矩阵往往由经验取值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LQR控制方法。该算法采用随机惯性权重代替了传统粒子群算法的固定惯性权重,提高了求解精度和效率,得到了更加具有适应性的LQR控制矩阵系数。为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基于天棚阻尼模型建立1/4车被动悬架模型和半主动悬架模型,利用线性二次最优控制建立LQR控制器,并利用优化算法得到新的控制矩阵。通过仿真对比被动悬架、LQR控制的LQR半主动悬架、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后的优化LQR悬架的各项性能参数,发现优化LQR悬架在悬架动挠度没有受到影响的前提下,使车辆的垂向加速度和轮胎动载荷得到有效降低,提高了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悬架 LQR控制 粒子群算法 平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酸掺杂聚吡咯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杨颖 谢国元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5-99,共5页
采用植酸作为掺杂剂,通过原位化学氧化聚合制备植酸掺杂聚吡咯,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仪表征其表面形貌与结构,利用循环伏安(CV)、恒电流充放电(GCD)、交流阻抗(EIS)测试其电化学性能。F... 采用植酸作为掺杂剂,通过原位化学氧化聚合制备植酸掺杂聚吡咯,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仪表征其表面形貌与结构,利用循环伏安(CV)、恒电流充放电(GCD)、交流阻抗(EIS)测试其电化学性能。FTIR结果表明,植酸与吡咯单体间的多重氢键及π-π相互作用有利于导电聚吡咯的成功聚合及有序生长。吡咯单体与植酸的比例最终影响掺杂聚吡咯的微观结构及性能。SEM与XRD结果表明,当吡咯∶植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时,掺杂聚吡咯(Pyp3)表现为亚微米球相连的三维网络结构与良好的链规整性,这有利于其电化学性能的提高。利用GCD曲线计算其比电容可达265 F/g,与纯聚吡咯(153 F/g)相比有较大程度的提高,CV与EIS测试表明,与纯聚吡咯相比,Pyp3表现出更理想的超电容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 聚吡咯 掺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门下垂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尹杨平 刁杰胜 +1 位作者 刘文慧 张贵万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8-123,共6页
利用ABAQUS软件对不同分析工况下侧门下垂变形进行分析,得到对应自重变形、最大变形和残余变形数值;通过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需要进行优化的工况为(1)和(4);分别查看工况(1)和(4)应力,得出铰链和铝型材是产生下垂变形较大的原因;利... 利用ABAQUS软件对不同分析工况下侧门下垂变形进行分析,得到对应自重变形、最大变形和残余变形数值;通过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需要进行优化的工况为(1)和(4);分别查看工况(1)和(4)应力,得出铰链和铝型材是产生下垂变形较大的原因;利用Hyper Works/Optistruct软件建立优化模型,分别对铰链进行形状优化和对铝型材进行厚度优化,并用优化后结果重新在ABAQUS软件中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自重变形、最大变形和残余变形值满足目标值要求;对工况(4)下垂分析结果进行试验和有限元方法对比,通过测量锁扣位置位移量,左侧门的最大垂向变形试验和有限元误差为6.5%,在10%范围内,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结果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门 下垂 优化 变形 试验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B柱金属漆色差问题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欢欢 赵成林 +1 位作者 成静 吴鑫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68,74,共6页
汽车漆膜质量标准的提高和功能颜料的应用给车身色差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本文以某水性免中涂(IPⅡ)工艺下汽车B柱色差问题为例,分析了设备精度、车身结构、金属漆特性导致该问题的可能性,通过研究车身结构和色漆施工工艺(人工、... 汽车漆膜质量标准的提高和功能颜料的应用给车身色差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本文以某水性免中涂(IPⅡ)工艺下汽车B柱色差问题为例,分析了设备精度、车身结构、金属漆特性导致该问题的可能性,通过研究车身结构和色漆施工工艺(人工、机器人),发现车身结构设计缺陷导致B柱金属漆产生色差,通过优化机器人喷涂轨迹和参数可有效消除B柱金属漆色差,为优化车身结构设计和提高漆膜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涂装 金属漆 色差 喷涂机器人 车身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集材拖拉机的设计分析
10
作者 邱颖 《湖北农机化》 2018年第6期39-41,共3页
小型集材拖拉机有助于机械作业的开展,通过设计的优化能够让其应用效率得以提升,在应用中展现更大的价值。本文就小型集材拖拉机的设计进行研究,并对其相关环节予以改进,希望可以对小型集材拖拉机的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小型拖拉机 集材拖拉机 设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