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Wxmp背景下SSⅡa和SSⅢa等位变异及其互作对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姚姝 张亚东 +7 位作者 刘燕清 赵春芳 周丽慧 陈涛 赵庆勇 朱镇 Balakrishna Pillay 王才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90-1702,共13页
为了明确Wxmp基因背景下不同半糯粳稻品质差异的原因,以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SSⅢa表现多态性而其他淀粉合成相关基因无多态性的武粳13和关东194 (Milky Princess)杂交后代衍生的64个半糯品系为材料,分析了Wxmp基因背景下, SSⅡa和SSⅢ... 为了明确Wxmp基因背景下不同半糯粳稻品质差异的原因,以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SSⅢa表现多态性而其他淀粉合成相关基因无多态性的武粳13和关东194 (Milky Princess)杂交后代衍生的64个半糯品系为材料,分析了Wxmp基因背景下, SSⅡa和SSⅢa基因等位变异对直链淀粉含量(amylose content, AC)、胶稠度(gel consistency, GC)、糊化温度(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GT)及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SSⅡa和SSⅢa等位变异对AC、GC、GT和RVA谱特征值都有显著影响,且2个基因间存在互作效应。SSⅡa2和SSⅢa2 (2表示该基因来源于非半糯亲本武粳13)有使AC增高的趋势,分别使AC提高1.87%和1.23%, 2年结果基本接近。单个SSⅡa和SSⅢa等位变异对GT无显著影响,而基因型SSⅡa1SSⅢa1(1表示该基因来源于半糯亲本关东194)的GT比SSⅡa2SSⅢa2高1.34℃,达显著水平,表明2个基因的互作对GT有显著影响。GC在不同基因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SSⅡa2和SSⅢa1可分别使GC增加8.74mm和9.62mm。从2个基因的互作效应来看,基因型SSⅡa2SSⅢa1的GC比基因型SSⅡa1SSⅢa2和SSⅡa2SSⅢa2分别增加10.64 mm和16.95 mm。SSⅡa2使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崩解值增加,回复值和消减值下降;而SSⅢa2的效应则相反。2个基因的互作效应,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均以SSⅡa2SSⅢa1最大,崩解值和回复值均以SSⅡa2SSⅢa2最大,消减值SSⅡa2SSⅢa1最小。本研究结果为半糯粳稻蒸煮食味品质的改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糯粳稻 SSIIa SSⅢa 蒸煮食味品质 等位基因效应 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x^mp基因背景下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去分支酶基因PUL对水稻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姚姝 张亚东 +7 位作者 刘燕清 赵春芳 周丽慧 陈涛 赵庆勇 朱镇 Balakrishna PILLAY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7-227,共11页
【目的】分析在同一主效基因(Wx^mp)背景下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去分支酶基因PUL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水稻品质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SSⅡa和PUL存在多态性而其他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没有多态性的半糯品系... 【目的】分析在同一主效基因(Wx^mp)背景下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去分支酶基因PUL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水稻品质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SSⅡa和PUL存在多态性而其他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没有多态性的半糯品系宁0145和粳稻品种武运粳21进行杂交,获得F2群体与F3株系。利用分子标记,选择含有Wx^mp基因的F2单株与F3株系,将这些F2单株与F3株系分成SSⅡa^nPUL^n、SSⅡa^nPUL^w、SSⅡa^wPUL^n和SSⅡa^wPUL^w4种基因型(n和w分别表示该基因来源于宁0145和武运粳21),分析不同基因型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差异,探讨同一Wxmp基因背景下不同SSⅡa和PUL等位基因对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不同基因型间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来源于武运粳21的SSⅡa^w基因和PUL^w基因分别使直链淀粉含量增加0.29%~1.00%和0.62%~1.18%,且PUL的效应大于SSⅡa,两者间存在互作效应。SSⅡa^w基因和PUL^w基因降低胶稠度和崩解值,提高了热浆黏度、冷胶黏度、消减值和回复值,对糊化温度、峰值黏度和峰值时间的作用较小。【结论】明确了Wx^mp背景下SSⅡa和PUL基因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遗传效应,该研究结果为SSⅡa和PUL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稻米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糯基因 蒸煮食味品质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 极限糊精酶基因 等位基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