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池储能系统三相交错型DC-DC变换器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常雨芳 高鹏 +3 位作者 罗国澳 张闯闯 严怀成 黄文聪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6-715,共10页
针对电池储能系统中直流母线电压易波动以及电池组端电流纹波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电池储能系统三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电压电流双环复合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三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数学模型;其次,设计电压外环基于有限时间扩... 针对电池储能系统中直流母线电压易波动以及电池组端电流纹波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电池储能系统三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电压电流双环复合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三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数学模型;其次,设计电压外环基于有限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滑模控制方法,通过改进有限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出系统总扰动并反馈到滑模控制器进行补偿,可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抗扰动能力;然后,设计电流内环自适应PI均流移相控制方法,将总电流均分并分别控制,可降低电流纹波量;最后,搭建仿真模型和实验平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可有效抑制直流母线电压波动、降低电流纹波量,可提高电池储能系统抗扰动能力和动态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储能系统 DC-DC变换器 滑模控制 有限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 均流移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的预-主均衡控制策略
2
作者 牛文学 贺丹 +3 位作者 范武 赵永来 刘志强 王斌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6,共4页
为了达到仅依靠电池电压就能实现电池均衡的目的,提出了预-主均衡控制策略。设计并制作了电池均衡测试平台,完成了电池均衡控制策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电池组处于静态时,预均衡控制策略将电池间电压差值从50mV缩小至25mV,而主均衡控... 为了达到仅依靠电池电压就能实现电池均衡的目的,提出了预-主均衡控制策略。设计并制作了电池均衡测试平台,完成了电池均衡控制策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电池组处于静态时,预均衡控制策略将电池间电压差值从50mV缩小至25mV,而主均衡控制策略则将电池间电压差值进一步缩小至3mV;当电池组处于动态时,预均衡控制策略将电池间电压差值从30mV缩小至20mV,而主均衡控制策略则将电池间电压差值进一步缩小至6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均衡控制策略 电压差 预均衡 主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分组GA-FLC的电池组均衡控制策略研究
3
作者 吴铁洲 杜亨昱 刘珉诺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82-1492,共11页
在实际应用中将多个电池单体通过串并联成组使用会存在电池不一致性问题,影响电池组使用寿命。集中式电感均衡是广泛使用的均衡技术之一,但传统极值法集中式电感电路在均衡过程中存在频繁切换均衡目标导致开关频繁通断、速度慢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将多个电池单体通过串并联成组使用会存在电池不一致性问题,影响电池组使用寿命。集中式电感均衡是广泛使用的均衡技术之一,但传统极值法集中式电感电路在均衡过程中存在频繁切换均衡目标导致开关频繁通断、速度慢的问题。在集中式电感均衡拓扑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分组GA-FLC策略的集中式电感均衡电路控制方法,在均衡开启前,使用基于滑动窗口法的自适应分组策略对相邻且SOC值接近的电池合并成组,再结合遗传算法对自适应分组后的电池组进行最优路径选择,利用FLC控制均衡电流大小。以6个电池串联的电池组为例,设计静置、充电、放电三种工况下的电池组均衡实验,结果表明,与对极值法、自适应分组GA法均衡相比,提出的均衡策略显著降低了开关的通断次数,相较极值法、自适应分组GA法分别提升69%、30%的均衡速度,有助于电池组的整体性能提升和延长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均衡 自适应分组 遗传算法 模糊逻辑控制 均衡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重移相控制的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最小回流功率优化控制
4
作者 王盼 朱继赜 +3 位作者 徐虎 章国光 袁雷 徐岸非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3-202,共10页
