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阳河自然保护区季风常绿阔叶林人工恢复技术
1
作者 刘顺朝 李丽莎 +3 位作者 徐崇华 李智宏 李恒 张登林 《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第S2期24-26,共3页
人工林营造一直是森林恢复的重要方式之一.总结了季风常绿阔叶林区人工造林地的选择、树种选择、造林方式、造林技术、后期管理等人工恢复技术,并对造林后3年的造林地进行了调查,认为群落总体高生长与径生长极为显著,在生长量、盖度、... 人工林营造一直是森林恢复的重要方式之一.总结了季风常绿阔叶林区人工造林地的选择、树种选择、造林方式、造林技术、后期管理等人工恢复技术,并对造林后3年的造林地进行了调查,认为群落总体高生长与径生长极为显著,在生长量、盖度、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均显示出极佳的恢复效果.同时也表明该种人工恢复技术适宜该地区季风常绿阔叶林的人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常绿阔叶林 树种选择 抚育管理 造林技术 太阳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极危植物藤枣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郎学东 徐崇华 +5 位作者 苏建荣 王发忠 李智宏 刘万德 李帅锋 黄小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3-210,共8页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藤枣[Eleutharrhena macrocarpa(Diels)Forman]属防己科单种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地区。藤枣因其形态特征和分布式样在防己科植物中较为独特,具有重要的植物系统学和区系地理学研究价值。据相关文献记载,目前...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藤枣[Eleutharrhena macrocarpa(Diels)Forman]属防己科单种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地区。藤枣因其形态特征和分布式样在防己科植物中较为独特,具有重要的植物系统学和区系地理学研究价值。据相关文献记载,目前发现和记录的藤枣自然种群数量小于60株,种群处于极危状态,面临灭绝风险。国内外与藤枣相关的研究资料也相对匮乏。为及时拯救和关注这一濒危物种,该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报道了藤枣的分类学简史、科学研究价值、自然种群数量、濒危状况、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位、区系分布、模式标本认定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近期的研究目标。期望能对藤枣的准确鉴定、精准调查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信息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枣 研究资料 新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多样性及群落构建机制的空间尺度效应
3
作者 张锐 李帅锋 +3 位作者 黄小波 李聪 徐崇华 苏建荣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目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及其与空间尺度的关系一直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重点,然而针对物种丰富的天然林中植物多样性和群落构建机制的空间尺度效应研究仍然缺乏。【方法】以云南普洱30 hm^(2)季风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大样地为对象,分... 【目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及其与空间尺度的关系一直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重点,然而针对物种丰富的天然林中植物多样性和群落构建机制的空间尺度效应研究仍然缺乏。【方法】以云南普洱30 hm^(2)季风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大样地为对象,分析三个维度的植物多样性(分类、功能性状、系统发育)随取样尺度的变化趋势,深入探讨植物互作生态网络和群落构建过程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1)随取样尺度增大,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功能丰富度、功能分异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显著增大,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功能离散度和Rao’s二次熵指数显著减小;2)在较小取样尺度(0.04、0.36、1 hm^(2))上,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组成变化主要受地形因子的调控;而在较大取样尺度(9、16 hm^(2))上,土壤养分成为主要驱动因素;3)生态网络分析结果显示,随取样尺度增大,网络拓扑结构特征中“负向边缘数量”呈逐渐增大趋势;表明随尺度增大,物种间的竞争作用增强,而共生关系逐渐减弱。“网络连接度”和“平均聚类系数”则在4 hm^(2)取样尺度时最大;4)随取样尺度增大,群落构建机制由确定性过程和随机性过程共同主导逐步转变为随机性过程主导。【结论】揭示了植物多样性及其群落构建机制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复杂响应模式,为理解南亚热带天然林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和群落构建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多样性 系统发育多样性 生态网络 中性理论模型 尺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恢复阶段凋落物动态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梦君 刘万德 徐崇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2-378,共7页
为探索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凋落物产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于云南普洱地区通过设置凋落物承接网并定期收集网内的凋落物,对中国西南季风常绿阔叶林区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凋落物产量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恢复阶... 为探索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凋落物产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于云南普洱地区通过设置凋落物承接网并定期收集网内的凋落物,对中国西南季风常绿阔叶林区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凋落物产量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恢复阶段季风常绿阔叶林年凋落物总量在8 133.1~8 798.3kg/hm2之间,年凋落物总量大小关系为恢复30年群落<老龄林群落<恢复40年群落。其中叶凋落量最高,其次为枝凋落量,两者贡献量超过总凋落量的3/4。