为提高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的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双重移相控制的最小回流功率优化方案。针对双重移相的两种工作模式,分析推导各模式下的传输功率、回流功率及零电压开通(ZVS)特性,采用Karush Kuhn Tucker(KKT)条件法结合零电压开通特性... 为提高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的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双重移相控制的最小回流功率优化方案。针对双重移相的两种工作模式,分析推导各模式下的传输功率、回流功率及零电压开通(ZVS)特性,采用Karush Kuhn Tucker(KKT)条件法结合零电压开通特性求解实现回流功率最小化的最优移相比组合,由此提出最小回流功率优化方案及相应的控制策略。基于所提控制策略搭建实验样机,分析该方案的动态特性并对其与单移相控制、传统双重移相优化控制下的稳态特性包括回流功率、效率分析。所提优化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实验结果中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 回流功率 双重移相控制 KKT条件法 零电压开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螺旋滑模控制的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电流应力优化控制
5
作者 王盼 朱继赜 +3 位作者 叶高翔 黄思雨 阳磊 徐虎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5-1306,共12页
随着高比例新能源的接入,直流微电网系统中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针对系统扰动时的电压波动、动态响应慢及效率降低等问题有待优化。该文在扩展移相下提出一种融合滑模控制和最小化电流应力的优化控制策略,提升效率的同时改善系统动态响... 随着高比例新能源的接入,直流微电网系统中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针对系统扰动时的电压波动、动态响应慢及效率降低等问题有待优化。该文在扩展移相下提出一种融合滑模控制和最小化电流应力的优化控制策略,提升效率的同时改善系统动态响应性能。鉴于传统滑模控制的抖振现象,采用超螺旋滑模算法去消除该现象,提高系统控制精度及性能。该文进行了仿真,同时设计并搭建了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在输入电压突变、负载切换、参考电压改变时,控制系统均具有良好的动态、稳态性能,同时能有效减小电流应力,实现系统的多目标优化。仿真与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 扩展移相 超螺旋滑模控制 电流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NPC逆变器三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岸非 蔡玉华 +1 位作者 袁雷 梅加伟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3,共9页
针对单相三电平中点钳位型(NPC)逆变器有限集模型预测电流控制(FCS-MPCC)无调制器、频率不固定、开关频率高的缺点,提出一种优化的三矢量多目标预测电流控制。该方法将电压矢量分成固定开关动作的若干扇区,通过计算占空比,从而实现开关... 针对单相三电平中点钳位型(NPC)逆变器有限集模型预测电流控制(FCS-MPCC)无调制器、频率不固定、开关频率高的缺点,提出一种优化的三矢量多目标预测电流控制。该方法将电压矢量分成固定开关动作的若干扇区,通过计算占空比,从而实现开关频率固定的脉冲调制。其代价函数应用多目标预测控制,实现中点电位均衡和降低开关频率。此外,该文还考虑了延迟补偿。利用DSP-TMS320F28374D在单相NPC逆变器实验平台上实现所提策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电平NPC逆变器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固定开关频率 中点电位平衡 延时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模型预测控制的电池均衡研究
7
作者 刘光军 王宇涛 +2 位作者 马黎阳 吴铁洲 田爱娜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9,共9页
为了提升锂离子电池组均衡系统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fuzzy adaptive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FAMPC)的模块化均衡系统。首先,由改进的buck-boost电路和反激变压器组成双层均衡拓扑结构;其次,以不同电池剩余容... 为了提升锂离子电池组均衡系统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fuzzy adaptive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FAMPC)的模块化均衡系统。首先,由改进的buck-boost电路和反激变压器组成双层均衡拓扑结构;其次,以不同电池剩余容量(state of charge,SOC)的状态作为模糊逻辑算法的输入,对均衡电流的约束条件进行调节;再次,基于FAMPC均衡控制方法,直接利用开关管的占空比作为系统输入;最后,在改变电池组状态并不使用额外电流控制机制的情况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模糊控制方法相比,所提系统在正常条件下均衡速度提高了约24.51%,在电池低SOC的极端条件下均衡速度可以进一步提高至34.48%。所提系统将模糊算法提供的稳定性与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快速性相结合,保证了电池组更安全稳定的运行,可为电池组性能提升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技术 主动均衡 模型预测控制 模糊逻辑算法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慧蓄电池的光伏储能系统及其控制策略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超 胡浩 +3 位作者 郑炼 吴铁洲 詹敏 鲍岧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6-512,共7页
由于蓄电池的不一致性,导致光伏储能系统容量和寿命都显著下降,影响光伏系统安全。文章将分布式模块化变流器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蓄电池相结合,设计了一种新型智慧蓄电池的结构,提出基于智慧蓄电池的光伏储能系统构建方法... 由于蓄电池的不一致性,导致光伏储能系统容量和寿命都显著下降,影响光伏系统安全。文章将分布式模块化变流器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蓄电池相结合,设计了一种新型智慧蓄电池的结构,提出基于智慧蓄电池的光伏储能系统构建方法,并分析了其总体控制策略和蓄电池SOC(State of Charge)均衡控制策略,进行了蓄电池SOC均衡控制实验和光伏储能系统能量消纳能力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智慧蓄电池的光伏储能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其中分布式模块化变流器既可以作为储能变流器,同时还能灵活有效地对蓄电池SOC进行均衡,提高了光伏储能系统的能量消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智慧蓄电池 储能系统 分布式变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PI控制的EV-HESS能量利用效率优化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元中 肖菀莹 吴铁洲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68-1671,1675,共5页
现阶段模糊PI控制策略的滞后响应会带来电动汽车大功率需求时锂离子电池的瞬间大电流供电,从而加剧锂离子电池极化内阻的增加,进而降低系统供能效率。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优化的模糊PI控制策略。该策略将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SOC作为控... 现阶段模糊PI控制策略的滞后响应会带来电动汽车大功率需求时锂离子电池的瞬间大电流供电,从而加剧锂离子电池极化内阻的增加,进而降低系统供能效率。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优化的模糊PI控制策略。该策略将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SOC作为控制量,并结合电池电流变化情况确定各储能电池的输出能量分配,通过改进PI控制对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电流进行偏差调整。最后,搭建了仿真平台,验证了所提策略的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储能 电动汽车 模糊控制算法 PI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MPC的混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 被引量:5
10
作者 廖力 泮冰妮 +2 位作者 吴铁洲 戢理 姚博怀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3-527,共5页
当直流微电网母线功率发生波动时,混合储能系统能有效维持母线电压的稳定。混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通常采用基于PI控制的双闭环控制算法。但由于内环PI调节的滞后性,会出现动态响应速度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步预测的模型预测控制(... 当直流微电网母线功率发生波动时,混合储能系统能有效维持母线电压的稳定。混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通常采用基于PI控制的双闭环控制算法。但由于内环PI调节的滞后性,会出现动态响应速度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步预测的模型预测控制(MPC)混合储能系统双闭环优化控制策略,多步预测MPC可降低传统MPC的预测误差,将改进后的MPC作为控制内环来解决传统双闭环控制内环动态响应速度不佳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MPC作为内环的双闭环相比,优化控制策略减小了系统超调量,与基于PI的传统双闭环控制相比,提高了混合储能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使母线电压突变时电压的恢复时间减少了51%,验证了双闭环优化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储能系统 直流微电网 模型预测控制 动态响应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WC中高温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优化设计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闵捷 程旭东 +2 位作者 王晓波 张朴 张运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4-200,共7页