(2)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群落中凋落物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趋势大致相同,2月份达到高峰值,随后逐渐减少,在9月份降至最低,随后又有所升高,为单峰或多峰曲线;在不同凋落物组分凋落量时间动态上,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叶凋落量随月份变化均为单峰曲线;枝凋落量在恢复群落中为单峰曲线,而在老龄林中则为多峰曲线;皮凋落量随月份的变化在恢复30年及老龄林群落间均为单峰曲线,但在恢复40年群落中为平缓曲线,月份间变化不大;繁殖体凋落物在恢复30年及老龄林群落间均为多峰曲线,但在恢复40年群落中为单峰曲线;半分解物凋落量在恢复30年及老龄林群落中随月份呈单峰曲线,在恢复40年群落中则为多峰曲线。(3)在短刺栲、刺栲和红木荷3种优势物种中,短刺栲叶片年凋落量在所有群落中均最大(分别占恢复30年群落的53.93%、恢复40年群落的47.83%、老龄林的28.32%),红木荷次之(分别占恢复30年群落的8.45%、恢复40年群落的10.71%、老龄林的31.69%),刺栲最少(分别占恢复30年群落的6.1%、恢复40年群落的7.53%、老龄林的6.36%)。短刺栲叶凋落量随月份的变化在恢复群落中呈单峰曲线,而在老龄林中则呈现多峰曲线;红木荷在3种群落中则均为单峰曲线;刺栲则是在恢复30年及老龄林中呈单峰曲线,而在恢复40年群落中呈多峰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组分 物种丰富度 优势物种 季风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群落优势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智宏 徐崇华 +2 位作者 刘万德 王妍 卯光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9-396,共8页
运用相邻格子法及聚集度指标测定法,在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对云南普洱不同恢复阶段(恢复15a、30a和老龄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刺栲(Castanopsis hystrix)、短刺栲(Castanopsis echidnocarpa)和红木荷(Schima wallichii)3个优势物种进行种群... 运用相邻格子法及聚集度指标测定法,在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对云南普洱不同恢复阶段(恢复15a、30a和老龄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刺栲(Castanopsis hystrix)、短刺栲(Castanopsis echidnocarpa)和红木荷(Schima wallichii)3个优势物种进行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以阐明种群分布格局与生境条件、种群年龄结构的动态关系,揭示种群发育过程中空间动态与生物学机理。结果发现:在所有恢复阶段内,刺栲、短刺栲、红木荷均为聚集分布。在不同尺度下,刺栲在原始林中10m×10m尺度下为均匀分布,而在恢复15年中20m×20m尺度为随机分布;红木荷在10m×20m尺度下为均匀分布,在其它所有恢复阶段和尺度下3个物种均为聚集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恢复阶段和不同尺度下刺栲、短刺栲和红木荷3个优势物种绝大多数为聚集分布,说明聚集分布为3个优势种的基本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物种 空间格局 恢复阶段 季风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造西南桦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发忠 杨罡 +3 位作者 徐崇华 李智宏 李恒 张登林 《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第4期40-44,共5页
对云南太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弃耕地上人工造林后1年生和3年生时的西南桦林地进行样地调查,分析其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西南桦适应能力强,生长快,人工造林成活率高,3年生西南桦人工林内共出现木本植物34个,且... 对云南太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弃耕地上人工造林后1年生和3年生时的西南桦林地进行样地调查,分析其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西南桦适应能力强,生长快,人工造林成活率高,3年生西南桦人工林内共出现木本植物34个,且已经开始出现较多的季风常绿阔叶林的乔木物种,如杯状栲、红梗润楠、云南黄杞、思茅蒲桃等;而草本植物物种变化相对较小,但白茅与肿柄菊的相对盖度在降低。3年生时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的外貌特征比1年生时要明显些,乔木层已开始出现;3年生时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要显著高于1年生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桦人工林 物种多样性 物种组成 物种丰富度 群落结构 Shannon—Wiener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采伐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崇华 李智宏 《绿色科技》 2015年第4期35-35,40,共2页
指出了作为森林最重要的人为干扰方式,采伐影响森林群落结构。通过分析森林采伐方式和强度对更新、群落演替、生物多样性、土壤、生境条件及养分含量等方面的影响,探讨了森林采伐对群落结构的影响,从而为制定林业远景规划及合理的森林... 指出了作为森林最重要的人为干扰方式,采伐影响森林群落结构。通过分析森林采伐方式和强度对更新、群落演替、生物多样性、土壤、生境条件及养分含量等方面的影响,探讨了森林采伐对群落结构的影响,从而为制定林业远景规划及合理的森林经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方式 采伐强度 更新 演替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功能性状与物种组配规律研究
8
作者 徐崇华 李智宏 《绿色科技》 2015年第5期62-62,65,共2页
指出了物种组配规律是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中的重要内容,是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热点内容之一。回顾了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历程,分析了不同研究方法中存在的弊端,阐述了利用植物功能性状探索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方法,并探讨了该种方法... 指出了物种组配规律是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中的重要内容,是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热点内容之一。回顾了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历程,分析了不同研究方法中存在的弊端,阐述了利用植物功能性状探索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方法,并探讨了该种方法的优势所在。提出了利用植物功能性状探索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必将成为今后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功能 植物功能性状 物种组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