目的在保证WC基热喷涂涂层在高温自然环境中性能稳定的情况下,研究改进其选择性吸收性能。方法通过Mo来提高WC基涂层的选择性吸收性能,重点评价优化的Mo/WC涂层显微结构、选择性吸收性能和耐候性能等。结果金属粒子Mo填充在WC陶瓷中的... 目的在保证WC基热喷涂涂层在高温自然环境中性能稳定的情况下,研究改进其选择性吸收性能。方法通过Mo来提高WC基涂层的选择性吸收性能,重点评价优化的Mo/WC涂层显微结构、选择性吸收性能和耐候性能等。结果金属粒子Mo填充在WC陶瓷中的结构特征,使涂层相结构和高温性能较为稳定,吸收率高达0.836~0.890,但发射率也上升至0.493~0.594,选择性吸收性能不佳。经Al_2O_3-SnO_2减反层处理后,Mo/WC涂层的吸收率仍可稳定在0.77~0.78,而发射率随着热处理温度的上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500℃热处理条件下,吸收效果达到最佳,此时发射率最小,低至0.168。Mo/WC涂层抗热震及耐盐雾腐蚀性能也有效提高。结论 Mo/WC涂层选择性吸收性能及自然环境适应性得到有效提高,并兼具了生产成本和施工便利性等优势,有利于太阳能清洁能源利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WC涂层 选择性吸收 吸收率 发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最大效率追踪及恒压输出复合控制方法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文聪 饶天彪 +2 位作者 蒋煊焱 胡滢 常雨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589-3601,3615,共14页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的传输效率受耦合线圈之间的互感以及负载影响的特点,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阻抗匹配技术的最大效率追踪及基于前馈PI控制的恒压输出复合控制方法。首先,对双边LCC型WPT系统的参数和传输效率进行分析,通过调整系统...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的传输效率受耦合线圈之间的互感以及负载影响的特点,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阻抗匹配技术的最大效率追踪及基于前馈PI控制的恒压输出复合控制方法。首先,对双边LCC型WPT系统的参数和传输效率进行分析,通过调整系统参数优化系统的传输效率。其次,在二次侧使用DC-DC变换器采用阻抗匹配的方法实现最大效率追踪,同时在一次侧采用DC-DC变换器利用前馈PI控制器闭环控制负载端电压实现恒压输出。该方法中,效率追踪和电压控制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扰。此外,该方法还通过系统工作时的电路参数来估算线圈间的互感值,并通过线性拟合的方法对该估算互感值进行修正,得到更精确的互感估算值。最后,通过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与PI控制相比,前馈PI控制方法在快速性和抗扰动性上均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最大效率追踪 恒压输出 前馈PI控制 互感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级联自抗扰的交流微网直流母线稳压控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超 侯凯翔 +2 位作者 吴铁洲 张强祥 张晓星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124,共10页
为解决交流微网DC-AC变换器受到外界扰动影响而导致控制效果不佳以及直流母线电压振荡现象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动态级联自抗扰稳压控制策略。首先,在初始状态观测器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观测器,形成级联观测器线性自抗扰控制结构,并且设计... 为解决交流微网DC-AC变换器受到外界扰动影响而导致控制效果不佳以及直流母线电压振荡现象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动态级联自抗扰稳压控制策略。首先,在初始状态观测器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观测器,形成级联观测器线性自抗扰控制结构,并且设计动态调节因子对观测器增益参数进行在线优化调节。其次,在扰动观测器的基础上给出动态因子的优化整定范围,并根据跟踪性能和抗扰性能的频率特性曲线对系统的抗扰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分析,说明了观测参数与控制参数对系统综合性能的影响,并得到最优参数的整定范围。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中搭建交流微网的数字仿真实验模型,并设计多种仿真工况,将所提控制策略与其他控制策略进行对比验证。证明了所设计的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优异性,说明了所提控制策略具备较好的电压振荡抑制能力,提高了电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抗扰控制 交流微网 直流母线 动态因子 稳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无铁心永磁电机变母线电压控制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晓光 周一帆 +1 位作者 陈梦凯 陈亚红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0-596,共7页
针对无铁心轴向磁通永磁电机因绕组电感较小而导致的定子电流波动大、峰值可控性差的问题,通过推导直流侧母线电压与定子电流波动峰值之间的数学关系,提出了一种变母线电压控制策略,即减小逆变桥侧直流母线电压和实际工况下反电动势的... 针对无铁心轴向磁通永磁电机因绕组电感较小而导致的定子电流波动大、峰值可控性差的问题,通过推导直流侧母线电压与定子电流波动峰值之间的数学关系,提出了一种变母线电压控制策略,即减小逆变桥侧直流母线电压和实际工况下反电动势的差值。根据实际转速和电磁转矩确定母线电压的最小值,同时结合最大电流纹波允许值和反电动势来设定母线电压的最大值;在此基础上,运用最优电压算法得到逆变器直流侧母线电压的最佳值。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最优电压算法和变母线电压控制策略能够显著改善电流波形,有效降低定子电流的波动和峰值,为无铁心轴向磁通永磁电机的性能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学 无铁心电机 电流纹波 变母线电压控制 最优母线电压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T系统多目标参数优化与切换控制策略研究
15
作者 黄文聪 胡滢 +2 位作者 黄津莹 张晓柯 常雨芳 《电机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4-194,共11页
针对AGV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充电过程中负载和互感会发生波动,进而导致系统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蛇算法(MOSO)的LCC-S型补偿拓扑参数优化方法以及一种基于有源阻抗匹配网络的最大功率和最大效率切换控制策... 针对AGV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充电过程中负载和互感会发生波动,进而导致系统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蛇算法(MOSO)的LCC-S型补偿拓扑参数优化方法以及一种基于有源阻抗匹配网络的最大功率和最大效率切换控制策略。首先,分析LCC-S型IPT系统的补偿拓扑参数对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的影响,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多目标蛇算法对补偿拓扑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传输性能最大化;其次,在副边采用基于CCM模式Buck-boost的阻抗匹配技术以实现最大功率和最大效率的切换控制。所提控制策略能适应互感和负载波动情况,保证系统在满足额定功率输出的前提下还能保持较高的传输效率。最后,搭建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实验平台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优化方法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多目标参数优化 切换控制策略 LCC-S型 最大功率 最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扰动估计的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鲁棒模型预测控制
16
作者 张长征 丁怡丹 袁雷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7-136,共10页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因其损耗小、效率高、容错能力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技术、电动汽车等领域。为优化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性能,采用双d-q坐标变换对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进行数学建模,为减小电流纹波,在传统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因其损耗小、效率高、容错能力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技术、电动汽车等领域。为优化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性能,采用双d-q坐标变换对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进行数学建模,为减小电流纹波,在传统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基础上,增加延时补偿;考虑电机参数扰动的影响,提出一种能够对参数进行在线估计的滑模观测器,以提高控制系统鲁棒性,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系统抗负载扰动与鲁棒性能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控制策略提高了电机的响应速度,超调减小,系统对电机参数扰动的敏感性减弱,系统抗负载能力和鲁棒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 双d-q数学模型 模型预测电流 滑模观测器 参数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坐标系下六相PMSM单相开路容错MPC控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凯 蒋云昊 +2 位作者 袁雷 郭勇 丁怡丹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5-175,共11页
目的目前六相永磁同步电机单相开路故障的模型预测容错控制的研究已逐步成为热点,本文将对α-β和d-q2种坐标系控制下的故障机理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比不同坐标系中下正常和故障容错运行模型的控制效果。方法基于矢量空间解耦坐标变换矩... 目的目前六相永磁同步电机单相开路故障的模型预测容错控制的研究已逐步成为热点,本文将对α-β和d-q2种坐标系控制下的故障机理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比不同坐标系中下正常和故障容错运行模型的控制效果。方法基于矢量空间解耦坐标变换矩阵不变原理,对A相开路进行故障模型的理论计算分析,分别在α-β和d-q这2种不同坐标系中对其进行模型预测控制容错建模。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对2种坐标系下的电机正常运行和故障容错运行中的工作性能采用相同电机参数进行实时仿真。结果仿真结果显示,正常运行时,2种坐标系下总谐波失真(THD)值分别为2.09%和2.77%;故障运行时,d-q坐标系下的THD值比α-β坐标系小了13.15%;容错运行时2种坐标系下的THD值分别为1.19%和1.79%。结论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d-q坐标系控制下的电机在故障时具有更稳定的性能,而在正常和容错运行状态下,2种坐标系下的控制效果几乎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相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电流 矢量空间解耦 开路故障分析 容错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宽转速的高阶滑模MRAS控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琨 张长征 +1 位作者 袁雷 朱雪松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80,共11页
为抑制基于滑模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抖振现象,提出一种通过高阶滑模控制设计的MRAS无传感器控制策略。通过设置滑模积分环节达到了抑制抖振的目的,表明了高阶滑模控制过程中积分环节的重要性,阐述了非线性滑模控制参数设置思路,相... 为抑制基于滑模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抖振现象,提出一种通过高阶滑模控制设计的MRAS无传感器控制策略。通过设置滑模积分环节达到了抑制抖振的目的,表明了高阶滑模控制过程中积分环节的重要性,阐述了非线性滑模控制参数设置思路,相较于MRAS与SMCMRAS提高了SPMSM在中低速的表现性能。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代码自动生成的电机算法测试平台,验证了所设计观测器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SPMSM在低速的表现效果良好,零速启动表现良好,高阶滑模控制策略较一阶SMC有效降低了抖振,提高了PI控制的鲁棒性,实现了PMSM的宽速域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AS 自动代码生成 抖振 高阶滑模控制 低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MOGWO算法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文聪 张凤顺 +2 位作者 胡滢 余文锦 常雨芳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8-636,645,共10页
针对当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多目标优化的效率不高,难以同时兼顾传输效率和功率密度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目标灰狼优化(improved multi-objective grey wolf optimization,IMOGWO)算法对系统参数进行优化。首先,推导了磁耦合机构参... 针对当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多目标优化的效率不高,难以同时兼顾传输效率和功率密度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目标灰狼优化(improved multi-objective grey wolf optimization,IMOGWO)算法对系统参数进行优化。首先,推导了磁耦合机构参数的解析表达式,并以线圈半径、线圈匝数、线圈间距、工作频率和负载阻值为设计变量,以系统的传输效率和功率密度为优化目标,建立了磁耦合机构多目标优化的数学模型。然后,提出了3种改进策略对多目标灰狼优化(multi-objective greywolf optimization,MOGWO)算法进行改进,并对模型求解。仿真结果表明,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Ⅱ,NSGA-Ⅱ)和MOGWO算法相比,IMOGWO算法在进行优化时所得的解集更优,性能评价指标值也更优。结合实际应用需求对目标函数赋予不同权重,在最优解集中选择一组参数用于设计参考,在COMSOL Multiphysics平台和MATLAB/Simulink平台上进行联合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IMOGWO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多目标优化 IMOGWO算法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E-YOLO:全局感知增强的输电线路外破隐患目标检测方法
20
作者 刘敏 陈明 +1 位作者 武明虎 叶永钢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78,共12页
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在电力系统中至关重要,但常面临建筑施工、山火等外力因素引发的事故。这不仅损害了国家经济,影响电网稳定性,还对电力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为检测外破隐患提供了新方案,但现有方... 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在电力系统中至关重要,但常面临建筑施工、山火等外力因素引发的事故。这不仅损害了国家经济,影响电网稳定性,还对电力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为检测外破隐患提供了新方案,但现有方法往往依赖局部邻域信息执行采样操作,限制了感知范围和表达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10的实时全局感知增强方法GAE-YOLO,旨在提高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外破隐患目标的检测精度。针对传统方法中局部感知的局限,设计了2个新的上下采样模块:全局感知下采样模块(GADM)和全局感知上采样模块(GAUM)。GADM通过学习特征图的全局空间信息生成全局感知权重,优化下采样过程的感知性能;GAUM则通过利用深层特征图的通道信息生成全局感知权重,动态增强采样点的隶属关系,有效突出目标边界。为验证GAE-YOLO的有效性,构建了一个针对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外破隐患的大规模数据集,并在该数据集上取得了93.05%的平均精度均值(mAP),相较于基线模型mAP提升了5.13%。实验结果表明,GAE-YOLO能够显著提高外破隐患目标的检测精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全局感知 下采样 上采样 外破隐患 输电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